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1468
标签:
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468]
《爱莲说》基础知识及阅读练习
"《爱莲说》练习
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②晋陶渊明独爱菊。③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一、文学常识填空。
1、本文的作者是 ,字 ,谥号 , 代道州人, 家。
2、说,是一种 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的 颇为相似。
二、基础字词
1、给下面的字注音。
蕃( ) 淤( ) 濯( )
涟( ) 亵( ) 噫( )
2、解释下面划横线的词语。
1.可爱者甚蕃( ) 2.出淤泥而不染( ) 3.香远益清( )
4.亭亭净植( ) 5.濯清涟而不妖( )( ) 6.不可亵玩焉( )
7.隐逸( ) 8.不蔓不枝( ) 9.君子( )
10.陶后鲜有闻( ) 11.同予者何人?( ) 12.宜乎众矣( )
3、.选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
A.何:同予者何人 何陋之有 B.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以调素琴
C.独:晋陶渊明独爱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之:水陆草木之花 莲之爱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浏览完整试题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陶后鲜有闻。
(4)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四、按要求默写。
1、《爱莲说》一文中写莲花品质的名句是 。
2、《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
3、一文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意不敢侮的句子是
。
4、“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
5、文章的主旨句是 。
6、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的句子是 。
五、课文理解。
1、根据课文,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讽刺当时怎样的世态? 3、本文运用 写法,作者所托“物”是指 ,所言的的志是
。
4、作者写莲的过程中,又写了菊、牡丹等花,这种写法叫 ,这样写的作用是 ,本文写“莲”的品质,用 作正面映衬,用 作反面映衬。
展开余下试题
5、“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是指 我们学过他的一首诗是
一篇文是 。
6、《爱莲说》中哪一句为全文的核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从表达方式上看是何种表达方式?它的作用是什么?
8、文中 ① 句在全文的作用是什么?
9、选文第1节从 、 、 三个方面对莲花进行了描写。
10、陶渊明独爱菊,表明他__________ 的生活态度;世人甚爱牡丹,表明世人_________ 的生活态度;周敦颐独爱莲,表明他____________ 的生活态度。
11、《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 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 为莲的总陪衬,以 和 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 、 、 。
六、运用
1、短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对待的?请简述理由。
2、例句,用同样的方法造句。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造句:我爱 ,因为它 。
3、类似于“莲”花这种品格的文人很多,除本文的作者外,你还知道谁,就他(她)的一句诗、词、文来谈谈他(她)的思想品德。
4、下列诗句中咏菊的有_________,咏莲的有__________,咏牡丹的有_________
A、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B、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C、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D、惟有绿荷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219.153.61.1)"
上一篇:
九年级(上)阶段性学业检测
下一篇:
《阿长与山海经》阅读练习
标签:
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
关于“爱莲说》基”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46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