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1072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72]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课练与综合练习
"第二单元
6.阿长与《山海经》
课前预习
1.读得准:给加点字注音。
憎恶           骇破了胆               灸疮疤            淡薄   
哀悼           震悚                   模样              絮说
2.写得准
lǔ(     )去      渴mǔ(      )       shū(     )懒       bá(     )草 
和ǎi(      )     孤shuāng(     )     霹lì(      )       福jú(     )
3.解得准
(1)悚然: 
(2)惧惮:  
(3)诘问:  
(4)渴慕:  
(5)咒骂:  
(6)疏懒: 
4.整体感知
(1)结合全文说说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2)文章要写阿长与《山海经》的故事,前面记叙对阿长得不喜欢有什么作用?
积累和运用
1.找出读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惊骇(hài)   孤孀(shuānɡ) 疮疤(chuānɡ)
B.掳去(lǔ)    惧惮(dàn)    憎恨(zènɡ)
C.絮说(xù)    诘问(jié)    霹雳(pī)
D.粗拙(zhuó)  烦琐(suǒ)    陆玑(jī)
2.改正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
(1)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意。(  )
(2)从此对她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则。(   )
(3)他是一个胖胖的,和霭的老人,爱种一点花木。(   )
(4)又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玩皮。(   )
3.下面引号运用有误的是(     )
A.但到夜里,我热得醒来的时候,却仍然看见满床摆着一个“大”字,一条臂膊还搁在我的颈子上。
B. 她之所谓“长毛”者,不但洪秀全军,似乎连后来一切土匪强盗都在内,但除却革命党,因为那时还没有。
C.“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D.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4.与《阿长与<山海经>》一文出处不同的作品是(      )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B.《父亲的病》    C.《琐记》    D.《社戏》
5.指出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
①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
②梦里也记得元旦的,第二天醒得特别早,一醒就要坐起来。
③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
A.① ② ③            B.③ ② ①   
C.② ③ ①            D.② ①  ③  
6.根据你的理解,仿照加点的部分,将下面这段话补充完整。


浏览完整试题在人生短暂而漫长的路途中,给你快乐的也许是你的朋友,让你美丽的也许星你的追求,令你            ,但是,使你温暖的必定是你的母亲。她用她的身体为你阻挡着寒气袭人的风霜,更用她的                            
    ;母亲永远是你的灿烂阳光。
课堂精读
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这渴慕是从一个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他是一个胖胖的,和蔼的老人,爱种一点花木,如珠兰、茉莉之类,还有极其少见的,据说从北边带回去的马缨花。他的太太却正相反,什么也莫名其妙,曾将晒衣服的竹竿搁在珠兰的枝条上,枝折了,还要愤愤地咒骂道:“死尸!”这老人是个寂寞者,因为无人可谈,就很爱和孩子们往来,有时简直称我们为“小友”。在我们聚族而居的宅子里,只有他书多,而且特别。制艺和试帖诗,自然也是有的;但我却只在他的书斋里,看见过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还有许多名目很生的书籍。我那时最爱看的是《花镜》,上面有许多图。他说给我听,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可惜现在不知道放在那里了。
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象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这一部直到前年还在,是缩印的郝懿行疏。木刻的却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失掉了。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1. 概括语段内容。
2.这部分开始为何要写那位和蔼的老人?
3.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4.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应?表现出怎样的心情?
5.“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6.“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么说?
7.阿长为什么能把能够成功给我拿到宝书?
8.为什么写到许多自己后来得到的书?
拓展阅读
洁白的木槿花
一到夏天,院子里的木槿就开花。母亲一见洁白的木槿花,就会眼含泪水,嘴唇哆嗦着说:“我那时好糊涂,好糊涂啊。”这里面有个故事。
 我五岁那年,右腿忽然青肿了一块,痛得我成天哭喊。母亲见我熬不过,就背着我去廖医生家。廖医生是个老中医,退休后在家里开了个小诊所。他医术好,心也善。
 廖医生看了我的腿,责怪我母亲:“再晚来两天,右腿就废了。这是骨髓炎,严重了,就得截肢!”母亲不敢出声,眼眶却红了。其实不能怪母亲,父亲去世后,母亲终日为一日三餐发愁。哪有闲钱给我治腿?母亲担心地问能否治好,得到廖医生的肯定回答后,脸色晴朗了许多,可片刻后,又一脸的阴云。
 廖医生给我敷了草药,又交给母亲两帖中药,说两天后再来换药。母亲颤声问要付多少钱,廖医生说五块钱,母亲的脸红了,局促不安地说:“我,我只有两块多钱,能不能下回补上?”廖医生爽快地说:“行,不急,啥时有钱啥时给。”
