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905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05]
东北希望国际学校2006秋学期高二语文月月清月考试题
东北希望国际学校2006秋学期
高二语文“月月清”月考试题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命题人:霍光耀 得分:
卷I(57分 每小题3分)
一.选择题(共27分)
1.选出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稗官(pài) 倾轧(yà) 隽永(jùn) 粗糙(cāo)
B.参与(yù) 杜撰(zhuàn) 攻讦(jié) 妍媸(chī)
C.按捺(nài) 上乘(chéng) 股肱(hóng) 迂讷(nè)
D.福祉(zhǐ) 洗涮(shuā) 抹布(mǒ) 恫吓(xià)
2.下列各项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暇疵 落寞 臆测 怙恶不浚 踌躇满志
B.岑寂 寒碜 安祥 贸然行事 委曲求全
C.翘首 溽暑 干练 按部就班 殒身不恤
D.萧索 装璜 谜底 自怨自艾 中流砥柱 食不裹腹
3.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夜的草原是这么 而安详。
②四面是 灰黄,没有一般所谓的生动颜色。
③夜幕中,草原在繁星的闪烁下或者在月光的披照中发生多少动人的情景,但人 们却 在 的睡眠中疏忽过去了。
A.宁静 寂静 安静
B. 幽静 安静 宁静
C.宁静 平静 幽静
D. 幽静 平静 安静
4.选出下列句中加横线虚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和诗人都带着很浓的颓废色彩。
B.小李因为发烧,因此没来上学。
C.参加研讨会的全体学者对汉语或英语都很精通。
D.对某些球迷提出的不切实际的要求,大赛组委会决定一律不予考虑。
5.下列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B.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
C.他们不断暗示,是他们的长途跋涉,使敦煌文献从黑暗走向光明。
D.读谢冰心的散文,非常欣赏“雨后的山,好像泪洗过的良心”。
6.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浏览完整试题
A.这个百货商场规模相当大,开业那天,人来人往,挤得不可开交。
B.近年来由于纸张价格上涨,报纸杂志竞相提价,学子们惊呼,洛阳纸贵今又来。
C.经过十二年的寒窗苦读,卧薪尝胆,他终于考入名牌大学。
D.决策者在招揽人才过程中,必须要有三顾茅庐的诚心。
7.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经过整顿,剧场内外秩序明显好转,彻底解决了观众进场、出场不再拥挤的现象。
B.这个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直接损失至少可达6000千亿元以上。
C.如果及时遏制住这股公款吃喝风,把这笔巨款用在国防建设上,谁还敢如此欺负我们?
D.我是话剧创作队伍中的一名新兵,从未写过、也没有想过长篇小说的创作。
8.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最恰当的文句是 ( )
春意甚浓了,但在北方还是五风十雨,春寒料峭, ,又来了一阵沁人心脾的冷雨。
A.一阵暖人心意的春风刚刚吹过
B. 一阵乌云刚刚布满天空
C.一阵欢叫的大雁刚刚从高空飞过
D.一堆堆积雪刚刚融化
9. 下列各句与其他修辞不同的一项 ( )
A.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B.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
C.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
D.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
二.阅读下面一文,回答16--19问题(共12分)
魏、晋、南北朝的笔法传承与充实
书法一独立就进入一个以笔法传承与充实为核心的欣欣向荣的时代。笔法传承是书法艺术赖以发展繁荣的内在推动力。
顾名思义,所谓“笔法传承”,是指书法家之间对笔法技巧乃至笔法意识的传授与继承。通过笔法传承,历代书法家所探索并掌握的笔法内容,以及对书法艺术本质的领悟,才不致随身而损。
东汉以前,文字书写能手之间的传承主要体现在字法(文字结构)上,如西汉今古文字之争,很大程度源于古文字法的失传。东汉,书法开始自觉,基本笔法形成笔法的传承从此越来越超脱于字法。且不说“龀齿以上,苟任涉学,皆废仓颉、史籀,竞以杜、崔为楷”的历史事实,单从历来将笔法神秘化的种种现象中,也不难看出笔法传承在书法发展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古人对笔法无以复加的重视,决非仅仅出于一般所谓东方民族“崇古”的心理。否则,古人对笔法传承尤为青眼相加的事实将无法解释。
那么,为什么众多成就斐然的书家,会以如许精力来传承笔法?
