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045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45]
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06—2007学年度
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06—2007学年度
第一学期月考
高二年语文试卷
命题:戴松宣    2006.10.
第 Ⅰ 卷
(每小题2分,共40分)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组是(    )
A、匪我愆期(qiān )咥其笑矣(xì  ) 自牧归荑( tí  )訇然中开(hōng )
B、犹可说也(tuō  )自牧归荑(guī ) 吾道先路(dǎo  )隰则有泮(pàn )
C、否泰分明(pǐ   )重以修能(chóng)将子无怒(qiāng)留作遗施(wèi )
D、周公吐哺(bǔ   )绕树三匝(zā   )赍钱三万( jī  )贻我彤管(yí  )
2、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    )
A、自可断来信(书信)   静言思之(语助词)   何时可掇(连接)
B、纤纤擢素手(伸出)   自缢于庭树(吊死)   无与士耽(沉溺)
C、洵美且异(实在)     静女其姝(美丽)     女也不爽(豪爽)
D、暧暧远人树(明亮)   槌床便大怒(坐具)   躬自悼矣(伤心)
3、下列句子中不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B、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C、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
D、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来吾道夫先路也
4、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君既若见录, 
A、爱而不见     B、不见复关
C、府吏见丁宁     D、相见常日稀
5、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B、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C、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D、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不全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B、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C、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
D、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  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7、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静言思之   言既遂矣       B、徒留无所施  留待作遗施
   C、始适还家门  处分适兄意      D、终老不复取  还必相迎取
8、下列加点词语中用法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是(  )
   A、便可白公姥 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便利此月内 D、昼夜勤作息
9、古诗文中为了使语句工整,在彼此相对的文句中,前后词语互相呼应,在意义上互补,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叫“互文”。选出不是“互文”的一项(  )
   A、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B、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D、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
10、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陶令”即指陶渊明,谥号靖节,因为他做过彭泽令,“桃花源”是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脱化而来的。


浏览完整试题    B、《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文选》。刘勰《诗品》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文心雕龙》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C、曹操,字孟德,即魏武帝,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以曹氏父子为代表的三国诗人,亲身经历了当时的社会动乱,在他们的诗歌创作中充满了对这一动乱社会的反思,对建立社会的憧憬和热情,形成“慷慨而多气”的风格,后世文人称之为“建安风骨”,他的《短歌行》同样表现这样的风格。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叶近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内容分为“风”“雅”“颂”,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11、下列对课文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归园田居》陶渊明弃官归隐,安于田园生活,表现了他高尚的节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美德,坚决与黑暗社会作斗争的积极精神。
B.《孔雀东南飞》全诗通过刘兰芝、焦仲卿夫妇的婚姻悲剧,揭露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行径,对刘焦夫妇坚贞不移的爱情和以死相殉的抗争精神给予热烈赞颂和深切同情。
C.《离骚》的开头强调自己的出身、生辰、名字旨在强调自己是楚国后代,品行忠正,振兴楚国于己责无旁贷。
D.《梦游天姥吟留别》写作思路由现实入梦境再回到现实,伤感之中蕴含了诗人对现实的愤慨与不平,表达了对权贵的蔑视与不妥协的态度。
12、下列选项中,对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卫风·氓》中“桑之未落”、“桑之落矣”两句采用比兴的手法,以桑树作比引出女主人公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加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使诗歌更有韵味和感染力。
B.《秦风·无衣》一诗使用重章复唱的方式反复吟咏,强化诗歌中的情感抒发。同时,每节内容逐一拓展,表达了战士们同仇敌忾的爱国情怀和大无畏的精神。
C.“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一句使用对比手法,通过婚姻好和与君臣亲密合作对比,反映了楚王在奸佞小人的唆使下出尔反尔,中途变卦的现实。
