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期中试题期中试题 【模拟试题】 (本试卷共120分,时间120分钟。请将第Ⅰ卷答案涂到答题卡上,第Ⅱ卷的答案写在卷面上的相应位置,作文写在作文纸上,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第Ⅱ卷、作文纸分别交上,第Ⅰ卷自己保留) 第Ⅰ卷 (共30分) 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8分) 1. 下列词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棱角(lèng) 狂飙(biāo) 鞭笞(chī) 狼奔豕突(shǐ) B. 横亘(gèn) 嘈杂(cáo) 强劲(jìng) 沁人心脾(pí) C. 堵塞(sāi) 拨弦(xián) 粗犷(guǎng) 翘首以待(qiào) D. 聒噪(guō) 漫溯(sù) 炽热(chì) 面目可憎(zèng)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缥渺 讥讪 销魂 穿流不息B. 惺忪 悬崖 急燥 纯洁无瑕 C. 长篙 耄耋 揣摩 反唇相讥D. 藩篱 罅隙 凄切 风弛电掣
3. 依次填入下列各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 现代化的济南城建需要现代化的设计理念,现代化的设计理念更需扎根于济南城古老而丰厚的文化历史和人文传统之中,这已是毋庸 的事实。 ② 古典诗词的艺术美感是光彩照人、美不胜收的,在一定意义上甚至还是不可 。 和无法复制的。 ③ 读书的目的,宋代诗人苏东坡的朋友黄山谷所说的话最妙。 A. 置疑 超越 关于B. 质疑 超脱 关于 C. 置疑 超脱 对于D. 质疑 超越 对于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五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一批批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这是同几代科技工作者殚精竭虑、忘我工作密不可分的。 B. 古代男女不平等,女子不能上学堂读书,聪明的祝英台想入非非,女扮男装混进了学堂。 C. 这个故事说的是春秋时期的俞伯牙,他在停泊的小舟里专心致志地鼓琴,樵夫钟子期竟会听得出神入化。 D. 现在罪犯的作案手段之高明,方法之多样,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5.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6. 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 得双石于潭上 B. 石之铿然有声者 C.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浏览完整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理解(每题3分,共12分)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候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7. 下面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 游:交往 B. 鲍叔不以我为不肖 不肖:没有才能 C. 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耻:羞耻 D.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多:赞扬
8. 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管仲囚焉 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 B. 以区区之齐在海滨 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C. 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D. 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9. 下面对原文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召忽死之——召忽为公子纠而死 B.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却更加贫穷 C. 以身下之——自己(鲍叔)甘居管仲之下 D. 齐人不以为侈——齐国人不认为他奢侈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管仲年轻时家境贫困,常占鲍叔牙的便宜,但鲍叔牙始终对他很好,并不因此而有怨言。 B. 管仲在齐国执政,担任齐相后,使地处海滨的小小齐国,流通货物,积蓄财产,国家富庶而军事强大。 C. 齐桓公实际上恼恨少姬,南下攻打蔡国,管仲趁机讨伐楚国指责楚国没有向周王室进贡包茅。 D. 管仲的财富可以与诸侯相比,有三归、反坫,过于奢侈,所以齐国人支持管仲的不如支持鲍叔牙的多。
16. 下列对文意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 “我”三年级时曾因病不能上学,便体会到了“在”的重要,意识到了老师点名时的一声应答,不是回答老师,而是仿佛对宇宙和历史宣告:“我在”。 B. 做为一个“紧急待命”“随时能说我在”的人,作者在端午之夜的澎湖小离岛上却什么也没有做,作者为此深表遗憾。 C. 文章尾句是对自己、也是对读者的叩问与警策。语句短小,而含义丰厚;语气斩截,反复点题,具有强烈的震撼作用。 D. 本文以一个“在”字统领全篇,表达了对生命存在的珍视及强烈的责任意识,还有建立在对人性理性思考之上的自信与坦诚。 E. 本文“形散神聚”,笔触涉及古今中外,但缺乏生动的细节描写;语言朴素自然,行文层层深入,通篇充满思辩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