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07学年度秋季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年级语文试卷 注意: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将第Ⅰ卷答案填写在题后表格中。 第Ⅰ卷 (选择题,共33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佝(gōu)偻 踟(zhí)蹰 杀一儆(jǐng)百 B. 慰藉(jiè) 邂逅(hòu) 一模(mó)一样 C. 熨(yùn)贴 流岚(lán) 永葆(bǎo)青春 D. 倔(jué)强 梦魇(yǎn) 饿殍(piǎo)遍野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布署 宛然 破天荒 默默含情 B. 安详 忌恨 黄梁梦 坚忍不拔 C. 喝彩 磨练 孺子牛 安之若素 D. 肖像 烦燥 杀风景 苍海桑田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被车撞倒在地,众人连忙七手八脚地把他抬上车,送到了医院。 B. 奶奶辛苦了几十年,如今退休了,可以过过游手好闲的日子了。 C. 他是个精瘦的中年人,说话做事都挥洒自如,给人一种非常干练的印象。 D. 他认定的事就一定要去做,别人的建议或劝告,他一概置之度外。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故宫博物馆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B. 我们并不否认这首诗透露出希望,而是说这希望是非常渺茫的。 C. 俄罗斯芭蕾舞团在深圳的首次演出,受到特区各界观众的热烈欢迎,恐怕他们永远也不会忘记这次演出。 D. 他们发扬艰苦奋斗,不怕困难,敢打敢拼,在这次比赛中获得了冠军。 5、下列对课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第一节连用三个“轻轻的”实写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同是透露了难分难舍的离情,给全诗定下抒情的基调。 B.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一篇演讲词。开头以“停止思想”“永远地睡着了”代替马克思的“逝世”,以“两点三刻”“还不到两分钟”渲染内心的伤感和遗憾。 C. 《<呐喊>自序》是鲁迅为自己的第一部小说集所作的序。《呐喊》收集了鲁迅1918年至1922年间所写的《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故乡》《阿Q正传》等十四篇小说。 D.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写自己,写母亲,写母亲又为写自己作了铺垫,突出了作者身残志坚的伟大形象。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对于航天员来说,是上天不容易,落地更难。飞船的回收,是事关整个飞行成败的最后一个环节。回收着陆系统由结构、降落伞、着陆缓冲、程序控制、火工装置、伞舱排水和标位七个子系统组成。主要任务是:利用降落伞稳定再入大气层的返回舱的运动姿态,降低其下降速度,最后通过着陆缓冲等手段保证航天员软着陆;为返回舱提供闪光和海水染色两种标位手段,研制防止海水侵入主伞舱的装置。 808所的葛玉君推算出一个数据:如果没有着陆缓冲系统,光靠降落伞把返回舱减速到2米/秒的速度,伞的面积必须达到14600平方米。这样大的降落伞,即使整个返回舱也装不下。
浏览完整试题伞系统工作时,先打开引导伞,引导伞使返回舱的下降速度由180米/秒降至80米/秒,然后由引导伞拉出减速伞,再由减速伞带出主伞。主伞先开一个小口,慢慢地全部撑开,这时返回舱的下降速度逐渐由80米/秒减到15米/秒。但是,即使是这样,航天员落地也会被墩个半死。怎么办?在返回舱底部安装一个γ高度探测仪,当飞船距地面一定高度时,γ高度探测仪发出信号,指挥飞船上的缓冲发动机点火,给飞船一个向上抬的力,把飞船落地的速度减到1~2米/秒。 γ高度探测仪具有精确测量的功能,它的搞干扰能力强,不论是雨天还是雾天,都能根据向地面辐射的粒子数来准确测量距地面的高度。但γ高度探测仪也十分复杂。刚在返回舱上应用时,第一批试验下来,葛玉君和队员们全都傻眼了:不仅精度满足不了要求,而且测量趋势也不对。理论上,返回舱下降速度越大,γ高度探测仪工作时点火高度也应该越高;反之亦然。可是高度探测仪实际工作情况却相反。 这样的试验一连做了几个月,从夏天到秋天,葛玉君等4人一直往来在朱庄试验基地。静态试验、动态试验比对着做,可是在两种情况下γ高度探测仪测出的数据就是不一致。原因何在?一个接一个的试验,困扰他们的问题始终无法解决。走投无路的葛玉君只好请来专家当外援。专家往试验场一站,几次对比试验下来,便提出疑问:是不是动态试验接头处的一麻袋棉花在作怪?对呀,怎么就没想到是它呢?原来,做动态试验时,怕接头掉下来砸到下面的返回舱大底,所以特意放了一袋棉花用来减震。