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840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40]
2007年南通市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
"2007年南通市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
语文
文字录入:江苏省海安县曲塘中学  唐国富  2007年4月4日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试证号和考位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答题卡表头及答题纸密封线内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
    2.第一卷选择题部分,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二卷非选择题部分,必须用0.5mm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不折叠、不破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一卷从第1页至第4页,第二卷从第5页至第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卷(选择题共30分)
一、(9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A.狡黠  话匣  挟持  辖制  瑕瑜互见
B.锃亮  澄澈  逞强  乘机  惩一警百
C.诘难  拮据  攻讦  洁癖  估屈聱牙
D.舟楫  辑录  汲取  贫瘠  嫉贤妒能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尽管赵本山的小品《策划》因涉嫌抄袭被不少观众指责为“炒冷饭”,但节目播出后,小品中的台词“太有才了”、“白云飘飘”、“下自己的蛋让别人去说吧”等迅速走俏全国。
B.不辨是非难处世,不知荣辱不成人。清晰、明确的是非界限是一个人道德操守的底线,是一个群体团结向上的基石,更是一个民族正气盎然、精神奋发的标志。
C.经过一番重新洗牌之后,2007年中国足球顶级联赛3月3日粉墨登场。且不论球市如何冷清,从足球本身而言,进入第四个年头的中超联赛的格局变化还是值得关注。
D.目前,不少电视台热播的鉴宝类节目吸引了大批观众。但是,少数鉴宝专家为了鼓动观众,对良莠不齐的真品、赝品,一味估出高价,严重扰乱了收藏品市场。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市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南通的一项重大工程。市委、市政府将申报工作作为优化城市环境、改善城市形象和提升城市品位的有效载体。
B.要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利用效率低和严重的用水浪费,必须大力提倡节约用水,建设节水型社会,这是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C.“IP长途,每分钟不到两角钱”、“手机新打法,接听全免费”……这些平时在各种路牌、平面、媒体杂志以及电视上的通信产品广告中被广泛宣传的“超值”服务,被国家发改委通报涉及价格违法。
D.有人说,赋予我国传统节日以文化内涵,是古代民间社会长期演变、积淀的结果,如今它被忽视、被遗忘,也是民间社会在市场经济影响下自然选择的结果。
二、(12分,每小题3分)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锦绣的森林
    十三世纪中,教皇权势强盛,文化中心由罗马移向北欧,一种象征全盛的教权的教堂建筑样式——哥特式在那里产生。


浏览完整试题    哥特式教堂建筑的出现,使宗教艺术别开生面。其特色一言以蔽之,曰“高”。然而这与现代商业大都市的高层建筑的高不同,前者向天,后者着地。教堂建筑高而尖,有向上超升之妙;商业建筑高而平,有着地堆积之感。故百几十层的摩天阁虽然比哥特式的教堂高得多,但沉重地叠置在基地土并无崇高之美感。反之,哥特式的教堂形似一簇怒放的春花,彷佛拼命地想从地上抽发出来,向天空生长;又如一簇火焰,势将上冲霄汉:所谓“锦绣的森林”是也。
    形成这种样式崇高而秀丽特色的要素是柱头和尖头拱门。为求增加垂直的效果,哥特式不用一根根的粗柱,改用一束束的细柱。又在屋顶土加尖高塔,使柱束土的许多垂直线因尖高塔的引伸而向天延长,至于无穷无尽之境。柱束之间,不用壁而用尖头拱门形的窗。壁有板滞之感,足以减却向上之势,尖头窗则增加了秀丽与崇高。教堂的内部,无数的尖头拱门交互错综于上,仰望时似觉身在大森林中,而毫无屋顶压迫之感。总之,哥特式建筑全无墙壁,只有细柱、尖窗和尖塔,几乎没有水平线,全体由垂直线构成。这种建筑形式萌芽后,很快风行全欧,不但教堂建筑土用之,一般的建筑也都受这种样式的影响。
    “锦绣的森林”般的哥特式教堂诞生,宗教建筑的发展就达于极点。这种式样的杰作,多在北欧,德国的科隆大教堂为哥特式中的典范。这教堂工程历六世纪之久,其工作之困难盖可想见。为了表现宗教的神秘相,建筑师把宗教的精神翻译成视觉的形态,用形体来表现抽象的观念,于是否定了石材的力学的性质,极度地使用结构的技法。哥特式冒险尝试而成功的另一例是意大利的米兰大教堂。这教堂的形式,虽与科隆大教堂大同小异,但是北欧的大势与意大利的传统的合并式样,可为建筑史上的一件特殊的纪念物。这教堂全部用白色大理石为材料,据说,是意大利人欲与北方的阿尔卑斯山争高而建造的。
    十六世纪,哥特式建筑无视建筑构成的约束一味冒险求高,终于陷入自灭的运命。此时基督教势力也由于极度地扩张,达到了衰沉的时期。世间一切文化相关联,政治、宗教、艺术,互相牵制而展进着,不可分离,哥特式建筑与中世纪的封建制和教会权同时没落不正说明了这一点吗?
