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中考模拟卷

阅读:936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36]
2006年中考语文适应性试题
"连城县2006年初三语文适应性练习(1)
一.基础积累与综合运用(共30分) 
1.阅读下面短文,按要求答题。(7分)
   ① 我自1986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伤腿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便是我惟一的消遣。②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③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④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fn suǒ( )的《封神榜》,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冠志》等等。⑤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 )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词句的、无病呻吟的、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神不定,不能自己!
   (1)在文中空格处给加点字写出拼音,给拼音写出汉字。(2分)
fn suǒ(           )      朦(          ) 
(2)④⑤句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加以改正。(2分)
     将第④句中的“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将第⑤句中的“ 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3)第 ⑤句中有一个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来加以改正。(1分)
     使用有误的词是“            ”,应改为“              ”。
(4)《水浒传》是我国明清小说四大名著之一,其中刻画的人物栩栩如生,故事情节生动精彩。请你写出《水浒传》中的一个人物,并说出他的性格特点。(2分)
    人物: 
    性格特点: 
2、修改下面的病句。(4分)
⑴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全县人民度过了一个热闹祥和的春节。
                                    
 ⑵一到初三,“中考”是最高频率出现的词。
3、三位读书人凑在一块聊读书。甲说:“读书好。”乙说“好读书。”丙说:“读好书。”请问他们各自说的意思是什么?(3分) 
    甲:                       乙:                          丙:                         
4.请各用一个成语替换下面语段中加横线的部分,使语言更精炼(2分) 
生活就像一条千回百折的小溪,需要我们有无论经受多少挫折都决不退缩①的勇气。生活是一位公正的法官,他不会宽恕那些蹉跎岁月的“玩看”者。如果没有脚踏实地的跋涉,一切幻想都是非常空虚不切实际的②。 
答:①              ②          
5.下列宣传用语最恰切的是哪一项(2分)  (     ) 
A.急弯路段的标语:事故多发点。 
B.街头横幅:恢复生产,积极打击取缔六合彩行动。


浏览完整试题C.医院门前:欢迎您的光临。          
D.公园花圃:鲜花含笑待你,你可要尊重她呵。 
6、古人做学问特别强调勤奋、多读书。阅读下面相关材料,结合自己的思考写出你的探究。(不超过50字)(4分)
    材料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至理名言。但那些只读书,不用心思考,不在生活实践中运用的人,结果也一事无成。例如:南宋的“硕学”陆澄年轻时博览群书,写宋书时就一字写不出,人称“二脚书橱”;李邕之父李善博古通今,也一点文章写不出,人称“书麓”。
    材料二:“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在过去对我们的学习确实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今天,随着快乐教学和成功赏识教育的普及与开展,这话就带有明显的局限性和片面性。问是一切做学问的人必经的途径,“学问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华罗庚);思是读书做学问的基础,“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材料三:古人很重视读万卷书与行千里路的辩证关系。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主张“出户”,又主张“读书”。他认为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顾炎武把家乡的书读遍之后,用四匹马驮着书,十谒明陵,遍游华北、西北,访俗问民,最后写成了有名的《日知录》《肇域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提示按原文填写。(1-4题必做,每题1分;5-7任选2题,每题2分,共8分)
   (1)予独爱莲之                         ,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2)何当共剪西窗烛,                         ? (李商隐《夜雨寄北》)
   (3)山重水复疑无路,                               。 (陆游《游山西村》)
   (4)                                ,还看今朝。 (毛泽东《沁园春•雪》)
   (5)成语“一鼓作气”出自春秋时鲁国史官所写的《左传》 ,其原句是:“一鼓作气,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古代诗文中有许多蕴含着人生哲理的佳句,读来耐人寻味。请按下列提示写出相关的句子。(要求:上下句相连,意思完整)
   正确对待生死的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对待挫折的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古诗大多是诗人感情的抒发,志向的表达。如: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表达了诗人自己年迈体弱,但仍想守卫边疆报效祖国的心愿。
二. 文言文阅读(共17分)
阅读下面二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8-12题
①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隆中对》)
②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出师表》)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凡三往,乃见(    )      孤不度德量力(      ) 
先帝不以臣卑鄙(       )  夙夜忧叹(       )
9.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然志犹未已    兵甲已足                 B先帝不以臣卑鄙  以伤先帝之明
 C受任于败军之际   咨臣以当世之事        D至于今日    躬耕于南阳 
10.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不求闻达于诸侯。 
译文:                                                           
11.《出师表》中诸葛亮说“先帝不以臣卑鄙,猬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这件事在《隆中对》中可得到印证,请找出相关语句。这一故事后来成为一个有名的历史典故,这一典故是什么?(4分) 
答:《隆中对》中的相关语句是                                               
这一典故是                                                
12.《出师表》中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五个4字短语回答(4分)
答:
三.  现代文阅读(39分) 
                   (一)欣赏使人美丽(13分) 


