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995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95]
大雁一中2007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质量抽测教师用卷
"大雁一中2007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语 文 试 题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第I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仙鹤  丘壑  喝彩 赫赫有名 溘然长逝
B.饿殍 乘桴 孵化 怫然作色 春风拂面
C.倔强 崛起 谲诈 精神矍铄 攫为己有
D.慰藉 籍贯 舟楫 嫉恶如仇 即景生情
解析A项“溘然长逝”中的“溘”读“kè”,其他均读“hè”。B项“饿殍”中的“殍”读“piǎo”,其他均读“fú”。D项“慰藉”中的“藉”读“jiè”,其他读“jí”。C项均读“jué”。
答案C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回肠荡气 讳莫如深 熏陶渐染 三缄其口
B.囤积居奇 推陈出心 退避三社 亦步亦趋
C.风调雨顺 感恩带德 再接再励 户枢不蠹
D.哗众取宠 凤毛麟角 甘之如怡 黄梁美梦
解析B项“心”应为“新”,“社”应为“舍”, C项“带”应为“戴”, “励”应为“厉”,D项“怡”应为“饴”, “梁”应为“粱”。
答案A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从这里可以感受到封建文化对小说创作的残酷      ,也更可以感觉到那些古典现实主义大作家和他们的不朽作品的崇高可贵。
(2)当读到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时,我们当然知道,它的意思并不     字面所传达的,它有着更为深远的含意。
(3)二十多年来,这个教人自强不息的回答总是像      在夜雾茫茫的大海上的一座灯塔,若隐若现,时明时暗,照着我的人生航程。
(4)“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这两句话可以理解为女子的自语,或理解为她恐怕因自己的热情主动而显得      ,想极力掩饰自己的      。
A.镇压 在于 耸立 荒唐 羞愧
B.扼杀 在于 伫立 荒唐 羞窘
C.镇压 限于 耸立 唐突 羞愧
D.扼杀 限于 伫立 唐突 羞窘
解析“扼杀”比喻压制、摧残使其不能存在或发展(多用于对人才或文学);“镇压”指用强力压制,不许进行活动(多用于政治)。“不在于字面所传达的”是字面一点意思都传达不出来,“不限于字面所传达的”是字面能传达出一部分意思。“耸立”一般指很高大的建筑或山脉;而“伫立”指长时间地站着,指人或拟人化的东西。“唐突”指乱闯、冒犯之意,而“荒唐”指(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显然原句的意思并非如此。“羞窘”侧重于“窘”,“羞愧”侧重于“愧”,诗中的女子无“愧”可言。
答案D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含熟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庄子此时面临着双重诱惑:他的前面是清波粼粼的濮水以及水中从容不迫的游鱼,他的背后则是楚国的相位。
B.他永远有着我们不懂的地方,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永远有着我们不曾涉及的境界,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C.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这种现象在中国文化里数见不鲜。
D.今年,国际知名汽车厂商纷纷觊觎登陆潜力无穷的中国市场,在这目不暇接的情况之下,众多国内厂家也相继推出“蓄谋已久”的新车型以应对挑战。
解析D项“目不暇接”形容眼前美好事物太多,或景物变化太快,眼睛来不及观看。而句中是说这种情况“目不暇接”显然是错了。


浏览完整试题答案D
二、(每小题3分,9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5~7题.
鲁迅笔下的阿Q,对于自己进监狱并不烦恼,而以为“惟有圈而不圆,却是他‘行状’上的一个污点”。不仅如此,鲁迅用一百多字详尽描写“阿Q立志要画得圆”却未能如愿的过程,其用心又是什么?
