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竞赛试卷
阅读:1045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下册
竞赛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45]
高二下学期语文第一次竞赛试题
高二下学期语文第一次竞赛试题
命题人:张富松
2007-3-20于汝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90分。
第I卷(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打烊(yàng) 果脯 (pǔ) 桎梏(gù) 晶莹剔透 (tī)
B.迤(yǐ)逦 敕造 (chì) 坎坷(kě) 锲而不舍(qiè)
C.复辟(bì) 庇佑 (pì) 胡诌(zhōu) 谆谆告诫 (zhūn)
D.卓越(zhuó) 酒馔(zhuàn) 瘦削(xiāo) 反璞(pǔ)归真
2.下列各组词语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脉膊 放诞无礼 委屈求全 再接再厉
B.誊写 名门旺族 融会贯通 摩肩接踵
C.赝品 鬼鬼祟祟 出奇不意 艰苦备尝
D.肄业 娇生惯养 掎角之势 既往不咎
3.下列句子中,加点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他凭借良好的身体素质历经层层筛选,终于走到了飞行员选拔的最后一关,同来的二十多人只剩下他一人,这时已经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B.我们应该向先进企业学习,起初可能是邯郸学步,但终究会走出自己的路来。
C.《家庭现场急救》软件用了近500幅插图、动画及AVI小电影,演示了各种自救与互救的方法,让您身临其境,体会在关键时刻如何妙手回春。
D.他因自卫失手致人死命,的确有罪,但罪不当死;判他死刑,量刑过重,罪不当罚,同样有损法律的公正。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当今世界,自主知识产权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发展水平的标志,而科学技术进步与否是国家富强的标志。
B.央行负责人表示,可以通过保持存款利率不变而增加贷款利率的方法来缓解外汇储备增长过快而带来的升值负担。
C.在有数百位科学家参加的学术会议上,这两个模型受到了高度重视,给予它很高的评价。
D.日前,国土资源部公布了第二批通过规划审核的43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名单。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博客们的“部落经济”
博客(blog)又译作“部落格”。正如这个名字一样,如果把单个博客网页看作一个“格”,聚在一起便成了虚拟的“部落”,一个犹如真实世界的“社区”。人们在博客上喃喃自语、谈天说地、飞短流长、呼朋引伴……最近,博客还生发出一个功能,这就是“部落经济”。
据中国互联网协会今年1月17日发布的《2005—2006中国博客发展与趋势分析研究报告》,2005年全球博客数量突破1亿,而在中国这一数字则达到了1600万。这标志着博客开启了互联网个人化时代的帷幕。报告认为,2006年对中国博客产业发展来讲是关键的一年。随着博客规模面临井喷,中国博客规模将达到6000万,博客商业化的突破将是这一产业良性发展的关键。博客作为新的基础应用,在和传统互联网服务相结合后,将激发出一系列创新性商业模式。
浏览完整试题
像网站一样,博客能计算点击量,也因此有了“人气”这种资产。名人们撰写博客,对“粉丝”们来说,有了个近距离接触偶像的窗口;对名人来说,也是搜罗“人气资产”的利器。“人气”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可它能让网站的广告收入飙升。怎样利用博客使网站人气增长,让它挣钱,依然是博客网站经营者日思夜想的问题。
目前出版的博客图书虽然为数不多,但已显示出与传统出版不同的优势。在博客上,出版商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找到优秀作者,可以看到读者对文章的评价,减少了出版风险;通过对阅读曲线的分析,可以看出读者的连续关注程度,分辨出较受欢迎的局部内容,这又对出版时书稿的修改提供了依据。通过对读者IP分布的分析,还能锁定目标所在地域,做到市场细分,精确投放。这简直就是一幅前所未有的精细的“寻宝”地图。对于出版商而言,不啻是一座金矿!
申请一个博客,零投资,零风险,免域名注册,维护方便。对公司来说,这简直是个免费的网站。在百度上搜索“商业博客”,所得网页将近20万个,可见网上的讨论已经风生水起。虽然国内公司对博客的运用尚无引人注目的成功范例,但博客在技术上的可能性以及国外公司的实践已向世人表明,公司也能“博客”!
