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1146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46]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课练与综合练习
"1.新闻两则
课前预习
1.读得准:
锐不可当(      )  要塞(     )   歼灭(     )   星宿(     )      
荻港(      )      签订(     )   被俘(    ) 策略(     )
2. 读得准:
kuì(    )退     阻è(    )   管xiá(    )   dū(    )战
3. 解得准:
锐不可当   
阻遏    
绥靖   
消耗 
4.整体感知:
(1)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 
(2)这一则新闻,为什么不仅报道解放南阳的消息,而且概述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的战绩?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溃退(kuì )要塞(sè )绥靖(suì )督战(dū)
B.荻港( di)歼灭(jian )阻遏(è )逃窜(chuan )
C.顽强( wán)锐不可当(dāng )星宿( xiù)泄气(xiè )
D.豫皖( yù)管辖(xiá )签定( qiàn)疆域( yù)
2.将各句中的错字圈出,并将正确的字写在括号内:
○1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分分馈退,豪无斗志。(  )
○2中路军24小时内既已度过30万人。(  )
○3此处敌军抵抗较为玩强,然在整天激战中,我已钎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人。(  )
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B.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业已:全部。
C.(我军)控制了江阴要塞。
要塞:在军事上有重要意义的,有坚固防御设备的据点。
D.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
溃退 :(军队)被打垮而败退。
4.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准确的一项是(      )
身为珠宝商的父亲把9岁的李昌镐送到举目无亲的汉城去学围棋。是因为他不爱自己的儿子吗?当然不是。因为他知道       让儿子从小意识到自己必须自强自立,      能够过上真正有意义的生活。他让儿子受磨炼,          体现了他对儿子的爱,这是金钱所不能比拟的。
A.只要   就   这才              B.只有    才     就更
C.不但   而且   还              D.不是    而是   也
5.星期日上午,班级团支部组织团员到社区为老人开展服务活动,而你没有准时赶到,耽误了大家的出发时间,你该怎样对大家说呢? 
6.在《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中曾经有过这样介绍: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在古典名著中对曹操这一人物进行了艺术性的刻画。这一名著是


浏览完整试题                      ,作者是                   。
7.校园彩民们不断用零用钱赌青春,“500万”“名车”“电脑”““别墅”之类的词充斥在他们的头脑中,有了500万他们立刻会放下书本。读书不就是为了赚钱吗?有了钱目的达到了,还读什么书?这是他们的解释。我迷惑了,难道钱就是人生吗?难道钱就是成功吗?难道成功的结果就是拥有金钱吗?有了钱干什么?花钱,不停地花钱,用钱去得到自己想要得一切。全都得到了呢?之后的人生岂不是太苍白,太缺少色彩了?穷得只剩下钱了,人生便没有了意义。
本段的中心是:                                                   。
课堂精读
(一)(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 22时电)(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 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2)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3)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4)21日下午5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5)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6)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7)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8)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9)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10)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11)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1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13)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14)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15)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16)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17)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用"‖"在下面序号间隔开导语和主体两个部分,然后用"|"划出主体部分的层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文中的第(1)段是这篇消息的______部分,括号内的字是新闻的电头,作用是____________。时间精确到“时”暗示____________。
3.文中两次出现“至发电时止”,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新闻一般以记叙为主,“用事实说话”,但可以穿插议论。本文从两方面议论了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这两个方面各是什么?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最后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攻势下,南阳守军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而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南阳为古苑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在过去一年中,匪首蒋介石极重视南阳,曾于此设立所谓绥靖区,以王凌云为司令官,企图阻遏人民解放军向南发展的道路。上月,白匪崇僖使用黄维兵团三个军的力量,经营整月,企图打通信阳、南阳间的运输道路,始终未能达到目的。最近蒋匪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两星期前已放弃开封,现又放弃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豫北之新乡、安阳,豫西之灵宝、阁乡,豫南之确山、信阳、潢川、光山、商城、固始等地尚有残敌外,己全部为我解放。
1.这则消息最核心的内容应是(      )
A.河南全境已大部为我解放    B.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
C.中原我军占领南阳          D.我军攻势迅猛,蒋匪全局败坏
2.本段表达方式的主要持点是(      )
A.采用倒叙                  B.在记叙中穿插说明
C.以说明为主,记叙为辅      D.顺叙、倒叙、插叙全都用上
3.用横线画出说明的文字。这段说明文字主要介绍了什么?它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拓展阅读
我军横渡长江情景
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3日电  前线记者阎吾报道人民解放军在安庆、芜湖间某地敌前强渡长江时的情景称:21日黄昏,从解放军的炮兵阵地上,无数道火线飞向南岸,接着整个南岸国民党军的阵地就完全陷于一片火海中。炽烈的炮火映红了江面和天空。接着,从各个港口涌出了无数只大小船只。它们立即散布江面,像箭似地向南飞驶而去。北岸的江边,站满当地的居民、民工和解放军的指战员,大家都屏息凝视着火光掩映的江面,等候着。忽然,在南岸飞起了登陆的信号,枪炮声、喊杀声连续不断。北岸所有的人们立时迸发出一片欢呼:“过去了!”“过去了!”无数船只继续从各港口涌出来,加速向对岸驶去。对岸的解放军则开始不断发出前进的信号,和响起前后各部队间联络的号音。在宽阔的江面上,解放军的指挥灯不断闪耀着。渐渐的,枪炮声、喊杀声越来越远了。工兵们紧张地搭起许多码头,无数民工忙着把无数的弹药、器材、粮食、蔬菜送到船上,随着大军运过讲去。这时。在大江南岸,布满着无数匆匆登岸的解放军,到处可以听到船工们和解放军战士们兴奋而亲热的告别声:“同志们,再见了!”“老乡们,辛苦了!南京再见!”