展开余下试题①面对同一棵树,有人看到了绿叶,有人看到了毛毛虫。真诚的人能够感知到他人的真诚,而骗子总觉得世界的人都在说谎┄┄从这个意义上说,会不会欣赏别人是对自己品质的一种检验;学会欣赏别人,则是对自身品质的一种提升;对被欣赏的人来说,欣赏是一种引导和激励。
②台湾作家林清玄去一家羊肉馆用餐,老板问他说:“你还记得我吗?”林清玄说:“记不起来了。”老板拿来一张20年前的旧报帐,里面有林清玄的一篇文章,那时他在一家报社当记者。这是一篇关于小偷的报道,小偷手法高超,作案上千次,次次得手最后栽在一个反扒高手的手上。文章感叹道:“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如此灵巧,风格独特的小偷,作任何事情都会有成就的吧!”老板告诉他:“我,就是那个小偷,是你这段话引导我走上了正路。”如今他开了好几家羊肉馆,成了那里颇有盛名的大老板。 
③连小偷身上也有可欣赏的地方,连小偷也能在欣赏的引导下走上正路,我们周围还有什么人不能欣赏。不能被引导呢? 
13,从第①段可以知道欣赏具有什么作用?(3分)  
14.第②段写台湾作家和羊肉馆老板的故事要证明什么观点?从那些事实可以反映羊肉馆老板“心思如此细密”?(6分)
15、这则短文给你什么启示,联系现实谈谈你的想法。(4分)
(二)元宵节俗(13分)
 ①古人以月亮的变化作为记时的历法依据,形成了影响深远的太阳历的历法体系。太阳历将正月定为一年的首月,正月初一为元正,正月十五晚上升起的自然是新年的第一轮圆月,这就是元宵的意义。元宵处在新岁之首,其地位因此超过一般的望日(月圆之时)。
 ②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虽然太阳历颁布之后,元宵节俗有了发展的契机,但作为一个民族大节,他的出现还要有适宜的历史社会条件。据一般历史文献资料与民俗传说,汉武帝正月初八夜祭祀的活动,被后人视为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族节日是在汉魏以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东汉永平年间,明帝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廷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在中国扩展开来。 
③元宵的节俗意义与岁首密切相关,这不仅因为它在时间上与元旦连接,同时它传承了古代太阳历岁首部分习俗,因此在元宵节俗中年味最浓。如果说春节是一台由家庭向乡里街坊逐次展开的社会大戏,那么元宵节就是这台大戏的压轴节目,它是社会民众情感。意愿。信仰的集中表现。元宵的锣鼓。元宵的灯火。元宵的游人编织着良宵美景,构成了中国传统节日的独特景观。
16.请根据本文①段的介绍,说说元宵节的含义。(3分)
17.第②段作者用什么顺序来介绍元宵节的形成过程?请摘用原文词语说明元宵节的形成经历几个阶段?(4分)
18.第③段用什么方法来说明元宵节俗?(2分)
19.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民俗文化的国家,除了元宵节外,请再描述一个传统节日的独特景观。(4分)                        
             (三)灯……梦(13分) ?             
我是一盏小油灯。
一只破碗,一点菜油渣,一小截棉芯,一点红光,那就是我。每到深夜,我就会给主人带来淡淡的光明。
当月亮被大山挡住了,当星星被黑夜藏起来了,我被凤——一位十五六岁的姑娘点燃。我昏黄的光碰撞到石砌的墙壁上,折射出冷冷的光,墙角还有一张比光更冷的父亲的脸。
“凤儿,——我和你大伯说好了,明天你就到他的加工厂里去帮忙。”父亲的旱烟在黑暗的墙角里一明一灭。
凤停下手中的笔,扭过头来,一脸的疑惑。
“你大了,也得为弟妹们考虑考虑。”
我分明看见三双明亮的眼睛盯着凤。凤低下了头。
“再说,家里也没钱供你念完初中了!”
这凤知道,去年遭了旱,今年又闹了水,地里没收成,哪有钱念书。她的头更低了。
“女孩子家,嫁个好人家,比什么都强。”凤想起了同村的丽。比她大四岁,从镇上回娘家时,光鲜得很。跟她说话时,丽一脸的满足。
但我看见凤低下的头突然抬起,望着窗外延伸向无边暗夜的连绵群山。静夜里传来夜莺的啼叫,——那是大山沉重的呼吸,贫穷、落后、愚昧压得大山喘不过气来。凤觉得。
凤一句话都没有说。
我昏黄的光抚慰着凤的脸,那是被头发遮住了一半的脸,脸色暗得就像她家的生活,散乱的头发里藏着一双眼睛——比我明亮、比我炽热的眼睛。
父亲的鼾声响起。凤双手托着腮,望着窗外连绵的群山,目光很坚定。桌上,是一本书——《我的老师》。那书,隐隐的还有一种猪草的味道。
桌上,一本书,一截铅笔,一盏欲睡的小油灯——我,还有纸上躺着的上首诗——《梦》。
夜深了。                                                               
我灭了。
梦亮着。
20.“凤”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里?“凤”有怎样的品格?(4分)
21.文中说“我分明看见三双明亮的眼睛盯着凤。”这是谁的眼睛?(3分)
22. 第10段结尾“凤觉得”的是什么?(2分)
23.本文在写法、语言表达等方面很有特色,请你任选一个方面(包括图片)谈点感受(4分) 
四. 表达与交流(4分) 
24.为展示综合性学习成果,班里准备编辑一本题为“青春的闪光”的心语集锦,展示同学们思想上喷发的火花,感情中溅出的汁液。请你奉献一句心语。  
五.  作文(60分) 
25、上网热,追星热,开车热,旅游热,读书热——“热”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也许你目睹过,参与过,迷失过,追寻过——无论怎样,“热”体现了对生活的关注和热情。请你以“热”为话题抒写你的经历或思考。 要求: 
1.  立意,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2.  字数不少于600,若写成诗歌,应不少于14行。   
        连城县2006年初三语文适应性练习(2)
一、语言的运用和积累(31分)
(一)语言的运用·表达。(20分)
1、读下面这段话,按要求答题。(3分)
夏日傍晚的田庄上,我们欣赏着那广阔的平原,无边的田畴,古老的野树,以及点缀       黄昏的归鸦。我们在田野的小路上走着,随手采xi(    )一些花草,或捕捉一两只小鸟,研究一下,再把它们放掉。这时,天边的晚霞绚(    )丽极了。    (选自《我在北极光下》)    
①给加点的字注音:绚丽 (      )
②根据拼音写汉字:采xi(      )
③选词填空:“以及点缀    黄昏的归鸦”一句中的横线上应填入(    )这个词。(只写序号)
  A、悠闲         B、悠远         C、悠久        D、悠长
2、下面四个成语,有两个成语里各有一个错别字,请将这两个错别字改正。(2分)


