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998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98]
湖北省华中科技大学附中2006-2007学年度高三语文联考试卷
      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2006年11月
华中科技大学附中 出题人:习平 徐丹 吴中平 贺德文 杨艳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     (选择题   共36分)
一、(15分,每题3分)
1、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                                  (     )
A、福祉(zhǐ)  跫音(qióng) 隽永(juàn)   媛女(yuán)
B、邂逅(hòu)  慰藉(jiè)   饿殍(piǎo)   朱拓(tuò)
C、醴酪 (lǐ)  付梓(zǐ)    谄媚(chǎn)   惩创(chuāng)
D、编纂(zuǎn) 恬淡(tián)  攫取(jué)    吝啬(lì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     )
A、浅尝辄止   安之若素   恼羞成怒   矫揉造作
B、直捷了当   愤世嫉俗   吹毛求疵   完壁归赵
C、面面相觑   移席问计   兵慌马乱   随机应变
D、朝不虑夕   惟其所愿   满脸溅珠   出言无状
3、下列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季羡林先生被誉为“当代中国尚在人世的最重要知识分子之一”,今年是他九十五岁大寿,他推出了记述其“起伏人生、不辍治学”的《另一种回忆录》一书,使读者能在吉光片羽一样的文字中读到一代知识分子求学治学之不易,感受到先生对生命透彻豁达之体味。
B、湖北籍体操运动员杨威、程菲在丹麦举行的世界体操锦标赛上奋力拼搏,为中国队夺金立下了汗马功劳。
C、长江三峡建设工程捷报频传,上下游围堰合龙工作一蹴而就,顺利实现大江截流。
D、纪念红军长征七十周年座谈会上,红军老战士们回忆当年毛泽东在遵义会议上的讲话中说:中央苏区被敌人占去了,我们被迫跑到贵州来,一路上我们损失不小啊。这是叫化子与龙王比宝啊!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武汉光谷将修建世界最长的步行街,将光谷打造成世界一流,成为武汉的新兴商业区。
B、收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大部分史学家主要精力就用在这方面。