 (选自《丰子恺谈建筑》,有删改)
4.下列有关“锦绣的森林”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A.建筑的整体外形高而尖,向上超升,仿佛从地上抽发出来向天空生长的一簇春花。
  B.置身教堂仰望,无数的尖头拱门交互错综于上,毫无屋顶压迫之感。
  C.建筑全体由垂直线构成,全无墙壁,只有细柱、尖窗和尖塔,没有水平线。
  D.用具体的视觉形象表现抽象的宗教观念与精神,体现宗教的神秘相。
5.下列理解和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教皇权势强盛,欧洲文化中心北移,使宗教建筑艺术发展到极点,别开生面的哥特式教堂应运而生。
B.哥特式教堂屋顶的尖高塔,使柱束的垂直线得以引伸而向天延长,至于无穷,切合了向上超升的宗教观念。
C.否定石材的力学的性质,极度地使用结构的技法,最终哥特式建筑在一味冒险求高中获得成功。
D.据说,为与阿尔卑斯山争高,意大利人兼容并蓄建造的米兰大教堂,成了建筑史上的一件特殊的纪念物。
6.对最后一段中作者所表达的观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六世纪,哥特式建筑与基督教势力同时达到衰沉期,这并不是偶然的巧合。
B.基督教势力的极度扩张促使教堂建筑一味求高,是哥特式建筑自灭的外因。
C.无视建筑构成的约束,违背客观规律,是哥特式建筑走向衰亡的自身原因。
D.世间一切文化相互关联,不可分离,哥特式建筑与教权的同兴同衰就是明证。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被誉为“锦绣的森林”的哥特式教堂,即使不是基督徒,也会赞叹其秀美与崇高。
B.普通的民用建筑受哥特式教堂建筑的影响,窗户往往采用尖头拱门的形式。
C.商业建筑大量采用板滞的墙壁,减却向上之势,即使高可摩天,也不能给人崇高的美感。
D.哥特式教堂的建筑样式,不仅影响了民用建筑,而且也会影响到其他的艺术形式。
三、(9分,每小题3分)
    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孰与天地阴阳之事,而贤者有不知,其故何也?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夺其外也!
    昔者,山正源见王衍曰:“误天下苍生者,必此人也!”郭汾阳见卢杞曰:“此人得志,吾子孙无遗类矣!”自今而言之,其理固有可见者。以吾观之,王衍之为人,容貌言语,固有以欺世而盗名者。然不忮①不求,与物浮沉。使晋无惠帝,仅得中主,虽衍百千,何从而乱天下乎?卢杞之奸,固足以败国。
然而不学无文,容貌不足以动人,言语不足以眩世,非德宗之鄙暗,亦何从而用之?由是言之,二公之料二子,亦容有未必然也!
    今有人,口诵孔、老之言,身履夷、齐之行,收召好名之士、不得志之人,相与造作言语,私立名字,以为颜渊、孟轲复出,而阴贼险狠,与人异趣。是王衍、卢杞合而为一人也,其祸岂可胜言哉?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浣,此人之至情也。今也不然,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其情也哉?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②,竖刁、易牙、开方是也。以盖世之名,而济其未形之患。虽有万愿治之主,好贤之相,犹举而用之。则其为天下患,必然而无疑者,非特二子之比也。
孙子曰:“善用兵者,无赫赫战功。”使斯人而不用也,则语言为过,而斯人有不遇之叹孰知祸之至于此哉?不然,天下将被其祸,而吾获知言之名,悲夫!
