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046  
标签:粤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46]
惠阳高级中学第二次月考
"高一语文必修二月考检测题(06.12)
(试卷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共36分)
一、基础知识题(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熨(yǜ)帖 慰藉(jiè) 遏(è)制 架梁之椽(yuán)
B.撮(cuō)土     滞(zhì)留    镌(quān)刻       鼎铛(chēng)玉石
C.骊(lí)山       逦(lǐ)迤    门槛(kǎn)        直栏横槛(jiàn)
D.汲(xī)取      虔(qián)诚   剽(piāo)掠      瓦缝参(cēn)差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倏忽  凝练  死有余辜  流言诽语
B.誊写  憔悴  夸夸奇谈  自惭形秽
C.笙箫  寒喧  剑拔弩张  残羹冷炙
D.谛听  惆怅  左顾右盼  苦思冥想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竹影听出了她话中带刺,有些恼火,不等她说完,便反唇相讥:“我当然比不上你,我又不会花言巧语地讨好别人!”
B.你别光呆在上面发愁,应该深入到战士中去,把问题提出来,发动他们想办法,出主意。——众人拾柴火焰高嘛。
C.要向读者说明的是,我们责任编辑只能对书籍的文字部分负责,至于其他问题如纸张的优劣、书价的高低等就望尘莫及了。
D.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打破了过去那种高度集中的、吃大锅饭的经济体制,人们不再是躺在国家财政上过日子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国约近60%左右的青年认为“诚实守信”、“助人为乐”是优秀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基本准绳。
B.中国强烈要求所有核武器国家及早谈判并缔结一项无条件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及不对无核国家和无核地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
C.全世界至少有5万人每天死于水污染引起的各种疾病,饮用水质已经成为50亿地球人生存的尖锐问题。
D.发明专利申请自申请日起三年内,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可以根据申请人随时提起的请求,对其申请进行实质审查,申请人无正当理由逾期不请求实质审查的,该申请即被视为撤回。
5.把后面的句子填到段内两处横线的位置上,最恰当的一组是(    )
绝境是强者的进身之阶,弱者的无底之渊。什么事情,都是成也在人、败也在人。                   可是在绝境中,成功者比失败者多坚持了一分钟,多走了一步路,                      
  ①成功者不一定处处都比失败者强。 ②失败者天生就一定比成功者差吗?
   ③多思考了一个问题。 ④多思考了一些问题。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二、语段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携带数吨硫酸铁粉末启航前往南极,以研究能否以硫酸铁为“肥料”促进南极海域海藻等微生物的生长来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
该小组的9名研究人员来自东英吉利亚大学和普利茅斯海洋实验室。预计科学家们将于2月开始进行实验,届时他们将把数吨硫酸铁倾倒入南极海域,同时还将向海中释放硫化六氟化合物示踪剂,该示踪剂可检测硫酸铁的变化和去向。


浏览完整试题铁元素可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理论在上世纪20年代就被提出,此后科学家们一直在对这一理论进行检验完善。科学家们近年来在位于赤道的太平洋海域进行实验时曾发现,硫酸铁确实能起到让“蓝色海洋变绿”的作用。硫酸铁不仅可大幅度促进该海域硅藻等藻类的生长,而且一些微生物体内的叶绿素还因此增加了30多倍。
科学家们认为,在南极海域研究铁元素与海洋生产力的关系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因为南极海域被认为在地球海洋中是最“缺铁”的,而这种营养缺乏很可能对该海域海洋生产力造成了某种程度的限制。另外,与作为二氧化碳源的太平洋等海域不同,南极海域可吸收温室气体,其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可起到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的目的。
不过,科学家们同时也指出投放硫酸铁后海中浮游生物会增加,这是否会成为一个新的温室气体来源尚需研究。
6.国际科学家小组进行向海洋投放硫酸铁研究的可行性依据是
   A.上世纪20年代提出的铁元素可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理论。
   B.硫酸铁可以让蓝色海洋变绿。
   C.硫酸铁可大幅度提高海域硅藻等藻类的生长,促进叶绿素增长。
   D.试验证明铁元素可以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
7.对文中画线处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二氧化碳的情况不同,它们的相互作用保持了空气含量的平衡。
   B.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二氧化碳的情况不同,南极海域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大气中二氧化碳总量将出现负增长。
   C.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温室气体的情况不同,南极海域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效果将更显著。
