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959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59]
07年云南省第一次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
"2007年云南省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
                     及答案详解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像素      座右铭      枉废心机      运筹帷幄
B.焦躁      一幅画      准备就序      星罗旗布
C.阴凉      竞技场      感恩戴德      和衷共济
D.彷徨      白内瘴      亦步亦趋      开源节流
【考点解析】
该题考查考生对汉字字形的识记情况,能力层级为A级。B项中“准备就序”和“星罗旗布”应为“准备就绪”与“星罗棋布”。A项中“枉废心机”应为“枉费心机”; C项无错别字;D项“白内瘴”应为“白内障”。
【答题情况】
正确答案B,正确率 38.11; 选A,22.79%,选C 23.1%,选D, 15.93%。平均分1.14,难度值0.38,区分度0.19,标准差1.46,满分律38.11%。未选比例0.06%。
【教学建议】
辨析错别字,重点从意义入手,在理解的前提下识记字形,教师还应教给学生一些辨析错别字的基本方法,利用相关知识强化对字形的识记。如“枉费心机”, “费”是动词,若用成“废”,“废”是形容词,是不能带宾语的;再如“星罗棋布”,“星罗”与“棋布”在构词方式上是并列关系,意义上具有对称的特点,若改“棋布”为“旗布”,显然是错误的。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便具有扶助他人的热肠,做善事,行义举,从善如流,这些美好的品德代代相传,惠及子孙万代。
B.备受消费者关注的手机单项收费问题,正由有关部门进行可行性论证,一项有利于手机使用者的政策将要呼之欲出。
C.政府十分关心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劳动合同法》的正式实施,对那些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企业主来说多了道紧箍咒。
D.进入高三之后,爸爸监督我的学习,妈妈负责我的后勤保障,他们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各司其职又互相配合。
【考点解析】
该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A项中“从善如流”,形容能很快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好像水从高处流到低处一样,用在此句中属望文生义之误。B项中“呼之欲出”,形容人像画得逼真,似乎叫他一声就会从画里走出来,后也指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描写十分生动,用在此句中属望文生义之误。C项中“紧箍咒”,比喻束缚人的东西,用在此句中符合语境。D项“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指两人扮演好坏或正反不同的角色,并非单纯的“各司其职”的意思,不合语境。
【答题情况】
正确答案C, 正确率75.86%; 选A, 13.11%,选B,8.82%,选D,2.14%。平均分2.28,难度值0.76,区分度0.19,标准差1.28,满分律75.86 %。未选比例0.06%。
【教学建议】
复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归纳误用词语(多为成语)的类型,分析误用的原因。对误用词语中误用成语的常见类型要作特别的分类总结,如:望文生义,主观臆断;不分对象,张冠李戴;褒贬颠倒,感情失当。辨析词语使用是否恰当,不能脱离具体的语境。平时训练,不能满足于与学生一起对答案。对有对的理由,错有错的原因,都应该搞清楚,作出具体分析。


浏览完整试题3.下列各句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没有鲜花、音乐和礼仪小姐,香港中文大学为“当代画坛宗师”吴冠中
先生颁授文学荣誉博士学位典礼昨天傍晚在中国大饭店举行。
B.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信访局梁雨润局长的承诺能否实现?什么
时候实现?成了“老上访户”刘金莲心中挂着的一个悬念。
C.中学生持本人学生证,有身份证的同时持本人身份证(新入学学生持入
学通知书),在公交集团指定发卡、充值点办理公交学生卡。
D.租农民的车运垃圾,雇低保户当清洁员,环境投资的“肥水”不外流。
如此一来,不仅乡镇的环境美了,困难户的腰包也鼓了。
【考点解析】
该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A项中“当代画坛宗师”,既非引用,也不表强调或反语,故引号应去掉。B项中的两个使用问号的句子实际上不存在疑问,应变为逗号。C项中的括号及括号中的内容应紧跟在“学生证”之后,它们都是围绕“学生证”的说明。D项停顿清晰,表意明确。
【答题情况】
