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日常阶段测试

阅读:1164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日常阶段测试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64]
九年级第一学期语文入学考试试卷
"九年级第一学期语文入学考试试卷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共24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咫尺zhǐ       挑衅xìn       蓬蒿gāo        家醅pēi
B. 匿名nì       和煦xī         媲美pì         哂笑shěn
C. 胆怯qiè       酬和huò       牟取móu        缄默 xián     
D. 狩猎shòu      执拗niù       苋菜xiàn       污秽huì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招徕      狼藉      无可置疑      诚惶诚恐      黯然失色
B. 禁锢      宽恕      冥思遐想      美味佳崤      囊荧映雪
C. 轩昂      萧瑟      精巧绝伦      苍海桑田      悠游自在
D. 奥秘      凋零      一事同仁      任劳任怨      顾名思意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相形见绌:跟另一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
B. 11月份南飞的雁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头上高高飞过,即使发现了它们所喜欢的沙滩和沼泽,也几乎是一声不响。
    目空一切: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
C. 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D. 我感到一种不可名状的恐惧,一种同亲人隔绝、同大地分离的孤独感油然而生。
    不可名状:没法用言语形容。
4.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观看第47届世乒赛,使我受到了很大的鼓舞。
B. 我们的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C. 我们来到省博物馆,看到那些琳琅满目的艺术珍品,无不使人感到自豪。
D. 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5.给下面新闻拟写一句话标题(不超过20字):
新华网柏林6月23日电    国际足联新闻官西格勒23日表示,在德国世界杯赛场上有粗野肘击行为的意大利中场球员德罗西被停赛4场。
西格勒在当日的一个新闻发布会上说:“国际足联纪律委员会决定让德罗西停赛4场,并对其处以罚款。” 
17日美国队与意大利队的比赛中,德罗西在一次跳起争球时肘击美国队的麦克布莱德,后者眼眶被击破,鲜血直流。来自乌拉圭的主裁判拉里翁达毫不客气地将德罗西驱逐出场。
德罗西是意大利队主教练里皮手中的一颗重要棋子。这样的处罚意味着意大利队如不能闯入最后决赛,德罗西的世界杯之旅就已经结束了。


浏览完整试题
6. 2005年岁末,一个普通男孩的故事感动了中原大地,感动了中国。这个男孩的名字叫洪战辉。他理所当然地成为感动中国2005年度十大人物之一。八年级0419班拟举行“学习洪战辉”的主题班会,请你以该班的一名学生的身份完成下面两题。(5分)
①  请在黑板上写一句话,以彰显主题,营造气氛。(2分)
                                                                              
②  请为这次主题班会写一段开场白。导入要自然,语言要富有激情。(3分)
                                                                              
                                                                              
7. 请你从《水浒传》、《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宾逊漂流记》这四部名著中推荐一个让自己感动的人物,完成下列表格。
人物名称 相关情节(10字以内) 被感动的原因(15字以内)

8.默写(任选四个小题做)(8分,每小题2分)
① 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现出诗人对世事变迁和宦途谪升的豁达开朗的诗句是:                     ,                       。
② 杜牧的《赤壁》中,作者夸大“东风”的作用,借古讽今,强调机遇影响成败的诗是:                     ,                       。
③李白的《行路难》中表现诗人充满信心、执著与豪迈之情的句子是:                     ,                       。
④  人们常用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的“                      ,                     ”一句歌颂老一辈革命家甘愿牺牲自己、培养新生力量的高尚品质。
⑤                       ,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二、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答题(共36分)
                 (一)(10分)
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回答问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9.请用/划出下面句子的节奏
(1) 自 三 峡 七 百 里 中              (2)  蝉 则 千 转 不 穷
10.结合文意,找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 虽乘奔御风(飞奔的马)      B 属引凄异(连绵不绝)
C 互相轩邈(高远)            D  鸢飞戾天者(至)
11.对甲乙两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甲乙两文都是描写山水的写景散文,且都侧重表现山水的静态之美。
B 甲乙两文都综合运用比喻、对偶等多种手法,写得层次清晰、情景交融 。
C 甲文描绘了峡中四季景物的不同,而乙文却着重于描写秋天的景色。
D  甲乙两文都是运用了描写但甲文侧重于表现三峡风光的奇丽诱人,而乙文则是借景抒情,表达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12.简要回答问题。
(1)甲文中作者描写江水为什么不按四季顺序,而先写夏季,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
                                                                                  


