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学考试卷

阅读:1206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学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06]
北京房山区07会考模拟试题(附答案)
"房山区2007年春季普通高中语文会考模拟练习(一)
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   林泉
第一部分(共20分)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
一、(1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曲折(qǔ)  丰腴(yú)   命途多舛(chuǎn)
B.津贴(jīn)  蜉蝣(fú)  瘦骨嶙峋(xún)
C.坍圮(pí)  戳穿(jiē)  气喘吁吁(xū)
D.藩篱(fān) 板滞(zhì)  杳无音信(yáo)
2.对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描写了水花的颜色、形状和动态。
B.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说明了六国创业的艰辛不易。
C.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山势的起伏而又微不足道。
D.想象一朵花如何在无人的夜里变成了果实;想象自己如何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力挽狂澜;想象自己在未来的某一天解开了世界性难题;想象地球上只剩下你一个人时,突然响起了敲门声……
——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写出了想象的多样和异彩纷呈。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做考场作文,语言最重要,可审题也一样不可小视,准确地理解题意往往是一篇作文成功的关键。
B.如果现在大学校园这股游乐成风、恋爱成风、奢侈攀比成风的不良消费习惯再得不到改善,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C.中国拥有星盈超级刀片计算机核心技术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这将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超级计算机主要依靠外国供应,零部件更新受制于人。
D.欧盟委员会去年底发表的报告显示,即将加入的10个新成员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为现有成员国平均水平的47%,新老成员国贫富十分悬殊。
4.下列句子,与原文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层雪。
C.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D.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且远,则至者少。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由孟子及其弟子编成。《寡人之于国也》节选自《孟子•梁惠王》。
B.《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它是鲁迅第二个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
C.《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意境雄伟,变化惝恍莫测,缤纷多彩的艺术形象,新奇的表现手法,向来为人传诵,被视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D.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生,湖北潜江人。 1929年进南开大学,后又转清华大学外语系,1933年在即将结束大学生活时,完成处女作《日出》。《雷雨》、《日出》、《北京人》是他的代表作。
二、阅读《陈情表》,完成6---10题。(10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待汤药,未尝废离。 


浏览完整试题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待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卒保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和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常在床蓐     蓐:rú,草席
B.门衰祚薄     祚:zuò,福分
C.责臣逋慢     逋:pū,逃脱
D.不矜名节     矜:jīn,怜惜
7.下列语句分为4组,其中全部采用了委婉说法的一项是(    )
①慈父见背    ②舅夺母志
③猥以微贱    ④愿乞终养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8.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内容,错误的一项是(    )
A.(祖母)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B.逮奉圣朝,(自己)沐浴清化
C.(皇帝恩遇优厚)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D.欲苟顺私情,则告诉(苦衷)不许
9.下列语句中的“以”字与例句中的“以”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臣以供养无主
A.臣具以表闻
B.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C.无以至今日
D.但以刘日薄西山
10.下列对文章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早年多遭不幸,是祖母不顾年迈体弱,抱病将其抚养成人,所以作者要为她养老送终。
B.作者非常愿意进朝去做太子的侍从官,但却苦于祖母无人照料,因此他希望太守能为其解决后顾之忧。
C.作者深知当政者讲究以孝治国,所以借为祖母尽孝之由,达到自己辞不就职的目的。
D.作者请太守和刺史转告朝廷,在为祖母送终之后,一定接受朝廷的委任去做太子的侍从官。
第二部分(共30分)
三、阅读《胡同文化》(节选),完成11—13题。(11分)
胡同是贯穿大街的网络。它距离闹市很近,打个酱油,约二斤鸡蛋什么的,很方便,但又似很远。这里没有车水马龙,总是安安静静的。偶尔有剃头挑子的“唤头”(像一个大镊子,用铁棒从当中擦过,便发出噌的一声)、磨剪子磨刀的“惊闺”(十几个铁片穿成一串,摇动作声)、算命的盲人(现在早没有了)吹的短笛的声音。这些声音不但不显得喧闹,倒显得胡同里更加安静了。
胡同和四合院是一体。胡同两边是若干四合院连接起来的。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我们通常说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的胡同文化。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不是最主要的部分。
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文化。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有在一个胡同一住几十年的,甚至有住了几辈子的。胡同里房屋大都很旧了,“地根儿”房子就不太好,旧房檩,断砖墙。下雨天常是外面大下,里面小下。一到下大雨,总可以听到房塌的声音,那是胡同里的房子。但是他们舍不得“挪窝儿”,——“破家值万贯”。
11.第一段说:“它距离闹市很近,打个酱油,约二斤鸡蛋什么的,很方便,但又似很远。”这里的“很近”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很远”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2. “这些声音不但不显得喧闹,倒显得胡同里更加安静了”,这句话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突出了什么样的环境特点?(3分)
   答:
  