第一个原因在于人们审美心理的要求。德国哲学家康德有“共通感”一说,认为“美”对于愉快具有着必然的关系……审美判断里所指的必然性却只能被称为范式,这就是说,它是一切人对于一个判断的赞同的必然性,这个判断更被视为我们所不能指明的一种普遍规则的适用例证。应该说,康德这一看法是符合客观实际的。书法家热衷于笔法传承,主要是因为前人总结出来的笔法,是一种普遍地适合于人们审美心理的、带有一定程度必然性的“范式”,而这种“范式”的确立和完美需要数代人的努力,不可能一蹴而就。
第二个原因在于,笔法本身就是一种值得艺术地欣赏的东西,这是笔法能代代相传而不厌的根本动力。历代书家之所以对笔法津津乐道,不惜笔墨铺陈描绘点画的种种奇妙,其唯一原因即在于点画本身就是一种味之不尽的生命之“象”,是一种活的存在,而这种味之不尽的生命之“象”,又只是借助于丰富精到的笔法,才能得以完美地表现。
基于上述两方面原因,可以断定:笔法的产生,宣告了书法本体的确立、艺术品格的独立;笔法的传承,推动了书法的蓬勃发展。
确实,对笔法的重视,是魏、晋、南北朝书家之所以能在中国书法史上写下光辉一页的根本原因。
10.对“东汉,书法开始自觉”中“自觉”的含义理解准确的一项是(3分)( )
A.书法艺术已经完成了由书写的初始阶段到日臻成熟阶段的过渡。
B.书家已经致力于笔法技巧的研究,技艺风格也趋于多样化。
C.基本笔法已经形成,与字法一样成为书家崇尚研习的书写方法。
D.笔法的传承已渐趋独立,并成为书法艺术发展的内在推动力。
11.书家不遗余力地传承笔法的原因,与原文表述相符的一组是(3分)( )
①笔法这种“范式”符合人们的普遍审美心理要求。
②笔法是一种经过数代人不断努力总结出来的“范式”。
③笔法能形象地满足人类对生命意义的表现与追求。
④汉字的结构本身就是一种味之不尽的生命之“象”。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2.以下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笔法的形成与传承具有深远的意义,它表明书法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
B.历代众多书家致力于笔法传承的根本原因,是为了使书法艺术不致随身而损。
C.随着基本笔法的形成,人们在书法学习中,逐渐抛弃字法而争相学习笔法。
D.魏、晋、南北朝的书家视书法艺术为生命的表现,认为小至点画,都有欣赏价值。
展开余下试题
13.根据原文所给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东汉是我国书法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时期,而魏、晋、南北朝则是一个辉煌的时期。
B.书法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东汉以前其传承体现在字法上。东汉以后体现在笔法上。
C.笔法与字法比较,笔法更能体现出汉字书写的艺术魅力.更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要求。
D.没有笔法的创立与传承,中国书法就难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并蓬勃发展。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0--25题(共18分)
贾鲁字友恒,河东高平人。幼负志节,既长,谋略过人。廷祜、至治间,两以明经领乡贡。泰定初,恩受东平路儒学教授,辟宪史,历行省掾,除潞城县尹,选丞相东曹掾。擢户部主事,未上,一日觉心悸,寻行父书,笔势颤缩,即辞归。比至家,父已有风疾,未几卒。
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院都事。会诏修辽、金、宋三史,召鲁为《宋史》局官,选鲁燕南山东道奉使宣抚幕宫,考绩居最,迁中书省检校官。上言“十八河仓,近岁沦没官粮百三十万斛。其弊由富民兼并,贫民流亡,宜合先正经界,然事体重大,非处置尽善,不可轻发”。书累数万言,切中其弊。俄拜监察御史。首言御史有封事,宜专达圣聪,不宜台臣先有所可否。升台都事,迁山北廉记副使。复召为工部郎中洁奉公,言考工一十九事。
