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阅读:1097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97]
2007年高考成语专题练习
"2007年高考成语专题练习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伊拉克这个饱经战火涂炭的国家,近日来,经常传来恐怖分子制造的耸人听闻的血腥事件的消息,让世界人民为之担忧。
B.谢谢你们的长期关心,我希望在你们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会搞得更好,如果你们需要我们的帮助,我们一定会鼎力相助的。
C.初到扬州城,出门便不知东南西北,于是我买了本城市旅游图,按图索骥,终于游览了瘦西湖、平山堂等我神往已久的景点。
D.随着电脑的普及,加至学业负担的加重,许多同学都不大重视汉字的书写,写出的字极为潦草,不注意字的间架结构,如剑拔弩张。
1.C(“耸人听闻”,夸大或捍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 “鼎力相助”用于对对方的感激之辞:“按图索骥”,按照画像去寻求好马——比喻墨守成规办事,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剑拔弩张”,剑拔出来了,弓张开了,形容气势逼人,或形势紧张,一触即发,也比喻书法雄健。)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由于楼盘前临碧水背依青山,发售第一天便十室九空,销售场面十分火爆。
B.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有很深的文学功底,古典诗文名句信手拈来,为文章增色不少。
C.俄总统普京将于3月22日到少林寺参观访问,获此消息的各大媒体早已严阵以待。
D.菲律宾山区遭受泥石流袭击,村中大部分人被埋在泥石流下,幸存的机会微不足道。
2.B(“信手拈来”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A.“十室九空”形容天灾或人祸使得人们流离失所的悲惨场面。此处属望文生义。C.“严阵以待”摆好严整的阵势,等待来犯之敌。此处褒贬不分。D.“微不足道”指事物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此处不合语境,应改成“微乎其微”)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大学生们为了对付各种考试,更为了备战职场,从大学—年级就开始磨刀霍霍向英语。
B.—些像“WTO”、“T细胞”这样西文、中外合文式构成的词语都堂而皇之地涌入了《现代汉语》词典。
C.他们在创作过程中有过争吵,有过不同意见,但在某种程度上却是心照不宣的好朋友。
D.民族艺术在改革创新中焕发活力:郭德纲的横空出世,让久违的相声艺术再度变成为大众消费的热点。
3.C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自2000年开始评选以来,当选者均为所在行业内“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名人,而2003年“经济年度人物”当选者之一竟然是四川的一位普通农妇。
B.他从事文学创作,他从事的是科学研究,这两个人取得的成就很难等量齐观,不同的领域,很难说的成就更大。
C.古诗中经常会体味到羁旅行役的悲鸣,安土重迁是中国人巨大的传统心理惯性,由此可见三峡移民工作艰巨性。
D.为把本市建设成花园式城市,市政府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同时要求每个市民也要履行责任和义务,为城市绿化、美化添枝加叶。
4.C(安土重迁,留恋旧土,不愿轻易迁移到外地,其它各项成语的使用均不恰当。
A项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形容人反复无常或惯于耍手段,含贬义 B项等量齐观,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不合语境,应为“相提并论”D项添枝加叶,形容事物或转述别人的话时添上没有的内容。此处望文生义)
浏览完整试题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快乐其实很简单,可能是一个会心的微笑,一条默契的短信,也可能是一次大快朵颐后的酣畅。
B.紧张的日本媒体也风声鹤唳,11日一大早就急匆匆推出“朝鲜进行了第二次核试验”消息。
C.印象中不学无术的“民工”与饱读诗书的“大学生”究竟孰优孰劣、孰高孰低,似乎长期以来都是一个答案不言而喻的问题。
D.亨特是台球界少有的天才球员。他给“老气横秋”的斯诺克注入了流行与时尚的元素,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上了这项运动。
5.C(“不言而喻”改为“不言自明”、 .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为了将晚会办得轻松活泼一些,他在一旁及时地插科打诨,惹得大家笑个不停。
B.你看他双眉紧锁,沉默不语,恐怕真是有什么难言之隐的苦衷。
C.我倒希望你用你的才华写些对网络文化有益的文章,能陶治心灵的那种,以你的才华,你大可以在这方面独行其事,因为你有资本。
D.剖去人生的繁杂,剩下的只是简单的追求,友情也一样,不要太计较付出,要的只是扬扬止沸的温暖,猩猩相惜的灵动。