母亲借不到钱,但我的腿不能不治。母亲只好揣着八个鸡蛋去廖医生家。那时鸡蛋很便宜,几分钱一个。廖医生不肯收,母亲鼻子一酸,眼泪就掉下来了。廖医生的眼睛也湿了,安慰母亲:“好,我收下。钱的事,不要说起。”看了几次腿,母亲已欠廖医生二十八块钱了,这在当时不是一个小数目。
 再去廖医生家,母亲带上了家里惟一的母鸡。廖医生死活不肯收,母亲哽咽着再三哀求。廖医生拗不过,说:“好,就算我买你的,十块钱,好吗?”说着,硬塞给母亲十块钱。那时一只鸡最多卖四五块钱。母亲说啥也不肯接钱。回到家里,母亲发现中药纸包里有十块钱,当晚就去了廖医生家,把钱从门缝里塞进去了。
 两天后,又该去换药,可母亲不敢去,只是默默地流泪。不料廖医生找上门来了。谈话间,廖医生惊喜地发现了院子里的木槿花,说:“木槿花是上好的中药,一两值两块钱呢!摘了卖给我,好吗?”母亲惊喜万分,连忙摘木槿花。廖医生拿秤一称,竞有一斤。他说:“这下好了,你再也不用欠我钱了。”此后,去廖医生家治腿,母亲就带点木槿花去。母亲不用欠廖医生钱,廖医生反而每次付给母亲一点钱。不久,我的腿治好了。
 第二年,廖医生竟去世了。母亲十分伤心,去廖医生家吊唁。母亲从他家属口里知道了一个天大的秘密:木槿花是不能做中药的。母亲哇的一声嚎哭起来:“我的恩人呀……”


展开余下试题 几年后,母亲也去世了。临终拉着我的手说:“儿啊,我死后,在我的坟墓周围栽一圈木槿。”如今,每到夏天,母亲坟墓周围就开满木槿花——圣洁无比的木槿花。
1. 第一段中加点的“故事“具体指什么?
2.第1段中说,母亲一见木槿花,就会含着泪嘴唇哆嗦着责备自己:“我那时好糊涂,好糊涂啊。”母亲为什么要反复责备自己“好糊涂”?根据文意,作简要回答。
3.以下是有关母亲的描写,根据文意,分别指出其表达作用。
① 脸色晴朗了许多,可片刻后,又一脸的阴云。
    
②可母亲不敢去,只是默默地流泪。
4.文章结尾说,母亲坟墓周围开满了“圣洁无比的木槿花”。这“圣洁无比的木槿花”有什么象征意义?请作简要回答。
5.母亲和廖医生是文中的主要人物,请你对其中的一个人物作出评析。注意从文中选择典型材料,进行分析和归纳。不超过80个字。
7.背影
课前预习
1.读得准
簌簌  赋闲  游逛  踌躇  栅栏
马褂  蹒跚  颓唐  举箸提笔
2.写得准
交xiè(     ) 狼jí( ) huò(  )不单行 变卖diǎn(    )质
妥tiē(     ) 不能自yǐ(      ) diàn(     )记
3.解得准
祸不单行:
狼藉:
簌簌:
蹒跚:
琐屑:
4.整体感知
(1)文章几次写到背影,各有什么作用?
(2)文章第六段才具体描写了背影,前面五个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积累和运用
1.下面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组是(      )
  A. 交卸(xiè)  奔丧(sāng)         晶莹(yéng)
  B. 迂腐(yū)   蹒跚(pánshān)      颓唐(túi)
  C. 琐屑(xuè)  踌躇(chóu  chú)    簌簌(sù)
  D. 举箸(zhù) 差使(chāi)       拭泪(shì)
2. 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    )A. 触目伤怀:   (a. 感情   b. 怀念   c. 心里)
  (    )B. 情郁于中:   (a. 聚积   b. 忧郁   c. 香气很浓)
  (    )C. 变卖典质:   (a. 质量   b. 抵押   c. 本质)
  (    )D. 不能自已     (a. 已经   b. 控制   c. 自己)
3.下列句子书写无误的是(      )
A.打算  交卸  狼籍  典质  惨淡
B.踌躇  游逛  度江  行李  脚尖
C.蹒跚  嘱托  伤怀  搀扶  颓唐
D.橘子  晶莹  历害  惦记  奢望
4.加点字理解无误的是(     )
A.他昨天不在场,对这件事的经过一窍不通,你们就不要再问了。
B.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浅尝辄止的进行各种尝试。
C.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一百分,但是面临着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D.这部剧拍得非常精彩,琳琅满目,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想。
5.下面语段空白处应填入的一句是(    )
  大量的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增长人的知识,也能丰富人的感情。如果对文学一无所知,而想成为一个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那是不可想象的。有人说,一个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他有“硕士”“博士”或者更高的学位,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                               。
A.这已经不被人重视             B.这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共识。
C.这已经被许多人重视是不够的   D.这已经被许多人认为是不足取的
6.完成下面关于《水浒传》的选择。
(1) “耗国因家木,刀兵点水工。纵横三十六,播乱在江东”,这首童谣唱的是____。
A.高俅    B.宋江    C.阮小二     D.张顺
(2)征方腊时,曾身穿龙袍乱闯的人是_______。
A.李逵     B.宋江     C.阮小七      D.武松
(3)《水浒传》中坚决反对招安的将领:             ,              。
  A.李逵  武松            B.鲁智深  林冲   
C.吴用  卢俊义          D.阮小二   杨志
7.1988年是我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朱自清(1898—1948)诞辰90周年,逝世40周年。是年十一月,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上海市委书记的江泽民同志给他少年时代的同学朱自清先生的公子朱闰生(《荷塘月色》文中的闰儿)书写了一则诗笺。内容为——
  背影名文四海闻,少年波老更情亲。清芬正气传当世,选释诗篇激后昆。
  注释:“背影”非指一篇文章,而是指朱自清的一本散文集《背影》。“波”:奔波。“后昆”:后代。
学完《背影》一文之后,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请谈一谈。
课堂精读
(一)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20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给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1.概括语段内容。
2.为什么说父亲可以不送我?