(选自苏洵《辩奸论》
    注:①忮(zhì):嫉妒。②慝(tè):奸邪、邪恶。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润:滋润
  B.亦容有未必然也                     容:也许、或许


展开余下试题  C.身履夷、齐之行                     履:实行、实践
  D.以盖世之名,而济其未形之患         济:促成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
     ②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B.①非德宗之鄙暗,亦何从而用之
     ②夫晋,何厌之有
  C.①固有以欺世而盗名者
     ②吾尝跛而望矣
  D.①而阴贼险狠,与人异趣
     ②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观点鲜明,中心突出,结构谨严。首论事有必至,理有固然,唯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次举史实以证其说;第三段转入对“今有人”的批判;最后以希望作结。
B.作者认为假如不是遇到愚蠢鄙陋的晋惠帝、唐德宗,王衍、卢杞的奸邪就不能得逞,山巨源、郭汾阳的预言,也可能未必会变为现实。
C.作者认为“今有人”比王衍、卢杞的危害更大,因为“他”行事不近人情,但名声很大,一定会得到重用,这将给天下带来更大的祸患。
D.篇末引用孙子的话,表明作者以善于识人者自许,并期望他在文中所抨击的人不被重用,从而使自己获得远见卓识的美名。
第二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注意事项:
    请用0.5mm黑色字迹签字笔在答题纸上指定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一律无效。
四、(23分)
11.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夺其外也!(2分)
(2)虽有愿治之主,好贤之相,犹将举而用之。(3分)
(3)使斯人而不用也,则吾言为过,而斯人有不遇之叹,孰知祸之至于此哉?(4分)
12.请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边柳
[唐]雍裕之
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
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
咏  柳
[宋)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同为咏柳诗,两位诗人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请分别作简要说明。(4分)
(2)两诗各具特色,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选择一首作简要的赏析。(4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杜甫《登高》)
  (2)连峰去天不盈尺,          。               ,砯崖转石万壑雷。(李白《蜀道难》)
  (3)天行健,            。地势坤,          。 (《易经》)
五、(22分)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屈原——面向风雨的歌者
鲍鹏山
    ①屈原、是一本大书,可以让我们代代翻阅而不能尽其义。物质存在的屈原在公元前278年即已死去,但精神的屈原却永在生长,且日益枝繁叶茂,硕果累累,荫庇滋养着吾国吾民的精神家园。
    ②屈原的代表作《离骚》,简单地说,既是对士之朝秦暮楚式自由的否定,也是对士之“弃天下如弃敝屣”的自由的否定,同时也标志着另一种观念的建立:“忠”。令人稍感吃惊的是,正是这样一位向君权表忠的人,一种桀骜不驯的个性精神却表现得尤其强烈而突出。正是这种矛盾现象,使得屈原几乎在所有时代都会得到一部分人的肯定,又得到另一部分人的否定。
    ③《离骚》中的句子,充斥着“恐”“太息”“哀”“怨”……骚者,哭也!为时光哭,为生命短暂哭,为短暂的生命里不尽的痛苦、失意哭。注意,他诗中的“民”,也就是“人”,“民生”即“人生”,‘民心”即“人心”。他开始从“人”的角度、“人”的立场来表达愤怒,提出诉求。我们知道,《诗经》中的愤怒,往往是道德愤怒,是集体的愤怒;而屈原的愤怒,虽然也有道德的支撑,但却是个人的愤怒。强原很执著地向我们诉说着他受到的具体委屈:他政治理想的破灭,楚怀王如何背叛了他,顷襄王如何侮辱他,令尹子兰与靳尚如何谗毁他……从他的诗中,我们读出了人生的感慨,读出了人的命运,读出了一个不愿屈服的个人所感受到的人生困窘,一个保持个性独立意识的人所受到的压迫甚至迫害。
    ④如果说,讲究“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诗经》,其人生感受的尖锐性大有折挫而略显迟钝的话,那么,怒形于色,被班固批评为“露才扬己”的屈原,则以其“发愤以抒情”(《惜诵》),“自怨生”(司马迁)的诗歌,向我们展示了当个性在面对不公与伤害时,是何等的锋利而深入。这种锋利,当然是对社会的切割;而更重要的,是对自己内心的血淋淋的开剥。伟大的个性,便从这血泊中挺身而起。
⑤“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叩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在《离骚》《九章》等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泪流满面的诗人;一个时时在掩面痛哭的诗人;一个面向风雨“发愤以抒情”,对人间的邪恶不停诅咒的诗人;一个颜色憔悴,形容枯槁,行吟泽畔,长歌当哭,以泪作诗的诗人!