6.A (B“难言之隐”与“苦衷”意义上有些重复。C“独行其事”是个贬义词,意思是独自去做他认为是对的东西,形容不听别人的意见,一味固执已见。用在这里不恰当,应为“独树一帜”。D“扬汤止沸”的意思是“从锅中舀出开水,再倒回去,想叫他不沸腾。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用在这里不恰当)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这次活动承蒙贵公司慷慨解囊,热情相助,取得了圆满成功。他日有托,本人定当投挑报李,鼎力相助。
B. 中国互联网协会声称,大规模封杀垃圾邮件只不过是目前在没有法律监控的情况下的一种权宜之计。
C. 我国第二条京广铁路已于今年年初动工,将尘埃落定于2009年年底,这是一条客运专线,它将大大缓解客运尤其是春运的压力。
D. 在国外,医生护理精心,护士关心备至,病人鲜花、微笑、问候、祝福终日伴随,我国大小医院必须见贤思齐,向它们学习。
7.B(A、鼎力,敬词,大力。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C、尘埃落定,不能带补语。D、见贤思齐: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这里语境不合。)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从一个夕阳产业(PC)投身到另一个暮气初现的手机行业,这在大洋彼岸的中国市场看来,苹果公司有点“方兴未艾”的味道。
B.在李世民统治下的中国,皇帝率先垂范,朝廷内文恬武嬉,滥用职权和贪污渎职的现象降到了历史上的最低点。
C.关心关注总是情,我们将以此为动力,稳步前行;表扬批评都是爱,我们将闻过则喜,有过则改;意见建议是良言,我们将认真汲取,研究采纳。
D.曾被滔滔不绝地讨论着的楼市开始受到冷落,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到人民币升值、加息、两税合并、奥运等等与股市相关的话题。
8.C.(A方兴未艾,方:正在;兴:兴起;艾:停止。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和句意“夕阳产业”和“暮气出现”不符合。应改为“日暮穷途”。B文恬武嬉,文官安闲自得,武官游荡玩乐。指官吏只知贪图安逸享受。而不是指官员安宁和乐的意思。本句属望文生义。D滔滔不绝,滔滔:形容流水不断。象流水那样毫不间断。指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这里用“喋喋不休”)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近年来,中国新一代电影女导演异军突起,她们的作品不少在国际和国内赢得了声誉。
B.在多哈亚运会中,中国男子田径运动员的表现并不像预期的那样好。在男子径赛中,中国运动员获得了金、银、铜牌各三枚;在田赛中仅获得一枚铜牌,更是差强人意。
C.今天的主题讨论,各组角度不同,因而侧重各异,如此南辕北辙,怎么能达成协议呢?
D.在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施工过程中,我们将始终高度重视安全,将以谨慎小心、如临大敌的工作态度,确保安全生产,创造安全工程。
9.A (B差强人意,意为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与文意不符。C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不能用于表达双方的意见分歧。D如临大敌,形容把情况看得很严重。不能表达谨慎小心的态度。)
10.下列各句中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周汝昌穷经皓首56年,从11种古本中精心发掘、还原最符合曹雪芹真笔原意的《红楼梦》,并将有关文本奉献给普通读者。
B.许多人还要夸大其词地同声攻击,把他们骂得体无完肤。
C.我国目前患听力障碍的人数与时俱进,许多青年人在生活中缺乏保护耳朵的意识,有的喜欢长时间戴着MP3听音乐,有的年轻人喜欢拿着手机煲电话粥……
D.2006年,缅甸主动放弃了东盟轮值主席的位置,不仅使自己的国际形象得到提升,还使美国处心积虑的打压逊色了不少。
10.C(应改为“与日俱增”)
11.下列各句中,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一些俱乐部在引进外援时,总是犯拾人牙慧的毛病,眼睛只盯着那些曾在别的俱乐
部表现出色的球员,自认为是慧眼识英才,但往往是事与愿违。
B.他是一个现实主义者,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整天朝不虑夕,一副乐呵呵的
样子。
C.李敖是世界上特立独行的理想主义者,他写过一百多本书,可其中九十六本被查襟,
自人类有史以来,写书之多,被查禁量之大,他居世界第一。
D.这套书选题不错,但编辑水平甚差,尤其是其中的古代系列,有些书实在是唐突古
人,令人不忍卒读。
11. C(拾人牙慧:拾取人家的只言片语当做自己的话。
朝不虑夕:保得住早上,不一定保得住晚上。形容情况危急。也说朝不保夕。
特立独行:特,独特;立,立身。形容人的志行高洁,不同流合污。
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多形容文章悲惨动人。)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熟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A.天气骤冷,为了给心爱的儿子送大衣,母亲在风雪中已经茕茕孑立等了一个小时。
展开余下试题
