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1022  
标签:粤教版 高一 上册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22]
高一级五校联考语文试题
"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
潮南区砺青中学、晓升中学、胪溪中学、井都中学、潮阳区金堡中学
高一级联考语文试题
一、阅读下面的论述文,完成1—4题。(17分)
反躬自省是对巴金最好的缅怀
郭之纯
    巴金走了。这位深深自责几十年忏悔几十年的世纪老人,终得大解脱。
    正如巴金的活着,已经是超出个体生命意义的符号象征,他的逝去,也同样超越一般的生死,成为一场蕴涵丰富的公共事件——从人们纷纷的缅怀语辞中不难看出,此时的巴金,如同一块无所不包、人人可挤的思想海绵,诸多人借巴金争相阐述“社会责任”、“文学良知”、  “忏悔勇气”等概念;更有许多人在借着肯定巴金的机会,对自己作着或直白或曲尽其意的肯定。
    巴金得到了无上的赞誉。在一个忏悔了几十年,对自己始终不愿意宽恕的老人灵前,这样众口一词,令人微微感觉到—种郁闷——这样的赞颂,难道真是巴金老人愿意听到的吗?所谓“盖棺论定”,对巴金这样的智者、勇者来说,我想,倘其在天有灵,他愿意听到的肯定是更为中肯的评价,而不是有溢美之嫌的谀词。当然,在以“逝者为人”、“为逝者讳”的社会传统中,这样的赞颂是符合常情的。但具体到巴金老人身上,却未免是对其度量和智慧的小觑。
    一个真诚的忏悔者,他决不是为了表演而忏悔的。对一个真诚的忏悔者,他所需要的也不仅是赞颂。忏悔不只是为了告慰自己的心灵,更希望更多人及至整个社会共同的反思——不是以中庸姿态作“适可而止”的安慰,更不需太多赞颂。对忏悔行为的过度赞颂,势必将忏悔轻佻化、戏剧化、庸俗化,冲淡忏悔中所包含的那些真诚。
    我们必须注意这么一种滥俗的倾向:就是将赞颂巴金,当作一种“表态”,当作一种标榜。赞颂巴金与否,不是、也不该是区分所谓“文学良心”的试纸。赞颂别人的忏悔,决不能等同于自身的忏悔。
    文学的良心和勇气,决定着一个时代的历史标高。真正的文学家,最应该的姿态只能是批判、揭示和自省。巴金是中国那段特殊动荡时期文人生活的典型标本之—。勇敢地对巴金一生的悲喜剧进行反省,其实也是对那—代中国知识分子命运的反省。从巴金老人后半生的心路历程看,这样做非但没有丝毫对巴老的不敬,甚至还是对他的大敬。
    所以,自觉是以文学为使命者,都应该以巴老为鉴,对自己的作品和良心进行一番回视内省。比如,在当前这个商业文化泛滥的时代,自己是否坚守住了文学的贞操?是否如巴金一样务求“蘸着心血写作”?对世人世事,是否抱着一种大悲悯的态度观察,像巴金一样“以人类之悲为自己之悲”,勇作“人类苦难的歌人”?
    这样的充满理性色彩的反躬自省,才是对巴金老人最好的缅怀。
(选自2005年10月20日《中国青年报》,有删节)
1、下列不属于“充满理性色彩的反躬自省”的一项是(  )  (3分)
A.勇敢地对巴金的一生进行反省。
B.对那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进行反省。
C.以巴金为鉴,对自己的作品和良心进行一番回视内省。
D. 不要赞颂巴金,以为那样是对他的大不敬。
2、对“巴金的活着,已经是超出个体生命意义的符号象征”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巴金活着,不只是意味着生命的存在,更代表着社会责任、文学良知和忏悔勇气。


浏览完整试题B.无论逝去还是活着,都是一场蕴涵丰富的公共事件。
C.包含许多人对自己作着或直白或曲尽其意的肯定。
D.他代表着一种批判、揭示和自省的姿态。
3、根据文意,什么是“真诚的忏悔”?(3分)
4、巴金逝世之后,得到了不少人无上的赞誉,作者对此持什么态度?试整合文中信息加以概括并明确文章主旨。(8分)
二、古文阅读:(18分)
(一)阅读课内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5、下列句子中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    )(3分)
例句:而今安在哉?
