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030  
标签:苏教版 九年级 下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30]
2007年中考模拟试题
"均安镇2006学年度第十五周升中模拟考试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8分)
1. 选出下列各项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自诩(yǔ)   譬如 (pì)       B. 提防(tí)        棱角 (léng)
C. 狭隘 (ài )    迸裂 (bèng)     D. 徘徊 (huái )    破绽 (dīng)
2. 选出下列各项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 有条不紊   烦琐             B.趋炎负势  惘然
C. 相形见拙   奔驰             D.出类拔翠  隔膜
3. 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A.国庆节期间,市内的几条繁华的商业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流济济一堂,摩肩接踵。
B.濠河河畔绿树成荫,花团锦簇,空气清新。外地游客纷至沓来,领略这大自然的秀美景色。
C. 这份试题中的第1小题他花了10分钟时间才完成,真是小题大做。
D. 听到有儿童落水了,正在江边消夏的人们忘乎所以地跳入水中去营救。 
4. 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这篇报告文学成功地塑造了共产党员公安局长任长霞的先进事迹。
B. 为了防止类似交通事故再次发生,必须对学生进行交通法规教育。
C. 能否有健康的身体,关键在于平时多锻炼。
D. 中国人民正努力为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二、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5-10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5、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 朝服衣冠 (服:穿戴)
B. 时时而间进   (时时:不时,有时候)
C. 闻寡人之耳者 (闻: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
D. 吾妻之美我者 (美:这里是美丽的意思)
6、选出下列句子中的“之”字与“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中的“之”的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B.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浏览完整试题7、 选出下列句子译文正确的一项是。
A. 虽欲言,无可进者(即使有人想进谏,但也没什么人来了)
B. 臣之妻私臣 (我的妻子对我比较自私)
C. 吾孰与徐公美?(我同城北徐公比,谁漂亮?)
D. 今齐地方千里(现在齐国的土地有一千多里)
8、选出对“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翻译正确的一句。
A. 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已觉得不如徐公漂亮。
B. 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觉得徐公成熟,自已觉得不如徐公漂亮。
C.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觉得徐公成熟,自已觉得不如徐公漂亮。
D.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已觉得不如徐公漂亮。
9、选出对邹忌与妻、妾、客三问三答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
A. 妻对邹忌的赞美是由于对夫的偏爱,而妾则是有求于邹忌,语气没妻强烈。
B. 从三问三答的内容来看,邹忌是想知道自已到底有多美。
C. 邹忌听了妻、妾、客的回答后,冷静思考,说明他没有盲目高兴,有自知之明。
D. 邹忌想用生活小事来讽谏齐王,不要过于相信他人,处理国事要小心谨慎。
10、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全文虽然只有三百多字,但故事情节环环相扣,结构完整。
B.本文人物形象刻画生动,重视形体的刻画,细节与对话较简略。
C.从全文来看,设喻、讽谏是详写,齐王纳谏除蔽是略写。
D.本文语言精练,繁简适度。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10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
身后的眼睛
(1)那是一头野猪。
(2)天高月爽,四周清亮空明,皎洁的月光洒在波澜起伏的苞谷林上,也洒在对熟透的苞谷棒子垂涎欲滴的野猪身上。 
(3)孩子的眼睛睁得圆圆的。野猪的眼睛也睁得圆圆的。孩子和野猪对视着。
(4)孩子的身后是一个临时搭建的窝棚,那是前几天他的父亲忙碌了一个下午的结果。窝棚的四周,是茂密的苞谷林,山风一吹,哗啦哗啦地响个不停。孩子把手中的木棒攥得水淋淋的,这是他目前惟一的武器和依靠。孩子的牙死死地咬紧,他怕自己一泄气,野猪趁势占了他的便宜。他是向父亲保证了的,他说他会比父亲看护得更好。父亲回家吃晚饭去了。孩子是吃了晚饭之后主动向妈妈提出来换父亲的。
(5)野猪的肚子已经多次轰隆隆地响个不停了。野猪眼露凶光,龇开满嘴獠牙,它向前一连迈出了三大步。
(6)孩子已经能嗅到野猪扑面而来的臊气。
(7)孩子完全可以放开喉咙喊他的父亲母亲。家就在不远的山坡下。但孩子没有,孩子握着木棒,勇敢地向野猪冲上去,尽管只有一小步。这已经让野猪吃惊不已。野猪没有料到孩子居然敢向它反击。野猪嗷嗷地叫个不停。野猪的头猛地一缩,准备拼着全身的力气和重量冲向孩子。
(8)在窝棚的一个角落,一个汉子举起了猎枪。正在他准备扣动扳机的时候,一双手拦住了汉子的猎枪。
(9)汉子是孩子的父亲。拦住孩子父亲的是孩子的母亲。
(10)孩子的母亲一边拦住孩子的父亲,一边悄悄地对孩子的父亲说,我们只需要一双眼睛!
