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878  
标签:浙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78]
上海市闸北区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质量监控语文试卷
  上海市闸北区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质量监控
语文试卷
阅读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l一6题(9分)
《影响世界100部名著》节选
    [1]《圣经》   
它是了解西方文化的钥匙!作为基督教的正式经典,其最重要的主题是人。
    [3]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没有牛顿,就没有近代科学。牛顿第一次表明人可以像上帝那样洞察世界的奥妙,这
种思想在思想史上是空前的。
  [4]达尔文《物种起源》
  达尔文的伟大之处,就是在于在看来不变的事物中找到变化,在看来没有联系的事物
中找到关系。
    [5]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梦是最一般的心理现象之一,也是各种迷信和预言的来源之一。弗洛伊德主要功绩在
于理性地把梦作为一种对象来研究,并得出划时代的发现——潜意识。弗洛伊德指出,人
并不是自己行为和精神的主宰,他在很大程度上受潜意识控制。
    [8]马尔萨斯《人口原理》
  两个世纪以来,马尔萨斯可以说被攻击得体无完肤。不过,即便他的每一句话、每个
数据都是错的,其精神实质总是得到辉煌的证实。
    [9]卡逊《寂静的春天》
  同《人口原理》一样,《寂静的春天》是人类对自己的生存状况提出严重警告的警世之
作,在它出版四十多年之后,“环境”已经成为最流行的热门词条之一。
[11]《论语》
代表中国文化的首屈一指的著作。其核心思想在于人和人之间有差别、不能平等,这也是两千五百年来中国文化的核心。许多古代文化消亡了,而中国文化却在变化中存续下来,这可能是孔子和他的《论语》的功劳。
    [26]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莎士比亚对人的本质的洞察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从古到今,人最感兴趣的问题还是
人本身,人希望认识自己;而这恰巧是人本主义或人文主义的实质。但人是复杂的,这种
认识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文艺作品为我们提供一个最佳的场所。
    [3l]歌德《浮士德》
    歌德用“古典的”形式创造一个崭新的,完全属于新时代的理想的人。在歌德的浮士
德身上,最主要的是为求知识的无尽的探索精神,这个精神可称之为浮士德精神。、正是这
种精神成就了西方的科学昌明与文化鼎盛的时代。
    [32]塞万提斯《唐·吉诃德》
    名著的伟大之处在于它有助于精神的提升,精神提升的关键在于人生意义的认同。唐·
吉诃德和他的仆人桑丘以及书中的其他人物对每个读者来说都不陌生,一个人在他生活中,总会遇到类似的人物和情景。除了技术进步之外,你会发现现代的人性与塞万提斯描写的16世纪的人性与非人性何其相似乃尔。
    [46]加缪《鼠疫》
    从古到今,人类不断面对各种灾难,但他们很少能够对灾难有所准备。这本讲人类如
何面对灾难的书创作于希特勒时代,许多人感到无望。在这关键时刻,加缪看到面对灾难
的唯一正确态度,就是不要听从命运的摆布,也不要听从权威与利益集团的煽动。
    [61]门笛卡尔《方法谈》
    什么是科学精神,到现在仍然是众说纷纭。但是,科学精神一定会导致科学发展,其


浏览完整试题起点必定是求知的欲望。笛卡尔在《方法谈》一书中一开始就讲述他从学校出来后的二十
年的探索过程,而且在探索过程中开创出自己独特的理论与方法。这就是笛卡尔哲学体系,
其核心是认识论。正是笛卡尔把哲学扭转到了正确的方向。
