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级3月份考试语文试卷 命题人 邱爱菊 2006.3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读音与字形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 A. 诡密 唱和(hè) 旁证博引 不落窠(kè)臼 B. 尽(jǐn)管 暮霭 金壁辉煌 咬文嚼(jiáo)字 C. 吮(shǔn)吸 炮烙 一愁莫展 聊以慰藉(jí) D.兴(xìng)奋 谬种 各行其事 惴(zhuì)惴不安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每次学校交待任务,他总要找借口 。 ②火车的隆隆声慢慢 了,恢复了先前的寂静。 ③公司获得一笔贷款,可以 这一难关。 ④遇事要积极思考,进行分析,要想到问题的两面,三面 多面,一定要避免一点论。 A.推脱 消失 度过 以致 B. 推托 消逝 渡过 以至 C.推脱 消逝 度过 以至 D. 推托 消失 渡过 以致 3. 下面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沈是我青梅竹马的朋友,当时我们常常像亲兄弟一样在一块玩。 B、 此事一出,全城闹得沸反盈天的。 C、“二战”成了时下影视、美术、文学等艺术创作炙手可热的题材。 D、我们要有不耻下问的精神,向同学学习,向老师请教。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由于这次成功,使他受到了很大的鼓舞,重新振作起来。 B.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有效的改正错误、提高思想水平的方法。 C. 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 D. 对工程施工是否认真负责,关系到工程的质量。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一般说来,人类创造的文化分为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两大部分。但是文化是发展变化的。 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不断发展,丰富多彩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被创造出来。一类新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便是人类衍生和创造出来的一类新文化。科普文化便是人类在科普实践中创造的一类科学而先进的文化。 科普文化具有丰富而独特的内涵。如同谈到人文文化就会想到语言、文字、文学和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谈到科学文化就会想到天文、物理、数学、生物学等对自然抽象和总结的成果一样,谈到科普文化,我们也会十分自然地想到科普讲座、展览、培训、科技节、科普文章、科教影视等一切科普形式和内容在内的科普实践的结晶。 在表现形式、内涵和功能方面,科普文化与人文文化、科学文化既有相似之处也有明显区别,从而形成交叉和渗透。它们的相似之处在于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都追求真理普遍性。 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人文文化侧重于对人类精神家园的营造,科学文化侧重于对大自然奥秘的探索和物质世界的营建,而科普文化则致力于传播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使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交互融合、协调和平衡发展。
浏览完整试题科普文化是“为人”和“人为”的文化,是调动并激发人们对科学产生兴趣的文化,是致力于提高人的科学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文化。科普文化既提倡有现代科学意识的人文精神,又提倡具有亲切人文情怀的科学精神,可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引导人们奋发向上,并同时左右采撷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成果,从而使人文精神、科学精神交互融合,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珠联璧合,共同支撑现代文明大厦。 5. 下面对科普文化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科普文化是人类衍生和创造出来的一类新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 B. 科普文化是包括一切科普形式和内容在内的科普实践的结晶。 C. 科普文化是一种传播人类文化并以探索人类物质世界为根本目的的文化。 D. 科普文化是调动并激发人们对科学产生兴趣并促进人们提高科学素质、实现全面发展的文化。 6. 下面各项表述与原文内容不一致的一项是( ) A. 科普文化的内涵独特而丰富,既包括与科普有关的内容,也包括与科普有关的形式。 B. 科普文化由于具有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的双重性,从而形成了三者间内容上交叉与渗透的特点。 C. 如同人文文化、科学文化偏重于某一方面的功能一样,科普文化也具有独特的功能表现。 D. 使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交互融合、协调和平衡发展是科普文化的目的。 7.根据文意,下面的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 A. 科普文化与人文文化、科学文化交互作用,必能推动人类文明向前发展。 B. 在科普实践中形成与发展的科普文化必将随着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的发展而繁荣。 C. 科普文化的普及必能弘扬、传播和倡导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 D. 科普文化也必将促使人类创造更新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从而达到意识形态的统一。 三. 阅读下列短文,联系《师说》完成文后各题。(9分,每小题3分)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节选) 柳宗元 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柳宗元当时谪居永州,韦中立从长安来找他),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毫不客气的样子。抗,高举。颜,容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译文: 二十一日,宗元告白:承蒙您屈辱地来信想拜我为师,我的道德修养不够深厚,学业也非常浅近,检点其中,没有值得别人师法的地方。虽然常常好发表一些言论,写一些文章,但很不敢自信。想不到您从京师来到这蛮夷之地,我有幸被您认为可以取法。我自己估量自己,实在并无可取之处,也不敢当别人的老师,当一般人众的老师我尚且不敢,何况是当您的老师呢? 孟子曾经说:“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从魏、晋以来,人们更不去拜老师。当今之世,便不曾听说有谁要作别人的老师,有这种想法,人们便总是七嘴八舌地嘲笑他,认为他是个狂人。只有韩愈不顾流俗,顶着世俗的嘲笑和侮辱,收召后辈学生,还写了《师说》 这篇文章,并态度端正地做别人的老师。世俗之人果然群聚而以为怪事,纷纷咒骂,添油加醋地污蔑诽谤。韩愈因此而得到了“狂”的名声,居住在长安城中,连饭都来不及做熟,便急切地避开别人的诽谤而东去任洛阳令了,象这样的情形,已经发生不止一次了。 屈原曾经作赋说:“邑犬之群吠兮,吠所怪也。”我过去听说庸和蜀地以南的地区,经常下雨,很少见到太阳,太阳一出来,狗便狂叫不止,我当时认为这样说有点过份了。六七年前,我被贬来到南方。元和二年的冬天,有幸赶上大雪越过五岭,覆盖了南越中的好几个州。这几个州中的狗,都仓皇地狂叫着乱咬乱跑,好几天都是这样,一直到雪消完后才不叫,这样我才知道以前听说的蜀犬吠日的事是真的。现在韩愈既然把自己当成蜀地的太阳,而您又想使我成为越地的雪,这样想难道不是令人难堪吗?不仅我会感到难堪,您也会受到连累。然而,雪和太阳难道有什么过错吗?狂咬乱叫的只是那些狗罢了。您揣度一下今天天下的人能不象蜀地的狗那样乱咬乱叫的能有几个人?而谁又敢于在众人面前显露自己,而招惹来喧闹,叫人怒怪呢? 8.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乃幸见取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愈以是得狂名 必竭诚以待下 D.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 小学而大遗 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今之众人”“耻学于师”的是: ①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 ②辱书云欲相师 ③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④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⑤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③④⑤ D 、①③④ 10、下列分析说明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柳文中“孟子称”后面的话只有前引号没有后引号,而后引号应该加在“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的“人师”之后,句号之前。 B、柳文中“有,辄哗笑之”的“之”指代为人师者;韩文中“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的“之”指代为师为弟子者。 C、柳文中“仆道不笃”的意思是:我的道德品质不够忠厚诚实;韩文中“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的意思是:(书本上的)字句不理解,疑难问题不能解决,有的字句就向老师学习,有的疑难问题就不向老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