(节选自2006年3月4日《羊城晚报》)
5.对博客里的“人气资产”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名人”博客能聚拢点击量,自然会给自己的“人气资产”增值。
B.“名人效应”在博客里有着重要的影响,会提升“粉丝”们的人气。
C.博客里的“人气”与网站的广告收入呈正相关关系。
D.博客网站经营者的核心问题就是怎样提升“人气资产”并由此带来经济效益。
6.对出版商而言,博客“简直就是一幅前所未有的精细的‘寻宝’地图”,对这句话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
A.博客图书虽然为数不多,但已显示出与传统出版不同的优势。
B.出版商可以通过读者对文章的评价等途径寻找优秀作者,从而减少出版风险。
C.通过对阅读曲线的分析为出版商出版相关图书提供修改依据。
D.通过对读者IP分布的分析,还能为出版商锁定目标所在地域提供参考。
7.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博客作为一种新的基础应用,将激发出与传统互联网完全不同的一系列创新性商业模式。
B.随着博客里“人气资产”的提升,博客网站的经济收益可以提高。
C.博客图书的出现,为出版商的出版业务开辟了一个潜力无限的新领域。
D.博客在技术上的可能性为商业公司开展业务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
袁聿修,字叔德,陈郡阳夏人。性深沉有鉴识,清净寡欲,与物无竞,深为尚书崔休所赏识。年十八,领本州中正。寻兼尚书度支郎,仍历五兵、左民郎中。
天统中,出除信州刺史,即其本乡也,时人荣之。为政清靖,不言而治,长吏以下 ,逮鳏寡孤幼,皆得其欢心。武平初,御史普出过诣诸州,梁、郑、兖、豫,疆境连接,州之四面,悉有举劾,御史竟不到信州,其见知如此。及解代还京,民庶道俗,追别满道,或将酒脯,涕泣留连,竞欲远送。还京后,州民郑播宗等七百余人请为立碑,敛缣布数百匹,托中书侍郎李德林为文以纪功德。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聿修少平和温润,素流之中,最有规检。以名家子历任清华,时望多相器待,许其风鉴。在郎署之日,值赵彦深为水部郎中,同在一院,因成交友,彦深后被沙汰停秩,门生藜藿,聿修独以故情,存问来往。彦深任用,铭记甚深,虽人才无愧,盖亦由其接引。为吏部尚书以后,自以物望得之。
在官廉谨,当时少匹。魏、齐世,台郎多不免交通饷遗,聿修在尚书十年,未受升酒之馈。尚书邢劭与聿修旧款,每于省中语戏,常呼聿修为清郎。大宁初,聿修以太常少卿出使巡省,仍命考校官人得失。经历兖州,时邢劭为兖州刺史,别后,遣送白绢为信。聿修退绢不受,与邢书云:“今日仰过,有异常行,瓜田李下,古人所慎,多言可畏,譬之防川,愿得此心,不贻厚责。”邢变欣然领解,报书云:“一日之赠,率而不思,老夫忽忽,意不及此,敬承来旨,吾无间然。弟昔为清郎,今日复作清卿矣。”
(《北齐书•袁聿修传》,略有删改)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愿得此心,不贻厚责 贻:遗留、留下
B.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报:报告
C.时望多相器待,许其风鉴 许:称赞
D.敬承来旨,吾无间然 间:嫌隙、不满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虽人才无愧,盖亦由其接引 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B.州民郑播宗等七百余人请为立碑 耳得之而为声 ,目遇之而成色
C.寻兼尚书度支郎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D.聿修独以故情,存问来往 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
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袁聿修出身于名门,自幼清净寡欲,与世无争,受到赏识。十八岁就担任本州中正官,后不断升迁,在北齐历任清要之职。
B.在担任信州刺史期间,袁聿修为政清靖,不言而治,深受信任。在离职时,百姓争相来送,挤满道路,并立碑以记述他的德政。
展开余下试题
C.袁聿修在担任水部郎中时与赵彦深结为朋友,赵彦深被免职后,门前冷落,聿修念及旧情,仍去看望。赵彦深后来复出,对袁聿修感念甚深。
D.袁聿修以太常少卿的身份出使巡察,考核官员的得失。途经兖州,拜访旧友邢劭以叙别情,但没有接受邢劭所赠的白绢。
选择题答题卡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题号 6 7 8 9 10
答案
第II卷(60分)
四、(23分)
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出除信州刺史,即其本乡也,时人荣之。(5分)
译文:
(2)州之四面,悉有举劾,御史竟不到信州,其见知如此。(5分)
译文 :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谢亭①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②。
注:①谢亭:又叫谢公亭,在宣城北面,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这里送别朋友,后来就成了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②西楼:这里指谢亭。
本诗前后两联分别描写了两幅不同的场景,请试作分析。
(1)二、四句描写的景色有何不同?请具体分析。(4分)
(2)上、下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并分别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① ,渺沧海之一粟。 ,羡长江之无穷。
② ,彩彻区明。 ,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2)风急天高猿啸哀, 。 , 。万里悲秋常作客, 。 ,潦倒新亭浊酒杯。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读书养气
李建永
人究竟为什么读书?或者换一个角度设问,读书对人到底有什么作用?