D.《短歌行》一诗最突出的特点是用典,诗中多处化用古典诗句,感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表达自己求贤若渴、招纳人才的急切心情。
13、选择适当的“风”填入下面诗句中的横线处,正确的一项是(      )
①细雨鱼儿出,    燕子斜。            ②    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③等闲识得    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④微雨池塘见,    襟袖知。
⑤    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⑥胡马依    ,越鸟巢南枝。
A.东风   春风   微风   北风   疾风   好风
B.疾风   微风   春风   东风   好风   北风
C.微风   春风   东风   好风   疾风   北风
D.春风   东风   好风   微风   北风   疾风
14、下列各诗句所描写的传统节目,依次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①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②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③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④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⑤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A.重阳节  春节   元宵节  七夕节  冬至
B.春节   重阳节  元宵节  冬至   端午
C.元宵节  春节   端午   重阳节  七夕节
D.重阳节  元宵节  春节   七夕节  端午
15、填入下面七绝《月夜》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更深月色①人家,北斗阑干南斗②。
今夜偏知春气③,虫声新④绿窗纱。
A.①照 ②遮 ③回 ④发   B.①入 ②遐 ③寒 ④闻
C.①半 ②斜 ③暖 ④透   D.①映 ②架 ③近 ④入
16、依次填入(甲)(乙)两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洞庭青草,近中秋、(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乙),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张孝祥《念奴娇》)
A.更无一点风色  表里俱澄澈          B.更无点风色  表里澄澈
C.更无一点风影  表里澄清            D.更无点风影  表里俱澄清
17、下面是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的诗句,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能饮一杯无   ②绿蚁新醅酒   ③晚来天欲雪   ④红泥小火炉
A.③①②④   B.②④③①   C.④②③①   D.①③④②

二、文言文阅读
勃字子安,太原人,王通之诸孙也。六岁善辞章。麟德初,刘祥道表其材,对策高第。未及冠,授朝散郎。沛王召署府修撰。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闻之怒,斥出府。勃既废,客剑南,登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之功,赋诗见情。又尝匿死罪官奴,恐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畤坐是左迁交趾令。勃往省觐,途过南昌。时都督阎公新修滕王阁成,九月九日,大会宾客,将令其婿作记,以夸盛事。勃至入谒,帅知其才,因请为之。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酒酣辞别,帅赠百绣,即举帆去。至炎方,舟入洋海溺死,时年二十九。勃属文绮丽,请者甚多,金帛盈积,心织而衣,笔耕而食。然不甚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人谓之“腹稿”。尝言人子不可不知医,时长安曹元有秘方,勃尽得其术。又以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籍,僚吏疾之。有集三十卷及《舟中篆序》五卷,今行于世。(节选自《唐才子传·王勃》)


展开余下试题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又尝匿死罪官奴      匿:隐藏
B、勃往省觐            省:探望、问候
C、勃至入谒            谒:进见
D、勃欣然对客操觚      操:摇摆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  )
A、倚才陵籍,僚吏疾之      先妣抚之甚厚
B、父福畤坐是左迁交趾令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C、将令其婿作记,以夸盛事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D、顷刻而就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宗将王勃赶出沛王府是由于当时诸王斗鸡他写了篇向英王的斗鸡挑战的檄文。
B、父亲被牵连贬为交趾县令是由于王勃曾隐藏了一个犯了死罪的官奴,怕事情败露,杀了官奴。
C、文章说“勃属文绮丽,请者甚多,金帛盈积,心织而衣,笔耕而食。然不甚精思。”这里的“然不甚精思”足见褒中有贬。
D、从文中可以看出,王勃当时的同事都讨厌他,完全是因为他倚仗有才而欺凌人家。
第 Ⅱ 卷
2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2分)
(1)又尝匿死罪官奴,恐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
(2)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
(3)青青子矜,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三、诗歌鉴赏(11分)
22、阅读宋朝杨万里《小池》一诗后回答问题(3分)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首诗一二两句运用了         手法,三、四两句形象传神地绘出了含苞待放的小荷蓓蕾形态,增添了这幅图画的生机。后两句脍炙人口的名句,现多用来指            
23、阅读下列两首诗后回答问题(8分)
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余]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酬朱余庆  [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注:朱庆余平日很得水部郎中张籍的赏识,临考试前写下此诗,征求张籍的意见,而张籍则以酬诗的方式作了回答。   
   (1)从两诗的内容上看,朱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张诗对此表明了什么看法?
