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966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66]
2007年学普试卷江苏联考版
  2007年学普试卷江苏联考版
语文(8—5)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马厩 灵柩 臼齿 一蹴而就
B.拾掇 啜泣 连缀 气息惙然,
C.庇护 蓬荜 辅弼 大有裨益
D.膨胀 涨价 徜徉 苌弘化碧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2006年,在全球形势大好、周边国家和地区都有乐观表现的形势下,台湾经济凋蔽与衰退的势头却还在继续,岛内民生痛苦指数持续攀升。
B.“协防台湾”的话题最近在美国又忽然冒了出来。一些保守的智库及委员会不断在“伊拉克内战”的嘈杂争议中跳出来喊:别因为中东忘了中国。
C.最近,英国《卫报》发表《卫星数据显示北京成为污染之都》的文章。该报援引欧洲太空署的卫星数据显示,北京以及东北省份的二氧化氮含量高居世界之首。对西方媒体对北京的挑刺,我们如何应对?是闻过则喜,还是闻过饰非?
D.卫生部公布的8月份全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显示:今年以来,狂犬病发病死亡人数逐月增加,已达1499人。管好“狗事”政府责无旁代。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一个覆盖了3000名中国地方官员的调查显示,六成以上的官员不知道艾滋病疫苗尚未问世。试想,一个“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官员,怎么带领人民群众防治艾滋、战胜艾滋,更不用说构建更大范围的社会和谐了。
B.来自河北工业职工技术学院现代家政艺术专业的12名毕业生,春节过后将到上海从事高级家政服务工作,此事近来被某些媒体捕风捉影地和“跪式服务”等联系在—起。
C.最近,在上海、北京等城市,一项名为“抱抱团”的活动风靡一时。据说,这种“予抱”或“索抱”的目的是为了“消除陌生人之间的冷漠”,但这种做法也引起了不少争议。有人怀疑,—个拥抱,能否让彼此的冷漠涣然冰释?
D.近几年来看,中国男排对日本的记录实在输多赢少,去年亚锦赛决赛上的0:3相信还让队员们骨鲠在喉。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刘永富表示:“社保基金发生这么多问题,根本原因是因为有关部门对社会保险基金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认真执行国家的政策规定。”
B.城市轨道交通具有比常规公交更高的运输效率,在缓解和节约土地资源及交通拥堵、引导城市的空间布局和土地开发等方再,具有巨大的作用。
C.专案组经过几个日夜艰苦的奋战,贵州兴仁县长灭门案的侦破有了重大进展,昨天下午,专案组已经成功地抓获了一名犯罪嫌疑人。
D.昨晚,一部由在校大学生自编自导,以大学校园犯罪为题材拍摄的DV电影一《马家爵》,在西北政法大学长安校区放映。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科学家破译3.8万年前穴居人基因片断
据英国《独立报》11月16日报道,美国科学家日前表示,他们已经成功破泽了3.8万年前穴居人遗骨的部分DNA基因片断,认定该穴居人为男性,其所在的种群的基因40万年前开始与智人出现差别。这一新发现将有助于解开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些迷团。
科学家们表示,这位穴居人的遗骨距今已经有3.8万年的时间,而就在他死后数千年间,穴居人则彻底地从地球上消失了。破解的DNA基因显示,大约在40万年前,穴居人与现代人类的祖先开始在基因上有所区别。穴居人3万年前最终从地球上消失,而在此之前妁数千年间,穴居人与现代人类的祖先一直在欧洲地带混居。除了要弄清穴居人灭绝的原因外,科学家们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穴居人与现代人类的祖先到底有没有过杂交。


浏览完整试题美国加利福尼亚伯克科实验室的科学家爱华德·鲁宾说,“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尚无法最终断定这两个种群之间是否有过杂交,但通过穴居人DNA原子核进行分析,却发现他们杂交的可能性相当低。在3万到4万年前的欧洲,我们没有找到基因混杂的任何直接证据。但我们也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我们只不过是没有找到证据罢了。基因破译工作十分复杂,首先必须对穴居人30多亿对DNA链进行破译和排序。一旦破译和排序工作完成后,从理论上来说,克隆出一个穴居人在未来是完全可行的,就像有科学家希望用DNA样本复原灭绝已久的猛犸一样。”
