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单元练习

阅读:1005  
标签:北师大版 八年级 下册 单元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05]
北师大八年级下期末单元卷一
"考 卷 十 五
作者:兰州三中  李治国
(期末测试  A卷)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蓝色起跑线(21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从流飘荡  水皆缥碧  随波漂流  缥缈不定
B.鲜为人知  免冠徒跣  显而易见  险遭不幸
C.怫然大怒  佛光普照  深孚众望  言行相符
D.比肩继踵  如丧考妣  投笔从戎  顾此失彼
2.加点字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佞臣(小)  牺牲玉帛(为正义事业而献出生命)  时时而间进(间或,偶然)
B.张袂成阴(衣袖)  彼竭我盈(尽)  华如橘,春荣(开花)
C.寡人反取病焉(毛病)  可以一战(能够)  可爱者甚蕃(多)
D.长跪而谢之(感谢)  形貌昳丽(光艳)  阴阳割昏晓(划分)
3.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领导干部要对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切实负起责任,决不允许马虎从事,敷衍塞责,玩忽职守。
B.在繁华的商业大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笑容满面。
C.体育考试时,李明考试成绩优秀,无独有偶,王新也获得了优秀。
D.谈起互联网,这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就连在场的专家也惊叹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     ) (2分)
A.在建设三峡大坝的过程中,无论工人们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们却能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B.在列车长粗暴的干涉下,使爱迪生在火车上边卖报边做实验的愿望破灭了。
C.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香港演出大型音乐舞蹈《我的梦》,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D.为了防止非典疫情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5.文学常识填空。(8分)
⑴桐城派是   代   流派。由     开创,其后刘大櫆     等又进一步加以发展,他们都是安徽桐城人,故名桐城派。他们讲究“义法”,要求语言“雅洁”。
⑵《三峡》的作者     ,字    ,北魏     家,     家。他的     不仅是一部优秀的地理学巨著,也是一部优秀的散文著作。
⑶李清照是     (朝代)女词人,字号       。她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作家,不仅以词名世,亦工诗能文,我们学过她的作品有                    。
⑷      自号东坡居士,是北宋著名的      家、      家,字     。
6.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3分)
⑴山气日夕佳,         。      ⑵         ,依依墟里烟。
⑶绿树村边合,         。      ⑷         ,一览众山小。
⑸春潮带雨晚来急,         。    ⑹毕竟西湖六月中,         。
7.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陈述句(2分)
原句: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改句:                                                             


浏览完整试题二、阅读绿地(39分)
(一)(12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8.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自李唐来(        )  ②不蔓不枝(        )  ③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④可爱者甚蕃(        )⑤宜乎众矣(        )  ⑥香远益清(        ) 
9.选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2分)
A.何:同予者何人    何陋之有       B.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以调素琴 
C.独:晋陶渊明独爱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之:水陆草木之花    莲之爱 
10.下面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2分)
A.“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B.“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比喻君子志洁行廉,芳名远播。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比喻君子不可能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
D.“出淤泥而不染,濯请涟而不妖”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诩。
11.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这篇文章在写法上一个突出特点是:                       。(2分)
12.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分)
                                         
                                         
13.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2分)
                                         