3.第二段中两个“再三”的作用相同吗?
4.进站后,父亲为我做了哪些事情?
5.怎样理解父亲的迂?
6.怎样理解最后一句话的作用?
(二)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道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展开余下试题1.用双竖线划分层次,并归纳层意。
2.说明运用这些描写的作用:
(1)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2)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3)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3.文中两次写到我流泪,为什么会流泪?
4.作者从哪几方面描绘了父亲的背影?
5.结合全文看,本段中塑造的背影为什么感人?
拓展阅读
父亲的自行车
   有人说,十岁的小孩子崇拜父亲,二十岁的青年人鄙视父亲,四十岁的中年人怜悯父亲。然而,对我来说,这个世界上父亲是惟一值得一辈子崇拜的人。
   父亲是建筑师,工地上所有的工人都怕他,沙子与水泥的比例有一点差错也会招来父亲的痛斥。然而,父亲在家里永远是慈爱的,他的好脾气甚至超过了母亲。在县城里,父亲的自行车人人皆知,每天早晚,他风雨无阻地骑着吱吱嘎嘎的破车接送我和弟弟上下学。那时,我和弟弟总手拉着手跑出校门,一眼就看见站在破自行车旁穿着旧蓝色中山服的、焦急地张望着的父亲。一路上,两个小家伙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而父亲一直能一心两用,一边乐滋滋地听着,一边小心翼翼地避过路上数不清的坑坑洼洼。等我上了初中,父亲的车上便少了一个孩子;等到弟弟也上了初中,父亲便省却了一天两趟的奔波。可父亲似乎有些怅然若失,儿子毕竟一天天长大了。
   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我兴奋得睡不着觉。半夜里听见客厅里有动静,起床看,原来是父亲,他正在台灯下翻看一本发黄的相簿。看见我,父亲微微一笑,指着一张打篮球的照片说:“这是我刚上大学时照的!”照片上,父亲      ,眼睛炯炯有神,好一个英俊的小伙子!此刻,站在父亲身后的我却蓦然发现,父亲的脑后已有好些根白发了。父亲一出世便失去了自己的父亲,惨痛的经历使他深刻地意识到父亲对儿子的重要性。因此,在他的生活里,除了工作便是妻儿,他不吸烟不喝酒,不钓鱼不养花,在办公室与家的两点一线间生活得有滋有味,辅导儿子的学习是他最大的乐趣。每天的家庭作业父亲一道道地检查,认认真真地签上家长意见,每次家长会上他都被老师称赞为“最称职的家长”。母亲告诉我一件往事:我刚一岁的时候,一次急病差点夺去了我的小命。远在千里之外矿区工地的父亲接到电报时,末班车已开走了,他爬山涉水徒步行了一夜的山路,然后冒险攀上一列运煤的火车,再搭乘老乡的拖拉机,终于在第二天傍晚奇迹般地赶回了小城。满脸汗水和灰土的父亲把已经       的我抱在怀里,几滴泪水落到我的脸上,我哇哇地哭了。“那些山路,全是悬崖绝壁,想起来也有些后怕。”许多年后,父亲这样淡淡地提了一句。
 父亲是个不善于表达感情的人,与父亲在一起沉默的时候居多,我却能感觉出自己那与父亲息息相通的心跳。离家后收到父亲的第一封信,信里有一句似乎       的话:“还记得那辆破自行车吗?你走了以后,我到后院杂物堆里去找,却锈成一堆废铁了。”我想了好久,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给父亲回信:“爸,别担心,那辆车每天晚上都在我的梦里出现呢,我坐在后面,弟弟坐在前面,您把车轮蹬得飞快……”  
1.文中空格处依次填入的一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孔武有力  化险为夷  漠不关心   B.生龙活虎  转危为安  漫不经心
  C.孔武有力  转危为安  漫不经心   D.生龙活虎  化险为夷  漠不关心
2.作者为什么要写《父亲的自行车》?
3.文章开头列举了三个年龄段的人对父亲的不同态度,作者对父亲是什么态度?
4.概括第三段中插叙的内容,并说说有什么作用。
5.等到“我”和弟弟都上了初中,父亲便省却了一天两趟的奔波,可为什么这时的父亲会感到有些“怅然若失”?
6.当年那辆破自行车明明已经锈成了一堆废铁,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八年级上册”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7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