B.今天,与当年红军的伟大长征相比,“重走长征路”是微不足道的,但还是能继承革命精神,磨砺人的意志。
C.就业问题时常困扰着拉美某些国家的贫困人群:没工作的人找工作,有工作的人又存在着随时被炒鱿鱼的危险。
D.7月的青藏高原铁路沿线两侧,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展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动人画面。
12.A
13.下列各句中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生与死是人生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但在我们的文化中,死亡却是讳莫如深的话题。人们不愿说死,更不愿讨论有关死亡的问题。
B.他在学术研究上有很深的造诣,所以才能见仁见智,写出极有价值的论文。
C.他平时做事总是不紧不慢,安之若素,一点竞争意识也没有。
D.对于如何解决困扰公众和社会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众议纷纷,莫衷一是,以至于高强部长表示,这个问题“目前尚无灵丹妙药可以解决”。
13.D (A讳莫如深:紧紧隐瞒。应为忌讳说。B见仁见智:指对于同一个问题,各人有各人的见解。本句只强调一个人,所以不恰当。C安之若素:对于危境或者异常情况,一如平素,泰然处之。此句不合语境)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政府安土重迁,拨给搬迁到外省的移民一大笔搬迁费,使他们在建好新的家园之后,还有足够的生活费。
B.真是怪事,电影院一挂出“少儿不宜”的牌子,观众反而多起来,都开演半个小时了,人们还不绝如缕地往影院赶。
C.很多留学生从欧美日本回来,只知生吞活剥地谈外国,而不能很好地研究本国的事情,这是很不好的风气。
D.既然知道错了,就应该马上改正,如果犯而不校,那就危险了。
14. C (A项安土重迁:安于故土,不愿轻易迁居他乡。B项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用来形容形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D项犯而不校:别人触犯了自己也不计较。)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 “冲击波”病毒肆虐全球,它提醒我们,反病毒战迫在眉睫。
B.世界杯比赛时,比赛所在城市的人多数都到比赛现场去看球了、居民区里常常是十室九空。
C.这两人竟然大声争吵起来,而图书管理员竟自继续埋头看杂志,对眼前发生的纠纷视而不见。
D.林林自卫失手致人死命,的确有罪,但罪不当死;判林林死刑,量刑过重,罚不当罪,同样有损法律的公正。
15.B (十室九空,形容战乱造成人口减少)
16.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个沿江小城民风纯朴,社会安定,即使你一个人怀瑾握瑜走在偏僻的小巷里,也不必担心被抢劫。
B. 儿子的轮椅渐渐向远方驶去,史铁生的母亲仍孤单地茕茕孑立着,直到儿子的轮椅消失在视线之外,才缓缓地转身而回。
C. 对于商贸往来中的欺诈行为,我们工商管理干部不能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当然,更不能随波逐流。
D.解放战争中,刘邓大军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千里跃进大别山,打开了逐鹿中原的序幕。
16.D(A望文生义,成语喻保持高才美德;B与“孤单”重复,意为“孤单无依靠”;C“随波逐流”喻自己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改为“同流合污”)
17.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奥运会期间,北京城里的人大都到现场看比赛去了,居民区里常常是十室九空。
B.初春校园,学校举办篝火晚会,师生们陶醉在这春意阑珊的氛围中,欢乐围绕在每个人身边。
C.段祺瑞利用进步党的所谓“人才内阁”作为作的垫脚石,梁启超成了他的“帮手”,火中取栗中,就被抛弃了。
D.《诗经》和《离骚》分别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主作品的杰出代表,他们的风格迥异,真有天壤之别。
17.C(A十室九空:形容天灾人祸使得人民流离失所的悲惨景象,用在这里是望文生义。B春意阑珊:用来形容春天即将过去,与句子中的“初春”矛盾。D天壤之别:形容极大的差别,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1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 )
A.我们有很多遗产管理者太急功近利,他们把遗产定性为旅游资源,进行竭泽而渔式的开发,这是极不负责的行为。
B.她提问时,总会把脸转向他。她的问题不难,又同时加了许多暗示,答案几乎是呼之欲出。
C.荒诞戏剧没有戏剧冲突,故事情节支离破碎,人物语言也颠三倒四,却更真实地反映现实的某些状况。
D.经过艰苦努力,他果然不负众望,挽救了这家濒临倒闭的企业,并因此获得市“劳动模范”奖章。
18.B(“呼之欲出”的对象是指“画像”或“作品中人物描写”)
19.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他对这种白痴般的的想法大不以为意,讽刺地咆哮了一阵子。