鲁迅在《阿Q正传》中并没有解答的问题,却在其杂文中暗示了解读的钥匙。鲁迅认为,圆滑是中国国民的特征之一,大团圆是中国小说、戏曲的重要特征,甚至自然景观的欣赏也有“十景病”的圆满心理,鲁迅认为,中国的历史只有两个时代:“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这一种循环,也就是‘先儒’之所谓‘一乱一治”’,也就是原地不动地转圆圈。
阿Q所画的圆圈,不是一个普通的圆圈,而是中国文化的象征符号。
阿Q的精神胜利法,就是国民希求圆满的象征。阿Q的地位一降再降,面对种种不幸,心理上仍能够圆满,精神上仍能够胜利,就典型而近乎夸张地凸现了国民希求圆满的心态。
阿Q的“革命”是传统的画圆圈式的“革命”的翻版。阿Q式的革命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另换一个皇帝甚至暴君,“在自己的瓦砾中修补老例”。因此,不能简单地在阿Q革命与辛亥革命之间画等号。
具有团圆心理的国民,只能演出一场圆圈式的革命,结尾也应该是大团圆才对,所以鲁迅为小说的最后一章命题为“大团圆”。当然,它没有重复传统小说和戏曲的大团圆,而是以具有象征意味的反语技巧,来打破大团圆。阿Q所希望的圆圈,把阿Q送上了杀头示众的路。鲁迅对封建传统文化的控诉是最令人惊心动魄的,在小说中只有《狂人日记》中的古旧传统“吃人”,可以与之相比。
用这把钥匙,也可以解决阿Q一名的争论。
不确定阿Q的姓名,在于增强其普遍性。用Q是因为它是一个拖着小辫的头,鲁迅所解剖的正是“国民的灵魂”。更重要的是,Q作为一个圆圈,正是中国文化的象征符号。不过,它已经不圆满了,因为有新的东西侵入,所以鲁迅选择了Q而不选择O。
5.对“在自己的瓦砾中修补老例”这个比喻理解错误的是(    )
A.“革命”即使成功,也只是推翻某一皇帝,建立的仍然是封建王朝。
B.“革命”即使成功,阿Q的政治、经济地位也不会改变。
C.“革命”即使成功,也只是有所破坏,而没有新的建树。
D.“革命”即使成功,基本上仍然是沿袭旧的统治制度。
6.作者认为“解读《阿Q正传》”的“钥匙”是(    )
A.鲁迅杂文。                   B.圆滑是中国国民的特征之一。
C.圆圈是中国文化的象征符号。
D.阿Q的“革命”是传统的画圆圈式的“革命”的翻版。
7.作者以鲁迅杂文所暗示的钥匙,解答了《阿Q正传》中的许多问题。从以下几项中,选出理解错误的一项                               (    )
A.解答了阿Q“精神胜利法”的根源。
B.分析了阿 Q式“革命”的实质
C.解释了中国小说、戏曲为什么以“大团圆”作结  
D.解释了阿Q命名的重要原因
5.B    6.C     7.C(不是对《阿Q正传》的直接分析,与题意不符)
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0题。
   徐有功,名弘敏,避孝敬皇帝讳,以字行,国子博士文远孙也。举明经,累补蒲州司法参军,袭封东莞县令。为政仁,不忍杖罚,民服其恩,更相约曰:“犯徐参军杖者,必斥之。”迄代不辱一人,累迁司刑丞。时武后僭位,畏唐大臣谋己。于是置总监牧院诸狱,捕将相,俾相钩逮,朝野震恐,莫敢正言,独有功数犯颜争枉直,后厉语折抑,有功争益劳。
   韩纪孝者,受徐敬业伪官①,前已物故,推事使顾仲琰籍其家,诏已报可。有功追议曰:“律,谋反者斩。身亡即无斩法,无斩法则不得相缘。所缘之人亡,则所因之罪减。”诏从之,皆以更赦免,以此获宥者数十百姓。
   道州刺史李仁褒兄弟为人诬构,有功争不能得。秋官侍郎周兴劾之曰:“汉法,附下罔上者斩,面欺者亦斩。在古,析言破律者杀。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后不许,犹坐免官。
   起拜左司郎中,转司刑少卿。与皇甫文备同按狱,诬有功纵逆党。久之,文备坐事下狱,有功出之,或曰:“彼尝陷君于死,今生之,何也?”对曰:“尔所言私忿,吾所守者公法,不可以私害公。”
尝谓所亲曰:“大理,人命所系,不可阿旨诡词,以求苟免。”故有功为狱,常持平守正,以执据冤罔,凡三坐大辟,将死,泰然不忧,赦之,亦不喜,后以此重之。
(选自《新唐书•徐有功传》)
注:①徐敬业:即李敬业。李勣之孙,光宅元年与唐之奇、杜求仁、骆宾王等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临朝,后为武后所派大将李孝逸击败,被部下杀死。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迄代不辱一人                      迄:到……(时候)
B.于是置总监牧院诸狱                置:设置
C.推事使顾仲琰籍其家                籍:查抄
D.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      按:按照
9.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律,谋反者斩           ②析言破律者杀
③不可以私害公           ④后以此重之
A.两个“律”字相同,两个“以”字不同
B.两个“律”字不同,两个“以”字也不同
C.两个“律”字相同,两个“以”字也相同
D.两个“律”字不同,两个“以”字相同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有功为政仁慈,深得百姓敬服,武则天当政时,株连钩捕,大开杀戒,朝廷上下没有人敢主持正义出来说话,只有徐有功多次犯颜力争。