展开余下试题                                                                                  
(2)乙文中所写的美景总的特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13.翻译下面句子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二)  (8分)
大伙儿唱得最热闹的叫“金满斗会”。有一次,由村子里人发起,到时候住处院子两楼和那道长长屋廊下,集合了乡村男女老幼百多人,六人围坐一桌,足足坐满了三十来张矮方桌,每桌各自轮流低声唱《十二月花》,和其他本地好听曲子。声音虽极其轻柔,合起来却如一片松涛,在微风荡动中舒卷张弛不定,有点龙吟凤哕意味。仅是这个唱法就极其有意思。唱和相续,一连三天才散场。来会的妇女占多数,和逢年过节差不多,一身收拾得清洁索利,头上手中到处是银光闪闪,使人不敢认识。我以一个客人身份挨桌看去,很多人都像面善,可叫不出名字。随后才想起这里是村子口摆小摊卖酸泡梨的,那里有城门外挑水洗衣的,打铁箍桶的工匠,小杂货商店的管事,乡村土医生和阉鸡匠,更多的自然是赶马女孩子、不同年龄的农民和四处飘乡赶集卖针线花样的老太婆,原来熟人真不少!集会表面说是避疫免灾,主要作用还是传歌。由老一代把记忆中充满智慧和热情的东西,全部传给下一辈。反复唱下去,到大家熟习为止。因此在场年老人格外兴奋活跃,经常每桌轮流走动。主要作用既然是在照规矩传歌,那么不问唱什么都不犯忌讳。就中最当行出色的是一个吹鼓手,年纪已过七十,牙齿早脱光,却能十分热情整本整套地唱下去。除爱情故事,此外嘲烟鬼,骂财主,样样在行,真像是一个“歌库”(这种人在我们家乡则叫做歌师傅)。小时候常听老太婆口头语,“十年难逢金满斗”,意思是盛会难逢,参加后才知道原来如此。 
14.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
15.“仅是这个唱法就极其有意思”指的是怎样的唱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画线语句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下列关于“金满斗会”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参加的人员很多,唱歌的时间长,参会的妇女居多而且打扮得非常漂亮,老年人在场上格外兴奋活跃,都体现了“金满斗会”是“最热闹的”。
B.  参加“金满斗会”的都是村子里的小商贩或普通的村民,表明了“金满斗会”的规格不太高,水平较一般,从而体现了“金满斗会”的大众化、普遍性的特点。
C.  召开“金满斗会”,表面说是避疫免灾,主要作用是传歌,由老一代把记忆中充满智慧和热情的东西,全部传给下一辈。
D. “金满斗会”是民歌的展览,它气势壮观,且深入民心。
                                (三)中国航天第一港(8分)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组建于1958年10月,是我国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型导弹、卫星发射中心,也是我国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位于中国西北部甘肃省酒泉市东北地区,海拔1000米,占地面积2800平方公里。该地区属典型内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8.7摄氏度,相对湿度35%-55%,常年干燥少雨,春秋两季较短,冬夏两季较长,一年四季多晴天,云量小,日照时间长,每年约有300天可进行发射试验。因此,这里虽然生活环境艰苦,但可为航天发射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
40多年来,中心建立起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综合发射设施:设有组装测试厂房、发射场及相应配套设施;有设备先进的光测、遥测、雷达跟踪和通信、气象保障系统;有指挥系统、安全控制系统和数据处理中心。这些主要可完成各种试验卫星和应用卫星的发射任务,可发射大倾角的中、低轨道卫星,也可进行中、远程运载火箭试验。自1960年11月5日成功发射了中国制造的第一枚地地导弹后,这里先后发射卫星37颗,创造了我国航天发射史上“十个第一”:用国产燃料成功发射了第一枚苏制近程弹道导弹,成功发射了第一枚我国自行研制的地地导弹、第一枚导弹核武器、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成功进行了第一次“一箭三星”发射试验,第一次为国外提供卫星搭载服务,成功发射了我国第一艘试验飞船,成功发射了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1999年11月20日,“神舟”号试验飞船从这里发射升空,拉开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幕布。此后,“神舟”二号、 “神舟”三号、 “神舟”四号、 “神舟”五号、直至今年的“神舟”六号飞船相继从这里成功进入太空预定轨道。
在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中,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要承担发射场区的组织指挥,实施火箭的测试、加注、发射,逃逸塔测试,整流罩测试,人船箭地联合检查,船箭塔对接和整体转运,提供发射场区的气象、计量和技术勤务保障,并在紧急情况下组织实施待发段航天员撤离及逃逸救生。
18. 下列各项有关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内容中,本文没有涉及的是   (   )
A.  发射中心的自然环境               B.  发射中心的技术设施
C.  发射中心的辉煌历史               D.  发射中心的光辉前景
19.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具有哪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第三段“中心建立起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综合发射设施”中“比较”二字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选文采用了_________说明方法,例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为奥运福娃寻根(9分)