   (2)两诗继承了我国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他们共同采用了诗歌传统表现手法中的哪一种?请从两诗中各举一例加以说明。(不超过50字)   
四、(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24—27题。
美 意 朦 胧
    ①我喜欢一个人在雾中散步。为此,过去的许多好时光在浏览唐诗中流去了。因为唐诗很美,而且美意朦胧,就像久久笼罩在朦胧中的一抹天光。
    ②唐诗的朦胧美,先是朦胧在它的形式美。唐代的律诗、绝句,每句字数相等,且求对仗、平仄音律,讲究字面的整齐性和音调的明亮感。唐代英才辈出的诗人们,几乎每一个都能在清纯的诗情和几近桎梏的格律的碰撞中,吟成几首流传后世的好诗。然而,既然格律已近乎桎梏,纵是最伟大的天才,也无法把所有的诗篇都写得那么完美。杜甫让世间如梦如幻地领略到唐诗的形式无与伦比的朦胧美感。杜甫写“绝”了唐诗,也写“完”了唐诗。他是非凡的。他之后的诗韵格律,最终都以他的诗篇为金科玉律。然而,历史自有静观的明眸。杜甫赖以名垂千古的最终是他的新乐府“三吏”、“三别”,他的《兵车行》、《丽人行》、《北征》。他的律诗千秋无匹。然而,带着镣铐,怎么能跳好所有的舞蹈?一首被誉为“千古七律压轴之作”的《登高》,终因他追求四联对仗而不免“气竭意尽”。这是唐诗失之于完美的悲哀,但这并非是伟大诗人的悲哀。晚年入蜀后的杜甫写出的打破了韵律的如《春水生》、《江畔独步寻花》那些诗篇,至少与他许多真气弥漫的杰出律诗相映成辉。
    ③形式精美的唐诗,迷失在朦胧中。数以万计的唐人诗篇,真正流传于口碑的,不过三百。后世家喻户晓的,更多的是唐人瑰丽多姿的零落诗句。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因为谋篇之难能,往往是先成句,尔后凑合成篇,也因此唐诗佳句多于佳篇。一如雾中之星光,朦胧间,只见斑斑点点,隐隐绰绰。
    ④唐诗的形式美在朦胧中迷失,而唐诗秀色可餐、光可鉴人的字面美,则在朦胧中生成。中国传统文化最神秘的源头,恐怕是它独特的汉字。独特的汉字天生是灵犀一点,只可意会。由它直接产生的举世无双的书法艺术,真可说是上溯远古,下接千载。以至当代抽象为其精灵的现代艺术,似乎也是滥觞于它,而似乎最美的书法艺术又多是书录唐诗的作品。这不难让人想到,汉字甚至不须阅读,便有一种让人在视觉上获得愉悦的字面美。汉字经过富有灵性的选择、组合,能让人望而生情,可歌可泣。而唐诗的字面美,达到的是几乎空前绝后、出神入化的境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信手拈来这两首唐诗,不须细读,不求甚解,单从字面所洋溢出来的朦胧美感,便是千盅酒,万朵花。
    ⑤红尘无涯,万象朦胧,蒙蒙迷雾中偶现得一线天光,自然更见娇妍。而娇妍无比的唐诗,至今低回不去的正是红尘的朦胧美意。它是青青竹林间的一个浣纱女,它是胡天飞雪中的两行马蹄痕,它是碧水中嫣然而出的一支芙蓉,它是月夜里凄然而泊的一叶独舟。万里悲秋,百年多病,是为咏史。半壁日出,千里江陵,是为记游。而尤为管领千秋的,是唐诗中参尽的人间真禅。三春晖,明月光,白发悲,斑马鸣,生死、离合、荣辱、悲欢,凄美之至,伤感之至,潇洒之至,淋漓之至。道千秋人之未道,歌千秋人之未歌。这一娇妍的天光,让红尘更见其朦胧,至美至真。
    ⑥我喜欢一个人在雾中散步,在流去的许多的时光里,我想我的肩头和心中,已沐浴过无尽娇妍的万斛天光。
24、应该怎样理解“杜甫写‘绝’了唐诗,也写‘完’了唐诗”这句话?(3分)
  (1)“杜甫写‘绝’了唐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也写‘完’了唐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形式精美的唐诗迷失在朦胧中”是什么意思?请结合二、三段分两点说明。(3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除了形式美与字面美外,第五段中作者还赞美了唐诗的另两个特点。它们是(3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这篇文章从不同的方面介绍了作者浏览唐诗时获得的朦胧美。


展开余下试题  B.作者对于打破了韵律的诗篇加以肯定,而对格律给以否定。
  C.对唐诗的广泛传播与流传,我国的举世无双的书法艺术功不可没。
  D.本文构思精巧,语言清新,首尾照应,表达了作者对文学作品的朦胧美情有独钟。
  E.本文是一篇美学随笔,概括了唐诗具有“朦胧美”的共同特征。
五、默写:(20分)
(1)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
(2)静女其妹,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        。 