13. 文章说:“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请分条概括住在胡同里的居民的封闭性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5题。(7 分)
①竹子是一种介乎草与木之间的独特植物。它广泛生长于亚洲、非洲、南美洲,并在这些地区享有盛誉。在印度,竹子以“穷人之木”而闻名;在越南,它被亲切地称为“兄弟”;而在中国,竹子被国人崇尚为“君子”,与中国文化息息相关。
②竹子挺拔刚正,绿叶婆娑。山有竹则山青,水傍竹则水秀。人们爱竹,爱它那洒脱的风姿。人们爱竹,爱它那节外无枝的操守。唐宋以来,竹子与梅花、松树并称为“岁寒三友”,明代则把“梅、兰、竹、菊”比作“四君子”。苏东坡则是“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人称“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爱竹成癖,须臾不离,他曾“四十年来画竹枝”,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画卷和诗篇。
③中华竹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一部中华文化史,上下五千年,处处竹相连。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劳动实践中,把竹子的生物形态特征升华成了人的一种精神风貌,赋予了竹子独特的精神内涵,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它那种挺拔坚韧、宁折不弯的气节为各阶层的人们所称颂。
④世界上没有哪一种植物能像竹子一样,对我国人民的精神生活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所以在世界上,中国也被称为“竹文化的国度”。
14.文段②中引用苏东坡和郑板桥的事例作用有二,一是表明         ;二是说明竹与中国文化的         关系。(2分)
15.仔细揣摩文段③中“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这两句话,回答问题。(5分)


展开余下试题①“节”的本义是“竹节”,由此引中出一个意思是            。“虚心”的本义是            ,由此引申出一个意思是“谦虚”。
②由这两句话,你能联想到怎样的人生境界?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12分)
叶子时期的梅
我找不到那丛梅树了,因为我来的不是时候。我是在初夏的一个下午,进入这片水边的花地。如果是寒意未减的早春,远远地就能看见它,那金黄的花色啊,曾怎样地让一双冷寂的眼睛充满温情。那时的花园是沉睡着的,等待复苏的废墟,到处是冰硬光滑的旧年的枝条,而一树腊梅的开放,正像贫穷岁月出现的一堆黄金,照亮了周围的一切。可是现在,绿叶掩盖了世界,我只能在回忆里呼吸它独有的芬芳。 
我在枝枝叶叶间徘徊。我后悔当初没有在梅的枝子上留下刻痕,我忽略了我并不认识它的叶子。我记得,它长在一丛丁香的身旁,但丁香淡紫的碎花也已落尽了,丁香的叶子我同样分辨不出。我是多么无知。 
我不能这样轻易走掉,因为梅就在这里,或者是这一棵,或者那一棵。它一定知晓我的心事,一定用了它的语言向我指示,只是我没有通晓物语的聪明。不然,我就不必再费周折。低头寻觅,地上没有落花飘零的踪影,更不见我当日留连伫足的行迹。都被风吹去了,都被雨打去了。泥土啊,你什么都知道,可你什么也不告诉我。后来,我发现了枝头残存的花穗,虽已干枯,但我认得那细小的模样就是丁香。找到了丁香,也就找到了默然的梅。 
可爱的你呀,藏在了自己的叶子里。但我还是找出了你。花朵是你的脸吗?叶子是你的衣裳吗?我不知道,你有太多的神秘。 
腊梅的叶子碧绿油亮,并无奇异之处。与花相比,叶是寂寞之物。从深春到晚秋,这丛梅树将一直寂寞下去,在层层叠叠的浓阴里度过无人折弄的安宁时光。它会被许多人遗忘,被许多眼睛所忽略。 
我凝视着它,凝视着叶子时期的梅,我想记住它。 
对于梅,人们都喜欢它花开时的鲜艳,雪天的热烈。梅花,“梅”字后总要跟着一个“花”字。踏雪寻梅的逸致,梅花三弄的韵事,也都是冲着花来的。这样的爱,短暂而肤浅。花凋谢,人消散,曲终了。灿烂之日,人众如云;繁华过后,陌不相识。 
今天我来,就是要看看无花的梅,看看它的长久和佳美;而绝非如诗人叶芝的《当你老了》中所写的:“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的脸上痛苦的皱纹。”绝不是这样!我不怀这样的心思来看它。青枝交错,碧叶婆娑,这才是梅最年轻最富有的辰景。就像当初它并不需要谁的所谓寻求和赞赏,如今它也不需要谁的所谓记取和安慰。而且我还知道,这也正是梅最纯洁最快乐的日子。没有了那些真真假假的嘴唇,那些虚虚实实的眼目,一棵树,会活得更真实,更自由,更健壮。 
如果花是一种显露,那叶就是一种隐藏?我喜欢这种隐藏。 
临走,我摘下两片梅叶,我要拿回去,向人寻问:“你认识它吗?” 
但此刻分明一个声音提醒我:“无所谓显露,也无所谓隐藏,人或知,或不知,对于一丛腊梅又有多少意义呢?” 
16.文章写的是初夏“叶子时期的梅”,可开始却从“早春”的“梅花”写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试分条阐述。(4分)
17.“如果花是一种显露,那叶就是一种隐藏。”结合前文内容,分别揭示“显露”与“隐藏”的含义。(可摘原文语句,也可自己组织语言作答,4分) 
“显露”指:                                                                
                                                                               