展开余下试题B.韩纪孝在接受徐敬业伪职之前就已经死去,他家还是受到牵连。圣旨已下,徐有功仍进谏,坚持依法办事。有类似情况的“数十百姓”也因他这次说情而得以赦免。
C.徐有功为李仁褒兄弟辩冤不成,反遭周兴弹劾致最终被免官。待重新起用后,又遭同僚皇甫文备诬陷。但在皇甫文备被捕入狱时,徐有功仍依法公正无私救出了他。
D.徐有功断案,总是坚持平等公正的原则,坚持依靠事实凭据来判决冤屈诬枉的案子,不曾以私废公,因而深受武后器重。
8.D(按,应释为“查究”)
9.D(①②句中的“律”应分别理解为按照法律、法律;③④句中的“以”都是介词,意为“因为”)              10.B(韩纪孝应在顾仲琰欲抄其家之前死去)
【译文】徐有功名叫弘敏,因为避孝敬皇帝李弘的名讳,用字代替名,是国子监博士徐文远的孙子。他被举荐为“明经”,累次候缺才补上了蒲州司法参军的官缺,袭封为东莞县令。他治理政务有仁爱之心,不忍用杖责来处罚人,民众敬服他的恩德,都互相约定说:“如果有谁犯了法,受到徐有功杖责,我们一定痛斥这个人。”徐有功一直到任期结束也没有处罚过一个人,累官升迁至司刑丞。当时武则天僭位称帝,担心唐朝的大臣谋害自己,于是设置了总监牧院等许多监狱,捉来将相,让他们互相攀咬,牵连抓捕。朝廷和地方都震惊恐慌,没有人敢主持正义出来说话,惟独徐有功多次冒犯武则天的尊严,与其争论是非曲直,武后用严厉的语言压制他,他却争辩得更加厉害。
有一个叫韩纪孝的人,接受了徐敬业的官职,在追究他的罪责之前已经死去了,推事官派遣顾仲琰去抄他的家,诏书已经下达,认为可行。徐有功进谏说:“按照刑律,谋反的人应该斩首。他自己已经死了,就没有什么斩首之法可以对待他了;没有了斩首之法,就不能按照斩首之法来实行与此相联系的法令。有牵连的人死了,那么,因此而产生的罪行也就可以免去了。”诏令采纳了徐有功的意见,凡属这类情况也都被赦免,因此获得宽恕的有几十、上百个家族。
道州刺史李仁褒兄弟被人诬陷,徐有功为他们力争也没有成功。刑部侍郎周兴弹劾徐有功说:“按照汉代的法律,依附下属蒙蔽主上要斩首,当面欺君的也要斩首。在古代,陈述言辞触犯刑法的要杀头。徐有功有意为反囚开脱,他的罪行应该杀头,请查究治他的罪。”武后没有答应,但徐有功还是因此被免去了职务。
他被起用任命为司法郎中,又转任司刑少卿。和皇甫文备一同审理案件时,皇甫文备诬陷他放纵逆党。过了许久,皇甫文备因犯事被下到监狱里,徐有功救出了他。有人说:“皇甫文备曾陷您于死地,现在您却救活了他,为什么呢?”徐有功回答说:“你们所说的是私人恩怨,我所遵守的是国家法律,不可因私人恩怨而损害公家法律。”
徐有功曾对自己亲近的人说:“大理寺,是关系到人命的地方,不可以阿附圣旨诡辩言辞,来求得暂时的解脱。”所以在他审理案件时,总是坚持平等公正,坚持依靠事实凭据来判决冤屈诬枉的案件。他先后三次被判杀头,将要处死时,泰然自若毫不畏惧;被赦免时也不惊喜,武后因此很器重他。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120分)
四、(23分)
 11.把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                                                                                      
                                                                                            
(2)今王田猎于此,百姓……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庄暴见孟子》)
译文:                                                                                      
                                                                                           
(3)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弈秋》)
 译文:                                                                                    
                                                                                              
11 . ( 9 分)(1)《诗经》上说:“给自己的妻子做榜样,推广到兄弟,进而治理好一家一国。”——说的就是拿这样的心(思想感情)施加到他人身上罢了。(2)如果大王您在这里打猎,老百姓能够都高高兴兴地显示出(流露出)喜悦的神色并且相互转告说:“我们的大王大概(差不多)身体很健康吧,要不然他老人家怎么能够打猎呢?”那么这种情形的出现没有其他原因,就是您大王与民同乐的结果。(3)这个人虽然是与那个人一同跟随弈秋学习棋艺的,但学习成绩却比不上那个人啊。这是因为这个人的智力不如那个人吗?答案是明确的:不是这样。
12.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后面问题。(8分)
客中作
唐  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故乡。