爱华德·鲁宾称,由于一些穴居人的化石时间太过久远,他的DNA都因为遭到细菌腐蚀或人类学家的触摸而受到污染。在一些化石中,甚至只有3%DNA属于穴居人。幸运的是在克罗地亚山洞发现的这具穴居人化石保存得非常完好,几乎没有被污染。研究人员先是削丢化石的最上层,然后用牙医使用的钻子收集DNA基因样本。此次研究的其中一个目的,是寻找人类与穴居人是否曾有相互交配的证据,如果曾相互交配,在他们的后代又发生了什么。研究人员相信,如果破译出穴居人所有的遗传密码,不仅将解释穴居人与人类的不同之处,也将为防止人类的疾病提供线索。
美国的科学家还表示,科学家不久将利用一种新型的排序工具来破译穴居人的DNA基因。这种新式仪器,一次可以解读最多25万条DNA链。通过对黑猩猩、人类和穴居人的,DNA基因进行比较,科学家们发现黑猩猩和人的基因仅有1%的差别,而在这1%里,穴居人和人类有96%是相同的,另外的4%是和黑猩猩一样的。这一基因事实表明,穴居人当时已经拥有了比较强大的智力与思维能力,他们很可能已经懂得唱歌、发明了音乐,并会用类似舞蹈的动作来互相进行交流。
和现代人类一样,穴居人也是猿类的一个分支。在距今50万年前,他们生活在欧洲大陆和西亚地区,直至公元前3万年灭绝。现代人类的祖先起源于非洲,之后进入欧洲,并最终取代了那里的穴居人。在长达数千年的时间里,现代人的祖先一直和穴居人共存,他们对穴居人进行残杀,直至穴居人最终消亡。有科学家认为,尽管穴居人很强壮但他们的手指不够敏捷,无法制造复杂的工具和武器,这最终导致了他们的灭绝。
5.下列属于科学家破译3.8万年前穴居人基因片断所得出的结论的一项是
A.这名穴居人所在种群与智人并没有进行过交配。
B.该穴居人为男性,其所在的种群的基因40万年前开始与智人出现差别。
C.这位穴居人死后数千年间,穴居人彻底地从地球上消失。
D.这一新发现将有助于解开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些迷团。
6.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穴居人与现代人的祖先在混居的数千年间,有可能进行过杂交。
B.对3.8万年前穴居人基因的破译,使得人类了解了穴居人所有的遗传密码,这将有助于解开人类进化过程中的迷团。
C.美国科学家利用一种新型的排序工具来破译穴居人的DNA基因,发现黑猩猩和人的基因仅有1%的差别。
D.科学家对穴居人化石进行研究的目的,只是寻找人类与穴居人是否曾有相互交配的证据。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对3.8万年前穴居人基因片断的成功破译,使人们对人类进化过程有更清楚的了解。
B.一旦穴居人的DNA链破译和排序工作完成,科学家就可以克隆出穴居人。
C.从对黑猩猩、人类和穴居人的DNA基因进行的表明,穴居人的智力与思维能力接近人类而优于黑猩猩。
D.穴居人所有的遗传密码一旦破译,人类的某些疾病就可以得到防止了。
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孔子曰:“刚毅木讷,近仁。”又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所好夫刚者,非好其刚也,好其仁也。所恶夫佞者,非恶其佞也,恶其不仁也。吾平生多难,常以身试之,凡免我于厄者,皆平日可畏人也;挤我于崄者,皆异时可喜人也。吾是以知刚者之必仁,佞者之必不仁也。
建中靖国之初,吾归自海南,见敌人,问存没,追论平生所见刚者,或不幸死矣。若孙君介夫讳立节者,真可谓刚者也。
始吾弟子由为条例司属官,以议不合引去。王荆公谓君曰:“吾条例司当得开敏如子者。”君笑曰:“公言过矣,当求胜我者。若我辈人,则亦不肯为条例司矣。”公不答,径起入户,君亦趋出。君为镇江军书记,吾时通守钱塘,往来常、润间,见君京口。方新法之初,监司皆新进少年,驭吏如束湿,不复以礼遇士大夫,而独敬惮君,曰:“是抗丞相不肯为条例司者。”
 谢麟经制溪洞事宜,州守王奇与蛮战死,君为桂州节度判官,被旨鞠吏士之有罪者。麟因收大小使臣十二人付君并按(山并查处),且尽斩之。君持不可,麟以语侵君。君曰:“狱当论情,吏当守法。逗挠不进,诸将罪也。既伏其辜矣,余人可尽戮乎!若必欲以非法斩人,则经制司自为之,我何与焉。”麟奏君抗拒,君亦奏麟侵狱事。刑部定如君言,十二人皆不死,或以迁官。吾以是益知刚者之必仁也。不仁而能以一言活十二人于必死乎!