浏览完整试题C、市城管局长对因公殉职的环卫工人及十佳环卫工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并致以亲切的慰问。
D、高三复习有三忌:一忌盲目攀比;二忌怨天尤人;三忌自暴自弃。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本市说唱团三位大腕:陆鸣、田克兢、赵卫国在一起谈笑风生。
B、“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做好一件事往往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写作更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C、《致恰达耶夫》选自《普希金诗集》,戈宝权译。(北京出版社1987年版)略有改动。
D、翠翠俨然极认真地想了一下,就说:“爷爷,我一定不走,可是,你会不会走?你会不会被一个人抓到别处去?”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12分,每小题3分)
2004年,科学家在加拿大极地地区发现了三具几乎完美的鱼化石。经过两年的分析之后,他们于2006年4月宣布:很可能正是这种此前未知的鱼使得人类的出现成为了必然。科学家们说,这种拥有腿状鱼鳍的鱼很可能是从鱼类向陆地动物(包括人类的祖先)转变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研究者指出,这种鱼显示出了淡水鱼类的鱼鳍最初是如何向肢体转换的过程。这种发生于大约3.8亿年前的转变是一个巨大的进化步骤,为脊椎动物从水中“冒出”开辟了道路。这种身长三米、被称为“提克塔里克”的大鱼,具有一个扁平的鳄鱼状头颅和强壮多骨的鱼鳍。它很可能像伸腿那样伸展自己的鱼鳍,以便帮助自己在亚热带的浅水水域、甚至在陆地上移动。另外,提克塔里克鱼身上还显示出其它一些陆地动物的典型特征,包括有肋骨、颈子,通过鼻孔呼吸空气。总而言之,提克塔里克鱼是迄今为止已知与陆上脊椎动物血缘最近的鱼类祖先,它很可能利用宽大的鱼鳍来支撑体重,就像人在做俯卧撑时以四肢支撑体重一样。
鱼生活在水中,水的浮力能支撑鱼的体重,因此强壮的肋骨对鱼来说是多余的。那么,提克塔里克鱼为何会长出强壮的肋骨呢?科学家们推测,这种鱼一定是为了适应在浅水或陆地上生活而演化出肋骨的。它那宽阔的头部和尖利的牙齿暗示,它像鳄鱼一样捕猎,并且呼吸空气。
古生物学家指出,从提克塔里克鱼转变成最早的两栖动物仍有一段漫长的过程,但可以肯定地说,人类的遥远祖先就是体型扁而大的掠食性鱼类,强健的肢状胸鳍使它们得以摆脱水的“樊笼”。进化学家普遍认为,一切拥有四肢的陆上脊椎动物,包括恐龙和哺乳动物,都起源于总鳍鱼(一大类具有肢状鳍的原始鱼)。在迄今仍然存活于世的总鳍鱼中,肺鱼是典型的代表。肺鱼有腮,但也能利用经过改进的气泡来呼吸空气,这种气泡因此具有肺的功能。生活在淡水中的提克塔里克鱼应该也是像肺鱼那样呼吸,而且它需要宽大的头颅来将空气压进自己简单的肺中,压进的空气越多呼吸就越顺畅。
科学家们还推测,提克塔里克鱼的长鼻子看来很适应突然猛咬猎物,以及像鳄鱼那样将头部露出水面来捕猎。在水面下猛咬猎物不太有效,因为会受到水压的阻碍。正因为提克塔里克鱼有颈项,所以它能将自己的头部抬离水面。据分析,在提克塔里克鱼生活的时代,水边很可能生活着一些大型的无脊椎动物,并且提克塔里克鱼仍有可能捕食水中的小型鱼类及其他生物。
那么,提克塔里克鱼为何最终会选择登上陆地呢?科学家们认为,这很可能是因为在其生活的河湖中还潜伏着性情更凶猛、体型更巨大的掠食者,而陆地上不仅没有掠食者,相反还有充足的食物来源。把这些因素考虑在一起,那些浅滩和泥浆地就成了在严酷环境下可供选择的生存乐土。就是在这样的动因促使下,从鱼到人的伟大转变终于渐渐开始了。
6、下列对“提克塔里克”鱼的特性和功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提克塔里克鱼的强壮多骨的鱼鳍能够像腿一样伸展,以便帮助自己在亚热带的浅水水域甚至陆地上移动。
B.提克塔里克鱼有肋骨、颈子,通过鼻孔呼吸空气,它很可能利用宽大的鱼鳍来支撑体重,这些都是陆地动物的典型特征。
C.淡水中的提克塔里克鱼应该也能利用经过改造的气泡来呼吸空气,而且它需要宽大的头颅将空气压进自己简单的肺中。
D.提克塔里克鱼的长鼻子使它可能很适应突然猛咬猎物,也可以像鳄鱼那样将头部露出水面来猎捕水边的动物。
7、下列关于人类的遥远祖先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人类的遥远祖先和其他陆上脊椎动物很可能都起源于总鳍鱼。
B.在鱼类向人类的遥远祖先转变的过程中,提克塔里克鱼是极重要的一环。
C.提克塔里克鱼很快转变成最早的两栖类动物,然后转变为人。
D.提克塔里克鱼登陆的原因可能是水中处境危险,陆上更安全且食物更充足。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提克塔里克鱼化石的发现,为研究人类的演变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B.提克塔里克鱼是脊椎动物(包括人类)血缘最近的祖先。
C.体型扁而大的掠食性鱼类的强健的肢状胸鳍为他们登上陆地提供了保证。
D. 提克塔里克鱼的食物是岸边的大型无脊椎动物,水中的小型鱼类和其它生物。
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具备强健的胸鳍的远古鱼类不可能进化成为陆上脊椎动物。
B.最初的提克塔里克鱼原本应该没有强壮的肋骨。
C.作为总鳍鱼的典型代表,肺鱼将来也应可以演化为陆上脊椎动物。
D.提克塔里克鱼的颈子、长鼻子等都是为了适应岸上捕猎演化而来的。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0—12题。(12分,每题3分)
荀彧字文若,颖川颖阴人也。彧年少时,南阳何颙异之,曰:“王佐才也。”永汉元年,举孝廉,拜守宫令。董卓之乱,求出补吏,除亢父令,遂弃官归。谓父老曰:“颖川,四战之地也,天下有变,常为兵冲,宜亟去之,无久留。” 乡人多怀土犹豫,会冀州牧同郡韩馥遣骑迎立,莫有随者,彧独将宗族至冀州.而袁绍已夺馥位,待彧以上宾之礼.彧弟谌及同郡辛评、郭图,皆为绍所任.彧度绍终不能成大事,时太祖为奋武将军,在东郡,初平二年,彧去绍从太祖.太祖大悦曰:“吾之子房也.”以为司马,时年二十九.