(11)汉子只好收回那只蓄势待发的手。
(12)孩子的父亲和母亲的目光全盯在孩子和野猪身上。月光洒在孩子父母紧张的脸上,一点也掩饰不住他们的担心。他们已经躲在窝棚的角落里有些时候了。
(13)孩子没有退缩,也没有呼喊。他死死地咬紧牙,举起木棒严阵以待。
(14)野猪和孩子对视着。
(15)野猪恨不得吞了孩子。孩子恨不得将手中的木棒插进野猪龇着獠牙的嘴里。
(16)野猪喘着呼噜呼噜的粗气。听得见孩子的心咚咚地跳动。
(17)月光照在孩子的脸上,青幽幽的。一粒粒的细汗,从孩子的额头,缓缓地沁出。 
(18)野猪的身子立了起来。孩子的木棒举过了头顶。
(19)他们都在积蓄力量。
(20)突然,野猪扭转头,一溜烟地,跑了。
(21)孩子长长地吐了一口气,一屁股瘫在了地上。
(22)孩子的父亲母亲长长地吐了一口气,他们走了过来。父亲激动地说,儿子,你一个人打跑了一头野猪!父亲的脸上全是得意。
(23)孩子看见父亲母亲从窝棚里走出来,突然扑向母亲的怀抱,嚎啕大哭。孩子不依不饶,小拳头擂在母亲的胸上,说,你们为什么不帮我打野猪?一点也没有了先前的勇敢和顽强。 
(24)孩子的母亲抱起孩子,重复着父亲的话,说,儿子,你一个人打跑了一头野猪!母亲的脸上全是赞扬。 
(25)孩子继续不依不饶,哭着说,你们为什么不帮我打野猪?母亲一本正经地说,我们帮了你啊!我和你父亲用眼睛在帮你! 
(26)孩子似懂非懂。他只好仔细地看了又看父亲母亲的眼睛,父亲母亲的眼睛和平时一模一样,怎么帮的啊?
(27)那孩子就是我。那年我七岁。                   
(作者:曾平  选自《新安晚报》有改动)
11.第(2)自然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文章为什么用大量的篇幅描写孩子和野猪的对峙?而野猪逃跑了,孩子却瘫在地上嚎啕大哭,怪父母没有帮他。这样是否矛盾,请说明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章为何要以“身后的眼睛”为题?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中孩子的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父母应怎样来教育自己的孩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与你无关吗
(1)社会上曾流行一句话:“与你无关!”这是我不喜欢的一句话,是一句粗鲁、冷漠的话。
(2)也许有些夸大,但我还是要说,世上所有的人可能都与你有关。我还在念小学时,听到一则难忘的故事:一位富家小姐在车内吃香蕉,发现香蕉腐烂不能吃,便随手扔到车窗外面。某穷人家的孩子经过那里,拾起那香蕉来吃,结果这孩子吃坏了肚子,发烧了。当天晚上,富家小姐父亲的工厂发生火灾,物品全部被烧毁。因为当夜值班的警卫临时离开,他离开是因为他的孩子吃了捡的香蕉发烧了。


展开余下试题(3)这则故事使当时的我深深感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密切,这当然是为少男少女写的故事,因果关系明显。但事实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与别人的关系不都是如此紧密吗?
(4)媒体经常报道车祸发生的消息。车祸的原因很多,与妻子吵架,在气头上开快车,待紧急刹车时,幼童已成了轮下的牺牲者……孩子与生身父母关系密切,但与夺取其性命的陌生人又何尝不是密切到可怕的程度?想到这些,我们就不能认为自己与这人不相干、与那人没有关系了吧?
