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中考模拟卷
阅读:971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71]
泗水县2006——2007学年度初三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泗水县2006——2007学年度初三摸底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共10分)
1.根据注音写出汉字,并改正句中的错别字。(2分)
摹然回首,初中三年,如花似梦。高兴时,你曾尽情歌唱;烦恼时,你曾闷闷不乐。这三年,老师kuìzèng你一把把学习的金钥匙;这三年,同学留给你一串串甜美的回忆。课堂是你温馨的港湾,泊着你的理想,送你扬帆远航;校园是你成长的摇篮,实现你的梦想,铸就成功的希望。
①kuìzèng ② 改为
2.按要求填空。(4分)
①《红楼梦》中有诗云: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这让我们联想到周敦颐《爱莲说》中与之意义相近的名句 , 。
②《龟虽寿》中最能体现诗人慷慨激昂,壮怀激烈的情感(老当益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用典,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人们在奉献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高尚的人格。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中就有许多表现奉献精神的诗句,请你写出其中的一组句子。
3.同学们,你在“到民间采风去”的综合性学习中,一定会被家乡的山山水水、民俗风情所陶醉,请带着我们走进你的家乡,为我们介绍一处你家乡周围的文化景观。 (2分)
4.根据下列成语及相关提示填写人物姓名。(2分)
《三国演义》中“瑜骇然曰:‘此人有夺天地造化之法、鬼神不测之术!’若留此人,乃东吴祸根也。”其中的有“鬼神不测”之术的人指的是 。
《西游记》中常常摇身一变变作他人的是 。
《水浒》中被逼上梁山的最典型的例子是 。
《红楼梦》中的金玉良缘指的是 和贾宝玉。
二、古诗文阅读(共20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5~10题。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5.前两句诗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人勤。请你也用2个字概括后两句诗的内容: 。(2分)h
6.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原因是什么?(3分)
(二)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二章)
〔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
②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喻:
浏览完整试题
③宋昭公出亡 亡:
④卒得反国 卒:
8.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②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9.〔甲〕文论证了 的道理;〔乙〕文作者认为宋昭公失国逃亡的原因是 。(4分)
10.〔甲〕〔乙〕两文在内容上有很多相通之处,选择一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3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4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1—2l题。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6分)
多一些宽容
郭安风
人生活在社会中,总要与人相处,与外界发生各种联系,因此,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十分重要。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最要紧的是要豁达大度,善于容纳同自己性格、志趣不同的人。古人说:“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宽容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修养,一种“宰相胸襟”,一种大将风度。要心怀坦荡,宽容他人,就必须做到互谅、互让、互敬、互爱。互谅就是彼此谅解,不计较个人恩怨。人都是有感情和尊严的,既需要他人的体谅,又有义务体谅他人。有了互相之间的谅解,就能清心降火,在任何情况下,保持平静的心境和宽厚的品格。互让,就是彼此谦让,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心底无私天地宽。淡泊名利,摒弃私心杂念,自觉做到以整体利益为重,把方便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相互之间的矛盾关系就容易处理。争名于朝,争利于市,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对个人得失斤斤计较,是难以与他人和睦相处的。互敬,就是彼此尊重,不计较我高你低。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敬人者,人自敬之”,尊重别人,自然会获得别人的好感和尊重。如果无视他人的存在,不尊重他人的人格,就不会有知心朋友。互爱,就是彼此关心,不计较品格气质的差异。爱能包容大千世界,使千差万别、迥异不同的人和谐地融为一个整体;爱能融化隔膜的坚冰、抹去尊卑的界线,使人们变得亲密无间;爱能化解矛盾芥蒂,消除猜疑、嫉妒和憎恨,使人间变得更加美好。
我们所讲的宽容并不是无原则的迁就,并不是主张善恶兼容,与不良的思想和行为和平共处,而是要在党性原则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基础上相互理解和支持。要把对同志的宽容与对错误的批评统一起来,面对违反原则的言行,决不姑息放纵。这样我们才能保持健康的心胸,建立纯洁的人际关系。朋友,你说呢?