展开余下试题奥运福娃脱胎于惠山泥人阿福吧?从阿福的憨厚,到福娃的活泼,能看出时代的变迁。艺术造型虽然大不相同,在审美的文化心理方面(说白了就是爱娃娃),二者之间却显现出一脉相承。
福娃而有五个,何也?妙哉,正好扣着五福。五福之说,出自商朝贤人箕子,载于距今三千年前《尚书·洪范》篇末。哪五福?箕子说,一是寿福,能享高龄;二是富福,能享宽裕;三是康宁福,能享平安;四是攸好德福,能享善报;五是考终命福,能享天年。以上五福,古今中外之人,莫不歆羡。 同时五个福娃还对应着奥运五环,又语言化为“北京欢迎你”这五个字,就更妙了。较之落选的张牙舞爪的龙,和濒临灭绝的熊猫,实属胜远。我更看重奥运福娃所表征的五福观念,正是华夏先民对和平和幸福的憧憬。
想起五十年前,读杨朔写朝鲜战争的一部小说《三千里江山》。那上面有个细节深深感动我。团长武震在北朝鲜山间一座老宅院内,仰脸发现屋梁写有汉文对联一副:“应天上之三光,备人间之五福。”武团长悟到朝鲜的先辈也追求和平与幸福。我想五福观念能够远播朝鲜,或许与箕子封于朝鲜有关系吧。五福观念传三千年而不衰绝,远播邻国,深沁民间,真是文化奇迹。
不过福娃以及惠山泥人阿福的历史却要短得多,恐怕溯其源也只有千年。虽然古今人情不远,我们祖先同样喜爱娃娃,但是他们最忌制作逗人爱的芭比娃娃,因为他们迷信,害怕娃娃偶像摆在家中,会摄取自家小孩的魂气,使之夭折。除非想害死仇家的小孩,才偷制娃娃偶像,书写其姓名和生庚八字于其胸背,针刺其心以“杀”之。除此之外,只有殉葬才用偶像,学名曰俑,非吉祥物。我国到宋代才出现第一个吉祥的芭比娃娃,名叫摩睺罗,是个“洋娃娃”,佛教传来的。佛教被称为像教,因为它造像。造像改变了我们祖先对偶像的禁忌,所以北宋时人家过七夕,新兴起买供摩睺罗孩儿的民俗。每年七月初七那天,汴京城的繁华街市叫卖摩睺罗泥孩儿。有制作精致者,以木雕嵌象牙,小巧逗人喜爱,穿彩衣,缀珠翠,值千金。 
后世民俗改易,佛寺菩萨有新添的“送子观音”,殿上一年四季发卖泥孩儿给求子妇人,带回家中摆供。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载怪事一则。作者少时询问其母:“记得童年一群小孩天天陪我游玩,他们是哪家的?怎么后来都不见了?”母答:“生你以前,庙里请回泥孩儿十几个。怀了你后,都深埋后院了。”作者想暗示自己“前生”是泥孩儿之一,才这样“创作”吧?大文豪总是有来头。求子泥孩儿制作粗糙,谈不上审美。但它是从摩睺罗演变而来,其后又演变为惠山泥人阿福,殆无疑义。 
再后来,洋风取代了土俗,已流行“洋娃娃”,距今日的芭比娃娃已很近了。如今一跃而为奥运福娃,综合泥人阿福与“洋娃娃”的因素,给人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鲜感。浓郁的中国特色与鲜明的时代色彩合二为一,充满了中国人的智慧,福娃的创意让世界为之瞩目。
22.从文中看,选择五个福娃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①阅读全文,按照福娃的演变过程,在下列方框中填入恰当的内容: 
           ______       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
②这个演变过程,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文中第三段写到《三千里江山》的一个细节是为了说明                                           &nbs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日常阶段测试
相关:关于“九年级第一”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6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