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1021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21]
黄冈中学、黄石二中2007届上学期高三年级联考语文试卷
"黄冈中学、黄石二中2007届上学期高三年级联考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婢女 碑文 睥睨 大有裨益 稗官野史
B.骑士 旖旎 崎岖 倚老卖老 绮丽多姿
C.泥淖 桂棹 悼念 绰绰有余 卓尔不群
D.竣工 穿梭 险峻 怙恶不悛 英俊潇洒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羸弱 风声鹤戾 同仇敌忾 含情脉脉
B.祓除 胼手胝足 义愤填膺 流觞曲水
C.蛊惑 飞短流长 契而不舍 一筹莫展
D.布署 无所事事 迥然不同 瞋目而视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浏览完整试题
A.这首诗作打破常规,独出心裁,用奇特的想像写出这看似无理的痴语,而这出人意表的言语,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B.大家都很喜欢和老周交往,因为这人人品甚高,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
C.这所大学的活动室里,各种器材应有尽有,真是汗牛充栋。
D.易中天飞扬的神采,得益于什么呢?得益于他的“狡猾”,得益于他的妙语连珠。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如今,虽然一般美国人收入在上涨,可是已经远远赶不上住房价格、医疗保险和教育费用的上涨速度。
B.数学是个奇妙的王国,那个哥德巴赫猜想对陈景润简直到了着迷的程度。
C.他的抓举成绩可以提高到180至190公斤,从而,成为世界一流的选手。
D.在现有的条件下,在灾区中开展互帮互助,是解决部分妇女问题的好办法。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
A.大学毕业的时候,几乎每个同学都雄心勃勃,希望能成就一番事业,正所谓:“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B.他家对面二、三十米处有一个网吧,每次放假他都会跑去玩一玩,对此,他的父母非常担忧。
C.她是从四叔家出来就成了乞丐呢?还是先到卫老婆子家再成乞丐的呢?那我可不知道。
D.老子思想中,充满了戒惧心态,“豫呵其若冬涉水”(《道德经》15章),就是说人生要随时保持如履薄冰的状态。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9分,每小题3分)
只华姓氏
古代典章制度中,对于姓氏相当重视,姓氏是家族出身与社会等级的标志。姓与氏原来是分立的两个概念,在上古时期有姓无氏,西周时随着宗法制、分封制的推行,为了适应宗族支系标识的需要,根据宗族支系的爵位、官职、封国地望等命“氏”。就宗法的角度而言,姓为宗统,氏为分派;从社会角度看,姓是血亲关系的标记,氏又是社会地位高低贵贱的象征。
随着宗法制的动摇、分解,宗族支派——氏逐渐向姓转化,最终在秦汉时期实现了姓氏合一。秦汉以后的姓氏与先秦的姓与氏有了显著的区别,姓氏只有基本的家族出身意义,它与个人社会地位没有必然联系。封建社会实行皇权的家族垄断,但它对社会的控制是通过异姓百官层级管理实现的,与古代的宗法制度有了根本的不同。姓氏在秦汉成为一般平民的家族标记,现代中华姓氏大多定型于这一时期,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姓氏文化由此奠定了基础。
姓氏脱离了宗法制度,成为平民出身标记,一般不再有明显的高低贵贱的社会区别,但它作为宗族的标识,很难摆脱宗法因素的影响。在传统社会,婚氏是家族的徽号,人生而得姓,此后人的一生跟族姓荣辱与共。家族荣誉、家族利益在人的心目中有着突出的位置。一人成名,是一族的骄傲;一人犯奸,是一姓的耻辱。在中国姓氏文化中,族姓永远摆在第一位。在家族社会,最重的处罚就是族谱除名,将其逐出族姓。被逐出族姓的人,即使死去也回不了祖宗的墓地。
中国古人有虚构家史的习惯。在家族政治的时代,人们参与社会活动往往不是个人的选择,其背后有相应的家族力量支撑。出身并不显赫的家族为了在社会上争得有利位置,就攀附圣贤,自高门第家世。古代姓氏文化中认圣贤功臣为祖的作法,对家族与社会来说有两个积极效用:一是扩大了家族范围,英才取得了更多的家族互助的机会,增强了社会的凝聚力。历史上的几位圣贤被众多的后世家族共同奉为祖先,这就给本来无甚瓜葛的族姓提供了联宗的机会,体现了文化的认同,民族文化的凝聚力由此生发。从当代海外华人的寻亲热潮中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这一点。二是重视远祖的文化名位与历史声望,有助于培养家族成员的荣誉意识,提升他们的道德水平。不要辱没先人,成为一般家族的共同心理。在这种文化价值观的作用下,人们有了更强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从而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这一角度来说,攀附圣贤的文化意义远远高于其虚构历史的消极意义。
6.下列对中国姓氏演变过程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的姓的历史早于氏,而且原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B.中国姓氏合一始于秦汉时期。
C.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姓氏文化应该从秦汉开始。
D.姓氏合一之后,姓氏不再有高低贵贱的社会区别。
7.“封建社会实行皇权的家族垄断,但它对社会的控制是通过异姓百官层级管理实现的,与古代的宗法制度有了根本的不同。”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封建社会的皇权家族垄断与真正的宗法统治是有区别的。
B.封建社会的皇权家族垄断本质上是“家天下”,但维护统治的并不都是皇族势力。
C.封建社会的皇权家族垄断已经完全跳出了宗法制度的姓氏势力的影响。
展开余下试题
D.封建社会的皇权家族垄断较之古代宗法制度有一定的进步。
8.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的姓氏是家族出身与社会等级的标志。
B.中国的姓氏文化源远流长,对社会的稳定,文化的认同有着积极的意义。
C.现代中华姓氏定型于秦汉时期,之后姓氏只有基本的家族出身意义,它与个人社会地位没有必然联系。
D.中国古人虚构家史的习惯,是为了培养家族成员的荣誉意识,提升他们的道德水平。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4×3=12分)
训俭示康(节选)
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酒酤于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醢①、菜羹,器用瓷、漆: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数月营聚,然后敢发书。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嗟乎,风俗颓弊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肋之乎!