11.这篇短文的论点是什么?作者主要用什么论证方法?(3分)
12.文章提出要宽容他人必须互谅、互让、互敬、互爱。你认为“四互”中哪一点最难能可贵?为什么?“四互”之间有怎样的关系?(4分)
13.说说末段在全文中的作用。(3分)
14.仿照画线的句子,以“恨”为话题,也写一组排比句。(3分)
15.如果你觉得你周围有的人心胸狭窄,请引用文章中的关键性的句子,对他们进行劝说。注意用语委婉,以理服人。(50字左右)(3分)
(二)
让他说完吧
男孩儿穿一身校服,胸前抱着一只硕大的书包,车下一位老人隔着车窗絮絮叨叨地交代着一些诸如“一个人在外边,要吃饱,要睡好,冷了要加衣,热了要洗澡”之类的“出门须知”。
有的乘客开始催促司机了,那男孩也露出不耐烦的神色:“回去吧,爸,知道了,总说这些没用的做啥?”又抱歉地对乘客说:“不好意思,耽误大家的时间了。”
但是,汽车仍稳稳地趴在那里,司机仍极其耐心地扶着方向盘,扭过头对大家说:“让他说完吧,不让他说完,他会不放心的。”他笑了笑,“我每天都在制造着别离,把车上的人和车下的人分开,就是大人间也都有说不完的嘱咐,别说他对一个孩子啊。”
你不让他说完,他会不放心的!我不禁一惊,这句话竟是一个和说者听者都没关系的人说出来的!
①我们总是相信自己的判断,②却完全没想到老人的内心。③在生活中过滤和选择着有用和无用,④从而因为没有实际用处而失去了让他说完的耐心,⑤甚至对亲人的嘱咐也要用这样的原则加以区分。我们试图屏蔽那些没用的语句,却不小心把那一腔的爱意忽略了,挡在了我们的心灵之外。像这个孩子,漠不关心着老人的关心。
如果,那位老人有可能的话,肯定会毫不犹豫地陪着孩子,那样,他就可以用自己的双手而不是几句嘱咐来表示他的惦念,他实在是想让自己的那几句话来替他伴着儿子啊,于是,用喋喋不休为儿子做一顶密不透风的保护伞。
遗憾的是,很少有人懂得这其中的谜底,因为这种爱意是一些让人厌烦的“废话”,从而令人拒绝。
连朱自清不也在父亲送别时,从心里嘲笑父亲的迂腐吗?
对于老人无数次重复的唠叨,我们何曾耐心着让他们放心地说完过呢?如此沉甸甸的爱,我们却因为包装过于简陋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刚才出门时,母亲颠着小脚追出来,说:“过马路要小心啊!”让女儿好一阵大笑,她对我说:“你四十多岁了,奶奶还当你是小孩儿呢。”那时我所表示的孝顺也只是一句轻描淡写的“谁让你又出来了啊?”丝毫没有让她说完的意思。
在车上车下的分别之际,我实在想不出来还有什么东西能代替这样的废话。“吃饱,睡好,冷了加衣,热了洗澡”,这些人人皆知的生活常识的确不须多言,但谁又能否认这不是老人内心最深沉的表达呢?
正在胡思乱想,从后视镜里看到老人慌慌张张地跑过来,一边招手一边喊着,司机“吱”地刹了车,探出头去:“你还忘了什么事?”“咋了?”男孩也问。“没事。慢点啊,师傅,注意安全!”老人气喘吁吁着。
“哗……”车上的人全笑了,我却分明感到眼里有一丝丝温暖的湿润,对着他大声地喊了一声:“谢谢了!”
16.开头铺写了一件什么事情?请用一句话简要概括。(4分)
17.划线处的几个句子句序有点儿乱,请重新调整一下。将正确句序写在下面。(3分)
展开余下试题
18.“遗憾的是很少有人懂得这其中的谜底”,这一“谜底”指的是什么?文中提到的几类人中,除了那男孩,还有哪些人也不曾懂得这一“谜底”?(5分)
19.“连朱自清不也在父亲送别时,从心里嘲笑父亲的迂腐吗?”这一说法出自何处?在本文中有何作用?(4分)
20.你能读懂“我”吗?请完成下列问题。(4分)
⑴文中写“我”才出门时的例子,是为了表明什么意思?(2分)
⑵文末的“我”为什么要对老人大声地喊一声“谢谢了”? (2分)
21.你有文中男孩儿的类似体验吗?读了本文后你又有何感想呢?(4分)
四、作文(共5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认为财富就是万能的金钱,有人认为财富就是美丽的精神家园。山间明月、石上清流是隐士的财富,宇宙奥秘、人间万物是智者的财富,音乐是贝多芬、莫扎特的财富,色彩是达•芬奇的财富,齐白石的财富是虾,徐悲鸿的财富是马。总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财富,甚至某种痛苦的经历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你的财富是什么呢?