A. 固一世之雄也         B.渺渺兮予怀
C. 何为其然也           D.凌万顷之茫然
6、作者引用“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一句诗,用它主要想说明的一项是(    )(3分)
A.明月当空,星辰稀疏,乌鸦和喜鹊都不见了,这是对当时环境的具体描绘,作者在此用它暗示环境。
B.明月似乎写人,作者借用它意在说明自己心境纯洁如明月,行事如明月,光明正大,襟怀坦荡。
C. 诗的作者一生求贤若渴,“明月”即“贤才”,若当空明月,可望而不可即。而乌鸦喜鹊则似贤才择主,犹豫再三而选择良枝。作者从客的悲凉,抒写自己的达观。
D.乌鹊南飞是作者的失落,作者追求的东西未得到,故伤感痛苦。这种士大夫失意后的落寞,让人读之心神俱悲,难以掩卷。
(二)阅读课外文段,完成7~9题。
东郭之儿,生而未尝逢马,意其四足而甚大者皆牛也。他日,适市而逢马焉,惊而呼曰:“是牛,何以是班班也?”其闻者笑之。语诸市人,而市人笑之。东郭之儿自失焉。归而语诸长者,则马也。以是不语者三日。    
7、 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⑴ 是牛,何以是班班也    以是不语者三日  ⑵ 语诸市人    归而语诸长者
A. 两个“是”字相同,两个“诸”字也相同。
B. 两个“是”字相同,两个“诸”字不相同。
C. 两个“是”字不相同,两个“诸”字相同。
D. 两个“是”字不相同,两个“诸”字也不相同。
8、 下列加点的字,词性活用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语诸市人,而市人笑之。            B.环而攻之而不胜。
C.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D. 骊山北构而西折。
9、把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意其四足而甚大者皆牛也。
(2)归而语诸长者,则马也。
三、诗歌鉴赏:(14分)
10、读下面三首诗,回答问题: 
竹( 之一)                   竹( 之二)                 竹( 之三) 
每攀登一步               青翠是你的本色            在翠绿婆娑的外表下 
都作一次小结             坚韧是你的意志            你空空如也 
(1) 三首诗有何相似之处?(2 分) 
(2) 请分别写出每首诗的寓意。(6 分) 
1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3分)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3分) 
四、将下列各句补充完整(6分)
12、扈江南与辟芷兮,                     。(《离骚》)
13、                   ,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
14、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天下归心 。(《短歌行》)
15、雄关漫道真如铁,                       。 (《忆秦娥•娄山关》)
16、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静影沉璧……(《岳阳楼记》)
17、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                                   。(《荷塘月色》)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10分)
阅读小说刘兆亮的《青岛啊,青岛》,回答问题:
青岛是一个很美丽的城市。我那时认为它恰如其分的美丽是因为父亲去了那里。
    自从父亲去了青岛,这个离我800里远的地方突然有了亲和力和感召力。尊敬的青岛市民也好像一下子都成了我的亲人,我特别挂念青岛,想念他们。
    父亲是去青岛干建筑小工的,抬水泥、搬石块、挑砖头是他的工作。但这是次要的,父亲在青岛生活和工作了,这是让人感恩的事。
    那时我正上高三,父亲带着家中最破的被子和那顶漏雨的安全帽到县城坐火车。因为还有40分钟的空闲,父亲就到学校去看我。但他并没有见到我,他的脚刚好踩到上课铃声。父亲就给看门师傅留了一张字条,写道:“儿,我去青岛干活儿了,青岛好啊,包吃包住一天20块钱。你好好念书,争取考到青岛去。”署名是“父亲亲笔”。


展开余下试题    这是父亲写给我的第一封书信,是写在随手捡起的烟盒上的,烟盒上脚印清晰可辨,比父亲的字还工整。但父亲的字比它精神多了,撇撇捺捺都有把持不住的去青岛的激动之情。
    青岛好啊!父亲这个赞美诗般的感叹也是听别人陈述来的。父亲没去过青岛,他甚至连比县城更大点儿的城市都没去过,但父亲那时去青岛了。看到父亲的留言,我很高兴。    
    从此以后,我的学习和生活便有了“青岛特色”。地理课本上的胶东半岛成了我的维多利亚港,历史课本上德国强占青岛的章节让我深刻铭记,青岛颐中足球队成了我心中的巴西队。而我的高考志愿上,打头阵的都是青岛的大学。
    父亲在一个叫观海山的山上建花园。山不太高,但站在屋顶上可以看到海,下雨天不上工,父亲就上山顶去看海。看海是父亲最高级的精神生活。在他的物质生活方面,让他津津乐道的,是能隔三差五吃到两块五一斤的肥肉膘。父亲说,瘦的他们才不爱吃呢,青岛的肉真贱!父亲说,乖乖,青岛就是青岛啊!
