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其他类型

阅读:1338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其他类型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38]
初中文言文练习集
"初中文言文练习集
《初一》
(一)阅读文言文《童趣》,完成9——13题。(10分)
童趣(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观,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项为之强(       ) ②鞭数十(     )  ③驱之别院(      ) ④方出神(     )
10.用现代话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①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我的译文:                                                                            
②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
我的译文:                                                                        
11.从文中任选两个你最喜欢的成语写下来,并就其中的一个释义。(2分)
我喜欢的成语:①                            ②                        
我的释义:             :                                                           
12.本文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分)
我的概括:                                                                           
                                                                                    


浏览完整试题13.一位哲人说:“童年的趣,是梦中的真。”请结合本文说说,看似琐碎的事物在“我”眼里为什么会变得趣味盎然?(2分)
我的理解:                                                                            
                                                              
答案
9.①脖颈  通“僵”僵硬  ②用鞭子打  ③果然  鸟鸣  ④正  10.①夏天的蚊声如雷,内心想象成一群仙鹤在空中飞舞 ②慢慢用一口烟喷出,使它们冲着烟雾飞舞鸣叫  11.略   12.观夏蚊如鹤唳云端的乐趣,神游山林遇“庞然大物”的乐趣。(意对即可)   13.①童年的“我”,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 ②“我”善于观察和发现,具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力。
(二)《论语》十则
(三)古文阅读(15分)
(甲) 阅读《伤仲永》的片段,回答问题(10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8.本文的作者是          时期的文学家           。(1分)
9.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2分)
立就(          )             书诗四句(           )
环谒(          )             称前时之闻(         )
10.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方仲永早慧的表现。(2分)
11.“伤仲永”,一个“伤”字,表现了作者对仲永怎样的情感?(2分)
12.阅读下面两段材料,并结合“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这一事实,说说阅读后你的发现。(3分)
①拿破仑在军事院校就读时曾立誓要做一名卓越的统帅并吞并整个欧洲。在院校期间,他将自己定位在一个很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最终以优异成绩做了一名炮兵,开始了他的霸业之旅。
②成吉思汗扬言大地是我的牧场,有雄鹰的地方就有我的铁骑,造就了成吉思汗时代。
我的发现:                                                                        
                                                                                  
答案
8.北宋、王安石
9.完成、写、拜访、相当
10.5岁时,没见过书写用具,就要它们;很快写出一首四句话的诗,并自己命题;根据一件事物作诗,一会就完成。
11.惋惜、同情
12.一个人要想成材,必须有远大的志向,同时要付出努力。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9--24题。(9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6.请你说说加点的字词的意思(2分)
(1)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     ) (2) 稍稍宾客其父(     )
(3)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     )    (4)  泯然众人矣(     )
17.翻译句子(2分)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18.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3分)
                                                           
19. 方仲永父亲的做法错在哪里?这个事例说明了什么道理?(2分)
                                                           


展开余下试题答案
16.(1)代纸墨笔砚 (2)把……当作宾客(3)文采和道理(4)完全17.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人,不让他学习。18.幼年时,具有作诗才能,十二三岁时才能衰退,大不如前,又过了七年,完全变成一个平庸的人。19.只贪图眼前的小利,不让仲永接受教育。接受后天教育对一个人的成才很重要。
(四)《木兰诗》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免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5.用“‖”将诗歌划分为四部分,并试着写出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试着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内容。
7.“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一句,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木兰在叹息什么?
8.这首诗的情节哪些详,哪些略?试说明为什么这样安排?
9.你认为“著我旧时裳”的情节,对于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
10.“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有什么表达效果?你还能找出有关的句子吗?
11.这首诗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12.你认为木兰是怎样一个人?你还能找出几个我国古代保家卫国的巾帼英雄吗?
答案
(一)5.第一部分(1~3段):叙述木兰代父从军,踏上征途。第二部分(第4段):写木兰十年征战生活。第三部分(5、6段):叙述木兰还朝辞官,回乡与亲人团聚。第四部分(第7段):写对木兰的赞词。
6.略
7.军情紧急,父亲年迈,家无长兄。只愿女扮男装,替父从军。保家卫国,尽孝尽忠。(用原文回答也可以,只要符合题意即可)
8.对木兰的从军缘由、离别、辞官和还家都写得比较详细。对出征前的准备和军旅生活则写得比较简略。这样写可以更集中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突出中心。
9.情节富于戏剧性和传奇色彩,使故事曲折生动;使木兰这位历史上的民族英雄的形象更加鲜明。
10.这两句诗在内容上相互交错,互为补充,起到铺陈和渲染的作用。有关句子: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11.时间顺序。
12.木兰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感融合到一起,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品质。穆桂英等
( 五) 《口技》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6.正确地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施八尺屏障(              )     ②宾客意少舒(              )
③虽人有百手(              ) ④两股战战(              )
⑤不能名其一处也(              ) ⑥奋袖出臂(              )
⑦几欲先走(              ) ⑧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⑨当是时(              )
7.试着写出下面加点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众妙毕备(      )     手有百指(      )
以为妙绝(      )        指其一端(      )
京中有善口技者(      )
择其善者而从之(      )
8.正确地翻译下列句子。
①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②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9.请在文中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按要求填在横线上。
①表示突然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表示同时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表示相继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表示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表示过了很短的时间就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整体感知,找出文中可以统帅全文的词语。
11.文章多次描写观众反应,谈谈有什么作用?
12.文中开头结尾均把简单的道具交代得清清楚楚,请说明其作用?
答案
二、(一)6.①设,安放  ②伸展、松弛  ③即使④大腿  ⑤说出  ⑥张开、展出  ⑦跑  ⑧夹杂  ⑨这
7.妙处  奇妙  手指  指出  擅长  优点,长处
8.①全场客人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凝神地听着,微笑着。暗暗赞叹着,认为妙极了。②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上有百个指头,也不能明确地指出哪一种声音来。
9.①忽然、忽  ②一时  ③既然  ④是时  ⑤俄而、少顷、未几
10.善


展开余下试题11.侧面烘托突出表演口技之“善”
12.在结构上首尾呼应,反衬了口技表演者的技艺之高超。
初二
《桃花源记》
阅读下列各文段,完成文后的有关问题。
(一)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   )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   )停数日,(   )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9.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俨然:         属:         阡陌:            垂髫:         
要:           绝境:        遂:              惋:           
10.将“渔人”、“村人”两词语准确填入文中括号内。
11.找出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其古义和今义。(至少三个)
12.用语段中的原句回答。
(1)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                          。
(2)村人见渔人后,“大惊”“问所从来”是因为他们                            。
(3)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                                。
(4)“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                             。
(5)“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是:                                。
13.从上面语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用简洁的文字填入方框中。
                            .
14.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回答其叹惋的原因是
A.为渔人费了这么多的周折才找到自己而叹惋。
B.为自己住在这里消息闭塞,竟不知道外界有这么大的变化而叹惋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其他类型
相关:关于“初中文言文”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3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