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单元练习
阅读:1271
标签:
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单元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71]
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训练题
"2006――2007学年度(下)七年级语文作业
第 一 单 元
一、基础知识(30分)
(一)选择题(16分,每题2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倔强 强迫 强大 B、宿儒 整宿 星宿
C、积攒 攒动 攒集 D、着急 着凉 着迷
2、下列各项中不含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轻捷 雨蓬 纳凉 直插云宵
B、缠洛 珊瑚 辨论 高枕而卧
C、严历 红署 倜傥 塑雪罗汉
D、博学 肿胀 觅食 却道无妨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__________迟到了,__________老师并没有罚我站,这是__________下雨天可以原谅的缘故。
A、因为 然而 因为 B、虽然 所以 由于
C、虽然 但是 因为 D、因为 但是 由于
4、下列“像”字句不同类的一项是( )
A、他把自己吹得像一条鼓满了风的帆船。
B、蓝色的烟雾像云似的弥漫在这些黑树之间。
C、他躺在那儿,几乎像昏倒了一样。
D、他在水上像一个车轮似的不停的旋转着。
5、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无误的一项是( )
A、假如 / 生活 / 欺骗了 / 你。 B、忧郁的日子 / 里 / 需要 / 镇静。
C、它荒草 / 萋萋,十分 / 幽寂。 D、从此 / 决定了我 / 一生的道路。
6、下列文学常识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散文——周树人——《朝花夕拾》
B、《爸爸的花儿落了》——散文——林海音——《城南旧事》
C、《丑小鸭》——寓言——安徒生——丹麦
D、《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诗歌——弗罗斯特——美国
7、下列各句中表述完全正确的一句是( )
A、读了这篇文章之后,对我的教育太大了。
B、我从图书馆借了两本书籍。
C、我校开展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
D、谁也不会否认提高学习成绩不是勤奋学习的结果。
8、下列各句理解有误的一句是( )
A、“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这句话既说明学生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也说明学生对艺术兴趣的追求。
B、“爸爸的花儿落了”,课文以此为题,一方面实指夹竹桃的败落,一方面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离开人世。
C、“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关系”,这句话意思是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无关紧要,关键是看你的天资。
浏览完整试题
D、“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句话告诉人们,当越过艰难困苦之后再回首往事时,那过去的一切便会变得美好起来。这里,诗人要强调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填空、简答题(14分)
9、根据课文内容填空(2分,每小题1分)
(1)不必说 ,光滑的石井栏, , ;也不必说 ,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2)《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表达诗人对美好未来热烈向往与追求、勇于面对现实、拥抱苦难的诗句是 , ;
, 。
10、下面这段话中加横线的四句话有语病或不得体,请加以改正。(2分)
感谢各位参加我的13岁生日晚会。①看见桌上放着的许多大家送来的生日礼物,②我不禁回忆起了从前的往事。我尤其想起了我的同桌张晓波,③他是一个多么好的小胖墩啊!他为了帮助我学习数学,竟然放弃了参加奥赛的赛前训练。在他的帮助下,④我在数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续写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4分)
人需要祝福,需要快乐,需要思念。如果一滴水代表一个祝福,我送你一个东海。
, 。
, 。
12、下面是歌曲《真心英雄》中的一段歌词,试从主题、感情和写法上加以简评,并说说你从中悟到了什么人生道理。(4分)
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把握生命里每一次感动,让亲爱的朋友热情相拥。让真心的话,和开心的泪,在你我的心里流动。
(1)简评:
(2)人生道理:
13、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新生的词汇进入我们的生活,例如:在网上常见的“美眉”(漂亮女孩)、“莱鸟”(新手);由外来语演变的“酷”(COOL)、“秀”(SHOW)等等,你怎么看这种现象?请随便说说。(30字左右)(2分)
答: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10分)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捧 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 些秕谷,棒上 一条长绳,人远远地 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 ,便 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展开余下试题
14、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 、 、 、
、 。(3分)
15、作者写了冬季在百草园捕鸟的情景,在表述上主要运用了( )(1分)
A、描写 记叙 B、描写 说明 C、记叙 议论 D、记叙 说明
16、作者写百草园的冬天,先以无味作陪衬,而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种手法是( )(1分)
A、铺垫 B、对比 C、欲扬先抑 D、象征
17、文中括号里的文字的作用是 ,“张飞鸟”引号的作用是
(2分)
18、这段文字对表现文章中心起到了怎样的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6分)
(1)真是睛天的霹雳,在南台的宴会席上,忽而听到了鲁迅的死!
(2)发出了几通电报,荟萃了一夜行李,第二天我就匆匆跳上了开往上海的轮船。
(3)二十二日上午十时船靠了岸,到家洗一个澡,吞了两口饭,跑到胶州路万国殡仪馆去,遇见的只是真诚的脸,热烈的脸,悲愤的脸,和千千万万将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与紧捏的拳头.