    ⑥《诗经》的俗世精神很了不起,但从另一方面看,这种俗世精神恰恰消解了个人的意义,阻碍了个性的张扬。它入世的深度恰恰减少了个性的深度。而屈原,在以不堪一击的个体面对命运时,他的个性在绝望中显示的高度、深度与完美却是前所未有的。
    ⑦在中国古代,像《离骚》这样华丽的交响乐实在太少。单从篇幅上讲,它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篇。作为抒情诗,能展开如此宏大的篇章,不能不令人叹服屈原本人思想和个性精神的深度和广度。同时,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它形式上的特点。正是由于他自设情节,使得一首抒情诗才能像叙事诗那样逐层打开。抒情诗有了“情节”,也就必然是象征的、隐喻的。所以,象征和隐喻也是《离骚》的主要艺术手法,比起《诗经》的比兴,屈原“香草美人”的系统性设喻,与上天入地、求女占卜等自设情节的使用,是一次巨大的飞跃。
    ⑧不管怎么说,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诗经》中可考的作者也有多位,但我总觉得,《诗经》之伟大,乃是整体之伟大,如•果拆散开来,就每一首诗而言,可以说精致、艺术、有个性,但绝说不上“伟大”。“伟大的诗人”须有伟大的人格精神,可以滋溉后人;须有绝大的艺术创造,可以标新立异,自成格式,既垂范后人,又难以为继。应该说,在这两点上,屈原都当之无愧。
    (选自《天纵圣贤》,有删改)
14.文中说“这种锋利,当然是对社会的切割;而更重要的,是对自己内心的血淋淋的开剥”,请解说  这句话的含义。(5分)
15.把《离骚》和《诗经》进行比较,是本文的显著特色。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比较的?请纵观全文,分点概括。(6分)
16.请对第⑤节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作简要赏析。(5分)
17.根据本文内容和有关文史知识,请举例作简要阐述(二选一)。(6分)


展开余下试题(1)“精神的屈原”“荫庇滋养着吾国吾民的精神家园”
(2)“艺术创造”“既垂范后人,又难以为继”
六、(15分) 
18.阅读下面一则新闻,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4分) 
    [本报北京3月1日电]3月1日,就在国家发改委发布第22次药品降价方案的第二天,100多家医药企业在京开会。石药、鲁抗等国内医药企业巨头悉数到场。会议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上书国务院,提交《关于改革“以药养医”机制的建议》。
    在这份《关于改革“以药养医”机制的建议》的征求意见稿中,药企代表们痛陈,单纯的药品降价,不能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建议书指出,现行“以药养医”制度使得医疗机构成为逐利机构。医院收入、科室奖金相当一部分来自于药品创收,部分医疗机构和医生在利益的诱惑下,或明或暗地向企业索要回扣。“以药养医”的制度不解决,滋生腐败的土壤就不可能铲除,治理商业贿赂的效果也只能是表面的和暂时的。
19.阅读下面一则材料,然后回答问题。(5分)
    在美国,《美国偶像》是一个收视率很高的电视节目。1月30日晚,节目直播现场出现一个发型老土,长着大龅牙的华人参赛选手孔庆祥。这位就读于某大学三年级的小丑男演唱水平空前绝后的差劲:舞姿僵硬,英语错漏,旋律走调……没唱到一半,台下已笑成一片。一位黑人评委肆无忌惮地狂笑,另一位评委,著名的电视人西蒙•科洛维尔忍无可忍,打断了孔庆祥的表演,问他:“你既不能唱,也不能跳,你来干什么呢?”所有的人惯常地等待着孔庆祥狼狈不堪的逃离,等待着下一个爆发的狂笑。出乎意料的是,孔庆祥十分平静地说:“我已经尽力了,所以完全没有遗憾。要知道,我并没有接受过任何专业训练。”说完,他镇定地向评委致谢,背上他的黄包走下舞台,像一个赶去图书馆的学生。
    让孔庆祥始料未及的是,他在舞台上那两句平静的回答,令他一夜之间成为美国偶像!现场直播的当天,至少有3家网站专门转播了他的表演。有人即时建起了孔庆祥个人网站,访问量一周内超过700万次。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无数电视台和电台反复重播,众多权威媒体对他进行采访。他蹩脚的演唱进入音乐周排行榜前10名。