童年时的读书,说不出个为什么来,无来由地爱书,喜欢读书。
生在穷乡僻壤,没有多少书可读,就愈觉得书之宝贵了。用“如饥似渴”来形容此时的读书,真是再确切不过了。半拉子的“小人书”,没头没尾的古今小说和话本,见着就读,反复地读。饥不择食,什么“三六九日王登殿,文武人臣摆两边,一旁闪出个白虎官。……”之类的破旧书,在今天的小朋友们看来,是些什么东西!然而在当时,它之于我,简直就是厅书美文、精神大餐了!
读书,使我贫穷的童年生活变得色彩斑斓。
书给了我闯荡世界的动力和勇气。
转眼年届不惑。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但是“野孩子”的脾性未改,喜欢读书的“积习”亦未改——恐怕今生今世也改不掉了。只是在读书之余,脑子里不时地冒出“读书究竟有什么作用”之类的问题。说读书是为了升学,为了获取知识,为了提高修养,为了改变命运,为了做官,为了就业,为了成名成家,为了报效祖国,等等,均无不可。但我觉得,最根本的一条是,读书可以养气,人有三宝——精、气、神,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不同的书,可以养不同的气,豪气、灵气、平和之气、浩然正气,可以养也;邪气、戾气、酸腐之气、阴阳怪气,亦可养也。读书于人,就像吃饭喝水一样不可或缺,我们可以从书中汲取无尽的精神力量——不,汲取气,汲取一种激荡在我们的血管、充盈于我们的周身,又从我们的每一个毛孔里散出来的气。同时,读书也要像吃饭那样,吃各种蔬果和五谷杂粮,摄取多种营养——阅读各式各样的书,汲取各种各样的气,以避免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不过,血气方刚的少男少女,不仅要杂学旁收,大量读书,还要有目标、有选择地读书,吸取精华,剔除糟粕,读天下好书,养人间正气。就像孟夫子说的那样: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也!
展开余下试题
如果说读书是养气,是输入,那么写作则是释放,是输出。作者把气注入文章,读者又通过读书,感受到文章的气,吸收了文章的气。你我常说的“回肠荡气”,不正是说一种读书的经验吗?不就是说文气在我们的胸腹之间流转激荡吗?是什么样的人,读了什么样的书,便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来。气不同,文章的趣味就不同,形成的风格也就大不相同。所谓韩如潮、苏如海、柳如泉、欧如澜,便是韩柳欧苏四大文豪的禀赋、气质、学养之差异,贯透于文章中的具体表现。
曹丕说“文以气为主”。韩愈也强调“气盛言宜”——就是说,写文章的人,只要气足了,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所谓“气”者,分为两个层面,先天为禀赋(本气),后天为学养(养气)。自身气弱的人,器小力薄,容易被书拿住,故世上多有食书不化的“两脚书橱”。而自身气足的人,不仅读书可以养气,而且善于融会,善于吐纳,作文时自然就会“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也。正因如此,“野孩子”们的身上虽有侠气、野气和不驯之气,可是经过书卷气的浸染,其笔下之文,便多有杀气、霸气和蓬勃之气,别有手眼,异光灿烂!
人虽有先天的禀赋、气质上的差异,然而读书养气,却是共同的,也是共通的。庄子在《逍遥游》中说过,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读书不足,养气不够,写起文章来只有出的气,没有入的气,就像游泳的人不会换气,用不了半个时辰,便三魂荡荡,七魄悠悠,蹬小腿儿翻白眼儿,简直像个垂死挣扎的瘪三。真正的文章好手,必然读书多,养气厚,厚积而薄发。
( 略有删改)
14.文章谈读书养气的道理,是从哪两个方面论述的?请根据文意概括说明。(6分)
答:
15.请解释第八段中“两脚书橱”的含义。(5分)
答:
16.文章最后一段中,作者引用庄子的《逍遥游》,有什么作用?(5分)
上一篇:
平阳二中2006年秋季学期九年级十月考语文试卷
下一篇:
2007学年深圳实验学校等5校第四次联考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下册
竞赛试卷
相关:
关于“高二下学期”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4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