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末试卷
阅读:1224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期末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24]
高二(上)第一学期期末四校联考
高二(上)第一学期期末四校联考
语 文试卷
第一卷(选择题,共45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亵渎(xiè) 奇葩(bä) 阿(ē)谀奉承
B、靓(jìng)妆 镌(juän)刻 引吭(háng)高歌
C、纤(xiän)维 关卡 (qia) 恪(gè)守不渝
D、剽(piao)窃 隽(jùn)永 沆瀣(xiè)一气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寒喧 连篇累牍 疲惫 越俎代疱
B、思忖 人才倍出 蔓延 阖家欢乐
C、惯例 挺而走险 纰漏 同仇乱忾
D、安详 含英咀华 攻讦 畏葸不前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经历70年风风雨雨的 ,中央教育部旧址已倒塌殆尽,只剩几处残垣断壁和一堆碎砖瓦砾,现正在组织抢救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②万年青默默地 着根须,把嫩芽变成了宽大的叶子。
③近年来,北京市教育局通过采取制定政策法规,建立工作网络,开展市、区、县中心教研组织活动等措施,加强了行政管理,使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形成了良好的运行 。
A、侵袭 生发 体制 B、侵蚀 生发 机制
C、侵袭 生长 机制 D、侵蚀 生长 体制
4下列句子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刚刚参观了城市远景规划展览的政协委员们在座谈会上高谈阔论,畅所欲言,表现出参政议政的极大热情。
B、在这次“希望之星”中学生绘画比赛中,一幅名为《爱心》的作品以其独特而深入浅出的构思获得了一等奖。
C、精明的商家早就意识到,中国加入WTO以后,竞争不可避免,一旦陷入被动后再一蹶不振,就为时已晚了。
D、早在30年代,萧乾就因小说《梦之谷》而名噪一时,成为京派作家的后起之秀。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如果现在大学校园这股游乐成风,恋爱成风,奢侈、攀比成风等不良的消费习惯再得不到改善,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就成为一句空话。
B、圣诞节期间,纽约各大商场都抛出了大幅降价的“杀手锏”,试图以此拉动节日消费的人气,但统计数字表明,今年的圣诞消费仍是以住十年来最糟糕的一年。
C、随着入世和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作为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城市,上海在一段时间内,不仅会受到世界经济的挑战,而且在文化领域也会受到一定的冲击。
浏览完整试题
D、前不久,在加拿大召开的有二十个国家、四百多位科学家参加的第八届激光学术会议上,这两篇论文受到高度重视,给予了高度评价。
6依次填入下面两句中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的一组是
①有时,外面下着雨心却晴着;又有时,外面晴着心却下着雨。世界上许多东西在对比中让你品味, 。
②我的眼前,一片镶着露珠的绿茵茵的草滩, ,
在这绿色和黄色的背后,又衔接着一派无边无际的蓝色湖水。
a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
b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
c草滩上生长着一垄垄黄灿灿的油菜花。
d一垄垄黄灿灿的油菜花生长在草滩上。
A、ad B、bc C、ac D、bd
二、(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5题
初,霍氏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在人之右,众必害之。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尸乃上疏,言:“霍氏泰盛;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书三上,辄报闻。
其后,霍氏诛灭,而告霍氏者皆封。人为徐生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注:突,烟囱),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座,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今茂陵徐福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官防绝之。乡使福说得行,则国亡裂土出爵之费,臣亡逆乱诛灭之败。往事既已,而福独不蒙其功。唯陛下察之——贵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发灼烂之右。”上乃赐福帛十匹,后以为郎。
