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989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89]
江门市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高一学业水平检测
"江门市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高一学业水平检测
语    文
说明:本试题满分为100分,用时120分钟。附选作题20分,供自选。
一、 语言文字运用(1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第1至4题。
①我向同学们推荐美国作家房龙的《地球的故事》。一个有识见的人,必须对周围的世界有所了解。本书向我们介绍了世界各地的天文地理生态环境,乃至由此而形成的人文环境。其立意之高,文笔之妙,联想之奇,材料之详,都堪称一流。每一个读它的人,都将    
        。并且会对自己生活的这个地球肃然而起敬意,从而明白,作为同一星球上的伙伴,我们祸福与共,           !你会永远记得作者谆谆告诫我们的这句话:“我们大家共同生活在这个星球上,我们就要共同承担责任维护人类赖以生存的世界的fúzhǐ(        )”。
②——读了这本书“xiá’ài(       )”将离你远去。
③人的感情是需要激发、熏陶的。文学作品最能陶冶人的心灵。美国作家怀特的《夏洛的网》是一本童话。一般人认为“童话”只是给孩子们看的。其实不然。                  
                      ,                                 。尤其是过去很少读童话的人,一定要补上这一课。
  ④读散文、小说也是提高自己情趣、品位、修养的一个途径,我推荐同学们读一读梁实秋的《雅舍小品》、          的《            》、       的《           》、           的《             》、《丰子恺随笔》。阅读这些作品,你将更加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1. 给文中拼音处填写上适当的词语。(2分)
fúzhǐ (             )              xiá’ài(               ) 
2. 给文中画横线处各填上一个恰当的成语。(2分)
每一个读它的人,都将                。  我们祸福与共,                ! 
3.根据语境在文中画波浪线处各填写一句话。(意思与上下文相衔接)(3分)
答:                                                                       
                                                                                     


浏览完整试题4.请根据语境在第三段中填写作家和作品名字。(3分)
梁实秋的《雅舍小品》、           的《                》、             的《                  》、             的《                》、《丰子恺随笔》。
二、古诗文阅读(20分)
(一)补写下面名句中空缺的句子 (5分)
5.“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2分) 
6.“               ,惑之不解,或师焉,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2分) 
7.“                   ,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1分)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第8至12题  (15分)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8.下面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则修文德以来之
A.序八州而朝同列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天下云合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D.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 (2分)
      申之以孝悌之义                   斯天下之民至焉
  A                              B
斧斤以时入山林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此四君者,皆明知而忠信           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                               D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0.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2分)     (     )  (     )
A.孔子不赞成对颛臾动武,认为要让别人来归顺,其中一个方法应该是用施行教化的方式使对方主动来归顺。
B.对梁惠王问为什么自己的百姓“不加多”的问题,孟子的回答是不要耽误农时,保障百姓有基本的生活资料,自然就能吸引邻国的百姓来归顺了。
C.为了说明怎样做能使民多而且还能一统天下,孟子除了以战为喻外,还以解决百姓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学校教育问题等方面作比喻,说明实现国君追求的“行王道”的最佳办法是解决民生问题。论述层次清晰,说理透彻,有很强的说服力。
D.“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这句话说出了季孙真正担心的是住在萧墙之内的鲁君,季孙要占领颛臾这个地方,主要是想扩大自己的势力与鲁君对抗。成语“祸起萧墙”就是由此变来的,比喻灾祸从小处产生。
E.《寡人之于国也》最后一段阐述使民加多应有的态度,孟子批评统治者的虐政,从反面证明自己的主张的正确,最后一句照应了文章的开头,结构非常严谨。
11.孟子提出的“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有无现实意义?请联系实际,简要的谈谈你的看法。(2分)
答:                                                                             
                                                                                   


展开余下试题12.把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文(6分)
(1)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3分)
答:                                                                             
                                                                                      
