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毕业试卷

阅读:962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毕业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62]
2006年初中语文学业考试模拟题(九)
"2006年初中语文学业考试模拟题(九)
一、 书写(4分)
请同学们答题时做到书写规范、字迹清楚端正。本题根据全卷书写情况评定,好的得4分,中上得3分,差的得2分至1分。
二、 积累与运用(20分)
1、同学们,当你面对语文试卷的时候,你已经进入了一个充满民族文化、蕴藉人类智慧的游乐园。让我们乘上语言的轻舟,扬起思想的风帆,荡起智慧的双浆,收获zhīshíguībǎo。(1)给加点的两个字注音。(1分)
蕴藉 ______  乘 ______  
(2)根据拼音用楷书正确工整地写出汉字。(2分)
zhī  shí  guī  bǎo
2、古诗文填空。(7分)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__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
(3)在《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杜甫生出忧闷和思亲之情,即所谓“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们常用周敦颐《爱莲说》中“________________”来表现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人格品质。
(5)大自然是五彩缤纷的,我们的古诗词中有大量描写色彩的句子,请写出两句含有色彩词语的诗词名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一则新闻,按要求答题。
据新华社电:2005年10月17日19时06分,一代文学巨匠巴金永远离开了我们。巴金原名李尧棠,从1921年公开发表第一篇文章,到1999年2月续写《怀念振铎》一文,巴金一生中创作与翻译了1300万字的作品,被国务院授予“人民作家”的光荣称号。他于1999年2月因感冒发高烧,6年多来,病情反反复复,党和国家尽全力救治,终因恶性间皮细胞瘤等病因,不幸逝世。
(1)给这则新闻撰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2个字。(1分)

(2)巴金是一代文学巨匠,是中国文坛的一面旗帜。他创作的一些文学作品,是中国文学的丰碑。你能写出一部他的代表作吗?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3)在中国的现代文学史上,曾涌现过一批像巴金这样的让中国文坛熠熠生辉的名字。你在课内外的阅读中一定接触到过其中的几位。请仿照教材中的“名著(篇)导读”,再设计一则。(2分)
示例:鲁迅《朝花夕拾》: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老舍《骆驼祥子》:旧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
      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修改下面画线部分,要求与加点句子形成排比。(2分)
当今世界,森林面积锐减,土地急剧沙化,大量的水土流失了,环境也被严重污染。生态性灾难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严重危机。
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研的妈妈常把用过的菜刀放在潮湿的地方,菜刀经常生锈。我们早就从《自然》学科学习中明白了金属生锈的原因,请你根据学过的知识,用简练的语言表述出李研家菜刀常生锈的原因。(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教师节期间,有位同学给老师送上了这样的贺词,以表达自己对老师的赞美和敬意:


浏览完整试题你博古通今,像滔滔不绝的历史长河,引导我们追求无穷的知识。(历史老师)
请你依照上面的句子,写一句话,送给某门学科的老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现代文阅读(30分)
(一)乡愁是一杯酒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身在异乡的游子,也有很多深深的不能言表的思乡之苦,我只是其中很平淡的一个。我的思乡并不在风清月明的中秋,或是登高远望的重阳,而是在很多平常琐碎的时刻,比如单位发了两箱饮料,几大瓶食用油;或者逛街的时候看见了一段很合适妈妈那个年纪老太穿的衣料;要不就是莫名的伤心情绪低落时,我就会不由自主地端起乡愁这杯酒,大大地喝一口。
夏天快要结束的时候,我陪一位上海的大姐去东山扫墓。这并不是一个凭吊亲人的季节,无雨无风,生机勃勃,她却一样地庄严和凝重。在急驶的车上,她告诉我:三天以后,她们全家就要移民到阿根廷了,临走之前,最牵挂的一件事,就是来看看父母。这次一走,也许十年八载才可以回来一次,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了。她带了一捧父母坟前的泥土,并虔诚地从香火缭绕的西园寺请了一尊观音。看着她静默地做这一切,我自己也被一种淡淡的哀愁和浓重的乡愁包围着。从此以后,她和她的12岁的女儿从那个遥远而陌生的国度飘散回来的乡愁,不仅仅是对熟悉的上海,更是对我们这个大中国。
少年,是的确不大识乡愁的滋味的,14岁那年。我离开父母兄长去外地上学,写回家的第一封信,被泪水浸泡得字迹模糊,却不知重写一页,固执地以为父母为我牵肠挂肚我才心满意足。而现在写回去的信,满纸的阳光灿烂,谈笑风生,而放下笔,长叹一声,才知道心底弥漫着无尽的乡愁。
乡愁是一杯酒,岁月越长,越是浓郁和醇美。去年冬天,提了生日蛋糕去看望一位84岁的阿婆。古老的宅院和床幔,古旧的气息。墙上挂着她年轻时的照片,典型的江南女子,大家闺秀的模样。她自己做了一辈子的医生,思想也不一般。在那个封建时代她勇敢地爱上了一个门不当户不对的药店伙计,并终于在38岁那年在当地政府的干预下嫁给了自己的心上人。听她的经历,就像是在谈一本才子佳人的传奇;但看见她时,她却躺在古老宅院的古老床幔里。她静静地笑,也喃喃地叹息:“我现在真想回宁波去。”宁波是她的老家,她是被母亲抱在手上离开的,而今临近生命之旅的终点。她回那个心目中永远的老家的念头却越发强烈了。宁波对她而言是陌生的,但思乡的感情却一日胜似一日的真诚和浓厚。
就是这样的啊,乡愁是一杯酒,是一杯千百年来被无数思乡的人吟咏过的陈年佳酿。你可以豪爽地仰起头一饮而尽,但岁月之手会悄悄地再为你斟满,直到有一天,你真的醉倒在这世代流传的乡愁里。
7、“我”涌动乡愁常常是在什么时刻?(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文中所列举的三个事例。(3分)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乡愁是一杯什么样的酒?(请用原文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古人关于思乡的诗句颇多,请写出两句。(2分)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对本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题设喻巧妙,把乡愁比作酒,亲切生动,别有韵味。
B.全文紧扣“乡愁”,列举了3个事例,既写了自己的乡愁,也写了自己观察到的别人的乡愁。
C.文中写到一位上海大姐移民前在“西园寺请了一尊观音”,这是个人的宗教信仰,与表现乡愁并无多大的关系。
D.本文选材典型,结构上首尾呼应,语言亲切自然,强烈地表达了真挚的对故国家园的眷恋之情。
12、认真阅读第三自然段,从写作方法的角度自拟一道题目并作出解答。(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习 惯 成 自 然
叶 圣 陶
“习惯成自然”,这句老话很有意思。
我们走路,为什么总是左脚往前,右脚往后,两条胳臂跟着动荡,保持身体的均衡,不会跌倒在地上?我们说话,为什么总是依照心里的意思,先一句,后一句,一直连贯下去,把要说的都说明白了?
因为我们从小习惯了走路,习惯了说话,而且“成自然”了。什么叫做“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像那样的意思。
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用的两种基本能力。推广开来,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勉勉强强地做一做,那就算不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如果连勉强做一做也不干,当然更说不上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了。
听人家说对于样样事物要仔细观察,才能懂得明白,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当儿,我们还不是已经有了观察的能力。
听人家说劳动是人人应做的事,一切的生活资料,一切的文明文化,都从劳动产生出来的,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当儿,我们还不是已经有了劳动的能力。
听人家说读书是充实自己的一个重要法门,书本里包含着古人今人的经验,读书就是向许多古人今人学习,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当儿,我们还不是已经有了读书的能力。
听人家说人必须做个好公民,现在是民主的时代,个个公民尽责守分,才能有个好秩序,成个好局面,自己幸福,大家幸福,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当儿,我们还不是已经有了做好公民的能力。
这样说下去是说不完的,就此打住,不再举例。
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个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个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个把书本打开,认认真真去读。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个把公民应做的一切事认认真真做。在相信人家的话很有道理的时候,只是个“知”罢了,“知”比“不知”似乎好些,但仅仅是“知”,实际上与“不知”并无两样。到了真个去观察、去劳动……的时候,“知”才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习惯成自然,才是我们的能力。
通常说某人能力不强,就是某人没有养成多少习惯的意思。譬如说张三记忆力不强,就是张三没有把看见的、听见的一些事物好好记住的习惯。譬如说李四发表力不强,就是李四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写出来的习惯。


