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006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06]
2007年江西省重点中学联考盟校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2007年江西省重点中学联考盟校第一次联考
语文试卷
命题学校:赣州三中
    本试卷分第Ⅰ卷(客观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 Ⅰ 卷 (客观题,12小题共36分)
一、语言基础题
1.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错误的一项是
A.胴体(dòng)     连累(lěi)      铿锵(kēng qiāng)  悭吝(qiān lìn)  
B.编撰(zhuàn)    倔强(jué)     佝偻(gōu lóu)      伛偻(yǔ lǚ)  
C.徇情(xún)      忤逆(wǔ)      嗔怪(chēn)       瞠目结舌(chēng)
D.诨号(hùn)      荫蔽(yìn)     龋齿(qǔ)         龃龉(jǔ yǔ)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厮杀   砥砺      营私舞弊   忙个不迭
B.戡乱   迄今      如雷贯耳   声名鹊起
C.缘份   电线杆    优柔寡断   顾名思意
D.荟萃   林阴道    英雄辈出   独当一面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或熟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在周杰伦红了之后,刘德华曾特意找到他,希望他能为自己创作一首新歌。而周杰伦却向刘德华开出1亿新台币的价码,最后刘德华只好打了退堂鼓。
B.在伊拉克战争爆发前,关于萨达姆替身的故事甚嚣尘上,据伊拉克前流亡医生埃沙迪对以前收集到的萨达姆形象资料进行“科学验证”,认为萨达姆至少有3个替身。
C.其实文无定法,如果把某种程式作为写文章的清规戒律,那真是大错特错。
D.工人受伤维权是天经地义的事,他们可以通过有关部门,寻求正规的渠道为自己维权。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一场名为“相约文博会•爱心万里行”的大型文艺晚会将在省体育中心举行,一万人
    将现场进行手语表演,以此倡导“爱心文化”。 
B.记者由此推想,在“五一”劳动者的神圣节日里,农民工到底能够有多少人享受到
法律赋予他们的休息权?
C.老人拿到医疗救助金后感动地说:“如今有这么好的政策,有这么好的医疗条件,虽然得了重病,并不可怕,我呀!还得活一阵子呢。”
D.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存在一种奇怪的现象:一方面很多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一方面很多民营企业以及西部边远地区招不到需要的工作人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在于大学毕业生没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美国首次把可能开发并利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以此威胁到其他国家列入打击恐怖主义的考虑范围。
B.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已在去年12月30日被处以绞刑,然而,许多阴谋者都纷纷宣称,在绞刑台上被处死的人并不是真萨达姆,而是他的一个替身。
C.由于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质量不是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
D.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


浏览完整试题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经济的简称。传统工业经济是一种线性经济,经济系统高强度地把物质和能源从生态系统中提取出来,然后又把污染和废物抛回到生态系统中,生态系统既是“原料箱”又是“垃圾箱”。线性经济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为垃圾,同时通过逆向增长的自然代价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而循环经济是对传统线性经济的革命,它倡导的是一种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和谐发展的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从而把经济系统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传统经济学尤其是宏观经济学将经济系统假定为一个孤立的系统(即与周围的环境没有物质和能量交换),而循环经济理论则将经济系统作为更大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总是从生态系统中吸收着可用的物质和能量,并向生态系统抛出尽可能少的不可用的废物和垃圾。
