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末试卷
阅读:940
标签:
语文版
九年级
上册
期末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40]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质量检查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质量检查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给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相应的字。(3分)
(1)我怀念着绿色,如同hé________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xiá______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
(2)它虽然曾经使我们zhuì zhuì___________不安,却浸透了一种不可取代的香味,真正六月草莓的那种妙龄十八的xīn________香。
(3)黄昏夕照,勾勒出圆明园残损的门柱和颓垣断壁,衰草连天。颓_______ 衰_______
2.选词填空。
(1)“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看问他的人,显出____________的神气。
(不卑不亢 不胜其烦 不屑置辩 不置可否)
(2)“入世”是双向的,中国企业盯着国外市场,国外产品也同样对中国市场___________。
(咄咄逼人 虎视眈眈 纷至沓来 来势汹汹)
3.按照原文填空或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诗文的句子。(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2)____________________,野渡无人舟自横。(3)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_____。(4)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7、《浣溪沙》表明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的句子好 。
(7)“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孟子•告子上》揭示主旨的句子。请再写出一句主旨相同的古诗文的句子___________
(8)李商隐《无题》中,常被后人用来赞美至死不渝的爱情或无私奉献精神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为了比喻无可抵抗的潮流或无法抗拒的决心,我们可以引用辛弃疾《书江西造口壁》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来表示。
4.下面应用文格式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通知、启事、倡议书结尾不必写致敬语。
B. 书信、申请书、倡议书、感谢信都要在开头顶格写称呼语。
C. 计划、通知、总结、书信、启事都必须写标题。
D. 计划、启事、感谢信与书信一样都要有署名和日期。
5.在原句后补写一句话,以点明原句的含义或象征意义。(2分)
越成熟的稻子,头就会越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模仿原有句子,补写出后面的两个空缺的句子。(4分)
因为只能陪人一程,你应该学会珍惜。他们饥饿时,你的关爱要成为一只苹果;他们寒冷时,你的呵护应是一件温暖的棉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某工厂要赶紧完成一批产品,这批活数王师傅最拿手。张副厂长对王师傅说:“这批活明天一定要完成,否则就扣你的奖金!”王师傅一听就生气回了家。李厂长赶忙给王师傅打电话,结果,王师傅回话说:“你这么看得起我,搏一搏啦!“马上兴冲冲地赶回厂里加班。请你设计出李厂长讲话的内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幸福是什么?幸福是白居易“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的流连忘返;幸福是陶渊明“ , 。”的悠闲自得;幸福是苏轼“ , ”的美好愿望。
浏览完整试题
9、一部《水浒传》,塑造了多少流传百世的英雄形象,点亮了多少闪耀天空的罡煞之星。话说梁山第十四条好汉武松,为兄报仇怒杀 、潘金莲;发配孟州途中,在 酒店结识 (母夜叉);醉打蒋门神,替(金眼彪) 夺回 ;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为躲避官府缉捕,削发扮成 ……正是:“山中猛虎,见时魄散魂飞;林下强人,撞着心惊胆裂。”你喜欢武松这个人物形象吗?为什么?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故不为苟得也( ) 蹴尔而与之( )
万钟于我何加焉( ) 此之谓失其本心( )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
2、下列“而”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
A.舍鱼而取熊掌也 B.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C.向为身死而不受 D.呼尔而与之
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4、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该句中的“是心”是指什么?
②“此之谓失其本心。”该句中的“此”指什么?
③“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作者特意交代这一句的意图是
④“鱼”与“熊掌”在文中分别比喻什么?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的目的是什么?
5、孟子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
6.联系实际,简要评说孟子所主张的“义”
(二)《订鬼》
何以效之?传曰:“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宋之庖丁学解牛,三年不见生牛,所见皆死牛也。”二者用精至矣。思念存想,自见异物也。人病见鬼,犹伯乐之见马,庖丁之见牛也。伯乐、庖丁所见非马与牛,则亦知夫病者所见非鬼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何以效之( ) 顾玩所见( )
犹伯乐之见马( ) 庖丁之见牛也( )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 宋之庖丁学解牛,三年不见生牛,所见皆死牛也
② 二者用精至矣。思念存想,自见异物也
3、选文列举了 和 的知名例子作为论据,运用了 的论证方法,证明“ , ”的道理。
4、有关庖丁的一个成语是 ,其意思是:
5、结合生活实际,你认为王充的观点在今天还有什么意义?
(三) 善待挫 折
漫漫岁月,茫茫人海,生活道路上无不充满坎坎坷坷。如生活困难,高考落榜,转干不成,升职无望,体质不佳,借贷无门,办事受阻,无端受控等等天灾人祸。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挫折随时都可能翩翩而来。
应该怎样看待挫折,怎样去面对挫折呢?
