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006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06]
2005级3月份考试语文试卷
"2005级3月份考试语文试卷
命题人  邱爱菊   2006.3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读音与字形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
A. 诡密   唱和(hè)       旁证博引    不落窠(kè)臼  
B. 尽(jǐn)管  暮霭     金壁辉煌     咬文嚼(jiáo)字
C. 吮(shǔn)吸  炮烙    一愁莫展      聊以慰藉(jí)
D.兴(xìng)奋  谬种     各行其事     惴(zhuì)惴不安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每次学校交待任务,他总要找借口     。
②火车的隆隆声慢慢     了,恢复了先前的寂静。
③公司获得一笔贷款,可以     这一难关。
④遇事要积极思考,进行分析,要想到问题的两面,三面     多面,一定要避免一点论。
A.推脱 消失 度过 以致             B. 推托  消逝  渡过  以至   
C.推脱 消逝 度过  以至            D. 推托  消失  渡过  以致  
3. 下面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沈是我青梅竹马的朋友,当时我们常常像亲兄弟一样在一块玩。
B、 此事一出,全城闹得沸反盈天的。
C、“二战”成了时下影视、美术、文学等艺术创作炙手可热的题材。
D、我们要有不耻下问的精神,向同学学习,向老师请教。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由于这次成功,使他受到了很大的鼓舞,重新振作起来。
B.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有效的改正错误、提高思想水平的方法。
C. 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
D. 对工程施工是否认真负责,关系到工程的质量。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一般说来,人类创造的文化分为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两大部分。但是文化是发展变化的。
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不断发展,丰富多彩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被创造出来。一类新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便是人类衍生和创造出来的一类新文化。科普文化便是人类在科普实践中创造的一类科学而先进的文化。
科普文化具有丰富而独特的内涵。如同谈到人文文化就会想到语言、文字、文学和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谈到科学文化就会想到天文、物理、数学、生物学等对自然抽象和总结的成果一样,谈到科普文化,我们也会十分自然地想到科普讲座、展览、培训、科技节、科普文章、科教影视等一切科普形式和内容在内的科普实践的结晶。
在表现形式、内涵和功能方面,科普文化与人文文化、科学文化既有相似之处也有明显区别,从而形成交叉和渗透。它们的相似之处在于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都追求真理普遍性。
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人文文化侧重于对人类精神家园的营造,科学文化侧重于对大自然奥秘的探索和物质世界的营建,而科普文化则致力于传播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使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交互融合、协调和平衡发展。