方孔子时,可谓多君子,而曰“未见刚者”,以明其难得如此。而世乃曰“太刚则折”!士患不刚耳,长养成就,犹恐不足,当忧其太刚而惧之以折耶!折不折,天也,非刚之罪。为此论者,鄙夫患失者也。       (选自《苏轼集卷九十二刚说》)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巧言令色,鲜矣仁                 鲜:很少
B.吾条例司当得开敏如子者           敏:聪明
C.既伏其辜矣                       辜:犯罪
D.则经制司自为之,我何与焉         与:参与  
9.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体现孙介夫“刚毅”的一组是
①吾条例司当得开敏如子者②若我辈人,则亦不肯为条例司矣
③被旨鞠吏士之有罪者④若必欲以非法斩人,则经制司自为之,我何与焉
⑤君亦奏麟侵狱事,⑥吾以是益知刚者之必仁也
 A.②③④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④⑤


展开余下试题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倡导的并不是人必须拥有刚毅木讷的外表,而是在这外表之下的一颗仁爱之心。这才是孔子青睬刚毅木讷的人的真正原因。
B.王安石看中了孙介夫的才能,刻意排挤苏辙,使他被迫辞官。但孙介夫碍于与苏轼的交情,也没有出任条例司的相关职务。
C.孙介夫担任桂州节度判官的时候,为有罪的将士与上司谢麟据理力争,终于使吏部采纳了他的意见,免除了十二名官兵的死罪。
D.苏轼认为士人不应当担心过于刚正而害怕被折损,反而应该担心自己无法修养品行而成为利国利民的刚毅之士。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120分)
四、(23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吾平生多难,常以身试之,凡免我于厄者,皆平日可畏人也。
译文:                                                             
(2)既伏其辜矣,余人可尽戮乎!若必欲以非法斩人,用经制司自为之,我何与焉。
译文:                                                              
12.阅读下面两首诗词,然后完成后面问题。(8分)
题都城南庄 
唐·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生查子
宋·朱淑真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1)两首诗词采用的主要表现手法和抒发的感慨都相同,请作简要说明。
(2)两首诗词的抒情方式同中有异,有什么样的差异?请作简要说明。
13.补写出下列诗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日月忽其不淹兮,          。惟草木之零落兮,             。(屈原《离骚》)
(2)唐代诗人杜甫《登高》一诗中的名句“              ,               。”今人常用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3)          ,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拉萨不是终点
不久前我到青藏铁路沿线采访,在抵达拉萨的下午,我想,可以把布达拉宫作为报道中最后出现的地点,而结尾的一句话会是:站在布达拉宫的广场上,过多的见闻使我们疲劳。这是一个感性的句子,但是很真实。这条铁路穿透了一个复杂的文化旋涡,我必须目不转睛才能看得清楚。可惜的是,最终我并没有写上这句话,因为此前的报道辜负了采访所得,并没有为这个结尾的出现做好准备。
在国内各个媒体中,有关青藏铁路的报道和评论常常是一种宏大叙事,这很可能是因为我们觉得只有史诗式的笔调才配得上西藏这个题材。人们说,西藏将因为这条铁路而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地理单元,它将从此摆脱孤独的历史,最终被纳入现代文明的体系。一个常识似乎被忽略了,西藏并不是第一次与世界连通,青藏铁路不是进入西藏的第一条道路,它的作用决不是历史性的。
我想真正有意义的是这条铁路的实际功能,而不是它的象征意义。事实上,如果了解这条铁路,你就会知道它并不能代表一种无以伦比的成就,也不能表明中国的国力达到何种程度,或许它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政府的治国思路,但也不具备典型性。