传统的经济理论不考虑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是基于以下的假设: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这一前提假设在经济系统相对于生态系统较小时,即世界是一个“空的世界”时尚能满足,但在经济系统快速增长,世界逐渐从“空的世界”变成“满的世界”后,这一假定就很难满足了。而循环经济的理论假设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是有限的;目前的经济系统已经很大,在地球上已经很难找到没有开发的地区,也很难找到经济系统没有触及的角落,人类占有世界所有光合作用产物的比例已经超过了35﹪,占有陆地光合作用产物的比例也已超过了50﹪,世界的确变“满”了;而传统的科技进步又不能从方向上解决由于经济系统规模扩大所产生的危机。
循环经济理论有深远的意义。首先,经济系统的发展不是无限的,现在用来衡量经济系统发展规模的GNP也不可能无穷增长。不管是微观经济还是宏观经济都存在着最佳规模。其次,循环经济理论使我们重新思考发展问题。传统发展观只单纯以GNP的扩大为经济增长的计量,而忽视了物质和能源消耗量的过量扩大。新的发展观以人的效用提高为目的,注重经济系统质的无限改进,将经济发展建立在物质消耗和能量使用尽可能少的基础上。最后,循环经济理论关心的稀缺性对象发生变化。传统经济学认为自然资本是无穷的,稀缺的是人造资本,河里的鱼是无穷的,缺少的是渔船;而在现实的经济系统里,渔船已经不再稀缺,稀缺的是河里的鱼了。过去劳动力是稀缺的,所以提倡劳动生产率,而现在资源和能源是稀缺的,我们就应当用资源和能源生产率代替劳动生产率。不是让劳动吸收更多的物质和能源,而是相反,让物质和能源吸收更多的劳动。
 
6.下面对“循环经济”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经济系统与生态和谐发展,其活动流程是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是对传统线性经济的革命。
B.循环经济对物质的使用采用闭环流动的方式,它的理论假设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通过合理利用能达到无限。
C.传统的科技进步不能从方向上解决由于经济系统规模扩大而产生的能源危机,而循环经济却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D.传统经济只重视经济增长的扩大,忽视了物质和能源消耗量的扩大,而循环经济以人的效用提高为目标,让劳动吸收更多的物质和能源。
7.下面有关循环经济理论意义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循环经济理论使人们认识到经济系统的发展规模不可能无穷增大,经济发展要控制在最佳规模上。
B.循环经济理论确立以人的效用提高为目的的经济发展观,注重经济系统质的改进。
C.循环经济理论使人们重新思考经济发展问题,即以物质和能量消耗的尽可能增加来赢得CNP尽可能的扩大。
D.循环经济理论使稀缺性对象发生了变化,使得人们重新审视过去稀缺性对象假设条件下的理论与实践。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线性经济来说,生态系统既是“原料箱”又是“垃圾箱”,产生污染物是必然的。所以要控制治理污染,就应该从改变传统的经济运行机制入手,变线性经济为循环经济。
B.世界经济发展到今天,很多深层次的问题已经暴露出来,只要运用循环经济理论,就能解决这些问题。
C.虽然现在的世界的确变“满”了,但是,只要确立以人的效用提高为目的的发展观,世界经济未来的发展空间仍然是十分广阔的。
D.在现实的经济系统里,人造资本已经不再稀缺,稀缺的是自然资本,所以,投资的主要方向应该是自然资本而不是人造资本。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孔子曰:“刚毅木讷,近仁。”又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所好夫刚者,非好其刚也,好其仁也。所恶夫佞者,非恶其佞也,恶其不仁也。吾平生多难,常以身试之,凡免我于厄者,皆平日可畏人也;挤我于崄者,皆异时可喜人也。吾是以知刚者之必仁,佞者之必不仁也。
建中靖国之初,吾归自海南,见故人,问存没,追论平生所见刚者,或不幸死矣。若孙君介夫讳立节者,真可谓刚者也。
始吾弟子由为条例司属官,以议不合引去。王荆公谓君曰:“吾条例司当得开敏如子者。”君笑曰:“公言过矣,当求胜我者。若我辈人,则亦不肯为条例司矣。”公不答,径起入户,君亦趋出。君为镇江军书记,吾时通守钱塘,往来常、润间,见君京口。方新法之初,监司皆新进少年,驭吏如束湿,不复以礼遇士大夫,而独敬惮君,曰:“是抗丞相不肯为条例司者。”
谢麟经制溪洞事宜,州守王奇与蛮战死,君为桂州节度判官,被旨鞠吏士之有罪者。麟因收大小使臣十二人付君并按(一并查处),且尽斩之。君持不可。麟以语侵君。君曰:“狱当论情,吏当守法。逗挠不进,诸将罪也。既伏其辜矣,余人可尽戮乎!若必欲以非法斩人,则经制司自为之,我何与焉。”麟奏君抗拒,君亦奏麟侵狱事。刑部定如君言,十二人皆不死,或以迁官。吾以是益知刚者之必仁也。不仁而能以一言活十二人于必死乎!