浏览完整试题科普文化是“为人”和“人为”的文化,是调动并激发人们对科学产生兴趣的文化,是致力于提高人的科学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文化。科普文化既提倡有现代科学意识的人文精神,又提倡具有亲切人文情怀的科学精神,可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引导人们奋发向上,并同时左右采撷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成果,从而使人文精神、科学精神交互融合,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珠联璧合,共同支撑现代文明大厦。
5. 下面对科普文化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科普文化是人类衍生和创造出来的一类新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
B. 科普文化是包括一切科普形式和内容在内的科普实践的结晶。
C. 科普文化是一种传播人类文化并以探索人类物质世界为根本目的的文化。
D. 科普文化是调动并激发人们对科学产生兴趣并促进人们提高科学素质、实现全面发展的文化。
6. 下面各项表述与原文内容不一致的一项是(    )
A. 科普文化的内涵独特而丰富,既包括与科普有关的内容,也包括与科普有关的形式。
B. 科普文化由于具有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的双重性,从而形成了三者间内容上交叉与渗透的特点。
C. 如同人文文化、科学文化偏重于某一方面的功能一样,科普文化也具有独特的功能表现。
D. 使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交互融合、协调和平衡发展是科普文化的目的。
7.根据文意,下面的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
A. 科普文化与人文文化、科学文化交互作用,必能推动人类文明向前发展。
B. 在科普实践中形成与发展的科普文化必将随着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的发展而繁荣。
C. 科普文化的普及必能弘扬、传播和倡导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
D. 科普文化也必将促使人类创造更新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从而达到意识形态的统一。
三. 阅读下列短文,联系《师说》完成文后各题。(9分,每小题3分)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节选)
柳宗元
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柳宗元当时谪居永州,韦中立从长安来找他),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毫不客气的样子。抗,高举。颜,容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译文: 
二十一日,宗元告白:承蒙您屈辱地来信想拜我为师,我的道德修养不够深厚,学业也非常浅近,检点其中,没有值得别人师法的地方。虽然常常好发表一些言论,写一些文章,但很不敢自信。想不到您从京师来到这蛮夷之地,我有幸被您认为可以取法。我自己估量自己,实在并无可取之处,也不敢当别人的老师,当一般人众的老师我尚且不敢,何况是当您的老师呢? 
孟子曾经说:“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从魏、晋以来,人们更不去拜老师。当今之世,便不曾听说有谁要作别人的老师,有这种想法,人们便总是七嘴八舌地嘲笑他,认为他是个狂人。只有韩愈不顾流俗,顶着世俗的嘲笑和侮辱,收召后辈学生,还写了《师说》 这篇文章,并态度端正地做别人的老师。世俗之人果然群聚而以为怪事,纷纷咒骂,添油加醋地污蔑诽谤。韩愈因此而得到了“狂”的名声,居住在长安城中,连饭都来不及做熟,便急切地避开别人的诽谤而东去任洛阳令了,象这样的情形,已经发生不止一次了。 
屈原曾经作赋说:“邑犬之群吠兮,吠所怪也。”我过去听说庸和蜀地以南的地区,经常下雨,很少见到太阳,太阳一出来,狗便狂叫不止,我当时认为这样说有点过份了。六七年前,我被贬来到南方。元和二年的冬天,有幸赶上大雪越过五岭,覆盖了南越中的好几个州。这几个州中的狗,都仓皇地狂叫着乱咬乱跑,好几天都是这样,一直到雪消完后才不叫,这样我才知道以前听说的蜀犬吠日的事是真的。现在韩愈既然把自己当成蜀地的太阳,而您又想使我成为越地的雪,这样想难道不是令人难堪吗?不仅我会感到难堪,您也会受到连累。然而,雪和太阳难道有什么过错吗?狂咬乱叫的只是那些狗罢了。您揣度一下今天天下的人能不象蜀地的狗那样乱咬乱叫的能有几个人?而谁又敢于在众人面前显露自己,而招惹来喧闹,叫人怒怪呢?
8.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乃幸见取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愈以是得狂名             必竭诚以待下
D.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      小学而大遗
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今之众人”“耻学于师”的是:
①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 ②辱书云欲相师   ③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④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⑤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③④⑤          D 、①③④
10、下列分析说明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柳文中“孟子称”后面的话只有前引号没有后引号,而后引号应该加在“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的“人师”之后,句号之前。
B、柳文中“有,辄哗笑之”的“之”指代为人师者;韩文中“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的“之”指代为师为弟子者。
C、柳文中“仆道不笃”的意思是:我的道德品质不够忠厚诚实;韩文中“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的意思是:(书本上的)字句不理解,疑难问题不能解决,有的字句就向老师学习,有的疑难问题就不向老师学习。