除去军事、救灾等应急作用之外,经济带、城镇化、移民、生态、文化、宗教和生活方式,这些具体而微的事物的嬗变,才真正称得上是青藏铁路将会带来的东西。西藏会因此如何,我想其实不难预见。这就像有人铺设了一条水管,决定目的地命运的并不是水管本身,而是水管中流出的东西。当我们就在水管的源头一端,只需要看看我们身边的各个城市,就可以约略知道西藏将会发生什么。
一个明显的例子是,拉萨的一些古建筑被新建筑取代了,有人就说这是对藏族文化的蓄意破坏。其实在北京,老城消失了,破坏来得更为猛烈,那么又是谁在“蓄意”破坏汉族文化呢?毋庸置疑,青藏铁路通车之后,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保存当地的传统文化。在那曲,我们曾经询问4个藏族女中学生是否知道宗咯巴,她们的回答是不知道。想一想我们身边有多少人从没读过任何一本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作品,你就可以知道,在内地和西藏,大家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在路上,我至少问过20个藏族牧民对青藏铁路的开通持何种看法,他们的回答无一例外是“不知道”“不清楚”。我想他们并没有对自己的“纯洁”感到担心。西藏人有着一种乐观的天性,我们当然不希望它变得萎靡起来。
有人在自己的博客中谈到了青藏铁路:“在遥远的地方。我祝福那片净土上的人民,幸福美满一如既往;并告诚他们,要远离那些来自他方的陌生人,那些来自长安街、王府井和新天地的世俗的人们。”
是的,青藏铁路的通车并不是一个历史性的事件,对它的各种态度中充满了误会。西藏是一个真实的存在,而不只是被不同的人们符号化的奇域。我想,为之高唱工业赞歌或田园挽歌都不恰当。在国内和国外,赞美和怀疑也许都是基于西藏在不同的人们心耳中的不同角色,要么被国家化,要么被政治化,要么被浪漫化。或许是由于我们习惯于愤世嫉俗,很多人对这条铁路释放了过多的道德激情。
(选自《民族文汇》)
14.“工业赞歌”和“田园挽歌”分别指什么?(6分)
15.为什么作者认为“青藏铁路的通车并不是一个历史性的事件”?(5分)
16.为什么在国内的媒体报道中,有关青藏铁路的报道常常是一种宏大叙事?(分两点作答)(5分)
17.“只需要看看我们身边的各个城市,就可以约略知道西藏将会发生什么。”请根据原文,想想西藏将会发生什么?为什么看看我们身边的城市就可以约略知道?(6分)
六、(15分)
18.仔细观察下面的画图,认真揣摩它的深层寓意,然后自己用富有哲理的格言性语句来揭示其主旨。(5分)
19.阅读下面的消息,给消息拟一个恰当的标题。(4分)
记者从6日召开的中央综治委2006年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了解到,2006年以来,中国公安机关有力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的落实,保持了社会治安大局的持续稳定。据公安部副部长刘金国介绍,1月至9月,全国公安机关共立刑事案件334.6万起,同比下降11.2%;共侦破刑事案件148万起,同比上升2.9%。
全国公安机关在开展“打黑除恶”和打击“两抢一盗”等专项斗争、不断加大对刑事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的同时,还组织开展了集中整治爆炸物品、枪支弹药、管制刀具专项行动。刘金国介绍,2006年1月至9月,全国爆炸、持枪犯罪案件同比分别下降19.3%和15.1%。
与此同时,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更“安全”了,入室盗抢等案件也比以往有所下降。据统计,2006年前9个月的涉校案件同比下降8.2%。1月至9月,全国可防性案件全面走低,其中入室盗窃案件同比下降5.9%,入室抢劫案件下降17.4%,抢夺案件下降8.5%。


展开余下试题答:                                                             
20.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答题。(6分)
温家宝总理在2006年5月26日举行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说:“他(指布什总统)讲了这样一段话,就是必须要实现一个由威胁转成海峡两岸对话的这样一种转变。我觉得布什总统这句话应该改两个字才比较确切,就是必须要实现在大平洋两岸之间的由威胁转为对话的这样一种转变。”布什总统和温家宝总理讲的话都是在特定场合下含蓄的外交辞令,都没有直接指明谁威胁谁,谁与谁转为对话。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把文中带点句子的意思明确完整地表达出来。
布什总统的意思是                                                      
                                                                      