方孔子时,可谓多君子,而曰“未见刚者”,以明其难得如此。而世乃曰“太刚则折”!士患不刚耳,长养成就,犹恐不足,当忧其太刚而惧之以折耶!折不折,天也,非刚之罪。为此论者,鄙夫患失者也。
(选自《苏轼集卷九十二刚说》)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展开余下试题A.巧言令色,鲜矣仁            鲜:很少  
B.吾条例司当得开敏如子者      敏:聪明  
C.既伏其辜矣                  辜:犯罪  
D.则经制司自为之,我何与焉    与:参与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不复以礼遇士大夫,而独敬惮君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始吾弟子由为条例司属官    
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麟因收大小使臣十二人付君并按,且尽斩之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而世乃曰“太刚则折”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求之
11.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体现孙介夫“刚毅”的一组是
①吾条例司当得开敏如子者     ②若我辈人,则亦不肯为条例司矣
③被旨鞠吏士之有罪者         ④若必欲以非法斩人,则经制司自为之,我何与焉
⑥君亦奏麟侵狱事             ⑥吾以是益知刚者之必仁也
A.②③④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倡导的并不是人必须拥有刚毅木讷的外表,而是这外表之下的一颗仁爱之心。这才是孔子青睐刚毅木讷的人的真正原因。
B.王安石看中了孙介夫的才能,刻意排挤苏辙,使他被迫辞官。但孙介夫碍于与苏轼的交情,也没有出任条例司的相关职务。
C.孙介夫担任桂州节度判官的时候,为有罪的将士与上司谢麟据理力争,终于使吏部采纳了他的意见,免除了十二名官兵的死罪。
D.苏轼认为士人不应当担心过刚正而害怕被折损,反而应该担心自己无法修养品行而成为利国利民的刚毅之士。
 
第 Ⅱ 卷(主观题,共114分)
四、(21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吾平生多难,常以身试之,凡免我于厄者,皆平日可畏人也。(4分)
(2)既伏其辜矣,余人可尽戮乎!若必欲以非法斩人,则经制司自为之,我何与焉。(5分)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问答问题(6分)
昭君怨
            郑  域
道是春来花开,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正堂琼谢。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这首词的上阕吟咏的是什么事物?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的?(3分)
(2)这首词的下阕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梅花什么样的品格?(3分)
15.根据文意,在下面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诗词文句(6分,任选三处)
    浩浩汤汤,滚滚东逝的长江历来就是文学创作的不竭源泉,无数文人圣贤,无不临江兴怀,各书人生况味,子在川上曰:“          ,          。”感慨时光脚步匆匆,欲留不能;杜甫登高伤呤:“           ,           。”饱含对韶光易逝,老病飘零的伤感;东坡驻足赤壁高唱“            ,           。”在凭吊历史长河中的无数英雄豪杰的同时,也为自己壮志难酬的伤感平添了一份豁达,而他泛舟赤壁时所感悟的“          ,          ”又是对自身渺小、宇宙无限的一种哲思。
五、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19题(22分)
水•凤凰•沈从文
沈从文曾说过:“我情感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我受
 
业的学校,可以说永远设在水边。我学会思索,认识美,理解人生,水对于我有极大关系。”
的确如此。且不说14岁以前的沈从文是在故乡凤凰小城的一条沱江里泡大的,即便14岁以后到20岁离开湘西去北京“碰运气”以前,他也一直流浪于沅水上下游的各个大小水码头。他最流连忘返的是那里的一条条湿漉漉的河街,最看不厌的是那些水上人的作息,最不能忘情的是这些水上人相吵相骂相爱相谑的言行。