                                         
(二)(13分)
感 悟 红 海 滩
早听说在双台河的入海口处,每当海潮退去之后,会出现一片奇异的景观——红海滩,只是很长一段时间,我并没有去理会。印象的底版中,它似乎只是近于夕阳之中的枫林或经霜之后的西山红叶吧。然而几年前,当我真的与红海滩晤面时才如梦方醒----湛蓝湛蓝的天幕之下,那片坦荡无垠的玫瑰红,红得那么娇艳,那么剔透,那么珠光闪烁。放眼望去,那红还无休止地向着天边和大海延伸着。这生命之血的红啊,红出一种燃烧之美、青春之美、生命之美。刹那间,说不清我的心是收缩了还是放开了,我仿佛变得很小很小,像是变成了海滩嫣红之中的一个点,又仿佛变得很大很大,大到张开双臂就可将茫茫的红海滩拥抱。
自从去了一次红海滩,冥冥之中似乎总有一种声音在耳畔滚动,它从遥远的天边注入我的灵魂深处——这是来自大自然的声息,是天籁之声,还是红海滩的呼唤?
我曾向海洋科研的专家咨询过红海滩的成因,那是在海滩上大面积生长的一种植物叫碱蓬草,经过含有大量盐分的海水日复一日的浸泡,才逐渐变红的。在其它一些含碱量较大的地方,也零星生长有这种植物,只是没有形成这样大的规模又没有海潮浸泡的机遇,才没有形成这样的景观。我也曾仔细地观察过这纤细的小草,它的根扎得并不很深,但根须极多,密密麻麻地紧紧抓住海滩的泥土,这样,大海无论是惊涛拍岸还是轻柔的摩挲,它都会紧贴在那里,待海潮退去后,继续从容娴静地显露着它的殷红。我还知道了这种植物既可食用,又可药用,60年代国家经济困难时期,这碱蓬草不知拯救过多少人的性命呢!
从此,我不再留连那夕阳下的枫林,也疏淡了那西山的红叶,每有机会,便到海边,凝望那一望无际的玫瑰红。经人指点我还惊喜地发现,不仅仅在水陆边缘有这诱人的景观,乘船出海,在双台河口与渤海湾间的潮间带上,也有大面积的嫣红。在那望不到尽头的嫣红之中,常有一条条纤细的小沟,泛着金鳞汩汩流淌,恰似少女俊美的两道蛾眉,更烘托出整个脸部俊美的轮廓。这一望无际的空旷之中没有花香,没有鸟语,只有点缀其间的簇簇芦苇在秋风之中诉说着它们苍凉的妩媚,就连不时飞过的鸥鸟也是静静的,不出声响。极远处的海面,有三三两两的帆影缓缓驶过。与红海滩对峙的是海浪,它们喷着泡沫,绽放着朵朵银花。这一切,活脱脱是天神地母拣尽人间自然坦荡的情愫铺就而成,钟灵毓秀,风物绝顶。静静地站在它的面前,做作、矫柔、压力、限制和虚荣都会化为乌有,人变得更有生气与活力,人,更像一个人了。
感谢博大精深的大海。亿万斯年,大海创造了无数奇迹,就连人类也是从大海中走来的。大海是历史的化身,力量的象征,是美的创造者。面对碧沉沉的大海和横无际涯的红海滩,我陡生负疚之感。在烦躁的城市喧嚣和高楼林立的“人化自然”中,红海滩啊,你给人以千金难买的心灵抚慰!我们该怎样回报呢?
在熙熙利来、攘攘利往的世界里,也会有人对它无所用心,他们对宁静之美、自然之美不屑一顾,是因为他们早已丧失了精神家园。他们另有所“醉”,诚如郭小川在诗中写到的那些“财主”和“衙役”们,追风逐潮、追名逐利的黑心人是永远也不会具有这份自然坦荡的心境的。
由此,我想起了晋代诗人陶渊明的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是啊,在这个世界上,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境界,而所有的境界都是需要人用心灵去默默地体验,才会得到的。
14.给加点字注音。(2分)
湛蓝(     )    殷红(     )    情愫(     )     钟灵毓秀(     )