   D.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温室气体的情况不同,南极海域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可吸收温室气体,并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
8.对文中提供的信息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向海中释放的硫化六氟化合物示踪剂既可检测硫酸铁的去向,也可辅助硫酸铁起到让“蓝色海洋变绿”的作用。
   B.海洋生产力提高包括让蓝色海洋变绿,促进海域硅藻等藻类的生长,使微生物体内的叶绿素成倍增长。
   C.在南极研究铁元素与海洋生产力的关系,既有该海域的特殊性,又对减缓全球变暖具有重要意义。
   D.向海洋投放硫酸铁后,可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但又形成新的温室气体来源,需慎重行事。
三、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2题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收藏:动词作名词用,意为“收藏的珍奇珠宝。”
    B.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递, “传递”的意思。
    C.秦人视之,亦不甚惜。甚:副词,“很”的意思。
D.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动词,“让”的意思。
10.下列两句中的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②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A.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不同。
B.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也不同。
C.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也相同。
D.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相同。
11.选出下列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B.族秦者,秦也    C.辇来于秦   D.骊山北构而西折
12.根据文意,“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①哀之;后人②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③而复哀后人④也”句中四处“后人”(   )
A.①②相同,都指秦以后的人;③是指当时的人(如杜牧);④是指秦人。
  B.①②④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③是指后人之后人,更后的人。
  C.①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②④相同,都是指当时的人。
  D.①④相同,都是指当时的人;②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
                                                                        
第Ⅱ卷(共114分)
三、(共17分)
1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2)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展开余下试题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7分)
江楼感旧
      (唐)赵  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 风景依稀似去年。
(1)这首涛是一首典型的怀人之作,它的第一句就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简要分析它是如何奠定全诗基调的。(3分)
                                                                                
(2)本诗以虚寓实,给人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简要指出作者把哪些东西藏到了诗的背后。(4分)
                                                                     
15、默写填空(选做两题):(4分)
(1)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             。(孟郊《游子呤》)
(2) 歌台暖响,              ;舞殿冷袖,               。(杜牧《阿房宫赋》)
(3)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             ?(杜牧《阿房宫赋》)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21分)
人在风中
一位沾亲带故的妙龄少女,来拜访我。我注意到她装扮十分时髦,发型是“男孩不哭”式,短而乱;上衫是“阿妹心情”式,紧而露脐;特别令我触目惊心的,是她脚上所穿的“姐妹贝贝”式松糕鞋。她的谈吐,倒颇得体。但跟她谈话时,总不能不望着她,她那涂着淡蓝眼影、灰晶唇膏的面容,也使我越来越感到别扭。事情谈得差不多了,她随便问到我的健康,我忍不住借题发挥说:“生理上没大问题,但心理上问题多多。也许是我老了吧,比如说,像你这样的打扮,是为了俏,还是为了‘酷’?总欣赏不来。我也知道,这是一种时尚。可你为什么就非得让时尚裹挟着走呢?”