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昔正考父饘②粥以糊口,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君子以为忠。管仲镂簋③朱紘,山节藻梲,孔子鄙其小器。公叔文子享卫灵公,史鰌④知其及祸,及戌⑤,果以富得罪出亡。何曾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倾家。石崇以奢靡夸人,卒以此死东市。近世寇莱公⑥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
(节选自司马光《训俭示康》)
注:①醢(hǎi):肉酱 ②(zhān):稠粥 ③镂(lòu)簋(guǐ):刻有花纹的食器。
紘(hóng)帽带:山节;刻有山岳的斗栱(gǒng)。藻梲(zhuó):上面画着水藻的粱上短柱。均是形容管仲奢侈。④鰌:qiū ⑤戌:公叔文子的儿子。 ⑥寇莱公:寇准字平仲,宋真宗年宰相。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枉道速祸 速:速疾
B.人争非之,以为鄙吝 鄙:没见过世面
C.公叔文子享卫灵公 享:通“飨”,以酒款待
D.汝非徒身当服行 服:从事
10.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省略的文字,补充后句子的意思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
A.君子以(之)为忠
B.卒以此死(于)东市
C.(史鰌)果以富得罪出亡
D.使(之)知前辈之风俗云
11.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以“以侈自败”的一组是 ( )
①正考父饘粥以为糊口 ②管仲镂簋朱紘,山节藻梲 ③公叔文子享卫灵公
④何曾日食万钱 ⑤石崇以奢靡夸人 ⑥寇莱公豪侈冠一时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⑤⑥ D.③④⑤⑥
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一段回忆父辈节俭风尚,与近日侈靡风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委婉地批评居位者助长了颓弊的风气。
B.第二段阐述节俭的意义与奢侈的危害,第三段则列举正反面事例来加以证明,最后交代写作目的。
C.管仲是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作为齐相,辅佐齐桓公称霸有功,但他生活奢侈,孔子看不起他,批评他器量狭小,意思是他目光短浅,见识不高。
D.寇莱公(寇准)为一代名臣,尽管他豪侈在当时堪称第一,但因他功业大,人们并不认为他有什么不对。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114分)
四、(24分)
13.翻译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10分)
①风俗颓弊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4分)
②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3分)
③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3分)
1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展开余下试题
江行无题 钱起
橹慢开轻浪,帆虚带白云。
莫嫌舟似叶,容得庾将军①。
江行 柳中庸
繁阴乍隐洲,落叶初飞浦。
萧萧楚客帆,暮入寒江雨。
[注] ①庾将军:姓瘐,名胜,汉代名将。
(1)两首诗都写到了江行之“帆”,但情景各异,请作简要解说。(4分)
(2)《江行》是怎样寓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说明。(4分)
15.填空。(6分)
(1)加西亚·马尔克斯生于哥伦比亚,是魔幻现实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作家,其小说
《 》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
(2) 是中国现代小说家,其小说代表作用《铁木前传》《荷花淀》等,其小说将写景与抒情熔于一炉,充满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的美称。
(3)古代诗文中,有许多描写祖国山河之美的名句。比如,杜甫《旅夜书怀》中的“细草微风岸, ”和李白《蜀道难》“ ,枯松倒挂倚绝壁”;又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乱石穿空, ,
”。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奥斯维辛的雪
在奥斯维辛解放60周年纪念活动的电视实况转播里,看到奥斯维辛正飘飞着鹅毛大雪,仿佛老天也为之动容,流下冬天的眼泪,洒下祭祀的白花。远处苍茫的背景下,奥斯维辛集中营那些处在低洼之地的木制和砖砌的营房和毒气室,在洁白飞舞的雪花中,静静地伫立着,无言地出示着历史的一份浸透着血泪的证言。
触动我的不仅仅是纪念活动的场景,而是所有参加这一活动的人们一致要求,一定要把活动放在露天举行,虽然天正下着大雪。
触动我的还在于,出席纪念活动的包括法国总统希拉克、俄罗斯总统普京、乌克兰总统尢先科、波兰总统瓦希涅夫斯基在内的40多个国家领导人,他们都和所有出席纪念活动的普通人一样,坐在那里,头顶着一样纷飞的大雪。所有的国家领导人,在讲话的时候,都要把帽子摘下来,让雪花洒满头顶。
130万人犹太人曾经被关押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里,110万人死在这里,苏联红军为了解放奥斯维辛集中营,60万人死在这里,是应该这样脱帽站立在这里,让我们的头和我们的心一起为战争中无辜死去的亡灵垂下来。无论是以致以哀思、幽思、还是反思,是报以忏悔、遗恨、还是缅怀,是出于悲伤、愤怒、还是激动,所有的人们都应该为人类自身曾经犯下的惨无人道、灭绝人性的罪行,垂下头来。所有出席纪念活动的各国领导人,都无一例外地置身在纷飞的大雪之中,所有发言者都脱帽垂下头来,看来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却将形式变成了内容的一部分,而且是血肉相连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不是将纪念活动移花接木变成了一种显示自己或展示自己的盛大Pait
上一篇:
2007年广东省普通高等院校统一招生考试语文试题(样题)
下一篇:
阜宁县实验初中07年春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黄冈中学、”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2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