正确答案D,正确率64.4%; 选A,19.06%,选B,6.62%,选C,9.8%。平均分1.93,难度值0.64,区分度0.12,标准差1.44,满分律64.4%。未选比例0.12%。
【教学建议】
解答此类题,功夫在平时。标点符号的使用非常普遍,但标点符号本身的内容却相对较少,可以集中突击,从标点符号的意义入手,熟悉一般用法,重点识记特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训练提高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近年来,全国英语四六级考试,不断受到许多群众和教育专家的炮轰,
还要不要继续坚持下去,是有关部门需要完成好的工作。
B.“9•11”事件后,随着美国和欧洲经济萎缩,一些国际大公司为寻找新
的投资机会,将目光转向亚洲,尤其是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
C.花卉爱好者们在用花木装点居室时,相对矮小的五针松、文竹、吊兰以
及微型盆景等,最好放在茶几、案头或博古架处较适宜。
D.与其他华人导演相对只关注电影不同,张艺谋更多地从事了各种热门的、
热闹的、引发公众极度关注的中外歌舞剧、实景山水剧。
【考点解析】
该题考查考生判断语病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A项中“要不要”与“完成好”搭配不当。C项中“最好放在……”和“放在……较适宜”相杂糅,结构混乱。D项中“从事”的宾语“创作”或“拍摄”缺失,成分残缺。B项表意明确,无语病。
【答题情况】
正确答案B, 正确率75.74%;选A,4.41%,选C,10.29%,选D,9.31%。平均分2.27,难度值0.76,区分度0.21,标准差1.29,满分律75.74%。未选比例0.25%。
【教学建议】
《考纲》中所列的病句类型包括“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属于结构性语病;“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属于语义性语病。教师要准确掌握《考纲》列举的六种语病的特征和形成的原因,教会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来识别语病。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文化发展需要健全的版权保护制度
版权也称“著作权”,是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作者所享有的与自己的作品有关的权利。版权制度虽然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它对人类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却是不可估量的。那么,如何看待版权保护推进文化发展呢?
首先,版权的激励功能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文化强调个体的灵感和创造力,作品是作者生命的体验,是激情的创造,是智力的结晶,而版权保护制度正是一种对这种创造活动从法律角度进行激励的制度,它以激励创新、保护智力创造性劳动成果为基本出发点,以维护作者的权益为基本目标,其实质是通过保护权利人,激励作品的创作与传播,使公众最大限度地受益。对创作者而言,创作作品既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活动,同时也是其赖以谋生的手段。智力成果的使用应当遵循一定的市场交换原则和规则,使创作者能够得到回报。只有这样,创作者才能进行新的创作活动。版权保护充分体现了对智力创作的尊重和肯定,目的是激励创作者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用不断涌现的优秀作品为人类文化发展作出贡献。
其次,版权的规范功能为文化的表达与传播提供了广泛的途径。为了使大众更广泛地享受文化,版权制度通过给予作者适当的权力,允许作者让度权利,以及对权力进行必要的限制,以此来促进作品更有序更广泛地传播。而作品的广泛传播不仅使公众得到更多地享有获得知识文化的权利,与此同时也将极大地促进作品的产业化。
再者,版权的经济属性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版权作为“智力成果权”本身就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世界,文化作品的制作与传播,具有市场条件下经济运作的全部特征。文化不仅具有意识形态属性,也具有产业属性。这种以智力成果为资源,以知识创新为动力,建立并依赖于受版权保护作品的创新、生产、传播、使用和消费之上的产业形态,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和各方面的关注,现在国际社会不仅重视版权的经济特性,而且在利用科学的统计方法来定量地描述版权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率。对此我们应予以高度重视。
5.下列对“版权的激励功能”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尊重和肯定创作者的热情,使创作者有了灵感和创造力。