少女听了我的批评,依然微笑着,客气地说:“时尚是风。无论迎风还是逆风,人总免不了在风中生活。”少女告辞而去,剩下我独自倚在沙发上出神。
前些天,也是一位沾亲带故的妙龄少女,飘然而至,来拜访我。她的装束倒颇清纯。但她说起最近的一些想法,比如想尝试打劫,乃至偷渡,经历“丰富人生体验”等等,我便竭诚地给她提出了几条忠告,包括要珍惜自己童贞,无论如何不能“品尝”毒品……都是我认定的在世为人的基本道德与行为底线。
几天后整理衣橱,忽然发现了几条旧裤子。一条毛蓝纯布的裤子,是40年前我最心爱的,裤腿已经磨得灰白,腰围也绝对不能容下当下的我,可是我为什么一直没有遗弃它?它使我回想起羞涩的初恋,同时,它也见证着我生命在那一阶段里所沐浴过的世俗之风。那时“国防绿”的军帽、军服、军裤乃至军用水壶,都强劲风行,我怎能置身于那审美潮流之外?还有两条喇叭裤,是20年前,在一种昂奋的心情里置备的;记得还曾穿着喇叭开度极为夸张的那一条,大摇大摆地去拜访过一位前辈;仔细回忆时,那前辈望着我的喇叭裤腿的眼神,凸现着诧异与不快,重新浮现在我的眼前,只是,当时他大概忍住了涌到嘴边的批评,没有就此吱声。
人在风中,不可抗拒。风自有成因。风既起,风便有风的道理。它来了,也就预示着它将去,凝固的东西就不是风。风总是多变的。预报要来的风,可能总也没来。没预料到的风,却会突然降临。遥远的地球那边一只蝴蝶翅膀的微颤,可能在我们这里刮起一阵劲风。费很大力气扇起的风,却可能只相当于蝴蝶翅膀一颤的效应。风是单纯的、轻飘的,却又是诡谲的、沉重的。人有时应该顺风而行,有时应该逆风而抗。像穿着打扮,饮食习惯,兴趣爱好,在这些俗世生活的一般范畴里,顺风追风,不但无可责备,甚或还有助于提升生活情趣,对年轻的生命来说,更可能是多余精力的良性宣泄。有的风,属于刚升起的太阳;有的风,专与夕阳做伴。好风,给人生带来活力;恶风,给人生带来灾难。
像我这样经风多多的人,对妙龄人提出些警惕恶风的忠告,是一种关爱,也算是一种责任吧。但不能有那样的盲目自信,即认定自己的眼光判断总是对的。有的风,其实无所谓好或恶,只不过是一阵风,让它吹过去就是了。于是又想起了我衣柜底层的喇叭裤,我为什么再不穿它?接着又想起了那老前辈的眼光,以及他的终于并没有为喇叭裤吱声。无论前辈,还是妙龄青年,他们对风的态度,都有值得我一再深思体味的地方。
16、当妙龄少女“问到我的健康”时,作者为什么要“忍不住借题发挥”?(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作者详叙自己年轻时心爱的“旧裤子”,用意何在?为什么两次谈到“我的前辈”看到我穿喇叭裤时的态度?(5分)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联系全文意思,“风”的含义是什么?风有哪些特点?我们应怎样理解“人在风中”?(8分)
答:(1)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特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在风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面对时尚,人们应该如何看待?怎样生活?这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本文作者以风为喻,倡导顺风追风,给了我们一个正确的回答。
B.本文通过描写前来拜访“我”的两个妙龄少女的外表装束、言谈举止,表现出年轻人在时尚之风中截然不同的表现和心理。
C.“遥远的地球那边……刮起一阵劲风”一句,形象地说明了时尚的到来毫无因由,人们是无法把握的。
D.本文以事实和理论相结合的论证方法,阐明了时尚具有的积极意义,指出对年轻人追逐时尚不必给予忠告。
E.本文主题具有启示性,读完不禁让人思考:对那些新潮时尚的行为,我们是不是应该多些理解和宽容?