(5)那年应邀到台湾演讲、旅行三周。中途,我的父亲突然发病,我不得不取消台湾之行。在取消台湾之行后没几天,有人来找我倾吐心事。我极为同情地倾听对方的叙述,尽我所能地予以开导、规劝、安慰。对方情绪终于渐渐稳定下来,最后他说:“假使今天没有和你倾谈,我本来已经打算带着孩子,开车从悬崖上冲向山谷……”我不由得不寒而栗。假使我的父亲身体健康,这时候我正在台湾,这人或许已带着两个孩子开车冲向山谷了。此人和我的父亲没有什么关系,但从另一个角度说,我父亲发病救了他一家三口的性命。
(6)这件事再度使我感受人与人的关系是何等紧密。我们绝不能断言“我是独自活下来的”,“我绝不会麻烦别人”,“我不需要人们的帮忙”……不论对任何人,我们都该保持谦和诚恳的态度。完全陌生的人也可能突然变成关系密切的人,更何况亲人、师友,关系更加深刻、复杂,不是我们所能预知的。个人虽微小,但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会影响许多人的命运。
(选自《读者》2005年第18期,作者:[日]三浦绫子)
15.综观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观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读了本文后,你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怎样相处才好?写出你的建议(写3点)。(3分)
(1)          ________________
17.第(2)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它的作用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第(6)段划横线句指出“个人虽微小,但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会影响许多人的命运。”请为这观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并作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如何给地球降温
龙学峰
(1)气候学家已发出警告:未来100年,全球气温将升高1.5℃~6℃,海平面将升高154.5厘米,沙漠将更干燥,气候将更加恶劣,厄尔尼诺现象更为严重,全球变暖将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如何给地球降温?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奇思妙想。
   (2)美国氢弹之父、物理学家爱德华·特勒去死以前曹有过设想:向空中抛洒铝和硫的粉末,给地球降温。按照他的计算,向空中抛洒100万吨铝硫粉末,可以使日照减少1 %,从而起到降温作用。特勒提出的办法是要模仿大规模的火山爆发。1991年,波及范围达数百万千米的皮纳图博火山灰使地球气温下降了0.4lC,而且持续时间达好几个星期。特勒设想:可以用飞行于13千米高空的飞机和部署于赤道上的美国海军大炮,向空中抛“火山灰”。但生物化学家们却给这种主张泼冷水,他们认为,散布于空中的这些硫和铝的微粒,很可能会严重干扰同温层。特勒还与人合作研究过其他使地球降温的方法:在轨道上放置5万面反射镜;发射一颗巨大的卫星,悬于地球与太阳之间,以挡住部分太阳辐射。
   (3)除了特勒以外,还有许多科学家也在苦苦思索,希望能找到奇妙的办法给地球降温。美国物理学家洛厄尔·伍德有一个同特勒的设想一样离奇的计划:在地球和太阳之间万有引力互相抵消处(即拉格朗日点),安装一面直径为2000公里的半透明镜子。他认为,这面巨大的滤光镜不但能减少温室效应,而且能充当地球的空调器:改变滤光镜的倾斜度,以增加或减少透过它的太阳辐射量。但谁来支付超过1000亿美元的巨额费用呢?此外,这面滤光镜不但会破坏同温层,而且还有可能妨碍紫外线的通过(紫外线具有清理太空的功效)。
   (4)有科学家从加强地球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的角度,探索给地球降温:将数以十亿计的白色聚苯乙烯高尔夫球投向海洋;将地球上的所有房屋的房顶都涂成白色。美国的一位科学家提出了一项更具有诗意的方案:将数千平方公里的阴云“染白”。通过向阴云喷一些微粒,使微小的雨滴数至少增加10%。这样,由于光学作用,层积云就会被照亮变白,就会反射更多的太阳光。
   (5)还有人提出用深埋二氧化碳的办法给地球降温。美国和欧盟已拨巨款来研究在海洋和地层中埋藏二氧化碳的办法。从理论上讲,海洋和地层可以贮藏人类在几千年间生产的二氧化碳。研究人员要验证的是,二氧化碳溶解在海水中,是否会干扰海底生物的生存,因为二氧化碳溶解于海水后,会使海水酸化。
 
19. 科学家特勒为了给地球降温,提出了哪些奇思妙想?(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文中第(2)段加点词语“按照他的计算”能去掉吗?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中第(1)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简述它们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积累与运用(共15分)
22.诗词填空  每小题2分,共10分
(1) 兴,百姓苦,_______________。
(2) 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
(4) 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出师表》中表现作者无意功名利禄,甘于平淡生活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请对下列三则材料进行探究,把你的发现写出来。(共5分)
材料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至理名言。但南宋的“硕学”陆澄年轻时博览群书,写宋书时却一字写不出,人称“二脚书橱”;李邕之父李善博古通今,也是一点文章写不出,人称“书簏”。
材料二:“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在过去对我们的学习确实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今天,随着快乐教学和成功赏识教育的普及与开展,这话就带有明显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华罗庚也说“学问千千万,起点在一问”。