对沈从文性格塑造起决定作用的,是他的故乡——凤凰的那条清丽秀美的沱江。他在这里的日光下,认识了大千世界稀奇的色、微妙的光以及万汇百物的动与静。他在这里尤其学会了思索与想象。为了能同这里的自然亲近,他学会了逃学,学会了游泳,甚至学会了撒谎。逃学、撒谎被学校或家庭任何一方发现后,少不了都是一顿体罚,但他却从不因此而懊悔。因为体罚虽限制了他“乱跑”的自由,想象却生出了翅膀,使他凭经验想到了河中鳜鱼被钓起后泼刺的情形,想到了满天放飞的风等,想到了山里歌呼的黄鹂,想到了树上累累的果实……他认为他的一生,之所以“不安于当前事物,却倾心于现世光色,对于一切成例与观念皆十分怀疑,却常常为人生远景而凝眸”,都应当溯源于这份因为要亲近自然而养成的逃学习惯,以及在逃学的处罚中炼就的爱思索、爱幻想的品性。
15年前,我第一次来到凤凰,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便是那一川藏着梦幻般美丽的沱江水。15年后的今天,为寻梦我又来到了凤凰城东门沱江转弯处的沙湾水面旁,沿着被堆翠凝蓝的崖岸染绿的河水,我走进沈从文故居的仓屋,我仿佛看到被雨水浇得如落汤鸡的似的小从文,正被罚跪在这房中的一个角落。可他竟能从檐溜的滴沥声中做着横海扬帆的美梦,口中还喃喃自语:“孤独一点寂寞一点算什么,在你缺少一切的时节,你才会发现,原来还有一个你自己。”或许是拥了这份倔强,这份自主与从容,这个生长于偏僻小城里的野精灵,20多年后,才奇迹般地震动了大中国的文坛,成了“凉派文人的重镇”。
走完了86年艰难坎坷的人生旅途,沈从文又回到了他魂牵梦萦的凤凰故里。他的骨灰一半抛到了沱江的沙湾,一半撒在了沙湾不远处的高崖边。这里没有墓圈,没有坟丘,只有一块从山崖上掉落下来的五彩石,周围生长着杂树绿竹和虎耳草,地面上是一片散落的鹅卵石。就着五彩石两侧不大的光面,一面刻着根据沈从文手迹略略放大的四句偈语:“照我思索,可理解我;照我思索,能认识‘人’。”另一面刻着沈从文的妻妹张允和女士撰写的一首诔辞:“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这首诔辞其实是一首“藏尾诗”,把句尾的四字连起来就是“从文让人”。是的,沈从文从来都是“让人”的,从来都是默默地承受着加于他头上的一切不幸的。但沈从文又是极为坚定极为自信的,他生前手书的四句偈语,分明明确地警示着世人:谁如果不按照他的思索,去思索他和他笔下所描绘的人,谁就别想真正地理解他和认识他所塑造的“人”!伫立于这块最不像坟墓的坟墓前,我的耳畔似乎响起了沈从文如下的话语:人生是一本永远翻看不完的大书,我只是翻看得太快,看到了许多不该看到的内容,我得好好地休息一会了。于是这位一生都在歌颂自然生命的自然之子,又回到了自然的怀抱,永远与高崖为伴,聆听着沱江那美妙动人的水声。
水造就了沈从文,水赋予沈从文水的性格。水似乎最柔弱,其实最刚强。它既能随方就圆又能决堤溃防;既兼容并包又泾渭分明。它在温柔平静中隐伏着澎湃的热情。它能粘合住最卑微的人生,又能幻化出多彩的云霞。水就是沈从文。


展开余下试题[注] 诔辞,列述死者德行功过的文字。
16.文章开篇引用沈从文曾说过的话:“我情感流动而不凝固……,水对我有极大关系”,请说明其作用。(4分)
17.请概括回答:清丽秀美的沱江成就了少年沈从文怎样的品性?(6分)
18.从全文看,你怎样理解沈从文是“自然之子”?(6分)
19.文中偈语和诔语印证了沈从文的性格特征,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分)
六、语言表达题(12分)
20.请为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20字以内)(4分)
[本报消息]  巴黎时间24日,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
    对于韩国端午节“申遗”成功这个结果,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无形文化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我们的文化传统被别国认同不是一件坏事”,“但当今增强国民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也是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另据专家介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一个国家两年才能申报一项无形遗产,中国急需保护的无形遗产很多,所以才导致此次韩国抢先申报。
    韩国的端午祭由舞蹈、萨满祭祀、民间艺术展示等内容构成,与中国人吃粽子、划龙舟、纪念屈原是两回事,惟一的相同点是都在中国的端午节期间举行。韩国申遗成功值得我们思考,他们在传统的文化活动中注入了现代元素,成功地实现了现代转型,并得到了国际认同,这对于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借鉴意义。