(3)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彀。        ,        。
(4)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              。
(5)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受物之汶汶者乎?
(6)山无陵,        ,        ,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7)         ,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8)         ,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9)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10)狗吠深巷中,          。
(11)袭我春服,薄言东郊。         ,         。有风自南,翼彼新苗。
(12)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丈夫生世会几时,                  ?
(13)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使我不得开心颜!
(14)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一日看尽长安花。
(15)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古来征战几人回?
六、(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拒绝才有追求,有追求才能坚持独立的自我。拒绝热闹,是为了追求宁静的生活;拒绝华丽,是为了追求质朴的天性;拒绝名利,是为了追求淡泊的心境。拒绝时髦,是为了追求个性的独立;拒绝放纵,是为了追求完善的自身。拒绝忧愁,是为了追求快乐向上的心情;拒绝轰轰烈烈,是为了追求平凡安详的人生。

请以“拒绝”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的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900宇。⑤不得抄袭。










G2013月考1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B C C B D A C D B A C C D C A B D A C
1、归kuì
2、A、信(信使、媒人)掇(拾取、摘取)C、爽(差错)D、暧暧(昏暗)
3、A、说 要  B、说  取  C、帘   D、讌  道
4、C、府吏见丁宁(指代我,动作指向)
5、ACD(动作指向,指代我你他她)  B、相去复几许(互相)
6、D彷徨,古今意义基本相同
7、A言,都为助词,无实义   D、终老不复取(娶)  还必相迎取(迎接)
8、ABD 偏义复词
9、D、各自异,在其中    结构不同,分述不同内容
10、B钟嵘《诗品》,刘勰《文心雕龙》
11、A“坚决与黑暗社会作斗争的积极精神”不妥。
12、C比喻手法
13、C(①出自杜甫《水槛遣心二首》;②出自晏殊《踏莎行》;③出自朱熹《春日》;④出自   杜牧《江上逢友人》;⑤出自李世民《赐萧璃》;⑥出自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4、D(①出自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阴历九月九为重阳节;②出自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诗句描写的是元宵佳节,满城万灯千盏,遍地生辉,又时有焰火璀璨冲天的景象;③出自王安石《元日》,除夕放爆竹是我国传统民俗;④出自秦观《鹊桥仙》,鹊桥是传说中七月初七(七夕节,又叫乞巧节)牛郎与织女一年一度相会的地方;⑤出自唐代文秀《端午》,“楚江”“直臣冤”暗写屈原投江自尽的事。)
15、C (根据诗的压韵和平仄判断)
16、A(根据词牌的格式要求及语境判断)
17、B(根据押韵和句意判断)
二、文言文阅读
18、D.持
19、A.他(她) 代词 (B、这,代词  判断动词   C、来,表目的  根据   D、表修饰   表转折)
20、C(“不甚精思”是褒义,即“不用苦心思索”)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福建省厦门”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4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