(2)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3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第13至于20题
(一)(12分)
《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
《红楼梦》是一座富丽堂皇、精工细巧的艺术大厦,我们看到了缔构者的匠心。《红楼梦》是一条天造地设的江流,我们看到了它的波澜。它和传奇式的作品分道扬镳,以独特的形式安排情节,而又注重在日常生活的描写中,体现生活的波涛发展。
层层铺垫,推举高潮。这种铺垫,既具有必然性,又很富层次感。我们不妨以“不肖种种大承笞挞”(第三十三回)为例,作些分析说明。
①               。对于荣国府的封建家长来说,贾宝玉是不可或失的命根子,是延荣续贵的唯一希望。为挽狂澜于既倒,支撑残厦于将倾,贾府的统治者在贾宝玉刚生下后就为他铺设了一条仕途经济的青云大道。早在第九回,贾政就给私塾馆的教师爷捎话:“只是先把《四书》一齐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但是,贾宝玉硬是唱反调,无心于仕途之间,绝意于经济之途。他大骂迷恋于仕宦的人是“禄蠢”。一方强令其邀名取禄,一方偏不就范,双方冲突不已,矛盾的激化也就势在必然。这就为三十三回的高潮提供了充分准备。
    ②               。金钏儿投井,雨村临门,是高潮的导因;忠顺王府索人是高潮的诱因;贾环的飞短流长,造谣中伤是高潮的直接发因。由远及近,脉络清晰,一步紧接一步,层深迭进,一环衔接一环,丝丝人扣,把情节逐步推向高潮,进入非如此即不可的境地。
    ③                。当贾宝玉被喝禁在边厅上时,他料到挨打是势在必然,连忙托人给贾母、王夫人报信。倘若贾母闻声赶到,电闪雷鸣也就顷刻风息浪平,高潮也就形成不了。高明的曹雪芹就利用偶然性的事件来触发。一是整天转前绕后,陪伴左右,又机灵又贴身的小厮焙茗,偏偏这时不见影踪。二是正当贾宝玉如坐针毡,无人可找之际,恰巧遇到个老妈子,这该有救了,有人报信了,可是,这老妈子偏偏又是个聋子,把“要紧”听成“跳井”,将“小厮”说成“小事”,把个贾宝玉急得如热锅蚂蚁。这都是偶然性的事件,但是这种偶然性在实际上为必然性的高潮到来发挥了很大作用。
13.请指出“《红楼梦》是一条天造地设的江流,我们看到了它的波澜。”这句话所用的修辞并分析其表达效果。(2分)
答:                                                                              
                                                                                      
14.本文作者认为《红楼梦》情节设计的总体特点怎样?(3分)
                                                                        
                                                                            
15.请在①②③每处横线上填一句话来概括“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一回高潮形成的特点。(3分)
①                                                                                
②                                                                                    
③                                                                                 


展开余下试题16.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例证法证明论点。请你也运用例证法来分析贾宝玉的性格特征。(可根据本文,也可根据《红楼梦》来分析)(4分)
答:                                                                             
                                                                                       
(二)(18分)
 讲 究  孙春平
大学新生入学,302室住进八位女生。当晚,各位报了生日,便有了从大姐到八妹的排序,尽管都是同庚。
  不久,大姐王玲的老爸来看女儿,搬进了一个水果箱。打开,便有十六个硕大红艳的苹果摆在了桌面上,每个足有半斤重,且个头儿极齐整。每个苹果上还有一个字,合在一起是:“八人团结紧紧的,试看天下能怎的!”王玲得意地告诉大家,说家里承包了果园,入夏时她老爸就让果农选出十六个苹果,并在每个苹果的阳面贴上一个字或标点符号,秋阳照,霜露打,便有了这般效果。五妹张燕是辽宁铁岭来的,跟赵本山是老乡,故意学着那个笑星的语气对王玲老爸说:“哎哟妈呀王叔,您老可真讲究啊!”众人大笑,“讲究”从此便成了302室的专用词语,整天挂在了八姐妹的嘴上。
  第二个来“讲究”的是三姐吴霞的妈妈,带来了八件针织衫,穿在八姐妹身上都合体不说,而且八件八个颜色,八人一齐走出去,便有了“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的效果。吴霞说,妈妈在针织厂当厂长,这点儿讲究,小菜一碟。
  年底的时候,二姐李韵的家里来了“钦差”,是爸爸单位的秘书,坐着小轿车,送给大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江门市2005”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8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