展开余下试题    自太祖之迎天子也,袁绍内怀不服。绍既并河朔,天下畏其强。太祖方东忧吕布,南拒张绣,而绣败太祖军于宛。绍益骄,与太祖书,其辞悖慢。太祖大怒,出入动静变于常,众皆谓以失利于张绣故也。钟繇以问彧,彧曰:“公之聪明,必不追咎往事,殆有他虑。”则见太祖问之,太祖乃以绍书示彧,曰:“今将讨不义,而力不敌,何如?” 彧曰:“古之成败者,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非其人,虽强亦弱。刘、项之存亡,足以观矣。今与公争天下者,唯袁绍尔。绍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达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绍迟重少决,失在后机;公能断大事,应变无方:此谋胜也。绍御军宽缓,法令不立,士卒虽众,其实难用,公法令既明,赏罚必行,士卒虽寡,皆争致死:此武胜也。绍凭世资,从容饰智,以收名誉,故士之寡能好问(通“闻”)者多归之,公以至仁待人,推诚心不为虚美,行己谨俭,而与有功者无所吝惜,故天下忠正效实之士咸愿为用:此德胜也。夫以四胜辅天子,扶义征伐,谁敢不从?绍之强其何能为!”太祖悦。
    十七年,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以彰殊勋,密以咨彧。彧以为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太祖由是心不能平。会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彧疾留寿春,以忧薨,时年五十。明年,太祖遂为魏公矣。
    评曰:“荀彧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风,然机鉴先识,未能充其志也。”(选自《三国志》)
10、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董卓之乱,求出补吏,除亢父令  除 :解除官职
B、绍益骄,与太祖书,其辞悖慢    悖:无理
C、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以彰殊勋,密以咨彧  彰:表彰
D、彧以为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    匡:匡正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全是表明荀彧“有王佐之风”的一组是                   (    )
①彧度绍终不能成大事,彧去绍从太祖。
②彧曰:“公之聪明,必不追咎往事,殆有他虑。”
③彧曰:“古之成败者,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非其人,虽强亦弱。”
④夫以四胜辅天子,扶义征伐,谁敢不从?
⑤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以彰殊勋,密以咨彧
⑥会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彧疾留寿春,以忧薨,时年五十。
A、①②③⑥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③④⑤⑥
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荀彧是颖川郡颖阴县人。董卓之乱时,他对父老们说:“颖川是四面受敌的争战之地,不宜长久停留,便将自己的宗族迁到冀州。袁绍用上宾之礼对待荀彧。但袁彧考虑到袁绍终究不能成大事,便投奔曹操。
B、自从太祖迎接天子到许都之后,其他诸侯并不服他,太祖东忧吕布,南拒张绣,在宛县又被张绣军所败,加上袁绍的来信使得太祖大怒,出入的举动不同于平常。
C、荀彧在分析曹操和袁绍的长短时,显示了独特的见识,认为曹操在度、谋、武、德四方面远胜于袁绍,袁绍必定失败。 
D、建安十七年,董昭等认为太祖应该晋升爵位为国公,将此事秘密征询荀彧的意见。荀彧认为太祖不应该这样作。太祖从此对荀彧心怀不满。反映了曹操是己就喜,非己就恨的性格特点。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114分)
四、(24分)
13、将下列文言文翻译为现代文。(10分)
⑴天下有变,常为兵冲,宜亟去之,无久留。(3分)
译文:                                                                   
                                                 
⑵绍凭世资,从容饰智,以收名誉,故士之寡能好问者多归之。(3)
译文:                                                                     
                                                            
⑶荀彧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风,然机鉴先识,未能充其志也。(4分)
译文:                                                                   
                                                    
14、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共8分)

   郑 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注: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瓦檐处的植物。
(1)分析第三句中“湿”和“满”的表达效果。(2分)
  
(2)作者咏菊,通篇不着一“菊”字,但句句均在写菊,且借咏菊表达自己的志向,试做分析。(6分)
     
15、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⑴酒本是一种饮料,但在中国却有着历史悠久的酒文化。在古代诗人笔下,与酒有关的诗句不胜枚举。曹操在《短歌行》中以“              ,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诗句慨叹人生之短暂;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就有“春江花朝秋月夜,                   。”的诗句,表明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柳永也在[雨霖铃]一词中写有“                 ,杨柳岸晓风残月。”抒发跟情人难舍难分之情。更有诗仙李白的“五花马,千金裘,                  ,与尔同销万古愁”的狂放之笔。