材料三:古人很重视“读万卷书”与“行千里路”的辩证关系。顾炎武把家乡的书读遍之后,用四匹马驮着书,十谒明陵,遍游华北、西北,访俗问民,最后写成了有名的《日知录》《肇域志》。
(1) 发现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发现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60分)
24.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你为谁喝彩?生活需要你的喝彩,朋友也需要你的喝彩……需要喝彩的东西太多了。正因为有了你的喝彩,生活才会更亮丽。请你以“喝彩”为话题作文。
要求:(1)题目自拟。(2)立意自立。(3)文体自选。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等。(4)不少于500字,如写诗歌,不少于20行。(5)不得出现真实姓名、校名,否则扣分。


展开余下试题(2)“我能_____________”,请把题目补充整,写一篇文章。
要求:(1)补全题目。(2)立意自立。(3)文体自选。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等。(4)不少于500字,如写诗歌,不少于20行。(5)不得出现真实姓名、校名,否则扣分。
附加题:(共10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共6分)
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①,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②,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默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③在于上行④,余各以功次坐⑤,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⑥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悟而请之。                                            
(作者:班固  选自《汉书·霍光传》)
【注释】
①炉灶的烟囱是垂直的。突,烟囱。 ②改作弯曲的烟囱。 ③被火烧伤的人。 ④上行(háng),上席。 ⑤ 按照功劳依次排定座位。    ⑥当初如果。 
(1)释下列加点词语。(3分)
①傍有积薪      (             )
②而不录言曲突者(             )
          ③终亡火患      (             )
(2)从这篇短文中,你得到哪些启发?(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下面给出的文字为开头,以“得失”为中心,分别写一段话,加以论述。(4分)
古语云:“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1)人失去了一些东西而悲观丧气,其实失去也是一种获得。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相反,得到了也许就是另一种失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均安镇2006学年十五周升中模拟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C 3、B 4、B 5、D 6、A 7、C 8、D 9、C 10、B
三、现代文阅读
(一)11、写出四周环境空明(1分)为野猪的出现和故事情节的发展作铺垫(1分)
12、为了体现孩子的勇敢和顽强。(2分)不矛盾,孩子毕竟只有7岁,并且是向父亲保证过的,才激发出一时的勇力,所以后怕很正常,这样也体现故事的真实性。(2分。意思对即可。)13、“身后的眼睛”这个标题形象含蓄,它代表一种健康合理培养、教育孩子的方式。(3分,或说给孩子锻炼空间,背后默默关注,意思对即可。视内容和语言分3、2、1给分。)
14、妈妈是一个懂得教育孩子,给孩子锻炼的空间,培养孩子自立能力,背后给予孩子支持的好母亲。2分(意思对即可);结合实际谈谈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有自已的看法,有分析,2分)
(二)15、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的。(2分)16、例(1)人与人要平等相处;(2)人与人之间要互助;(3)要宽容待人,针锋相对要不得(3分)(观点正确即可得分,一点1分,答案不统一)17、举例论证(1分);论证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何等紧密这一观点。(2分)
18、举出事例(2分),结合事例分析(2分)示例:商纣王继位以后,个人生活更加腐朽,作“酒池肉林”,为“长夜之饮”,对内实行高压政策,滥用酷刑,国家动乱,民不聊生。(2分)分析:商纣王个人生活腐败,脾气变化无常,爱动私刑,民生被他的个人生活态度蹧踏。所以个人的行为虽小,但是有时是与他人的生活相关的,对社会产生影响。(2分)
(三)19、(1)在空中抛洒铝和硫的粉末;(2)在轨道上放置5万面反光镜;(3)发射一颗巨大的卫星,悬于地球与太阳之间,以挡住部分太阳辐射。(3分,每处1分)。20、不能去掉。(1分)因为加点词语表明数据的来源,如果去掉就变成了普遍事实,与文意不符。原句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分)21、列数字、举例子;具体、准确地说明全球将变暖,给地球降温,迫在眉睫。(2分,意近即可)
四、积累与运用:22、(1)亡,百姓苦 (2)悠然见南山 (3)长风破浪会有时 (4)大庇寒士俱欢颜 (5)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23、(1)读书必须与思考、质问结合起来(只要谈到读书(学习)与思考、多句联系即可得分)(2)读书必须与实践相结合(或读书与
标签:苏教版 九年级 下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2007年中考”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3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