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霍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后车骑将军张安世代光骖乘,天子从容肆体,甚安近焉。及光身死。而宗族竟诛。故俗传之曰:“威震主者不畜。霍氏之祸,萌于骖乘。”
(《汉书•霍光传》)
7.句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霍氏秉权日久 秉:执掌 B.天下害之 害:陷害
C.客有过主人者 过:拜访 D.威震主者不畜 畜:容
8.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夫奢则不逊 ②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B.①而又行以逆道 ②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C.①于更为曲突,远徙其薪 ②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D.①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 ②数罟不入 池。
9.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在人之右,众必害之。
B.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 ,
C.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
D.唯陛下察之。
10.选出全为“霍氏诛灭”的原因的一项
①霍氏奢侈 ②在人之右,众必害之 ③霍氏秉权日久
④徐生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 ⑤大将军霍光从骖乘 ⑥福独不蒙其功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③⑤⑥
11.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徐生认为,人君倘若爱护臣子,就应该不让臣子生活奢侈,并且不让他们长时期秉权。
B.霍氏诛灭后,徐福上书朝廷,说明自己察微知著,曾建议皇上抑制霍氏,论功更应受赏。
C.在文中“焦头烂额为上客”一语喻指揭发霍氏变乱的人受到封赏。
D.“贵徙薪曲突之策”的喻意是应该重视那些带预见性的意见,防患于未然。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真率性灵的山水
杨万里的山水诗更强调人的主观性。他不像王维那样,使自然之物成为人心境的泛我象征,而是把自然变成人。自然物之间的关系被赋予世态人情:“天恐梅花不耐寒,遣将孤月报平安、”“不是白云留我住,我留白云卧闲身”……我们能在其境界中发现一种历史的必然逻辑。
我们发现:那亘古未老的山川明月,在逐步转化为人的、社会的、心灵的对象,转化为诗人“自己的外在现实”。推动这一行程的是另一行程:中国的传统统治思想儒学直接以封建政治伦理道德规范为内容,它是以人学而非神学的面目出现的社会宗教。因此,挣脱这种宗法羁绊的艺术反而要采取超人间的形式(山水诗、游仙诗)。从山水诗产生的社会心理可知:诗人们正是通过追求山水林野之美来追求独立于封建宗法规范之外的人生理想。在六朝贵族谢灵运那里,他要到蛮荒无人之境中去觅求,而表现为对立于儒家信条的玄学义理和悦目娱耳的物质外观;在出身卑微的杨万里那里,他已和实质上淡泊的仕宦生活融而为一了,而表现为接近市井风情的人生乐趣,正像后来的李贽可以认为自然之道即是“百姓日用”、“穿衣吃饭”一样,那种独立于宗法规范之外的人生理想不必再以超人间的形式出现了,它已出现在社会之中了。山水诗回到世俗人间的过程,也就是儒学价值观在人间日常精神生活中逐渐解体的过程。凭借自然去“穷情”,去“写性灵”,去解放人的情感,山水诗人们纵然宣称远离人间,他们吹出的纵然不是英雄的号角,而是隐者的箫笛,缠绵低回,却仍是历史肺腑中的呼吸。
展开余下试题
12第一段末句中的短语“历史的必然逻辑”指的是
A、山水诗从王维发展到杨万里,始终体现了力图挣脱封建宗法羁绊的思想追求。
B、山水诗采用超人间的形式,体现了力图挣脱封建宗法羁绊的思想追求。
C、山水诗回到世俗人间的过程是与儒学价值观在人间的日常精神生活中解体的进程相一致的。
D、山水诗从追求山林野趣之美转向描写市井风情是与儒学的价值观在人间的日常精神生活中解体的进程相一致的。
13对“表现为对立于儒家信条的玄学义理和悦目娱耳的物质外观”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玄学义理同儒家信条互不相容。
B、谢灵运的山水诗体现了玄学义理。
C、谢灵运的山水诗体现了山水村野的悦目娱耳。
D、玄学义理和悦目娱耳的物质外观不相统一。
14对本文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本文第二段中“自己的外在现实”是指虚构的客观景物。
B、王维描写了“蛮荒无人之境”,而谢灵运表现“泛我”。
C、山水诗采取超人间的方式,曲折地表达了追求情感解放的愿望。
D、文末“历史肺腑中的呼吸”这一短语强调指出山水诗出现的历史必然性。
15下面对作者的观点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维的山水诗也体现了主观性,只是程度不如杨万里。