B.维护智力创造性劳动的权益,为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C.激励作品的创作与传播,使公众在最大程度上享受优秀文化。
D.维护文化市场的公正性,使创作者得到应有的回报。
【考点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中重要信息的分析与综合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原文称“文化强调个体的灵感和创造力,作品是作者的生命体验,是激情的创造,是智力的结晶,而版权保护制度正是一种从法律的角度进行激励的制度……”很显然,“灵感和创造力”属于个体,是版权保护制度激励和保护的对象,版权并不能赋予创作者灵感和创造力,A项解说“版权的激励功能”,称其“使创作者有了灵感和创造力”,此说在原文中没有依据。B项、C项、D项的解说在原文中均可找到充分的依据,解说正确。
【答题情况】
正确答案A,正确率68.63%;选B,6.37%,选C,11.34%,选D,13.54。平均分2.06,难度值0.69,区分度0.32,标准差1.39,满分率68.63,未选比例0.12%。


展开余下试题【教学建议】
“文中重要词语”往往具有中心的特点,提高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能力,要在学习实践中训练学生,提高他们在具体语境中把握“文中重要词语”的确切含义的能力。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创作者有权力对自己的作品权益进行转让或者授权。
B.未征得作者同意,就任意传播作品,属于违反版权保护制度的行为。
C.版权保护制度带来了文化产业的复苏和繁荣。
D.版权激励创新、规范市场和推动产业发展,是现代文化发展不可或缺的
因素。
【考点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中重要信息的分析综合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复苏”意指由兴盛而衰落的事物再度兴盛。文中并没有关于文化产业由兴盛而衰落的内容,即“复苏”的前提不存在,因此C项“版权保护制度带来了文化产业的复苏和繁荣”的说法是不全面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考查了学生对词语含义的准确掌握。
A、B、D三项都能通过分析,在原文中找到相关的依据。
【答题情况】
正确答案C,正确率62.99%;选A,15.13 %,选B,14.4 %,选D,7.29 %;平均分1.89,难度值0.63,区分度0.32,标准差1.45,满分律62.99%,未选比例0.18%。
【教学建议】
这一类型的题,涉及筛选、整合、分析并概括文中重要信息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解答此类题,要以文章为本,强调对文意、词意的准确把握,要把文章内容能否印证相关表述作为一个重点来加以训练。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之所以有灿烂悠久的文化,应当归功于版权保护制度的不断完善。
B.文化作品离不开版权保护制度,文化的表达与传播都只能以版权的规范
功能为前提才能实现。
C.就文化发展而言,版权的经济属性远远大于文化属性,版权保护的目的
就是为了获得最大的产业收益。
D.如果文化作品得不到版权保护,将会影响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
【考点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正确推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文章末段中的“国际社会……利用科学的统计方法来定量地描述版权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率”肯定了一个事实:以文化作品为核心的文化产业为国民经济作出了贡献,因此D项推断正确。A项推断不正确,这可以通过第一段中的“版权制度虽然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推知:把人类所具有的灿烂悠久的文化——其中意味着数千年的创造与积累,归功于只有一百多年历史的版权制度,后者显然是承受不起的。B项推断不正确,这仍可以通过第一段中的“版权制度虽然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推知:文化的表达与传播远在版权制度建立之前就在不断地实现着。C项推断不正确,原文中“版权保护……目的是激励创作者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用不断涌现的优秀作品为人类文化发展作出贡献”,把版权保护的目的说得很清楚,据此还可知“版权的经济属性远远大于文化属性”这一推断显然是不符合文意的。
【答题情况】
正确答案D, 正确率80.88 %;A,3.13 %,选B,11.58%,选C,4.41 %。平均分2.43,难度值0.81,区分度0.27,标准差1.17,满分律80.88%。未选比例为0
【教学建议】
完成推断题,要强调立足于原文,要善于在原文中找到支持(或反对)推断的依据,思考推断依据与推断之间的逻辑关系。寻找依据要认真,思考推断依据与推断之间的逻辑关系要细致,切忌没有完全看清题意就轻率地作出判断。