展开余下试题(原载1949年4月25日《东北日报》)
1.这篇报道对我西路军某部渡江的情况作了详细的报道。请依据消息的要素,理清这篇新闻的六要素。
2.从表达方式上看,这篇报道的最的特点是什么?
3.阅读全文,谈谈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
(1)江北某地解放军的阵地上空,突然升起银光四射的发光弹,整个北岸阵地发出了震天动地的雷鸣。(“突然”“顷刻”都是表时间性的词语,用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2)接着,从各个港口涌出了无数只大小船只。(将“涌”改为“驶”或“划”行吗?体会“涌”字的妙处。)
(3)“同志们,再见了!”“老乡们,辛苦了!南京再见!”(语言描写有什么作用?)
2.芦花荡
课前预习
1.读得准:
浸泡(      )提防(      )  竹篙(     )  寒噤(      )    
舀水(      )载人 (      ) 吆喝(      )(       )
2. 写得准:
yào(   )子 zè(     )歪  cuān(    )跳 qiú(      )水 
yāng(    )告  能nài(     ) zá(     )伤  张huáng(      )失措
3. 解得准:
能耐 
悠闲 
月明风清 
4.整体感知:
孙犁用如此传奇式的笔调刻画了老头子这个老英雄的形象,他有什么深刻的用意吗?
积累与运用
1.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阴惨(cǎn) 央(yāng)告   仄(zè)歪    竹篙(hāo)
B.吆(yāo)喝   撑(chēng)船  冀(yì)中   挣(zhēng)扎
C.苇(wěi)塘   浸(jìn)泡    丝绒(yóng)  寒噤(jìn)
D.旋(xuán)风  悠(yōu)闲    撒(sā)网    自尊(zūn)
2.请圈出并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
月明风青(       )     锐不可挡(        )      张皇失错(       )
永锤不朽(       )     转弯末角(        )      捕鱼散网(       )
3.填空:
《芦花荡》是孙犁的“白洋淀纪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____________。
4.指出下面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向东南去了。(    )
(2)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了。(    )
(3)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圆。(    )
5.选择运用正确的词语:
(1)假如是(     )的夜晚,人们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
A.月明风清     B.月明星稀
(2)远远有一片(     )的黄色的光。
A.昏暗         B.阴惨
(3)那小船(     )钻入了苇塘的深处。
A.转弯抹角     B.七弯八拐
6.依据文意填词,依次填写恰当的一组是(   )
老头子过于______和______。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______的心情,______着船,______着使自己也使别人高兴的事。
A.自信 自尊 悠闲 撑 编算
B.自信 自尊 悠闲 划 盘算
C.自信 自傲 闲散 撑 编算
D.自信 自傲 闲散 撑 盘算
7.指出下列句子的描写方法。
(1)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    )
(2)老头子直直地望着前面说:“我没脸见人。”(     )
(3)老头子站起来,拾起篙,撑了一下。那小船转弯抹角钻入苇塘深处。(     )
(4)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     )
(5)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     )
8.仿照下面的例句造一个句子。
例句:常常提醒自己注意幸福,就像在寒冷的日子里经常看看太阳,心就不知不觉暖洋洋,亮光光。
仿句:
课堂精读
(一)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卜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1.用一句话概括上文的故事情节。
2.“张皇失措”的本义是什么?这里为什么写老头子张皇失措?
3.文段交代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有什么用意?
4.这几段文字写老头子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方法?突出了老头子的什么性格?
5.“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中加点词“找”用得妙,为什么?
6.写老头子敲打鬼子时,为什么又写“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二)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
上抓下。 
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展开余下试题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1.一般说来,战斗的场面应该是紧张和激烈的,作者却有“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还有“莲蓬的清香”这种描写,你能解释这种写法的意图吗?