五、语言表述题(16分)
20.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对“二十四史”作一解说。(可适当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5分)
    ①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历史借鉴是二十四史的编撰目的。
    ②封建统治者称二十四史为“正史”。
    ③纪传体是二十四史采用的体例。


展开余下试题    ④对中国四千多年来的历史,二十四史所作的记录是比较系统的。
    答:二十四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内容,使之与上下文旬式协调,文意贯通。(6分)
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政客说:“是至高无上的权力。”乞丐说:“是色味俱佳的美食。”商人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病人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看来,这个问题不会有统一的答案。我们只能说,一个人最重要、最喜欢的,就是最宝贵的。
22、将下面这则消息概括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6个字。(5分)
美国国际数据公司的最新报告显示,今后 5年内除日本以外的亚太地区IP电话市场规模每年将增长一倍多,到2005年,市场总值将达69亿美元。报告同时显示,目前亚太地区的IP电话市场为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和中国香港,预计今后市场增长点将集中在中国内地、印度和台湾地区。国际数据公司指出,IP电话的市场发展还将依赖于亚太地区电信市场的开放程度。
这一句话为:                                                      
六、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耶稣带着他的门徒彼得远行,途中发现一只破烂的马蹄铁,耶稣就让彼得捡起来,不料彼得懒得弯腰,假装没听见。耶稣没有说什么,自己弯腰捡起马蹄铁,用它在铁匠那里换了三文钱,并用这点钱买了十几颗樱桃。出了城,两人继续前进,经过的是茫茫的漠城,耶稣猜到彼得渴得厉害,就让藏在袖子里的樱桃掉出一颗,彼得一见就赶忙捡起来吃。耶稣边走边丢,彼得也就狼狈地弯了十七八次腰。于是耶稣笑着对他说:“要是你先前弯一次腰,就不会在后来没完没了地弯腰。小事不干,将在更小的事上劳碌。”
是的,“小事不干,将在更小的事上劳碌。”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会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你有这样的经历或者感受思考吗?
请据此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可以叙事,可以议论,也可以编故事。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第Ⅰ卷(12题,每题3分,共36分)
一、
1.C(A椽(chuán)    B镌(juān)刻   D汲(jí)取)
2 D(A.诽—蜚;B.奇—其;C.喧—暄)
3.C(“望尘莫及”意为远远落后,追赶不上。)
4. D(A .“约近”与“左右”矛盾。“优秀”赘余。B.缺宾语。C.“5万人每天”语序不当,应为“每天5万人”。“成为……生存”应为“成为威胁……生存”。)  
5.A(第一处用①,横线后写成功者是怎么对待绝境的,意在表明“成也在人”,故线前应从成功者切入;第②句中的“天生”也与语境不符。第二处用③,保持修辞上的一致。)
二、
6.A(根据第三段,理论依据是第一句话提出的“铁元素可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理论”。BCD三项是对这一理论的的具体表述,属于原文“此后科学家们一直在对这一理论进行检验和完善”的内容)
7.C(A项后半句的意思在画线句中没有涉及。B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总量将出现负增长”与原句意思似是而非。“负增长”指增长率为负值,即在规模、数量等方面有所减少或下降。根据划线句,南极海域海洋生产力提高后,的确能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总量是否减少或下降,仅从这一划线句不得而知。D项中“南极海域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可吸收温室气体”与原文直接冲突。原文是说本来就可以吸收温室气体,不必等到海洋生产力提高后才具有)
8.C(A项中后半句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B项说海洋生产力包括三项内容,把“让海洋变绿”、“提高藻类生长”、“促进叶绿素成倍增长”并列。根据原文第三段后半段,“让海洋变绿”不过是后二者一个形象化的说法而已,不能与后二者并列。C项与原文第四段内容完全吻合。D项“但又形成”在原文最后一段中的表述为“是否会形成”“尚待研究”,不吻合)
9.D “使”是假使的意思
10、B。两个“之”前一个为代词,一为结构助词;两个“而”都是连词,前一个表转折,后一个承接。
11、B.(“族”是名词用作动词,灭族.其余三项是名词用作状语) 
12、B.略。
第Ⅱ卷(共114分)
13(1)鲦鱼不慌不忙地游出来,这是鱼的快乐;(3分)
(2)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也不是鱼,那么你不知道鱼的快乐,就是无可辩驳的了。(3分)
14.(l)“独上”,透露出诗人寂寞的心境;“思渺然”三字,又使人仿佛见到他那凝神沉思的情态。这就使整首诗笼罩在了—种惆怅伤感的情绪之中。(3分)
(2) 登楼的时间,去年的另—“望月人”到底是什么人,“同来”到底是干什么,都隐藏在诗的背后,读者完全可以展开自己想像的翅膀,在诗人提供的广阔天空里自由飞翔,充分领略这首小诗的幽韵和醇美(4分)
15.(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4分)
(2)春
标签:粤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惠阳高级中”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4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