“自古英雄多磨难”。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在与挫折斗争中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发愤著书,写出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名著《史记》。音乐家贝多芬,一生遭遇的挫折是难以形容的。他十七岁失去母亲,三十二岁耳聋,接着又陷入了失恋的痛苦之中。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这打击是多么的大啊!可贝多芬不消沉、不气馁,他在一封信中写道:“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他始终顽强地生活,艰难地创作,成为世界不朽的音乐家。
展开余下试题
挫折虽给人带来痛苦,但它往往可以磨炼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斗志;可以使人学会思考,调整行为,以更佳的方式去实现自己的目的,成就辉煌的事业。科学家贝佛里奇说:“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在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因此可以说,挫折是造就人才的一种特殊环境。
当然,挫折并不能自发地造就人才,也不是所有经历挫折的人都能有所作为。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于弱者来说是绊脚石,让你怯步不前;而对于强者来说却是垫脚石,使你站得更高。”只有抱着崇高的生活目的,树立崇高人生理想,并自觉地在挫折中磨炼,在挫折中奋起,在挫折中追求的人,才有希望成为生活的强者。
1. 第1段所列举的事例,证明了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第2段是一个设问句,它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第3段的两个事例直接证明了什么观点?取消一个事例可以吗?为什么?(2分)
4. 第4段中,科学家贝佛里奇的话直接证明了什么观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第5段中,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所说的“绊脚石”、“垫脚石”的具体含义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心灵的去处》,回答19—23题。(22分)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看过央视《半边天》周末版关于刘小样的访谈,但我完全可以肯定地说,只要看过的人,无不对八百里秦川间的这位西部女子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无不为黄土高坡上这样一位乡村少妇深深地震撼。而这一切,不是因为她的美丽或丑陋,不是因为她的富有或贫穷,也不是因为她的幸与不幸、凡与不凡,而是由于她因孤独因痛苦因思考因思变而发出的心灵的颤音!
刘小样,集丰衣足食、夫君称心、儿女如意、老人慈爱等诸多幸福元素于一身,拥有许许多多乡村女人渴望拥有却未必拥有的刘小样,在黄土高原雄浑厚重的背景下,面对洋溢着现代都市知识女性气息而又极富亲和力的央视主持人张越,如黄河决堤般地敞开了封闭太久的心扉,倾诉着压抑太久的心曲——
尽管村后就有一条高速公路,她却只能和村里所有的女人一样,无法挣脱有形无形的羁绊,走出蛰居的山村;
没有书报可看,她只能“读”电视,“读”《半边天》,甚至“读”午夜时分的《读书时间》;
为了不让自己淹没于黄土地的土气,她特意选择浓艳的大红作为着装的主色;
她喜欢打开窗户,一个人,凝望不远处阳光照耀下的小树;
当丈夫有一天终于带她来到不过九元钱车程的西安时,站在古老的钟楼下,面对现代都市里漂亮优雅的女同胞,她为自己的巨大反差放声大哭;
一双正在读小学的儿女成为她最好的朋友和心灵的寄托,她为儿女知道几千年前有个孔子而喜不自禁;
她甚至哲人般地发出了“宁要痛苦,不要麻木”的心灵呐喊!
有幸看了这档精品访谈节目之后,我久久不能走出刘小样给我带来的感动。刘小样哽咽着说出的那句“宁要痛苦,不要麻木”,久久在我的耳际和心头回荡。而张越 此后所透露的一个幕后采访情节,更让我再一次吃惊于这位乡村女性的孤独和深刻。
在采访刘小样一周左右的时间里,与其姊妹般相处的张越,一再盛情邀请刘小样到他们所住的宾馆看一看,住一住,可刘小样一直不愿答应。张越他们认为她不会来了。可就在他们要走的时候,刘小样突然来到宾馆,一进张越的房间便抱住张越放声痛哭:“你们说来就来,说走就走了。你们又把我一个人留下了……”这一哭就是20分钟!
天下之大,竟然没有一个人心灵的去处——面对刘小样的诉述和痛哭,我不能不发出这样的感慨。
对于女性来说,尤其是对于孤独和痛苦的心灵,寻觅魂灵的去处,找寻精神家园的理解、感悟和敬重,是我所要表达的,因为对包括她和我本人在内的所有人来说,这才是最重要的,这才是最需要的。
19.请写出刘小样家庭生活的现状。(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分析画横线的句子,然后回答问题。(4分)
(1)加点词语“蛰居”一般用来表现什么生物现象?在本句中起什么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形无形的羁绊”指的是什么现象?请你作适当的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在古老的钟楼下,在张越即将返京之时,刘小样两次放声大哭。请说说她两次痛哭的原因。(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宁要痛苦,不要麻木”说明了刘小样什么样的思想状态,有什么的社会意义?请说说你的观点看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结合刘小样的处境和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请你借助所学过的知识或所知道的事例提出建议:中国农民怎样才能获得良好的“心灵的去处”?(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文(50分)
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在面临种种挫折和不幸的日子里,在心情极为忧郁的日子里,在缺乏信心感到前途渺茫的日子里,在不被理解遭受误解的日子里……不要抱怨生活给了你太多的磨难、太多的曲折、太多的愁苦,请给自已一个微笑!早晨起来,对自己微笑,让自己带着一天的好心情出门;夜晚归来,对自己微笑,祝福自己人有一个甜甜的美梦。把每一次失败都归结为一次尝试,不去自卑;把每一次的成功想象成一种幸运,不去自傲。给自己一个微笑,把心胸打开,阳光会不请自来。从一个微笑开始,成功近了,幸福也就不远了!