2.文中画线句属于什么描写?作用是什么?
3.请仿照文中“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再写一个比喻句,使之与上下文连贯。
拓展阅读
父       亲
虽然我是家里惟一的女孩,父亲好像从来没有显出特别的喜欢来。在地里干活,偶尔捉只小兔或鸟儿,回来也是送给两个哥哥。
小学和初中在父亲的不经意间过去了,上学和放学就像他的出工和收工一样,只是顺其自然的事。他不关心我的学习一如我不关心他的收成。
可是,我考上了县一中。这就意味着父亲的大半收成都得被我一个人吃掉。母亲望着不太年轻的父亲逐渐弓起的背,幽幽地说:“要不,别让妮子上学了?”父亲脸上刀刻似的皱纹突然地一跳:“哪能?再难也得让她上学。”就为这一句话,我第一次被感动了。 
在一个骄阳似火的夏日,父亲一头挑着我的行李,一头挑着一筐桃子,送我去上学。跟在父亲身后,望着颤悠悠的扁担和父亲那被扁担磨出老茧的双肩,我又一次被感动了,在心里默默发誓:不学出个样子来,无颜面对父亲。
到学校门口,我一个人进去,父亲则去卖那筐桃子。等我安排好住宿后,去城里找他,父亲已经走了。我想,他肯定是饿着肚子走的,翻山越岭,还得走20里啊!
3年高中,我很少回家。父亲总是隔三差五地给我送干粮和桃子。当然都是些歪七扭八卖不出去的小桃。冬天天短,父亲每次来都得起个大早,见到我,往往是胡须上结了一层白霜。掏出母亲烙的白面饼,硬邦邦的全是冰碴儿。中午我们父女俩把饼泡在开水里,就着父亲带来的咸菜,吃得有滋有味。夏日,父亲捎带着卖桃,20里的山路把父亲的脸晒成了酱紫色。赶到学校已近中午,我把早已凉好的白天水递过去,父亲一气儿就喝了一大缸子。父亲向来是当天来当天走。3年里,他走了他几十年走不完的路程。我对父亲的情和爱,也在这3年里变得缠绵与圣洁。
3年后,我由县城考到省城。也和3年前一样,父亲挑着扁担送我去上学,所不同的是这天不是骄阳似火,而是阴雨连绵。火车上,父亲递给我的桃子又红又大,我倒有些不习惯,怪父亲过于奢侈。“你都成大学生了,吃个好桃子,配!”并且不停地催促我快吃。我双手捧着桃子,一口一口咽下去的却是父亲的心啊!
安排好住宿已经很晚了。我要送父亲到学校招待所去住,他说什么也要自己去。他说他怕我回来找不到自己的宿舍。我知道,那样父亲会一夜都不安心的,所以也只好随他去了。下过雨后,气温骤然下降了许多。一天的颠簸,实在是太累了,躺在床上不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突然,辅导员老师把我叫醒。她说,你父亲为了省15元的住宿费,竟然睡在外面的水泥乒乓球台上。此刻,即使是铁石心肠的人也会感动。我扑过去扶摸着他那青筋凸起的双臂,哭着求他:“为了我,父亲,请您爱惜自己。”同宿舍的姐妹齐刷刷地站在我的身后,哽咽着说:“就住在我们宿舍,我们可以两个人睡一张床。”
“可你们是女生宿舍呀?”辅导员老师还很年轻,和其他人一样眼里已经噙满了泪水。“那又有什么,他是父亲。”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是啊!他是父亲。他是勤劳又质朴的农民!
1.第1段中“父亲好像从来没有显出特别的喜欢来”一句中“好像”能否删掉?为什么? 
2.文章前两段写父亲对自己不“特别”地“喜欢”、“不关心”,有何作用?
3.作者多次写到父亲的肖像:“弓起的背” “刀刻的脸”“磨出老茧的双肩”“青筋凸起的双臂”,意在表现什么?(不超过12个字) 
4.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A、“就为一句话,我第一次被感动了”一句中的“第一次”说明父亲直到我考上县一中才开始关心“我”。 
B.“不学出个样子来,无颜面对父亲”说明“我”已被父亲深深地打动,决心以实际行动来报答父爱。 
C.“都是些歪七扭八卖不出去的小桃”暗示家里生活的拮据,能卖的都拿出去卖钱了。 
D.“我倒有些不习惯,怪父亲过于奢侈”是说“我”已习惯过艰苦的生活,对父亲的好意并不领情。 
5.同宿舍姐妹异口同声的回答说明了什么?
 
6.本文的主旨具有多种含义,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至少概括2条) 
  
3.蜡烛
课前预习
1.读得准:
拂晓(       )    瓦砾(      )    地窖(      )
匍匐(       )    衰老(      )    一模一样(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八年级上册”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4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