至正四年,河决白茅堤,又决金堤,并河郡邑。民居昏垫④,壮者流离。帝甚患之,遣使体验,仍督大臣访求治河方略,特命鲁行都水监。鲁循行河道,考察地形,往复数千里,备得要害。为图上进二策:其一,议修筑北堤,以制横溃,则用工省;其二,议疏塞并举,挽河东行,使复故道,其功数倍。会迁右司郎中,议未及竟。其在右司,言时政二十一事,皆见举行。调都漕运使,复以漕事二十事言之。朝廷取其八事:一目京畿和籴㈤;二日优恤漕司旧领漕户;三日接连委官;四曰通州总治@豫定委官;五日船户困于坝夫,海运坏于坝户;六日疏浚运河;七曰临清运粮万户府当隶漕司;八臼宣忠船户付本司节制。事未尽行。既而河水北侵安山,沦入运河,延袤济南、河间,将隳两漕司盐场,实妨国计。
(节选自《元史•贾鲁传》)
注:①昏垫:被水掩没。②和籴;官府出钱购买民粮以供军用,因两方议价成交,故曰和籴。⑧总治:漕运总管府。
14.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选鲁燕南山东道奉使宣抚幕官
B.其弊由富民兼并
C.帝甚患之,遣使体验
D.言时政二十一事,皆见举行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①即辞归 ②即天地调剂之法也
B.①寻行父书 ②寻遣丞请还
C.①议修筑北堤,以制横溃 ②敛资财以送其行
D.①既长,谋略过人 ②既来之,则安之
16.以下句子分别编成四组,能表现贾鲁才能的一项是 (3分) ( )
①幼负志节 ②居丧服阕 ③召鲁为《宋史》局官
④循行河道,考察地形 ⑤言时政二十一事,皆见举行 ⑥为图上进二策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⑤⑥ D.③④⑤
17.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句是(3分)( )
例句:擢户部主事
A.王怒而疏屈平
B.父母亲族皆为戮没
C.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D.江都围急
18.下列各个句子的译文在文中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上言: “十八河仓,近岁沦没官粮百三十万斛。”
——皇上(对他)说:“官府储运公粮的十八处河仓,近几年损失公粮达一百三十万斛。”
B.首言御史有封事,宜专达圣聪,不宜台臣有所可否。
——他首先就建议:御史有密封上呈给皇帝的奏章,应该专门送给皇帝本人审处,而不应由朝中台臣先议定可行与否。
C.既而河水北侵安山,沦入运河,延袤济南、河间。
——不久,黄河又向北泛滥危及安山,洪水灌入运河,一直延到济南、河间一带。
D.鲁循行河道,考察地形,往复数千里,备得要害。
——贾鲁沿黄河流经之地巡视,考察地理形势,来回行程几千里,详尽地掌握了整治黄河的关键所在。
19.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贾鲁找出了官粮损失的弊病所由来,是豪强兼并土地,造成贫苦百姓流离失所,所以他提出了反兼并的措施。
B.贾鲁在任监察御史期问,反对中书台臣专擅,力谏奏章应专送皇帝,以便切实起到监察的作用。
C.贾鲁第一个治河建议是在黄河北岸修筑大堤,制止河水横向泛滥,这样做需用的人工财物都比较节省。
D.贾鲁第二个治河方案是,开辟疏浚新河道,堵塞原有河道,引河东流,假如令黄河恢复原有河道,这样做费用将高几倍。
卷II(93分)
四.阅读下文,回答10--15题。(共18分)
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逝,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20.“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意思是(2分)( )
A.死掉几个人,在反动派眼中,不当一回事。
B.在一般人看来是没有什么稀奇的。
C.请愿人数有限,在群众中影响不大。