而静态试验是没有棉花的,棉花对γ的反射性特别强,所以影响了测量的精度。通过反反复复的试验,γ高度探测仪的脾气总算是被摸清了。 6、对“γ高度探测仪”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能根据向地面辐射的粒子数准确测量飞船距地面的高度。 B. 能发出信号,指挥飞船上的缓冲发动机点火。 C. 能给飞船一个向上的抬力,把飞船落地速度降到1~2米/秒。 D. 安装在返回舱底部,搞干扰能力强,具有精确测量功能。 7、对文中画线语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返回舱下降速度越大,γ高度探测仪工作时点火,给飞船向上抬的力越大。 B. 返回舱下降速度越小,γ高度探测仪指挥点火时距离地面的高度就越低。 C. 在第一批试验中,γ高度探测仪实际工作情况是返回舱下降速度越小,而点火的高度越低;反之亦然。 D. 在第一批试验中,γ高度探测仪实际工作情况是返回舱下降速度越大,而点火的高度越低;反之未必。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理解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航天员安全返回地面,是飞船成功发射的最终标志,我国科学家成功地解决了返回技术的难题。 B. 保证航天员安全无恙地软着陆的速度是1~2米/秒。 C. 飞船回收着陆技术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涉及飞行器总体设计、结构设计、气动力减速技术、控制技术、火工技术等领域。 D. 在目前条件下,返回舱减速必须逐步进行,在将来可以做到一步到位。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 刘敏元,字道光,北海人也。厉己修学,不以险难改心。好星历阴阳术数,潜心《易》《太玄》,不好读史。常谓同志曰:“诵书当味义根,何为费功于浮辞之文?《易》者,义之源,《太玄》,理之门,能明此者,即吾师也。”永嘉之乱,自齐西奔。同县管平年七十余,随敏元而西,行及荥阳,为盗所劫。敏元已免,乃还谓贼曰:“此公孤老,余年无几,敏元请以身代,愿诸君舍之。”贼曰:“此公于君何亲?”敏元曰:“同邑人也,穷窭无子,依敏元为命。诸君若欲役之,老不堪使;若欲食之,复不如敏元。乞诸君哀也。有一贼嗔目叱敏元曰:“吾不放此公,忧不得汝乎!”敏元奋剑曰:“吾岂望生邪!当杀汝而后死。此公穷老,神祗尚当哀矜之。吾亲非骨肉,议非师友,但以见投之故,乞以身代。诸大夫慈惠,皆有听吾之色。汝何有面目而发斯言!”顾谓诸道长曰:“夫仁义何常,宁可失诸君子!上当为高皇、光武之事,下其失为陈、项乎!当取之由道,使所过称咏威德,奈何容畜此人以损盛美!当为诸君除此人,以成诸君霸王之业。”前将斩之,盗长遽止之,而相谓曰:“义士也,害之犯义。”乃俱免之。后仕刘曜,为中书侍郎,太尉长史。 (节选自《晋书•仁义传》) 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诵书当味义根。味:体味,琢磨。 B .诸君若欲役之。役:役使,使唤。 C .乞诸君哀也。哀:痛苦,哀痛。 D .皆有听吾之色。听:听从,顺从。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易》者,义之源 ②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B. ①但以见投之故,乞以身代 ②亩之宅,树之以桑 C. ①诸君若欲役之,老不堪使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D. ①乃俱免之。后仕刘曜 ②乃致其父母昆弟而誓之 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刘敏元认为,只要常存仁义之心,以刘邦、刘秀为榜样,即使是盗贼一类的小股武装也可以纵横天下,做出陈涉、项羽那样的业绩。 B. 刘敏元读书,极力推崇《周易》和《太玄》,认为史书是无用的浮辞之文,但他对历史还是有一定的掌握和认识的。 C. 逃难途中,刘敏元仅以见投之故,就悉心照料同邑老人管平,在管平被盗贼抓获的情况下,刘敏元又乞以身代,表现了舍己救人的高风亮节。 D. 刘敏元不仅大仁大义,而且机智勇敢,在与盗贼进行斗争的过程中,注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而且能够抓住机会分化敌人,显示了很高的斗争艺术。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7分) 四、(25分) 12、将摘自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和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何为费功于浮辞之文?(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大夫慈惠,皆有听吾之色。(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