B、山水诗根本不是英雄的号角,其消极因素显而易见。
C、山水诗的历史价值在于追求独立于封建宗法之外的人生理想。
D、山水诗的出现同儒学在封建社会中的存在形式有关。
第二卷(非选择题,共105分)
四、(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垂 钓
余秋雨
去年夏天我与妻子买票参加了一个民间旅行团,从牡丹江出发,到俄罗斯的海参崴游玩。海参崴的主要魅力在于海,我们下榻的旅馆面对海,每天除了在阳台上看海,还要一次次下到海岸的最外沿,静静地看。海参崴的海与别处不同,深灰色的迷蒙中透出巨大的恐怖。我们眯缝着眼睛,把脖子缩进衣领,立即成了在自然凛冽威仪下的可怜小虫。其实岂止是我们,连海鸥也在岸边盘旋,不敢远翔,四五条猎犬在沙滩上对着海浪狂吠,但才吠几声又缩脚逃回。逃回后又回头吠叫,呜呜的风声中永远夹带着这种凄惶的吠叫声,直到深更半夜。
在一个小小的弯角上,我们发现,端坐着一胖一瘦两个垂钓的老人。
胖老人听见脚步声朝我们眨了眨眼算是打了招呼,他回身举起钓竿把他的成果朝我们扬了一扬,原来他的钓绳下挂了六个小小的钓钩,每个钓钩上都有一条小鱼。他把六条小鱼摘下来放进身边的水桶里,然后再次下钩,半分钟不到他又起竿,又是六条小鱼挂在上面。就这样,他忙忙碌碌地下钩起钩,我妻子走近一看,水桶里已有半桶小鱼。
奇怪的是,只离他两米远的瘦老头却纹丝不动。为什么一条鱼也不上他的钩呢?正纳闷,水波轻轻一动,他缓缓起竿,没有鱼,但一看钓钩却硕大无比,原来他只想钓大鱼。在他的眼中,胖老人忙忙碌碌地钓起那一大堆鱼,根本是在糟践钓鱼者的取舍标准和堂皇形象。伟大的钓鱼者是安坐着与大海谈判的人类代表,而不是在等待对方琐碎的施舍。
胖老人每次起竿要用眼角瞟一下瘦老人,好像在说:“你这么熬下去吧,伟大的谈判者!”而瘦老人只以泥塑般的安静来回答。
两人都在嘲讽对方,两人谁也不服谁。
过了不久,胖老人起身,提起满满的鱼桶走了,快乐地朝我们扮了一个鬼脸,却连笑声也没有发出,脚步如胜利者凯旋。瘦老人仍然端坐着,夕阳照着他倔强的身躯,他用背影来鄙视同伴的浅薄。暮色苍茫了,我们必须回去,走了一段路回首,看到瘦小的身影还在与大海对峙。此时的海,已经更加狰狞昏暗。狗吠声越来越响,夜晚开始了。
妻子说:“我已经明白,为什么一个这么胖,一个这么瘦了。一个更加物质,一个更加精神。人世间的精神总是固执而瘦削的,对吗?”
我说:“说得好。但也可以说,一个是喜剧美,一个是悲剧美。他们天天在互相批判,但加在一起才是完整的人类。”
确实,他们谁也离不开谁。没有瘦老人,胖老人丰收何以证明?没有胖老人,瘦老人的固守有何意义?大海中多的是鱼,谁的丰收都不足挂齿;大海有漫长的历史,谁的固守都是一瞬间。因此,他们的价值都得由对手来证明。可以设想,哪一天,胖老人见不到瘦老人,瘦老人见不到胖老人,将会是何等惶恐。在这个意义上,最大的对手也就是最大的朋友,很难分开。
两位老人身体很好,我想此时此刻,他们一定还坐在海边,像两座恒久的雕塑组成我们心中的海参崴。
16“根本是在糟践钓鱼者的取舍标准和堂皇形象”一句中的“取舍标准”和“堂皇形象”分别指的是什么?
答:“取舍标准”指 (15字以内2分)
“堂皇形象”指 (20字以内2分)
17(1) 胖瘦两位垂钓者的性格和追求各是怎样的?
答:胖老人 : (3分)
瘦老人: (3分)
(2)文章倒数第二段中说“最大的对手也就是最大的朋友”,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
答: (2分)
18文末说两位老人“像两座恒久的雕塑”,请根据其中的含义,举出生活中的一个例子并作简要说明。(2分)
答: 。
19下面对这篇散文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的第二、六两节的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凝重肃杀的气氛,衬托了两位垂钓者的形象。
B、文章认为,正确的钓鱼法应该像胖老人那样,多挂钓钩,大小鱼都要,而不要像瘦老人那样自命清高,执着固守,只想钓大鱼。
C、胖老人与瘦老人尽管在钓鱼时互相嘲讽,但在生活中却是亲密无间的好朋友,很难分开。
D、本文作者没有否定胖老人的丰收,也没有否定瘦老人的固守,而是认为这两位垂钓者代表了人生追求的两个方面。
E、本文借对两位垂钓者的描写,阐发了一个深刻的哲理:任何一个事物的整体,都是由许多对立的方面构成的。
展开余下试题
五、(27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0-22题)
天仙子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境,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20、“送春春去几时回”句中的两个“春”是否同指?为什么?(4分)
21、“云破月来花弄影”这一名句历来为人所爱好、欣赏,其原因是(4分)
答:
&nbs
上一篇:
2005-2006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同步测试卷
下一篇:
北安一中第二次月考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期末试卷
相关:
关于“高二(上)”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2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