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日常专题训练

阅读:989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日常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89]
高二语文第二次测试卷1
高二语文第二次测试卷
总分  150分   时间  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24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粗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矛戟(jǐ)   心扉(fēi)  喋血(dié)  靡日不思(mǐ)
B. 尸骸(hái)  污秽(huì) 纤细(xiān) 长歌当哭(dàng)
C. 殷红(yān)  祠堂(cí)  歆羡(qīn) 否极泰来(pǐ)
D. 偌大(ruò)  蘸水(zhàn)窈窕(tiǎo) 赁屋授课(lìn)
2.下列词语的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飞扬跋扈   坚如磐石   咎由自取   幅员辽阔
B.相辅相成   因噎废食   喧哗吵闹   桀骜锋利
C.黯然泪下   屠戮妇婴   春意阑珊   暮蔼沉沉
D.眉清目秀   殒身不恤   淋漓尽致   寥若晨星
3.选出一组合适的词语填入下列句子的空白处(     )
(1)略略交谈几句,就知道了道士的___。原先设想好的种种方案纯属多余,道士要的只是一笔最轻松的小买卖。
(2)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___来的。
(3)朝鲜半岛南北双方并没有___渲染,却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双方互访,促进了关系的缓和并进而走向合作。
A. 品位   感触   大事      B.   品味   感叹   大肆
C.    品位   感叹   大肆      D.   品味   感触   大事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
B.  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C.  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说:“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D.  真不知道一个堂堂佛教圣地,怎么会让一个道士来看管?
5.下列各句中,加粗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
A.  近些年来,某些地方拓宽马路,扩建市场,竞相上马各种形象工程的做法蔚然成风,人民群众对此意见很大。
B.  “反恐”也好,“防化”也罢,都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无论怎样,布什政府都掩盖不了占领伊拉克的真正意图。
C.  这个面积近1000平方米的大厅非常宽敞,我们走在里面,脚步声就像空谷足音一样清晰响亮。
D.  对待野生动物,我们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为渊驱鱼,为丛驱雀”,赶尽杀绝,只顾眼前利益了。
6.句中画线词语的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①左右种梧桐  ②本自无教训  ③肇赐余以嘉名  ④昼夜勤作息  ⑤沽余若将不及兮  ⑥枝枝相覆盖  ⑦人生几何  ⑧老大徒伤悲   ⑨秋以为期      ⑩汝岂得自由
A.  ①②③⑤⑧          B.  ②③⑤⑧⑩ 
C. ②④⑥⑦⑩          D.  ①③⑤


浏览完整试题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 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B.《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
C.在文学史上曹植同曹丕、曹操并称“三曹”,他的诗歌笔力雄健,辞藻华丽,气象浑厚。钟嵘说他“骨气奇离,词采华茂”。
D.陶渊明,东晋诗人。因“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不做,隐逸山水之间,是山水田园诗的开创者。作品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陋室铭》等。
8.下面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
A.借此新春佳节,我代表我们公司祝大家恭喜节日愉快。
B.亿万年过去了,人类远远离开了大海,把自己关进城市和履历表里。
C.节日之夜,红桥宾馆的灯火辉煌,更显得雄伟壮丽。
D.他们一起收拾一番,就各自分道扬镳。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至9题。
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9.选出对对第一自然段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街市依旧太平”,是指街市之上依旧像过去那样平和、安定。
B.“不算什么”写出了反动派草菅人命的本性。
C.“无恶意的闲人”、“有恶意的闲人”本质是不同的,但作者对他们都给予愤恨之情。
D.“总觉得很寥寥”,是极言意义很少,但并不是说没有。
10.选出对第二自然段错误的一项(    )
A.“当然”在这里是“一定会”的意思,表明作者相信烈士的死一定会影响到生者。
B.“浸渍”形象地写出了影响之深。
C.“微笑的和蔼的旧影”应泛指一切革命者,即“真的猛士”。
D.“倘能如此”中的“此”应指代“托体同山阿”。
11.“对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烈士尸骨永存,能为后人凭吊,也就可以告慰烈士了。
B.表明了作者对生者的殷切期望。
C.“如此”与前一段“意义很寥寥”相呼应。