展开余下试题习惯养成得越多,那个人的能力越强,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的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的习惯。
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教育不限于学校,也不限于读书,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读书这件事也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种种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是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孔子一生“学而不厌”,就为他看透了这个道理。
13、阅读全文,作者认为什么是“习惯”?什么是“自然”?(2分)
习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章从哪些方面论述了“知”与“能力”的关系?“知”和“能力”是什么样的关系?(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章从哪两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养成“习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关于习惯古人教育子女有不少精辟的名言,一个人应努力养成良好的习惯,去掉不良习惯,习惯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下而是颜之推《颜氏家训》中的几句话,阅读完成下面的题目。
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是也。
⑴这段话主要说的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说明。(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这段文字引用孔子的话有何作用?你怎样理解孔子的这句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你有哪些良好的习惯(包括生活、学习、交友等方面)选出其中的一个,具体说说你的这一习惯是如何养成的(150字左右)。提示:重点介绍习惯形成的过程或原因。(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文言文阅读(16分)
(一)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山甚,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亻台〕然不动;〔亻叔〕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8、 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2分)
1)蒙络摇缀(        )  2)往来翕忽(         )
19、下面句中加点词与“斗折蛇行”中的“斗”和“蛇”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潭西南而望               B、其岸势犬牙差互
C、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D、从流异水,任意东西。
20、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凄神寒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柳宗元借小石潭的景色表达了被贬之后的苦闷抑郁之情。像这种借景抒情表达心志的文言名篇还有很多。请联系《醉翁亭记》、《岳阳楼记》、《桃花源记》等篇章中的一篇,以“小石潭凄寒幽静”为上句,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2分)
   上句:小石潭凄寒幽静
下句:_______________
(二)
祖莹字元珍,范阳遒人也。父季真,位中书侍郎、钜鹿太守。
莹年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学生,耽书,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童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由是声誉甚盛,内外亲属呼为圣小儿。尤好属文,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时中书博士张天龙讲《尚书》,选为都讲。生徒悉集,莹夜读老倦,不觉天晓,催讲既切,遂误持同房生赵郡李孝怡《曲礼》卷上座。博士严毅,不敢复还,乃置礼于前,诵《尚书》三篇,不遗一字。以才名拜太学学士。
22、解释加点的字。(1分)
   耽书                拜太学学士
23、下面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禁之不能止            父母寝睡之后
B、为家人所觉            不足为外人道也
C、由是声誉甚盛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以才名拜太学学士      以衣被蔽塞窗户
24、祖莹“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童仆”的目的是(1分)                            
2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我过古代有关勤奋读书的典故还有很多,请再举一例。(2分)
                                                                     
五、写作(50分)
在一个生意兴隆的茶馆里,有一桌客人正在喝茶聊天。聊到得意处,便彼此辩论起来。其中一人在手舞足蹈大发高论的时候,把女侍端来的茶杯碰掉了,浓茶溅在白色的墙壁上,留下了斑斑棕色的污渍。店主坚持要这位客人赔偿损失。
双方僵持不下,隔桌的茶客是位画家,站起来说:“不要紧,看我的!”
他随即拿出画笔,把那棕色的污点涂上颜色,变成一只伸展美丽翅膀的天鹅。
这幅画令在场的所有客人赞叹不已,还招徕了许多茶客专程来茶馆欣赏。从此,这家茶馆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
生命中所遭遇的一些失败或过错,不见得是无法补救的,只要我们换一种心境加以体察,这些错误或悔恨,都有可能转化为生命中最鲜艳的色彩。
以“用心体察”或“补救”为话题写作,不少于600字,文体不限。 (60.55.88.253)"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毕业试卷
相关:关于“2006年初中”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6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