展开余下试题15.对红海滩能产生美感,并从中感悟到人与自然的意义,最关键的是这个人的生活词典里被删去了两个词。你认为是哪两个词?(2分)
16.看到那坦荡无垠的玫瑰红,自己仿佛变得很小很小,像是变成了海滩那嫣红之中的一个点。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觉?(3分)
17.结合内容说明本文运用的最突出的写作手法,以及这样写的好处。(3分)
18.文章在最后引用陶渊明的诗作结,有何用意?(3分)
(三)(14分)
淡之美
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
一个年轻的女孩子,从你跟前走过,虽是惊鸿一瞥,但她那淡淡的妆,更接近于本色和自然,好像春天早晨一股清新的风,就会给人留下一种纯净的感觉。
如果浓妆艳抹的话,除了这个女孩表面上的光丽之外,就不大会产生更多的有韵的遐想了。
其实,浓妆加上艳抹,这四个字本身,已经多少带有一丝贬义。
淡比之浓,或许由于接近天然,似春雨,润物无声,容易被人接受。
苏东坡写西湖,曾经有一句“淡妆浓抹总相宜”,但他这首诗所赞美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也是大自然的西湖。虽然苏东坡时代的西湖,并不是现在这种样子的,但真正欣赏西湖的游客,对那些大红大绿的,人工雕琢的,市廛云集的,车水马龙的浓丽景色,未必多么感兴趣。
识得西湖的人,都知道只有在那早春时节,在那细雨,碧水,微风,柳枝,桨声,船影,淡雾,山岚之中的西湖,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才是最美的西湖。
水墨画,就是深得淡之美的一种艺术。
在中国画中,浓得化不开的工笔重彩,毫无疑义是美。但在一张玉版宣上,寥寥数笔便经营出一个意境,当然也是美。前者,统统呈现在你眼前,一览无余。后者,是一种省略的艺术,墨色有时淡得接近于无。可表面的无,并不等于观众眼光的无,作者在心中的无,那大片大片的白,其实是给你留下的想象空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没画出来的,要比画出来的,更耐思索。
西方的油画,多浓重,每一种色彩,都惟恐不突出地表现自己,而中国的水墨画,则以淡见长,能省一笔,决不赘语,近谓“惜墨如金”者也。
一般说,浓到好处,不易;不过,淡而韵味犹存,似乎更难。
咖啡是浓的,从色泽到给中枢神经的兴奋作用,以强烈为主调。有一种土耳其式的咖啡,煮在杯里,酽黑如漆,饮在口中,苦香无比,杯小如豆,只一口,能使饮者彻夜不眠,不觉东方之既白。茶则是淡的了,尤其新摘的龙井,就更淡了。一杯在手,嫩蕊舒展,上下浮沉、水色微碧,近乎透明,那种感觉的怡悦,心胸的慰贴,腋下似有风生的惬意,也非笔墨所能形容。所以,咖啡和茶,是无法加以比较的。
但是,若我而言,宁可倾向于淡。强劲持久的兴奋,总是会产生负面效应。
人生,其实也是这个道理。浓是一种生存方式,淡,也是一种生存方式。两者,因人而异,是不能简单地以是或非来判断的。我呢,觉得淡一点,于身心似乎更有裨益。
因此,持浓烈人生哲学者,自然是积极主义了;但执恬淡生活观者,也不能说是消极主义。奋斗者可敬,进取者可钦,所向披靡者可佩,热烈拥抱生活者可亲;但是,从容而不急趋,自如而不窘迫,审慎而不狷躁,恬淡而不凡庸,也未始不是又一种的积极。
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不管你是举足轻重的大人物,还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只要有人存在于你的周围,你就会成为坐标中的一个点,而这个点必然有着纵向和横向的联系。于是,这就构成了家庭、邻里、单位、社会中的各式各样繁复的感情关系。
夫妻也好,儿女也好,亲戚、朋友也好,邻居、同事也好,你把你在这个坐标系上的点,看得浓一点,你感情负担自然也就重;看得淡一点,你也许可以洒脱些、轻松些。
譬如交朋友,好得像穿一条裤子,自然是够浓的了。“君子之交淡如水”,肯定是百分之百地淡了。不过,密如胶漆的朋友,反目成仇,又何其多呢?倒不如像水一样地淡然相处,无昵无隙,彼此更怡洽些。
近莫乎夫妇,亲莫乎子女,其道理,也应该这样。太浓烈了,便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
尤其落到头上,一旦要给自己画一张什么图画时,倒是宁可淡一点的好。
物质的欲望,固然是人的本能,占有和谋取,追求和获得,大概是与生俱来的。清教徒当然也无必要,但欲望膨胀到无限大,或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或欲壑难填,无有穷尽;或不谋寂寞,生怕冷落,或欺世盗名,招摇过市。得则大欣喜,大快活;不得则大懊丧,大失落。神经像淬火一般地经受极热与极冷的考验,难免要濒临崩溃边缘,疲于奔命的劳累争斗,保不准最后落一个身心俱弛的结果,活得也实在是不轻松啊!其实,看得淡一点,可为而为之,不可为而不强为之的话,那么,得和失,成和败,就能够淡然处之,而免掉许多不必要的烦恼。
淡之美,某种程度近乎古人所说的禅,而那些禅偈中所展示的智慧,实际上是在追求这种淡之美的境界。
禅,说到底,其实,就是一个淡字。
人生在世,求淡之美,得禅趣,不亦乐乎?
19.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1)一瞥(       )  (2)遐想(        )  (3)市廛(       )  (4)赘语(        )
20.你如何理解第二段中“好像春天早晨一股清新的风,就会给你留下一种纯净的感觉”一句中“纯净”的含义?(3分)
21.第八段中作者用中国画的淡与浓对比而谈,更能使读者领略淡的妙处,你能从我们学习过的诗文中也举出一个这样的句子吗?(3分)
22.作者以淡然处事的观点对待生活,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你针对文中的某一点,谈一谈你的理解。(3分)
23.作者寓情于景,寓情于理,形散神聚,用一个“淡”字贯穿全文,请你综合分析一下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观念? (3分)
三、作文演习坊(40分)
24.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卞之琳有诗云:“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在这首广为流传的诗中,“风景”无疑是一个中心意象。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曾经历过各种各样的风景。
请以“风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600字。
考卷十五
一、1.B  2.B  3.A  4.C  5.⑴清  散文  方苞  姚鼐 ⑵郦道元  善长  地理学  散文  《水经注》⑶南宋  易安居士  作品略 ⑷苏轼  文学  书画  子瞻  6.略  7. 那么,我们没有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
二、8.①从 ②生出枝蔓 ③亵渎,不尊重 ④多 ⑤当然 ⑥越发,更  9.D  10.C  11.莲,花之君子者也  托物言志12.以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13.略14.略。15.名、利。16.因为对红海滩的热爱和钟情。17.对比手法,突出主题。18.告诉人们在烦躁喧嚣的趁势之中,需要一种宁静的心境,一种对世事达观的认识。19.略。20.指本色和自然之美21.略22.略23.把情感看得淡一些,就可以洒脱些,彼此融洽些,把物质的追求看得淡一点,就可以活得轻松些,就可以省去不必要的烦恼。
三、24.略 (60.165.73.247)" 
标签:北师大版 八年级 下册 单元练习
相关:关于“北师大八年”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0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