(4)这不是寻常的丧葬,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这正像是大地震要来,或黎明将到时充塞在天地之间的一瞬间的寂静。
(5)生死,肉体,灵魂,眼泪,悲叹,这些问题与感觉,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鲁迅的死的彼岸,还照耀着一道更伟大、更猛烈的寂光。
(6)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们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7)鲁迅的灵枢,在夜阴城被埋入浅土中去了;西天角却出现一片微红的新月。
19、第二自然段中“荟萃了一夜行李”这一说法在修辞上是为了与前一分句形成 。它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从下列说法中找出一个较合适的来( )(3分)
A、收拾了一夜行装之类的物品。
B、连夜收拾打点好必要的行装用品之类。
C、挑选出一批值钱的东西,连夜打成行李。
D、收拾打点起出门带的行装用品。
20、一二两段文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通顺流畅,读来琅琅上口。
B、精当华丽,充满真挚感情。
C、简洁朴素,毫无雕琢之感。
D、深沉含蓄,具有深刻含义。
21、第三自然段中,看似平凡却流露出作者深挚感情的动词有哪些?(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第六自然段中两句话的关系是( )(2分)
A、并列关系 B、因果关系 C、假设关系 D、转折关系
23、 “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一句的含义是( )(3分)
A、反映了作者对光明的前景抱有微漠的希望。
B、表现作者对国家的前途充满了希望。
C、暗示出黑暗已经过去,光明就在前头。
D、象征着解放区延安的光明前景。
24、作者为什么说“因鲁迅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尽量结合本文内容简要回答。(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4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题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25、解释加点的字(4分)
(1)未尝识书具
(2)指物作诗立就
(3)不能称前时之闻
(4)稍稍宾客其父
26、下列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忽啼求之 B、邑人奇之
C、不能称前时之闻 D、于舅家见之
27、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父/利其然也
D、余闻之也/久
28、翻译下列句子(6分)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任选一题作文(30分)
(一)方仲永由幼时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到后来完全成为一个平庸之人。这既令人惋惜,也发人深思。请以“由方仲永所想到的”写一篇文章,字数不少于500字。
(二)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传说中有一种很小的鸟,可以跨越大洋,能够连续飞行几万里。它需要的只是一小截树枝,它把树枝衔在嘴里。累了就把那截树枝扔到水面上,然后飞落在树枝上休息一会儿,饿了它就站在那截树枝上捕鱼,困了它就站在那截树枝上睡觉。
其实,对每个人来说,在生活中都有自己的“那截树枝”。那么,什么是我们心底的“那截树枝”呢?是追求?是自信?是责任?是习惯?是信任?还是……
请以“那截树枝”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
(本套题请设六页)
(第五页后半页和第六页请设作文格)
2006――2007学年度(下)七年级语文作业
第 一 单 元 参 考 答 案
展开余下试题
一、基础知识(30分)
(一)选择题(16分,每题2分)
1、D 2、D(A、雨篷 直插云霄;B、缠络 辩论; C、严厉 红薯 ) 3、C 4、C 5、A (B项应为:忧郁的日子里 / 需要镇静。 C项应为:它 / 荒草 / 萋萋,十分 / 幽寂。 D项应为:从此 / 决定了 / 我 / 一生的 / 道路。 6、A(B、自传体小说;C、童话;D、俄国普希金) 7、C 8、 C
(二)填空、简答题(14分)
9、(2分,每小题1分)(1)碧绿的菜畦 高大的皂荚树 紫红的桑葚 鸣蝉在树叶里长吟 (2)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10、(2分,每改对一句给0.5分)①“许多”移到“送来的”一词后面。②删掉“从前的”或删掉“往”。③“小胖墩”称呼不当,可改为“小伙伴” ④“巨大的成就”用词不当,可改为“显著的成绩” 11、(4分)示例:如果一颗星代表一分快乐,我送你一条银河;如果一棵树代表一缕思念,我送你一片森林。 12、(4分)简评:这首歌主题积极、向上;情绪乐观、健康;表达了作者美好而真诚的愿望。写法上多采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而又不曲折隐晦,意思显豁。 人生道理:成功要用汗水或泪水来换取。(或:成功来自不懈的努力) 13、示例:很好,体现时代特点,比原有词义简洁、明快、生动,赋予了更新的意义。(或“不好,语言使用不符合传统习惯。”或“无所谓(中立态度,有理由也对)”)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10分)14、(3分)支 撒 系 牵 拉 罩 15、(1分)B 16、(1分)C 17、(2分)解释说明,特定的称谓 18、(3分)作者写百草园冬天给爱玩的儿童带来的乐趣.再次暗点“乐园”,表现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突出了中心。
(二)(16分)19 (3分) 对偶 B 20、(2分)C 21、(2分)吞、跑 22、(2分)A 23、(3分)B 24、(4分)①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祟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②有很多青年男女悼念鲁迅,中国还是有希望的。
(三)(14分)25、(4分)(1)曾经(2)完成(3)相当(4)渐渐 26、(2分)C 27、(2分)B
上一篇: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
下一篇:
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训练题
标签:
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单元练习
相关:
关于“人教版七年”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7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