    但青岛没有及时给他发工资,这是堵心窝儿的事。父亲说,肥肉很香,但一想到钱就咽不下去了。
    父亲走时只准备了25块钱生活费,父亲花了很多天。之后,他摸口袋时,兜里只剩下5个手指头了。当然,在他的内裤里边,母亲还连夜为他缝进了50块钱。但那钱不能动啊!
    青岛怎么不发工资呢?老板解释说临时有点儿困难,让父亲等人顶一顶。父亲觉得那个李老板说的话不虚。以前李老板让父亲下山替他买的烟都是十多块钱一包的,现在下降到四块多钱一包了。
    给李老板买烟是父亲难忘青岛的另外一个原因。
    起初,父亲买烟买得一肚子得意,觉得老板还挺把自己当回事。等父亲戒烟了——实际是没有闲钱买烟了,他才感觉到买烟成了一种煎熬和痛苦。    
    父亲经常把烟包放在鼻子下使劲地闻一闻。闻一闻烟又不会少,没事的。有几次他甚至就想把手中的烟往腰里一别,一口气跑回家,坐在田头再一口气抽光。边抽烟边看玉米生长,多美的事儿啊!
    但父亲是个老实巴交的人,这也是老板习惯让他买烟的根本原因。父亲觉得自己挟烟出逃的想法太匪气了,也不切实际。父亲比较实际的做法是,爬山时多弄出点儿汗,递烟给老板时好让他酬劳给自己一根抽抽。但是没有,只有一次,李老板客气地说,剩下的三毛钱硬币不要了,看你累的,头上的汗珠子比雨点儿还大!父亲不收,两个人互相推让,干活儿的人都把手中的活儿停下来看他们。李老板生气了,大喝一声后又把声音压得低低的:拿着,对,拿着。父亲的兜里就多了三毛钱。
    父亲想等下次再多出三毛,还有下次,再下次……
    但李老板已经好几天没让父亲买烟了,也就是说李老板已经很少过来了,慢慢地,父亲等人就感觉到李老板可能在耍熊蛋了——他要跑掉了!
    大家也很久没能再吃上肉了,伙房的人也好久没接到钱了。
    工程没完,老板就跑了,碰上这样的事,算是倒了八辈子霉。
    父亲等人也不能干等着,就买了车票回家。父亲们都偷偷地进行着自己的工作,有的与父亲一样拆开了内裤,有的翻起了鞋子,有的把被子里的棉花团弄开……那里是事先准备好的回家的路费。我们那里的习惯是,路费多少就缝多少。
    父亲把他在青岛的这些经历讲给我听的时候,我还在等青岛方面的大学通知书。青岛与我的关系还八字没一撇。
    但青岛朝我走来啦。我被青岛一所重点大学的土木工程系录取了。
    那天父亲把烟头抽得很兴奋,他满眼亮亮的,左手比画着青岛宽阔的马路怎么走,还一个劲儿地说,青岛好啊!青岛好啊!