温家宝总理的意思是                                                    
                                                                      
七、(60分)
2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跟”,《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以下简称《词典》)的解释是“在后面紧接着向同一方向行动”。现代汉语里由这个意义的“跟”作为母词素构成的合成词还有“跟进”“跟随”“艰风”等。“跟进”,《词典》的解释是“跟随着前进”,这有一定的褒义;“跟随”,《词典》的解释是“同‘跟’”,即“在后面紧接着向同一方向行动”,这应该是中性的;“跟风”,《词典》的解释是“追随某种风气或潮流”,这有一定的贬义。
 你是怎么看“跟”的呢?请以“跟”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标题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联考版参考答案
1.C(解析:A.蹴cù,其余读jiù;B.duō   chuò  zhuì  chuò;D.zhàng  zhǎng  cháng  cháng.)
2.B(解析:A.凋蔽—凋敝;C.闻过饰非一文过饰非;D.责无旁代一责无旁贷。)
3.D(解析:“骨鲠在喉”比喻心里有话没有说出来,非常难受。用在此处不合适。A.“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指自己还糊里糊涂,却要去教别人明白事理;B.“捕风捉影”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C.“涣然冰释”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
4.D(解析:A.成分赘余,删去“因为”;B.搭配不当,应为“缓解交通拥堵、节约土地资源”;C.暗换主语,应将“经过”移至句首。)
5.B(解析:A.文中没有得出这样的结论;C.并不是对3.8万年前穴居人基因片断破译所得出的结论;D.意义而非结论。)
6.A(解析B.美国科学家只是破译了穴居人的基因片断,远谈不上了解了穴居人所有的遗传密码;C.“利用”错误,应为“不久后将利用”;D.“寻找人类与穴居人是否曾有相互交配的证据”只是其中一个目的。)
7.A(解析:B.“从理论上说”可以克隆出穴居人;C.“穴居人的智力与思维能力接近人类而优于黑猩猩”文中并未提及;D.“人类的某些疾病就可以得到防止”错误,破译穴居人的遗传密码只能为防止人类的疾病提供线索。)
8.C(解析:罪,名词。)
9.D(解析;①是王安石对孙介夫的评价;③是孙介夫当时的使命;⑥是苏轼对士人品格修养的结论。)
10.B(解析:苏辙的离职与孙介夫没有关系,孙介夫不愿出任条例司的属官是个性使然。)
11.(1)我这一生遭遇了许多磨难,往往能亲身体会这件事。凡是在我人生困厄的时候帮助我的,都是平时(刚强坚毅)令人敬畏的人。(4分)
(2)他们已经认罪了,其他人(难道)可以全杀掉吗!如果一定要非法杀人,那么经制司您自己做吧,我怎么会参与这件事呢?(5分)
12(1)两首诗词都主要采用了今昔对比的手法,表达了极为相似的物是人非的感慨。(崔护诗通过同日同地同景的去年寻春艳遇和今日重寻不遇的对比,把诗人因此而生的惆怅,曲尽其妙地表达了出来。朱淑真词写“去年”“今年”元夜花、柳、灯、月依汨,就是不见“去年人,”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得相当动人。)(4分)
(2)崔护诗通过叙事、写景间接抒发怅惘之情,曲折动人;朱淑真词除通过叙事、写景间接抒情外,末尾“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直抒胸臆,将感伤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4分)
13.(1)春与秋其代序   恐美人之迟暮
(2)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3)山不厌高   水不厌深
14.工业赞歌:青藏铁路使西藏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地理单元,它将从此摆脱孤独的历史,最终被纳人现代文明的体系。田园挽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07年学普”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6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