    韩国端午节“申遗”成功,从去年至今,在中国学术界和民间都产生了极大的反响,令国人反思。
  标题:                                                                      
21.根据下面公式内容,请用一句话说明经济效益与利润的关系。(4分)
 
答:                                                                      
                                                                              
22.下面是某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发给该会一批德高望重的老专家的邀请函中的部分语句,请在横线上补写相关内容,要求字数相同,句式相似,内容连贯得体。(4分)
您多年来关心、支持、指导中语会的工作,引清泉浇灌语文苗圃,                ,我们常怀感佩之意。值此年会召开之际,敬请阁下莅会,提携后学,            ,同谱教改新篇,             。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特别是城市化进程加快,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或经商,其未成年子女留在家乡,成为近年备受社会关注的留守儿童,据统计,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总数已达2000万,而且数量仍在逐渐增加。江西是农村劳务输出大省,全省留守儿童数达250万名。
切实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是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关系家庭和谐、社会稳定、民族发展的大事。
在唱响“和谐社会”豪迈壮歌的今天,“关爱”已与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你对此有自己的经历、见闻、感悟吗?
请以“关爱与和谐社会”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2007年江西省重点中学联考盟校第一次联考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C(徇:xùn)
2.C(缘份:缘分;顾名思意:顾名思义)
3.C(A项中的“打了退堂鼓”比喻做事中途退缩。B 项中“甚嚣尘上”形容对传闻之事议论纷纷,也指某种言论十分嚣张。C项中“清规戒律”原指寺观里僧尼、道士必须遵守的规则和戒条,现比喻过于繁琐的不合理的规章或惯例。D项中的“天经地义”指非常正确不容置疑的道理。)
4.A(B为陈述句,应把问号改为句号。C引号内后半部分是倒装感叹,应改为:我呀,还得活一阵子呢!D冒号只管到“工作人员”,将其后的逗号改为句号。)
5.B(A成份残缺,在“国家”后面再加上“的国家”。C语序不当,应为“这些产品不是质量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D语序不当,应为“世界各大报纸+对于……作了报道”或“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世界各大报纸+作了报道。)
6.A(B项“它的理论假设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通过合理利用能达到无限”无中生有,原文只提到“循环经济的理论假设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是有限的”;C项“循环经济却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原文没有提到,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能源危机;D项结尾句应为“不是让劳动吸收更多的物质和能源,而是相反,让物质和能源吸收更多的劳动”)
7.C(C项偷换概念,将“尽可能增加”改为“尽可能减少”)
8.B(B项“只要……就”一句夸大其词,弄错了事物间的关系)
9.C(解析:罪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07年江西”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0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