D.牺牲的人数很少,在群众中影响不大,对中国社会变革起不了多大作用。
21. 根据课文内容,解释下列短语。(3分)
(1) 无恶意的闲人 。
(2) 有恶意的闲人 。
展开余下试题
(3)“流言”的种子 。
22. 对画线句子的理解:(6分)
(1)“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一句的喻体是 ( )
A.煤。
B.煤的形成。
C.煤的形成,当时用了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
D.一小块的煤。
(2)“大量的木材”是指
(3)“一小块”是指
(4)“其中”指代的是
(5)整句的意思是
(6)这段话表明的作者的主张
23.在第1段中,作者不赞成徒手的请愿,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对历史不能起推动作用,因而不赞成。
B.意义很寥寥,因而不赞成。
C.白白牺牲几个人,因而不赞成。
D.在中国不算什么,因而不赞成。
24.引用陶潜的诗,对其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为了说明徒手请愿流血是不值得的,人们很快就会忘记,没有人会再记起他们。
B.为了说明尽管徒手请愿流血牺牲不值得,但既然流了血就一定会有影响,烈士忠骨将与青山同在。
C.烈士的牺牲,能引起生者悼念,也就够了。
D.为了说明尽管徒手请愿流血不值得,但既然流了血,就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烈士的精神将永垂不朽。
25.这段文字的表达方式是(2分) ( )
A.记叙议论 B.议论抒情
C.记叙抒情 D.描写议论
五.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6--29题。(共12分)
走是灯笼
刘金生
总也忘不了小时候的那次经历。
离开姑妈家的时候还是响晴毒日的,走了不到半里路突然下起雨来。开始还不觉得什么,等雨大了才知道情况的严重。
路边全是庄稼地,没有人家,连一棵树都没有,避雨,是妄想,脚下的土路变成了泥路,每向前迈一步都得做出一个奋力拔腿的姿势。虽然是夏天,雨水浇在身上还是凉凉的,接着就是从心里往外冷。天变暗了,路上没有行人——也许有行人但看不见,脸上流着的雨水和眼前的雨幕使我只能看清脚下的一小片地方。还有六七华里的路程。当时的我还只是个身小力薄、刚满13岁的孩子!
我又冷又怕。我想回姑妈家,但想到经过努力才换来的行程再用同样的努力倒回去,我实在不甘心。我想停下来,忽然想起爷爷说过的话:“等是窟窿。”我不知道爷爷说的“窟窿”指的是什么,我甚至记不清爷爷是不是这么说,我只知道,此时的我如果等,所面临的就是窟窿——我将坠入困苦的深渊!“等是窟窿”这句即时得到的警语,在我的几乎空白的大脑里竟成了惟一的意念。它警示我,不论多么艰难,也不能停下向前的脚步。
记不清摔了多少跤,也记不清是怎么回的家,但在雨中跋涉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等是窟窿”这句话,已经和这个情景凝为一体,成为一条活生生的哲理融进我的生命。它让我明白,不论是顺利的时候还是不顺利的时候,都不能消极地等待,更不能自甘堕落,都要用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
不“等”的经历多了,再回顾当年的情景,在“等是窟窿”之上又多了一层人生的感悟:走是灯笼。是的,当年在雨中的“走”是灯笼,然后所有的决不消沉的“走”也是灯笼。这灯笼,就是在朦胧或昏暗中亮在眼前的希望。
26.怎样理解爷爷“等是窟窿”这一句话的含义?(3分)
答:
上一篇:
2006年中考语文仿真试卷
下一篇:
《鲁周公世家》阅读与拓展训练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东北希望国”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0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