请以“给自己一个微笑“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注意:○1围绕话题,可以记叙经历,叙说故事,也可发表议论,抒发情感;○2文体不限;○3字数控制在600---800字之间;○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无题目、有错别字、卷面脏乱要适当扣分;卷面整洁,书写工整、美观适当加分)
题目:
九年级(上)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3分,每格0.5分)
(1)涸 暇 (2)惴惴 馨 (3)tuí shuāi
2.(2分,每空1分)
(1)不屑置辩 (2)虎视眈眈
3.(10分,每个分题1分,其中(7)题2分)
(1)大漠孤烟直 (2)春潮带雨晚来急(3)隔江犹唱后庭花(4)千里共婵娟(5)见贤思齐焉(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展开余下试题
(7)舍生而取义者也 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4.(2分) C
5.(2分) 如:越有作为的人,就越谦虚。(如“它意味着我们应该更多地为别人付出”亦是)
6.(4分,1个分句2分)
如:他们寒冷时,你的呵护应是一件温暖的棉衣;他们快乐时,你的笑容应是最灿烂的阳光; 他们痛苦时,你的抚慰应是最妥帖的药方。 (特定条件各占1分,比喻各占1分)
7.(4分)如:这批产品期限急迫,质量要求高,对我厂声誉影响大,几个领导研究了,这批活只有你最拿手,交给你最令人放心。知道你会很辛苦,希望帮帮忙。成功与否,就看你的了。(语言表述中,“委婉”占2分,“期盼鼓励”占2分,语言组织欠缺的酌扣)
8、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9、西门庆 十字坡 孙二娘 施恩 快活林 行者(2)言之有理即可,如喜欢武松的勇敢,艺高人胆大;不喜欢武松的滥杀无辜
二、 (一) 1、苟且 踩踏食物的样子
增加,带来好处 天性,天良
通德,感激
1、 B
2、 ①所以(人们)喜爱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人们)厌恶的事情有比死亡更厉害的。
②万钟的俸禄如果不分辨一下是否合于礼仪就接受了,万钟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
4.①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②指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及“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
③强调人生本来就有羞耻心,这是一种善心,可以帮助人们在“义”与“不义”之间作出正确的选择。但有的人却因经不起利欲的诱惑,丧失了这种善心,干出见利忘义的事;而那些敢于坚守正义的“贤者”,只不过是能够自觉保护和发扬这种固有的善心罢了。
④“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其目的是引出舍生取义的命题,同时暗含“生”与“义”孰轻孰重的关系。
5、比喻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
如“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借鱼、熊掌来比喻生、义进行说明
6.提示:孟子所说的“义”有其特定的阶级标准,但在中国历史进程中,这一道德范畴经过人们的充实与阐发,已经超过儒家的思想范围,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人格。
(二)1、验证 仔细端详 正如
助词,放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2、①宋国的庖丁学着解牛,三年之中看不见一头活牛,看到的都是杀死了的牛的部件
②这两人用心是到了极点了啦,胡思乱想,自然会看到怪异的事物。
3、伯乐相马无非马 庖丁解牛不见生牛 举例论证
“思念存想,不见异物”
4、庖丁解牛 形容技术或技能非常熟练
5、王充认为鬼是不存在的,鬼“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是“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他在近两千前就否定了鬼的存在,是非常了不起的,这对于现代人中迷信鬼神者,是一个绝大的讽刺。(三)1. 生活道路上充满坎坷。
2. 引出下文,提醒读者注意。
3. 答: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在与挫折斗争中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答:取消一个不可以。因为司马迁遭受宫刑后写《史记》的事例,是从中国古代仁人志士的角度来证明的;贝多芬遭受挫折成为世界音乐大师的事例,是从外国近代仁人志士的角度来证明的,如果去掉一个,证明角度少了,就不全面了。
4. 挫折是造就人才的一种特殊环境。
5. 前进路上的障碍;前进的基础。
6. 要自觉的在挫折中磨炼,在挫折中奋起,在挫折中追求,做生活的强者。
(四)20.(4分,每个分题2分)
(1)“蛰居”一般用于表现动物的冬眠,藏起来不食不动的现象。在本文中,用以比喻农
民被山村所禁锢,无法融入外部火热生活
上一篇:
江苏省南通中学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终试卷
下一篇:
高一必修四阶段测试苏教版
标签:
语文版
九年级
上册
期末试卷
相关:
关于“九年级上学”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4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