请以“财富”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主题(观点)明确,有真情实感,尽可能展示自己的个性或独特的见解;自选文体(除诗歌、戏剧外),自拟题目,写一篇字数600以上的文章。题目或正文中如需出现人名、地名、校名者,请用X X或虚拟名称替代。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全卷实际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10分)
1.答案①馈 赠②摹 改为 蓦
评分:本题2分,每小题全对得1分。
2.答案: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③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④答案举例:“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等。
评分:本题4分,每小题1分。有错别字,增字、漏字该题不得分。第④小题符合要求即可。
3.答案提示:写出景观名称且说明其文化内涵即可。
评分:本题2分,答题要具体。
4.答案:诸葛亮 孙悟空 林冲 薛宝钗 。
评分:本题2分,有错字该空不给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20分)
5.答案:能用2个字概括出后两句是写自然环境美的意思即可。答案示例:“景美”或“景秀”、“境美”等,答案不必强求与“人勤”二字对仗。
评分:本题2分\
6.答案:“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写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传达出一种闲适的田园情趣。“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化静为动,新颖别致,富有情趣。
评分:本题3分,意思对即可。
7.① 通“弼”,辅佐 ② 了解,明白 ③逃亡 ④终于
评分:本题4分,答对一个得1分
8. ①内心忧困,思虑堵塞,这样才能有所作为。
②宫内和朝廷中都听不到有人说我的过错,因此到了这样的境地。
评分:本题4分,译对一句得2分,意思对即可。
评分:可用原文,也可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每空2分,共4分
9。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谄谀者众
10.示例1:〔甲〕〔乙〕两文都谈到了“法家拂士”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甲〕文说“入则无法家拂土,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乙〕文则通过宋昭公的例子具体说明了这一点。示例2:〔甲〕〔乙〕两文都谈及了如何对待过失的问题。〔甲〕文说“人恒过然后能改”;〔乙〕文中的宋昭公“亡而能悟”,有过能改,终于返回了自己的国家。 评分:找出两相通文内容1分,结合经验谈得有理2分,共3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40分) 11.答案:论点是“多一些宽容”,(或“宽容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修养”)(2分)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1分)
评分:本题3分。
12.答案:第一、二问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谈感受,不求惟一的答案。(2分)第三问:四者之间应该是逐层递进的关系,“互爱”的要求是最高的。(2分)
评分:本题4分,意思对即可。
13.答案示例:补充论述宽容与无原则的迁就、善恶兼容等的区别,使论述更严密,结构更完整。3分
14.答案:略。
评分:本题3分,言之有理即可。
15.答案略
评分:本题3分,言之有理即可
16.一位父亲对上学儿子进行的“临行嘱咐”。(或:父亲给孩子交代“出门须知”。)
评分:本题4分,说出主要意思,即可。语言啰嗦、不清的酌情扣1——2分
17.①③⑤④② 评分:本题3分。全对,即得3分
18.第一问,“谜底”指唠叨背后充满爱(或:父爱、长辈的爱等等) 第二问,乘客、《背影》中的朱自清、才出门时的“我”都未曾懂得这一谜底。
评分:共5分。第一问2分。第二问3分,答出一类人即得1分。
19.第一问:朱自清的《背影》(答出《背影》即可) 第二问:以名人不能免俗的例子,更加突出说明人们无视唠叨背后的爱的普遍性。
评分:共4分。各2分。
20.⑴自我解剖,愧疚自己也曾未懂得母亲的关爱之心。
⑵我读懂了老人充满温暖、充满爱意的唠叨,很受感动,由衷地感谢他的关心。
21.示例:根据自己的切身体验,说出自己对这样特殊之爱的理解或感受即可。
评分:答案为开放性,言之成理即可
四、作文(共50分)
22.作文可考虑从内容、表达、文面三个方面综合评分。可分为五类卷:一类卷50—
45分;二类卷44~40分;三类卷39—35分;四类卷34—30分;五类卷29分以下。
说明:
1.全卷卷面书写加分由评作文卷的老师根据作文和全卷的整体情况给分。书写、卷面
一般及以下者不加分,较好者加1—3分,好者加4—5分,加分范围控制在百分之十左右。
全卷实际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2.作文应三人独立阅卷,取三人平均分记人得分,有小数点四舍五人。 .
3.作文评分应先确定是几类卷,并在此基础上对内容和表达有创意的可另加1—5分;
满分作文控制在百分之二左右。 (222.173.146.82)
上一篇:
2007年邯郸市初中生升学模拟考试(一)
下一篇:
湖北黄冈市、宜昌市、荆州市2007年高三联合考试语文试卷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泗水县2006”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7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