B.起伏的群山一座挨着一座,鳞次栉比,一直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C.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大学生沉迷在网吧里,从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
D.那几幅画都不怎么样,只有这一幅梅花还差强人意。
19.D(A不以为意:表示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应是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B鳞次栉比:形容房屋密集C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D差强人意:勉强让人满意)
2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听到这个消息,不祥的预感涌上四个老人的心头,他们又沿路返回,细细寻找蛛丝马迹。B、那时严福祥和全楼的人们正在熟睡,谁也没想到他们在香甜的梦中要和突如其来的大火不期而遇。
C、在以后的岁月里,埃菲尔的一些不同凡响的设计不断涌现,这些设计既结构简便,又造价低廉。
D、医院有关人员不是采取积极措施救人,而是欲置患者于死地,掩盖事故真相,干了伤天害理、耸人听闻的事。
20.D(耸人听闻:夸大事实或说离奇的话,使人听了感到震惊。此处应用“骇人听闻”)
2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他们把党和人民给他们的权力,当做经营个人天下的工具,大肆挥霍国家资财,犯下了肆无忌惮的罪行。
B.走进这座装修一新的居室一看,新房里坐着的,除新娘新新郎外,还有不少调侃逗乐、笑逐颜开的街坊邻居。
C.有人说“生活水平提高了,生产力就会提高”,这是舍本逐末的说法,正确的说法应是生产力提高了,生活水平才能提高。
D.我生来性格倔强,心直口快,决不赞成你这种似是而非的态度,也不做你这样明哲保身的“好好先生”
21.B(“肆无忌惮”形容任意妄为,没有一点顾忌,不能做“罪行”的定语。“舍本逐末”指做事不抓根本,却在枝节上用工夫,这里表达的意思是根本、枝节颠倒,应为“本末倒置”。“似是而非”是好像对而实际上并不对,不能用来修饰“态度”,应将改为“模棱两可”)
2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通过秦腔的宽音大噪、高亢激越的表现,西北特色的悲凉情怀被渲染得淋漓尽致。
B.传统的“博导”认定方式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吉林大学的选聘改革仍属权宜之计。
C.元旦放假期间,我随父母参加了自驾游,先后游览了黄山、庐山、衡山,领略到了高山景行的滋味。
D.伊拉克大选之后,美国一再宣布要将权力移交给伊拉克新政府,其实,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它最终是想借助一个傀儡政权来控制伊拉克丰富的石油资源。
展开余下试题
22.C(高山:比喻高尚的道德。景行:大路,比喻行为光明正大。高山景行:形容道德高尚,行为光明正大。)
2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为了整治公务员的懒散作风,他们把工作做到如此具体细致的程度,真可谓处心积虑,殊为不易。
B.今天我们评价历史人物,主要看他是致力于推动历史前进,还是抱残守缺,既无思想又无作为。
C.有关崔永元组织的“重走长征路”的报道,内容翔实,平铺直叙,受到社会各阶层读者的广泛好评。
D.这支进犯陕北的胡宗南的王牌军,先是丢了青木关,继而失守榆林城,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23. B (A项“处心积虑”,感情色彩不当,可用“煞费苦心”。)
C项“平铺直叙”指文章平淡无奇,按次序简单叙述。与上文(内容翔实)和下文(广泛好评)都不搭配。
D项“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指事情的成败或好坏都由于同一个人。句中只有失败,没有成功,故该熟语与句意不符。
2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句( )
A.面对卧病多年的母亲,看到当小学教师的父亲为了自己的学费东奔西跑,小琴不觉泪流满面。父亲安慰她说:“你为咱家争了气,为了让你上大学,家里就是卖掉房子也在所不辞。”
B.喜欢在洁白的墙上笔走龙蛇、信手涂画,大概是我们中国人的一种积习和癖好,不知此风起于何时,始作俑者为谁。
C.近年来,大量的流动人员汇集这里,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会有,偷拐骗抢,应有尽有,防不胜防,屡打不灭。
D.视听产品的盗版是把双刃剑,它给国内演艺界造成了损失,也使外国投资人望而却步。
24.B(B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A.应为“在所不惜”
C.指应该有的都有,与语境不合 D.比喻既有利又有弊、既可造福人类又可危害人类的同一事物。) (221.217.94.85)"
上一篇:
重庆八中2006—2007学年度(上)半期考试高二年级
下一篇:
常德市2006—2007学年度上学期高三检测试卷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相关:
关于“2007年高考”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9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