“隐藏”指:
                                                                
18.此题有两道小题,请选择其中一题作答。(4分)
⑴试从人称或修辞的角度选择一个方面切入,赏析文章的第四段,50字左右。
⑵对“叶子时期的梅”的喜爱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试作分析。 
第三部分(共50分)
六、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50分)
   据有关科学实验证实,在雁阵飞行时,当第一只雁展翅拍打时,其他的雁即刻循序跟进,整个雁群依次借着固定队形飞升、翱翔。这是雁独特的“团队操作”。
   当领队的头雁疲倦时,它会自动退居到侧翼,由另一只雁接替上升,照常飞行。而且,飞行在最后的两只雁会不约而同地有节律地发出叫声,和前面的同伴和头雁保持沟通……不知是告慰、问安还是激励。
更令人惊奇和赞叹的是,当某只雁生病或受伤,不得不脱队时,必定有两只雁自行留下来,跟随它、陪伴它,提供帮助和护理。它俩将与病(伤)雁患难与共,跟随它沦落于地面、山涧、湖泊等任何水深火热里,直到“康复”或死去。
解读雁阵,一如解读社会和人生。    
请以“雁阵”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700—1000字的议论文章。
 
房山区2007年春季普通高中语文会考模拟练习(一)参考答案
一、(10分)
1.B(A“曲”应读qū;C“圮”应读pǐ,“戳”应读chuō;D“杳”应读“yǎo”)
2.C(运用了夸张和对偶的手法,写出了山势的起伏和水势的宏大,突显了诗人蔑视困难的毫情。) 
3.A(B “不良消费习惯”与“改善”搭配不当,且现状诸方面并非完全属消费习惯。C “改变”没有宾语,应在“人”后加上“的状况”。D“十分”赘余,“悬殊”表示“差距非常大”。)
4.C
5.D
二、(10分)
6.B
7.C
8.A
9.D
10.C
三、(11分)
11.“很近”是指:胡同离闹市很近。“很远”是指:环境安安静静,没有车水马龙,不像闹市那么喧闹。
12. 用了以动衬静(反衬)的表现手法,突出了环境动中取静,闹中取安的特点。
13. ①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②有人在胡同一住几十年,舍不得挪窝儿。
四、(7 分)
14.中国人爱竹   依存(2分)
15.①气节(节操)   中间是空的   (2分)
②地位低下时、功成名就前就有气节,地位很高时、功成名就后仍然虚心。(3分)
五、(12分)
16.好处表现在:(1)以早春的梅花作为引子,引出初夏时节寻梅,观梅,赞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层次;(2)通过早春之梅的“金黄的花色”和“独有的芬芳”,反衬盛夏之梅的安宁,纯洁,朴实,为下文议论抒情作铺垫;(3)不是“早春”的“初夏”仍挡不住梅的诱惑,可见作者对梅的钟爱。
17.“显露”指沉睡着的、等待复苏的废墟中,到处是冰硬光滑的旧年的枝条,而一树腊梅的开放,正像贫穷岁月出现的一堆黄金,照亮了周围的一切。
“隐藏”是指叶子时期的梅“从深春到晚秋” “一直寂寞下去”,被人“遗忘”,被人“忽略”。 
18.(12分)
⑴用第二人称,称叶子时期的梅为“你”,将梅树人格化,通过呼告的手法,写出自己找到梅树后喜出望外的心情,抒情色彩更加浓烈。语段中运用了拟人、比喻、设问等修辞方法,揭示了初夏之梅“神秘”的特点,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情。
⑵作者托物言志,以梅喻人,表达了从容恬淡的人生态度,含蓄地告诉人们,我们每一个人也应该像这叶子时期的梅一样固守自己的本色,做到无所谓显露,也无所谓隐藏!人生只需恬淡从容,尽我所能,无愧我心,便可直面大千世界,活个堂堂正正,从从容容!
六、作文(50分)
参照2006年北京市夏季高中语文会考标准评阅。
作文说明:材料的结尾有“解读雁阵,一如解读社会和人生”,说明这道文题是用“雁阵”类比社会、类比人生。材料第一段,在描述了高空中飞行的“雁阵”后,作者评语“这是雁阵独特的‘团队操作’”,可以类比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团队精神”。材料的第二段可类比老同志退下来新同志顶上去,继续领队前进的现实情况。材料的第三段可类比人与人之间的救助关系。
就上面的类比,写成议论文。 (218.247.196.2)"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学考试卷
相关:关于“北京房山区”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0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