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髫龀①丧父,事母以孝闻。年十二,魏广平王赞辟开府参军事。后丁母忧,居丧骨立。赵郡王睿举德行,称疾不就。和士开亦重其名,将讽朝廷,擢为国子祭酒。士谦知而固辞,得免。
李氏宗党豪盛,每至春秋二社,必高会极欢,无不沉醉喧乱。尝集士谦所,盛馔盈前,而先为设黍,谓群从曰:“孔子称黍为五谷之长,荀卿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尚,容可违乎②?”少长肃然,退而相谓曰:“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之不德也。”士谦家富于财,躬处节俭,每以振施为务。州里有丧事不办者,士谦辄奔走赴之,随乏供济。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③。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有牛犯其田者,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过于本主。望见盗刈其禾黍者,默而避之。其家僮尝执盗粟者,士谦慰谕之曰:“穷困所致,义无相责。”遽令放之。性宽厚,皆此类也。
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士谦曰:“吾家余粟,本图振赡,岂求利哉!”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曰:“债了矣,幸勿为念也。”各令罢去。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谦拒之,一无所受。他年又大饥,多有死者。士谦罄竭家资,为之糜粥,赖以全活者将万计。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赵郡农民德之,抚其子孙曰:“此乃李参军遗惠也。”或谓士谦曰:“子多阴德。”士谦曰:“所谓阴德者何?犹耳鸣,己独闻之,人无知者。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开皇八年,终于家,时年六十六。赵郡士女闻之,莫不流涕曰:“我曹不死,而令李参军死乎!”会葬者万余人。乡人条其行状,诣尚书省请先生之谥,事寝不行,遂相与树碑于墓。
                                      (选自《隋书•隐逸传》)
[注释]①髫龀:童年;②容可违乎:难道可以违背吗?③埒:音liè,相等。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士谦家富于财,躬处节俭      B.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
C.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    D.开皇八年,终于家,时年六十六
【考点解析】
此题考查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考查的侧重点在于古今异义。B项中的“致谢”,今义为“表达感谢”,文中义为“表达歉意”。C项中的“贫乏”,今义为“贫瘠的、匮乏的”,形容词;文中义为“贫困的人”,名词。D项中的“终于”,今义为“到底”,副词;文中义为“死在……”,“终”“于”是两个词。
【答题情况】
正确答案A, 正确率79.35 %;选 B,15.26%,选C,4.6%,选D,0.8 %。平均分2.38,难度值0.79,区分度0.31,标准差1.22,满分律79.35%。未选比例为0。
【教学建议】
对《考试说明》中指定的120个实词和18个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一定要切实掌握。实词学习要注意几类情况: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对虚词用法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文章的语境。
9.下列各组句子,分别表明李士谦“不慕功利”和“为人宽厚”的一组是(  )
A.①后丁母忧,居丧骨立脚       ②兄弟愧惧,更相推让
B.①赵郡王睿举德行,称疾不就   ②“穷困所致,义无相责”
C.①士谦知而固辞,得免         ②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
D.①盛馔盈前,而先为设黍       ②有牛犯其田者,士谦牵置凉处饲之
【考点解析】
此题考查信息的筛选,属于阅读理解的内容。A项首句表明的是李士谦的“孝”,第②句的主体是“分财不均的两兄弟”而不是李士谦。C项首句符合要求,第②句是表明李士谦的“济人”与“好施”。D项首句是表明李士谦的“节俭”、“崇德”,第②句符合要求。


展开余下试题【答题情况】
正确答案B,正确率76.29%;选A,0.25 %,选C,19.24%,选D,4.23 %。平均分2.29,难度值0.76,区分度0.34,标准差1.27,满分律76.29%。未选比例为0。
【教学建议】