我不知道,当父亲赞美诗一样地感叹青岛好的时候,他的右手在口袋里把从青岛带回来的那三毛钱都攥出了汗!到了学校我才发现,那三枚硬币,被父亲打进了我的背包——那是父亲在青岛赚取到的财富,儿子应当继承。
(选自《小小说选刊》,略有删改。)
18、对本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小小说《青岛啊,青岛》以一个少年学子的清纯目光,来逼视“拖欠农民工工资”这个沉重的问题。
B、小说最后,“父亲”把三枚硬币打进我的背包,是希冀把他对苦难的超常耐力和对生活的乐观心态传承给“我”。
C、儿子对父亲的遭遇十分同情,他奋发图强,终于考上了青岛的重点大学,可以预见的是儿子以后定会与“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不良现象进行不懈的斗争。
D、“父亲”受骗,辛辛苦苦干几个月活儿却没拿到一分钱工资,但他早就作好了心理上和物质上的准备,
E、“青岛好啊”这声感叹后面,我们可以看到巨大的城乡差别、贫富分化,也揭示了弱势群体的无所依靠,令人倍感心酸。
F、作品表达了这样一个道理:只要向往美好,一切都会好起来!
19、分析小小说《青岛啊,青岛》中父亲的形象。(6分)
六、语言文字应用:(25分)
20、下面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漪(yī)沦 百舸(gě)   罗绮(qí)  相与枕藉(jié)
B.浩淼(miǎo)  沟壑(hè)    青荇(xìng)   契(qì)阔谈宴
C.云翳(yì)   坍圮(yí)    强(qiǎng)谏  聒(guǒ)噪不已
D.福祉(zhǐ)   夐(xiōng)远    缒(zhuì)城   恃(shì)强凌弱
2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房管科每月派人          一次水表。
②顷刻间,他的心头       着幸福、欢乐的感情。
③过不了几天,他又把老师和同学们         的劝告忘得一干二净。
A.察看  充溢 苦口婆心        B.查看  充斥 语重心长 
C.察看  充满 语重心长       D.查看  充溢 苦口婆心
22、下列各句中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人代会下午3时开幕,不到2时,人民大会堂的台阶上就站满了严阵以待的记者。
B.《英雄》在我市上映时,电影票极其难买,电影院内中途退场的观众也是凤毛麟角。
C. 从五十年代后期以来,在中小学的历史教学大纲和教材中,对岳飞的评价都是一以贯之的,不存在重新定义岳飞是否民族英雄的问题。
D. 我情不自禁地把伞收进书包。
2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3分)
A. 看过他新近出版的小说,使人深切地感受到一种无法诉说的悲哀。
B. 大年初一那天,表哥带来了过完春节即将到来的我的生日礼物。
C. 天灾是无情的,也带走了很多无辜人类的生命。
D.现在,当昔日的辉煌悄然成了一种历史的记忆,我们不难从中发现一些造就辉煌的理由。
24、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江楼并排五间,我寄寓其中的一室。面积不大,建筑朴素简陋。                    。


展开余下试题村外田畴一片,碧波无垠。一条晶莹的小河,穿过田野,蜿蜒地流向村口。村口一座石桥,两岸乌桕把小河迎进村里。
①窗外却是一幅曼妙无比的天然图画。②南面一排纸窗,窗棂上雕着拙朴的图案。③山下的小村襟山带水,零落的村舍,掩映在绿树丛中。④早晚升起缕缕炊烟,斜阳影里,织结遥远的梦境。⑤连绵起伏的青山横亘在眼前,青翠扑人。
A. ②①④⑤③                B. ①②⑤③④
C. ①②④⑤③                D. ②①⑤③④   
25、表中所列的四组标点,最适合下面这段话的一组是(   )(3分)
散文笔调的迷人,在于它富有一种天籁之美① 作家见闻的真切② 感受的深刻③ 使其行文④ 不事铺张,不事雕绘,意随景到,笔借目传⑤ 自有一种淳朴之美。 
①  ②  ③  ④  ⑤ 
A  ,  ,  。  :“  ” , 
B  。  、  ,  “  ” , 