展开余下试题D、柳文和韩文内容基本相同,但侧重点不同,说理方法也不同。柳文主要用例证法论证“师道之衰”,韩文主要运用对比方法批判“不屑从师”的恶劣风气。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20分)
(注意:内容答在答题卷上,只收答题卷)
四、(23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辱书云欲相师。(4分)
(2)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3分)
(3)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3分)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1) 诗的一、二句运用了哪两种艺术手法?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
(2) 诗的三、四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蕴含什么道理?其中“渠”指什么?“源头活水”指什么?(4分)
13. 默写下列名篇中空缺部分,任选一个小题(5分)
(1)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         ,           ,         ,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2)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        。嗟夫!         ,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杜牧《阿房宫赋》)
(3)在《谏太宗十思》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
         ,            。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22分)
丑石    贾平凹
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只是麦收时节,门前摊了麦子,奶奶总是要说:这块丑石,多碍地面哟,多时把它搬走吧。
于是,伯父家盖房,想以它垒山墙,但苦于它极不规则,没棱没角儿,也没有平面儿,用錾破开吧,又懒得花那么大的力气,因为河滩并不甚远,随便去掮一块回来,哪一块都比它强。房盖起来,压铺台阶,伯父也没有看上它。有一年,来了一个石匠,为我家洗一台石磨,奶奶又说:“用这块丑石吧,省得从远处搬动。石匠看了看,摇着头,嫌它石质太细,也不采用。
它不像汉白玉那样的细腻,可以凿下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样的光滑,可以供来浣纱捶布;它静静地卧在那里,院边的槐荫没有庇荫它,花儿也不在它身边生成。荒草便繁衍出来,枝蔓上下,慢慢地,竟锈上了绿苔、黑斑。我们这些做孩子的,也讨厌起它来,曾合伙要搬走它,但力气不足;虽时时咒骂它,嫌弃它,也无可奈何,只好任它留在那里去了。
稍稍能安慰我们的,是在那石上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坑凹儿,雨天就盛满了水。常常雨边三天了,地上已经干燥,那石凹里的水儿还有,鸡儿便去那里渴饮。每每到了十五的夜晚,我们盼着满月出来,就爬到其上,翘望天边;奶奶总是要骂的,害怕我们摔下来。果然那一次就摔了下来,磕破了我的膝盖呢。
人都骂它是丑石,它真是丑得不能再丑的丑石了。
终有一日,村子里来了一个天文学家。他在我家门前路过,突然发现了这块石头,眼光立即就拉直了。他再没有走去,就住了下来;以后又来了好些人,说这是一块陨石,从天上落下来已经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东西。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地将它运走了。
这使我们都很惊奇!这又怪又丑的石头,原来是天上的呢!它补过天,在天上发过热,闪过光,我们的先祖或许仰望过它,它给了他们光明,向往,憧憬;而它落下来了,在污土里,荒草里,一躺就是几百年了。
奶奶说:“真看不出!它那么不一般,却怎么连墙也垒不成,台阶也垒不成呢?”“它是太丑了。”天文学家说,“它是以丑为美的。”
“以丑为美?”
“是的,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正因为它不是一般的顽石,当然不能去做墙,做台阶,不能去雕刻,捶布。它不是做这些小玩意儿的,所以常常就遭到一般世俗的讥讽。”
奶奶脸红了,我也脸红了。
我感到自己的可耻,也感到了丑石的伟大;我甚至怨恨它这么多年竟会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而我又立即深深地感到它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
14. 作者是从哪三个方面写丑石丑而无用的?(6分)
①                         
②                         
③                         
15. 作者采用了什么手法写丑石?好处是什么?(8分,注意既要具体分析对表达主题的作用,又要分析其艺术效果)
答:                      
16. 作者用“我(或奶奶)”“天文学家”分别比喻生活中的哪种人?(4分)
17. 理解下列一段话的含义,请判断哪两项分析正确(4分)(    )
“是的,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正因为它不是一般的顽石,当然不能去做墙,做台阶,不能去雕刻,捶布。它不是做这些小玩意儿的,所以常常遭到一般世俗的讥讽。”
A. 作者说丑石极美,是因为它的“不一般”:曾经给人们以光明,向往和憧憬;现在却不怕误解,不怕寂寞。
B. 作者认为大材是不能小用的,所以丑石就不能做些小玩意儿的。
C. 作者是说伟大的灵魂总是喜欢走极端,要么伟大到极致,要么渺小到极致。
D. 一个伟大而又寂寞的灵魂往往不被一般人理解,作者欣赏丑石之极美,正是这个原因。
六.(15分)
18.将下面的一个长句改写成一组语意连贯的短句(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可以变动语序和增删个别词语)(4分)
你们在祝贺之后将做出与之相应的为寻求一个解决多年来困扰着联合国的问题的公正而实际的办法而进行的共同努力。
19.根据下面一幅对联的上联,对出下联,并拟出恰当的横批。(5分)
上联:华夏儿女文武双全建伟业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横批:______________
20. 下面这段文字节选自韩少华的散文诗《记忆》,读后请按要求改写。(6分)
“记忆嘛,是灰烬。”有人曾这样说,“它燃烧过,可终归要熄灭的。”
“记忆是流水。”有人也曾这样说,“它奔涌而来,可也总要消逝到地平线之外去。”
“记忆是落花。”有人还曾这样说,“它喷吐过芳香,焕发过光彩,却总不免无可奈何地随风飘落,同春天永别。”
以上这些认识显得消极,同样的内容,生活态度积极的人又会怎样说呢?请你写出来。
(注意:只能作句式调整,不得改换内容)
答:生活态度积极的人会这样说:
“记忆是灰烬。它                           。”
“记忆是流水。它                           。”
“记忆是落花。它                           。”


展开余下试题七.作文(60分)“两眼一睁,开始竞争”,这是现代人的特征与理念。是啊,竞争才有发展,竞争才有活力,竞争才有生存之地。但是,几千年前的老子却认为“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即有道德的上善之人,有像水一样的柔性。水明能照物,滋养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有功于万物而又甘心屈尊于万物之下。也正因为这样,水才成就了自己大海般的深厚与浩翰。你对此问题有何看法呢?请以“争与不争”为话题,写篇作文。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2005级3月份考试语文试卷
答题卷
四.(23分)
11.(10分)
(1)(4分)                                                       
(2)(3分)
                                                                         
(3)(3分)
                                                                    
12.(8分)
(1)(4分)                                                        
                                                                        
(2)(4分)
                                                                        
13.(5分)
(1)                 ,             ,           ,             ,
(2)
              ,              。嗟夫!           ,            ;
(3)
              ,              。
五.(22分)
14.(6分)
①                         ②                         
③                         
15.(8分)
                                    &nbs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2005级3月份”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0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