展开余下试题⑵近代东方文学具有反封建反殖民的思想倾向,泰戈尔是近代       (国家)最优秀的作家,哲理诗集《吉檀迦利》表达了作家对理想人生的探索。现当代东方文学与西方文学有了更多的交汇,文坛上出现新感觉派和战后派两大派别,川端康成以融汇本民族传统和西方现代的表现手法的 《            》  等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不 见 大 雁
                                    刘长春
鸟的天性是飞翔。在高高的蓝天之上,在烟波浩淼的江河湖海之上,在曲线优美的山脊之上……鸟儿不远千里地自由飞翔着。
同时,鸟儿是最具灵性的。“倦鸟而知返”,“笨鸟先飞”,“穷秋南去春北归”。
被我称作第二故乡的天台山,有一片莽莽苍苍的大森林。山下,终年不断走着一道清澈的溪流。听不到水波的喧闹,也看不见壮观的水势,就那么悠悠不急不忙的流淌着。在地势低洼的山谷间,还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深潭,深潭下泻,汇入溪涧,然后流淌,流淌。
秋天的时候,溪流变得更加潺湲,阔大的水面如同深碧的颜料一样透彻清澄,水波闪烁着点点光斑……
这个时候,数以万计的大雁从山那边,从树林间,从遥远的天际,一只衔接一只,一群簇拥一群,掠过阔大的水面,铺天盖地似地飞过来了!大雁们扇着翅膀,拍打着晚霞,激溅着水花,然后亦飞亦落于清溪,壮观的场面,真应得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弧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在我的记忆中,还有那亦近亦远、亦远亦近、亦断亦续的群雁飞鸣声,犹如九天飘散的音乐,如慕如诉如歌如泣,充斥于天地之间,这一切让人怦然而肃然。尽管时间好像流水一样地流过了三十年,可是那雁鸣的余音袅袅,至今不绝如缕于我的耳际。
故乡相逢,又是在秋日西风夕阳送别的时候。
可是,没有看见天边的几行雁字,也没有听到一声隐约的雁叫。还是儿子在上小学的时候,他一边朗诵着“秋天到,雁成行”的儿歌,一边奇怪地问我:“爸爸,大雁怎么还不飞来呢?”是啊!是啊!我们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见到春去秋归的大雁了。“衡阳雁去无留意”,“雁不到,书成谁与”等等一类的诗句,空留于发黄的书页和我们无奈的叹息中。而对孩子来说,一生都在远离自然的环境中行进,听不见鸟鸣,而只在书本上隔膜地读到关于大雁的故事,他们的生命将会是一种多么孤独与贫瘠的情景呢?他们多么想看见那从天外飞来的雁阵,一会儿排成“一”字,一会排成“人”字,扇动着优美的翅膀,从眼前飞过。然后,兴高采烈的吹着口哨,也像鸟儿一样飞进课堂……
可是,对于同样有着记忆的大雁来说,同样有着自己的苦恼与孤寂。
也许它们早已厌倦了这古老的村庄一变而为闹市的喧嚣,以及这喧嚣所裹挟着的孤寂?
也许它们被猎人无情的子弹击中,跌落于芦苇丛中或陷身于沙滩沼泽?
然而,生态学原理却揭示着另一个更为严酷的事实;溪岸两边茂密的阔叶林带几乎在一夜之间被砍伐殆尽,只有几株形影相吊的芦苇在萧瑟的秋风中低吟,再加上上游水源的枯竭,昔日阔大无比的溪流早已被乱石沙挤成一条细细的狭长的水痕,没有了那片树林的嫩叶、细根、果子,无异于断绝了它们的食粮。
大雁是有灵性的,它只能选择适宜于它生存的环境;同时大雁也是无法改变它的天性——飞翔,它们原是自由鸟儿,为了生命的自由和自由的生命,远远的避开人群,飞走,远远地飞走,甚至不愿回来。
自由的鸟儿选择自由地飞翔。从此,它在我们的视野中悄然消失了。
不知道,是出于怀旧还是一种凭吊,在昔日清溪落雁的旧址上建一座名曰“落雁公园”的建筑。在它的周围又星罗棋布着一座座高高的群楼。在群楼之上凭窗遥望清溪的居民们,在夕阳的余晖之中,能够看见群雁与落霞齐飞的情景吗?
蓝天空旷,没有大雁飞过。
天空寂寞,人也寂寞。
——选自刘长春散文集《山地笔记》,有删减。
16、第5自然段作者说“这一切让人怦然而肃然”,作者为什么怦然?又为什么肃然?请简要说明。(3分)
17、有灵性的大雁为什么会在我们的视野中消失?请概述理由。(3分)
18、这篇散文主要用什么表现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试结合具体的内容作简要分析。(6分)
19、本文以“天空寂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湖北省华中”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9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