    孔庆祥一夜之间成为美国偶像,引起美国轰动、世界轰动。同时,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那么,你认为孔庆祥受到追捧,赢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请作简要的评析。
  要求:有个性化见解,观点鲜明,不少于40个字。
20.仿照下面例句的形式,选择新的叙述对象,另写两个句子。(6分)
  例句:折射反射成七彩,可以说,彩虹是备受挫折的阳光;
    千锤百炼出深山,可以说,石灰是涅槃重生的岩石。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那些有渡河经验的人,在涉水之前,总会习惯地随手抓起一块石头投入水中以测量水深,水花溅得越高,水声越是响亮,河水也就越浅。那溅不起多大水花、听不见多大水声的河水,必定是深不可测的。
    黄河并不总是奔腾咆哮的。黄河中游有一段,看上去就是凝滞不动的混浊的泥浆,然而,连搏击过激流的黄河船夫也不敢在这里放船,因为河心是流动的,没有谁能说清它究竟有多深。
    静,是外观姿态;流,显示了内在的力量;深,则意味着蕴藉和深邃。静水流深,不显不露,昭示着生命的博大精深。令人屏息凝神,浮想联翩……
    请根据上述材料,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800字。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D(A项,挟读xíe,其他读xiáB项,锃读zèng,逞读chěng,其他读chéng;C项,佶读jí:其他读jié;D项,全读jí)
2.B(B项,“处世”是指在社会上活动,跟人往来相处。“界限”有不同事物的分界之意,可说“是非界限”。A项,“炒冷饭”比喻重复已经说过的话或做过的事,没有新的内容,使用正确。“走俏”,指商品销路好,此处应改为“走红”(受欢迎)。C项,“粉墨登场”多比喻登上政治舞台,含讥讽意,感情色彩不符。D项,“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使用对象有误。)
3.A(B项,成分残缺,在“用水浪费”后添加上“的问题”。C项,种属概念并列不当。D项,表意不明,应将“赋予我国传统节日以文化内涵”改为“我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这样后句中的“它”的承前指代也才有着落。)
4.C(原文说“几乎没有水平线”,而不是“没有水平线”。)
5.B(A项,因果倒置,“宗教建筑艺术发展到极点”是哥特式建筑诞生的结果;C项,“一味冒险求高”的结果是“陷入自灭”,而不是“获得成功”;D项,“据说”放在句首,整个句子变成由推测而得,与事实不符。)
6.B(“基督教势力的极度扩张”和“教堂建筑一味求高”间没有“促使”的关系,前者不是“外因”。)
7.C(无中生有,推论的小前提“商业建筑大量采用板滞的墙壁”原文没有依据。)
8.A(润:潮湿。)
9.D(均作介词,同、跟。A项,①表顺承,译为“才”;②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B项,①用在主谓短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宾语前置的标志。C项,①表并列关系;②表修饰关系。)
10.D(作者希望自己的预言说错了,这个人不被重用。如果这个人被重用,将会给天下带来极大的祸患,而自己获得远见卓识的美名,那将是极大的悲哀。)
11.(1)爱憎扰乱了他们的思想,利害改变了他们的行为!(内:内心、思想,1分。夺:改变,1分。)
  (2)虽然有想把国家治理好的君主,喜欢贤才的宰相,还是会举荐并且任用他的。(虽:虽然,1分。好贤之相:喜欢贤才的宰相,1分。举:推荐、举荐,1分。)
  (3)假如这个人没有被重用,那么我的话说错了,而这个人就会发出不遇明主的慨叹,谁又能够知道灾祸会达到这种地步呢?。(使斯人而不用也:假如这个人没有被重用,译为被动句,1分。过:错,1分。不遇:不遇明主,1分。孰:谁,1分。)
12.(1)雍诗借咏柳寄托男女离别之情(1分),女主人公希望柳丝绵绵不断,以便把情人的船儿系住,永不分离(1分);曾诗以柳喻人(1分),表达了对得志便猖狂的小人的憎恶或讽刺之情(1分)。(意思对即可)
  (2)本题属开放性试题,考生只要选择其中一首诗作简单的赏析,言之成理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07年南通”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4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