对文中人物的品质、个性和操行等性格特点的表现形式作归纳概括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做此类题第一要通读全文,读懂文中各个段落的含义,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第二要仔细辨析题干的要求,针对要求来筛选和概括,提高答题的质量。很多同学的失误在于没有弄清题干的要求。
10.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士谦幼年丧父,对母亲格外孝顺。后来母亲去世,他为母亲服丧,消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憔悴不堪。
B.李士谦乐善好施,对州中因办丧事而兄弟分财不均的人家,他常常拿出自己的钱来平息矛盾,使人向善。
C.李士谦对于给他人的恩惠和人们对自己的赞誉常常看得很淡,他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算不上真正有阴德。
D.李士谦在乡郡百姓的心中威望很高,故去时甚至有百姓愿代其而亡,大家自发地为李士谦树碑来纪念他。
【考点解析】
此题考查文意理解。“对州中因办丧事而兄弟分财不均的人家”有误,原文“州里有丧事不办者”和“有兄弟分财不均”之间无因果关系。此处概括对象杂糅。
【答题情况】
正确答案B,正确率56.86%;选A,12.93 %,选C,6.43%,选D,23.77 %。平均分1.71,难度值0.57,区分度0.33,标准差1.48,满分律56.86%。未选比例为0。
【教学建议】
要准确地理解原文意思,需要一定量的词汇做基础,需要根据语境来揣测字义,做到于情于理皆通,准确答题读懂原文是基础,词汇量和语感都要靠平时积累,尤其对教材中出现的重要词语的含义要熟知。要培养文言语感,关键是要多读文言材料,没有知识积累作为坚实基础的题型练习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20分)
四、(23分)
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少长肃然,退而相谓曰:“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之不德也。”
    译文:                                                                       
                                                                                 
(2)吾家余粟,本图振赡,岂求利哉!
    译文:                                                                       
                                                                               
【考点解析】
此题命题意图,是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词义的掌握、词类活用、通假、句式和成分省略的理解与运用。“德”、“振”、“岂求利哉”这些考点,就集中体现了这个意图。
答案①老少都严肃起来,退席后相互说:“见到了君子以后,才发现我们这些人的道德不够高尚。”
②我家的余粮,本来就是打算救济用的,哪里是为求利的呢!
本题10分。第⑴小题6分,译出大意给2分,“肃然”“既见”“吾徒”“不德”四个要点各1分。第⑵小题4分,译出大意给2分,“图”、“振”通“赈”二个要点各1分。
【答题情况】
抽样显示:(1)满分值6分,平均3.47分。难度值0.58,区分度0.46,标准差1.53, 及格率58.95%,满分率5.7%,最高分6分,最低分0分。
(2)满分值4分,平均3.47分。难度值0.87,区分度0.33,标准差0.72,及格率91.67%,满分率56.%,最高分4分,最低分0分。
根据抽样情况,得到了满分的同学也有。一些同学文意理解很准确,答题很漂亮。但也依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每一个得分点都有不同程度的错误。实词掌握不好:“少长”乃课本涉及到的知识(王羲之《兰亭集序》“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居然有学生翻译为“李少长”、“李士谦面色很少改变”、“从小到大都严格要求自己”、“像李大小这样道德高尚的人”、“少长很认真地对他说”、“年轻的长者”……不一而足;“吾徒”翻译成“我的徒弟”,人物关系不清楚,不少同学把第一句话理解成是对李士谦说的。通假字大多不能准确识别,“赈灾”写成“振灾”。不能从人物心理去揣摩因而不能准确体现人物情感,翻译出来的文字不合情理:“不德”译成了“我们不道德”—— 不可能自我贬损到如此程度。不会根据语境合理推测词义,词类活用看不出来,句式特点不能体现,翻译出来的句子存在语法错误,语句不通顺。
【教学建议】
鉴于高考评分细则中踩点给分的要求,复习时还是要注重一些关键词的理解。纵观历年的高考试题,所给的翻译句子,都有着和现代汉语明显差异的地方。我们学习文言文,重点在于掌握与现代汉语的不同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07年云南省”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5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