D.“这也就够了”表明烈士们的伟大精神如能激励后人起来抗争,便是说明,烈士们没有 白白牺牲。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至13题。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事鲁君。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逐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遂事曾子。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曾子薄之,而与起绝。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于是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襄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文侯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12.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鲁人或恶吴起            恶:毁谤
B.曾子薄之,而与起绝        薄:轻视、看不起
C.鲁君疑之,谢吴起          谢:劝戒
D.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    卒:士兵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韩愈《师说》)
B. 于是魏文侯以为将 乃设九宾之礼于庭(《廉颇蔺相如列传》)
C. 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D. 以吴起善用兵,廉平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陈情表》)
14.以下吴起的行为,与某些鲁人认为他“贪名猜忍”全相符合的一项是
①杀妻以求将
②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
③其母死,起终不归
④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⑤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襄赢粮 
⑥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①②③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推断,不正确的一组是
A.吴起好用兵,善用兵,攻齐、攻秦,皆取得过辉煌战功。
B.吴起抱定“不为卿相,不复入卫”的旦旦信誓,连自己的母亲过世了也“终不归”。
C.有人认为吴起“贪名猜忍”,学兵法事鲁君,会给鲁国带来灾难,建议鲁君弃用吴起,鲁君听信了谏言。
D.吴起与士卒同甘共苦,但有的士卒的母亲认为这是吴起欺骗兵士为之卖命的一种阴险手段,因此非常痛恨他。
                   第Ⅱ卷(主观题45分)
四、文言文翻译、古诗文默写和古诗词赏析(共21分)
16.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每题3分)
(1)  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
译文:。
 (2)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
译文: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补写错误的项有(8分,每题1分)


展开余下试题(1)  千古江山,        。舞榭歌台,         。
(2)岂曰无衣?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3)          ,恐美人之迟暮。
(4)       ,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5)               ,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韧,                。
(6)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7)                      ,此时无声胜有声。
(8)沧海月明珠有泪,                 。
1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问题(共7分)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处是归年。
1、 前两句是一幅浓墨重彩绘成的风景画,在写景中采用了    手法。用词也非常精妙,如一个“燃”字,就突出了花的    特点,异常传神。(2分)
2、 前两句诗中写到了四景,分别是        。描摹了四种颜色,分别是,展示了春天          的特点。(2分)
3、 后面两句却是思归的感伤,谈谈诗中前边写景与后面抒情是如何结合的。(3分)
五、现代文阅读(24分)
(一)家园如梦  
夜很深,也很静。浅浅的月光流进了我的村子,挤进了那扇用皮纸蒙住的三字窗。风轻轻地梳理着窗外还略单薄的树枝,嗓音很底,却让我听得清楚那来自远方的呼唤。  
庭院里的那口古井,清楚地倒映着我曾经在井旁的柳树上猴跃的童年。辘轳上那长满黑斑的麻绠,依然牢牢地吊着我的心事,绷得像调紧的弦。 
“月光光,亮堂堂,背书包,进学堂……”井边学会的童谣鲜活如初,只是教我童谣的母亲,却已独卧寒山。母亲的声音已成记忆,然而母亲的血必将溉我的一生。 
流浪的脚步离开家园,只把乡愁饲养在井中,任何一丝不经意的涟漪,都有可能荡得我遍体伤痕。 
屋后的荒坡上,零零散散地落户了一些三月莓树,它们在贫瘠中送走一个个春夏秋冬,又迎来一个个春夏秋冬。 
母亲为我摘莓子时被刺破的手指,滴着血,凝成一团不褪的火红,永远燃烧在我记忆的深处。那些吃三月莓当饭的甜甜的日子,是母亲用手一分一分地扳来的。今年的三月,我想母亲还会在另外的世界里为我采摘三月莓。只是母亲已移居黄泉,即使我将膝盖埋进坟土,也无法缩短母子间的距离。  
等到三月莓红透的时候,我该回趟老家,去荒坡上采摘一包三月莓,捧撒在母亲的坟头。母亲曾经为我寻找三月莓的目光,擦亮一串串累累的爱。 
屋右的古枫树——鸟的天堂。孩提时,父亲总是架着长长的梯子,猫着腰一回又一回地爬上树去为我取鸟,样子很吃力,可父亲的脸上却从不滚落丝毫吃力的神情。 
如今,鸟渐渐地少了,只剩下乱七八糟的鸟巢搁在树桠间,可年迈的父亲却像童年的我一样,在鸟归季节里一遍遍地数着鸟巢。又是鸟儿孵殖的季节,隐约中,我感觉父亲佝偻着身子站在古枫前学舌一般地重复着“一、二、三、四……”那深深陷进了眼窝的眸子,专一地注视着通往山外的羊肠路。 
屋左蜿蜒蛇行的山路依旧在为我走出大山的举动作注脚,那浅浅的一行不知打上了我多少若隐若现的脚印。从山村走进城市,实际上是走进一种诱惑,甚至是一种折磨。 
山路的源头是生活,山路的尽处还是生活。生活就是生生死死,造化平衡世界,谁能适应这个世界,谁就是赢家。做个赢家吧,赢家有能力随遇而安。无论生活把自己推到哪个位置,都要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轻松靠自己给予,快乐只属于创造快乐的人。 
怀念家园,更怀念家园里的某些人。我茹苦一生而今永隔幽冥的母亲,愿您有您的天堂;我艰难活命又思儿念女的父亲,愿您有您的寄托!  