题临安驿
南宋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这两首诗都是写客居他乡之感的,感的内容和感情基调是否相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展开余下试题(2)林升的《题临安驿》后两句,哪两个字最为传神?请作简析。(4分)
12.(8分)(1)李诗写虽客居他乡,但面对盛情的主人,面对玉碗装着的散发诱人香气和琥珀光泽的兰陵美酒,深深陶醉于比酒更浓的友情,早已忘记身居客乡,感情基调是兴奋豪放的。而林诗从所见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意象——华丽的高楼和靡曼的歌舞写起,突出空间的无限量和时间的无休止,讽刺南渡的士大夫之流苟安江南,醉生梦死,乐不思蜀,竟把杭州当成了汴州,感情基调是沉郁悲愤的。(4分)
(2)“熏”和“直”最为传神。“熏”写出这些人被西湖的美景和歌舞深深陶醉迷恋,全然忘却山河破碎的家国之恨,毫无忧患意识,将其终日沉迷醉梦之乡烘托出来;“直”字强调了这一意味,更透露出诗人的愤懑之情。(4分)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 -
(1)李白,唐代浪漫主义诗人,他写诗极尽夸张之能事,如在《蜀道难》中诗人就以“青泥何盘盘,                         ”极写山路之弯曲,以“                        ,枝松倒挂倚绝壁”极写山峰之高远。
(2)杜甫诗中在对自然景色进行描写的时候,常常是近景与远景、细微之景与宏大之景并存,如《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就是近景、细微之景,而“              ,                ”则是远景、宏大之景。
(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                。
13 . ( 6分)(1)“百步九折萦岩峦”“连峰去天不盈尺”(2)“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3)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黄山,立着的河
  夏 影
①我们到达黄山时,已是星斗横空,月挂中天的午夜时分了。枕着逍遥溪的清波,在当地山民依山筑就的爬满青藤的小木屋里歇息了一宿,第二天一早儿, 便拄着半截青竹,兴致勃勃地向山顶进发了。
    ②踏着青石铺砌的磴道,沿着繁花遮掩的山径,我们奋力往上攀登。那磴道,屈曲盘旋,老长老长的,怕有几千级吧?那山势曲折蜿蜒,极高极高的,怕有上万仞吧?走在这崎岖逶迤的山道上,人们虽然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但并不觉得十分累。秀美的山景撩得人们诗兴大发,都在精心觅看诗句。有的说,这山道,宛如一架高耸入云的天梯;有的说,这盘道,酷似一挂一迭数折的巨瀑;有的说,这大山,简直就是一颗飞速旋转的彩螺……我呢?才思不敏,思虑良久,也想不出一句称得上诗的句子来。我默默地走着,转了一个山弯又一个山弯,走着走着,一个新奇的比喻突然一闪,电光似地照亮了我的思想,那就是:这跌宕起伏的黄山,很象那九曲十八弯的黄河。你看,这曲曲折折的盘道,不就是黄河那弯弯曲曲的河床么?这道旁一丛一丛灿灿的黄花,不就是从黄河里溅出来的一束一束的金浪么……
③我惊喜极了,在黄山整整转了三天,游了北海,西海,天海……看了奇松,怪石,飞瀑……我觉得这里的一切都好象闪动着黄河的影子。
④就拿黄山的云烟来说吧。这云烟,虽然有时看去像波涛汹涌的汪洋,像巨浪排空的大海,像变幻莫测的广漠,像堆银铺玉的雪原……但最像的还是黄河里奔腾翻卷的波澜。那浮在云海里的大小七十二个峰巅,就是这大波的浪头,那屹立于云表、直插青天的莲花、光明、天都三大主峰,就是矗在黄河激浪里的中流砥柱;那建于彩云之上的金碧辉煌的北海宾馆、玉屏楼宾馆、光明顶气象站等天上“宫殿”,就是这大河中飞速行驶的巨轮了;如果山飙骤起,万木狂摇,千谷万壑发出雷鸣般的轰响,这,可不就是黄河大汛时那撼人的怒吼么?
⑤云流雾散之后,黄山露出了它的丽影,披红挂绿的,裹着一身彩锦,显得妩媚、俏丽,分外好看。尤其是散花坞一带,更是一个花儿的世界。知名儿的不知名儿的各色山花儿,仿佛都经仙女的纤纤巧手,由天上散到这儿来了。那红的,黄的,白的,紫的宝卉佳花,布满了沟沟壑壑,高高低低的,把座座山峦点得缤纷妖姣,宛若一条色儿斑斓的自天降的彩河。这时,我又一次地想起了黄河。
⑥黄河也有它妩媚妖美的一面。这河儿,自出峡关(三门峡)以后,渐入平沙,河床宽阔,水流平稳,缓缓地在平面上流着,淌着,阳光一照,金金灿灿,犹如大地上铺展的一条长长的柔柔的黄绸。金汁儿般的水波,就像一个孩子,走着玩着,折着弯儿,转着圈儿,给这黄绸上拧下许多漩子,就像高档家具上的烙花儿;它还在河旁遗下一些深坑浅塘,大的,小的,青的,蓝的,比花色还鲜艳。比花朵还好看。这不就是水上的“散花坞”么?黄河也是一条“花河”啊!
⑦还有那非凡的气势,硕大的形象,不屈的精神,充沛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大雁一中20”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9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