C  ,  、  。  “  ” , 
D  。  ,  ,  :“  。” 
26、下面是从《生活的艺术》一文中摘下的一段文字,请根据题目和提供的文字,在文章开头划线处添加一句能统领并概括后面内容的起始句。(3分)
                                        。要装进一杯新泉,你就必须倒掉已有的陈水;要获取一支玫瑰,你就必须放弃到手的蔷薇;要多一份独有的体验,你就必须多一份心灵的创伤。换一个角度来看,虽然倒掉了一杯陈水,但你拥有了一杯清泉;虽然失去了蔷薇,但你采得了玫瑰;虽然遭受了心灵的创伤,但你多了一份独有的体验。
27、以“司马迁”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不得改变原意,要求连贯简洁。(4分)
    人们理所当然地敬仰颂赞司马迁,因为他不饰帝王之功,不隐权贵之恶,他是不屈的。他没有低下高贵的头颅,没有弯曲正直的脊梁,他以公正之笔为后人留下了可读可信的历史。
    司马迁                                                  。
七、作文:(60分)
28、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在信息数字化的时代,人们生活在钢筋水泥铸就的冰冷的森林中,成天面对着代码与机器,忘却什么是感动,或者说,感动只存在于童话中,存在于文人雅士的酬唱中。实际上,无论科技怎样发达,人们的意识如何超前,感动仍像一杯醇厚的陈酿,历久而弥香。呼唤感动的回归,实际上是对一种美好人性的召唤。
    其实,生活中常常有一些无法言说的感动。譬如看见果实坠地,一只飞鸟振动着漂亮的羽翼,看见草叶上的露珠随风撕碎前的最后一次闪耀。感动是生日里的一束鲜花,是孤独时朋友打来的电话,是生病时周遭关切的询问,是饯别宴上的舒缓的钢琴曲和桌台上那融融的烛光。 
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题目自拟,800字左右。
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参考答案:
1.D(矫枉过正)
2.C(对巴金的逝世“更有许多人在借着肯定巴金的机会,对自己作着或直白或曲尽其意的肯定”。)
3.忏悔不只是为了告慰自己的心灵。(1分)更希望更多人及至整个社会共同的反思——不是以中庸姿态作“适可而止”的安慰,更不需太多赞颂。(2分)
4.这些赞赏虽然符合常情,却未免是对巴金老人度量和智慧的小觑。(2分)对忏悔行为的过度赞颂,势必将忏悔轻佻化、戏剧化、庸俗化,冲淡忏悔中所包含的那些真诚。(2分)赞颂别人的忏悔,决不能等同于自身的忏悔。(2分)本文主旨:充满理性色彩的反躬自省是对巴金最好的缅怀。(2分)
5、C 解析:A项是判断句;B项是倒装句;D项是定语后置。6、C
7、A    8、D    9、(1)认为(那些)长四条腿而身体很大的(动物)都是牛。(2)回来之后告诉长辈,(才知道)是马。
10、(1) 都是以竹喻人;都是两字一节,以简洁的话语概括竹子的精神。 (2) 第一首 赞美那些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不断进取的人。 第二首 赞颂具有清纯本色和坚韧顽强意志的人。第三首讽刺那些徒有清纯美丽的外表,却内心空虚不学无术的人。
11、(1)“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3分)
(2)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3分)
12——17、(略)
18、C E
19、答:《青岛啊,青岛》中父亲的形象特征为:(1)勤劳朴实。如:“包吃包住一天20块钱“的青岛工地就让他无比向往,并由衷地发出“青岛好啊”的感叹,辛辛苦苦的在工地上干了几个月活儿。(2)对苦难具有超常的耐力。如
标签:粤教版 高一 上册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高一级五校”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2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