在家门前那堵不倒的竹篱笆上,我将自己攀援成一株不忘的牵牛,紫色的喇叭始终朝向敞开着的家门,芬芳屋里的每一道墙缝。 
家园如一件厚厚的袄,等待着每一个伶仃的流浪者去穿;家园如一双不破的鞋,永远套在流浪者缺暖的脚上;家园如一柄永新的伞,一直搭在流浪者风雨兼程的肩膀上;家园如一块啃不完的饼,让流浪者一次又一次地去补充能量;家园如一根拉不断的线,末端总系着一个流浪者的大风筝。   
 19.“风轻轻地梳理着窗外还略单薄的树枝,噪单很低,却让你听得清楚那来自远方的呼唤。”你知道谁在呼唤吗?(3分) 
20.“从山村走进城市,实际上是走进一种诱惑,甚至是一种折磨”,你能理解“诱惑”与“折磨”的具体含义吗?(3分)
21.“流浪的脚步离开家园,只把乡愁饲养在井中,任何一丝不经意的涟漪,都有可能荡得我遍体伤痕。”其中“饲养”一词用得是否恰当,为什么?(3分)
22作者在文中重点写了三件触动乡愁的事,请你简要概括。(3分)
23.下面是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家园如梦,温馨而醉人,作者通过对家园的回忆,唱出了一首成长岁月至真至纯的亲情颂歌。 
B.透过文章质朴而又动情的文字,在冷静略带凄恻的叙述中,我们可以触摸到作者怦然的心跳,感受到作者奔腾的激情。 
C.第⑥段结尾一句,不禁使人想起余光中《乡愁》中的诗句:“乡愁是一座坟墓,母亲在里头,我在外头。”这是永远也无法缩短的母子间的距离。 
D.作者写年迈的父亲,“鸟归的季节里,一遍遍地数着鸟巢”,“陷进了眼窝的眸子,专一地注视着通往山外的羊肠路”,可见父亲已年老体弱,不能像当年那样看爬上树为我取鸟。 
                           (二)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拓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训鸽的。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系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24.作者选取皇城人海中平民百姓清晨院中赏秋景的生活画面,表达了北国之秋什么样的特点?(3分)
25.说到牵牛花,作者为什么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3分)
26.文段第三句“即使------就是------也能”这个句式,表达了怎样的意思?(3分)
 六、(60分)   2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1.新加坡是一个通用英语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公共场所的各种标语大多是用英语书写。但其中一些涉及文明礼貌的标语,如“不准随地吐痰”、“不准进入草坪”却用中文书写。为什么呢?人家回答:因为有这些不文明行为的大多数是中国大陆的游客。
2.据报道,国庆节后的天安门广场,随处可见的口香糖残迹2,显得格外刺眼,40万平方米的天安门广场上竟有60万块口香糖残渣,有的地方不到一平方米的地面上竟有9块口香糖污渍,密密麻麻的斑痕与天安门的神圣庄严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展开余下试题    请以“谈修养”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学校       年级     班           姓名               考号              
高二语文第二次试题答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题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第Ⅱ卷(共105分)
16.(1)译文:                                                                  
(2)译文:                                                                  
17.(1)千古江山,        。
(2)岂曰无衣?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3)           ,恐美人之迟暮。
(4)     ,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5)               ,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韧,便作旦夕间。
(6)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7)                      ,此时无声胜有声。
(8)沧海月明珠有泪,                 。
18. (1)                 ,                
 (2)                        ,                             。
 (3)                                                       。
19.答:                                                                        
20.答:                                                                 。
                                                                               21.答: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日常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高二语文第”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8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