展开余下试题  随机应变    自立更生    谈笑风声    川流不息
错别字修改:         改为         ;         改为         ;
3、给自己写一句“名言”,要有针对性,有自强自励或自诤自谏的寓意,成为自己的座右铭。(3分)
4、在下列每一句子后添上一个字,突出某些人的贪婪与虚伪(2分)
一不要钱---嫌                 二不要命---嫌          
三不要官---嫌                 四不要名---嫌          
5、参考下面的例句,在它们后面仿写两句,使之形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2分)
春天,像一篇巨制的骈俪文;而夏天,像一首绝句;秋天,则                          ;冬天,又                                  。
6.赏析王维的《使至塞上》并答题。(6分,2+4)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①诗中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表明内心情感的句子是                   。
  ②请选择任一句诗作简要赏析
7、“轻风细柳,淡月梅花”是一副四字对联。请根据扩展后的下联,在方格内填写一字,组成一副对仗工整的五字联》(2分)
上联:轻风  细柳
下联:淡月隐梅花
(二)语言的积累·赏析(11分,8题6分,9题5分)
8、就下列成语、名言、诗句,按要求填空。(6分,每题2分)
(1)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涉及到的历史事件是                     ,事件中的主要人物有                                                  。
(2)名言“勿以恶小而为之”的下句是“                      ”,这是    给他儿子的遗诏。
(3)在臧克家的“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这一诗句中,“有的人”指的是           (人名)这一类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是对他写的“                   ”这句诗作解释。
9、默写填空。(5分,每题1分)
(1)曹操《龟虽寿》中“盈缩之期,               ;                ,可得永
年”的诗句既蕴含着深刻哲理,也展示了他博大的胸襟。
(2)《鱼我所欲也》一文中概括全篇主题的句子是“                    ”。
(3)我们是新世纪的青年,应拥有范仲淹《岳阳楼记》中“                       ,       <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06年中考”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3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