    [65]卡夫卡《审判》
    卡夫卡的不朽在于他提出的问题远比他解答的多得多。在《城堡》中他谈到“提问题
是主要的”。实际上这就是科学与人生的真谛。思想来源于对问题的探索,探索过程也许比
拾取现成答案更有意义。
    [70]鲁迅《阿Q正传》
要在中国作家中选出一位思想家可不容易,特立独行不是中国人的精神。稍稍离经叛道,不是棒杀,默杀,就是捧杀。无疑,每一套杀法,鲁迅都经过,只是什么时候干什么,随时代的潮涨潮落决定。但是,近百年来中国首屈一指的作家还是鲁迅,而《阿Q正传》是其代表作。
  [82]老聃《道德经》
  它是世界上影响很大但篇幅最短的书。总的说来,《老子》与《论语》几乎完全不同而
且相互补充构成中国传统文化。孔子一直是中国文化的在朝派,而老子则是在野派。老子
乃至道家学说最有意义的地方在于给孔子的“理想国”开辟一个精神逃脱的小路。
[100]曹雪芹《红楼梦》
  《红楼梦》在中国影响极大,在世界上却影响很小。这种反差说明什么呢?《红楼梦》彻
头彻尾的“中国味”。而这种中国味也许可以从中国诗词、中国书画、中国园林,、甚至中国
戏曲中体会一二,但《=红楼梦》却是全方位的。它是中国(传统)社会的缩影。
1.(2分)在鲁迅的《阿Q正传》中我们知道了阿Q精神,它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分)马尔萨斯《人口原理》述评中的“精神实质”一词,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分)请将选文中的(1)(3)(4)(5)(8)(9)(26)(31)(46)(61)(65)(82)按下列要求分类:
A.文学艺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宗教哲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自然科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分)根据节选的评述请用一个词或短语概括下面典型人物的特征:
  哈姆雷特      (           )
  浮士德        (           )
  唐·吉诃德    (           )
5.(3分)下面的内容与《老子》和《论语》无关的一项是 (    )
A.“柔弱不争”、“无为而治”        B.“内用黄老,外示儒术”
C.“求闻达、济天下”              D.‘依法治国,赏罚分明”
6.(3分)从节选的作品看,《影响世界100部名著》对世界的“影响”主要偏重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7—12题。(19分)
    ①我来到海滨,亲吻着蔚蓝的大海。
    ②我贪婪地读着沧海这不朽的大自然的经典,读着浪花,读着波光,读着迷蒙的烟涛。
天外滚滚而来的蓝色文字和发出雷鸣般声响的白色标点,使我领略着这天与地之间的大书’
中深邃的哲理。
    ③打开海蓝色的封面,聆听着太阳清脆的铃声,海底朦胧的音乐,我看见了安徒生童
话里天鹅洁白的舞姿,罗马大将安东尼和埃及女王克利奥佩特拉海战中交融着爱与恨的戏
剧,灵魂复苏的精卫鸟化作飞鸥在寻找当年投人海中的树枝,徐悲鸿笔下的马群在蓝色的
大草原上仰天长啸,舒伯特的琴键星星般在浪尖上频频跳动此时此刻我感到自身发
生了一种神秘的变化,一种非常美好的东西复归了。我感到自己的世界在扩大,胸脯在奇
异的伸延,一直伸延到海天相接处,同天:同海,同躲藏着星月连成一片。喜悦突然像涌
上海面的潜流,滚过胸间,使我暗暗激动。生活多么美好,这大海拥载着的土地,这土地
拥载着的生活,多么值得我爱恋。  
    ④面对大海,有人读到豪壮,有人读到寂寞;有人体悟爱情,有人感受仇恨;有人渴
求着生,有人寻找着死一大海是双重结构的生命;潮与汐,深与浅,洪涛与微波j巨鲸与
幼鱼,狂暴与温柔,清新与混沌,怒吼与低吟,日出与日落,诞生与死亡。颤抖的岁月中,
多少江河挟着泥沙污染你的蔚蓝,多少鲸鲨的尸体毒化你的芬芳,然而海浪依然活泼,波
光依然明艳,海水依然清澈。阳光下,我一直读到浅海海底,读到沙,读到珊瑚、,读到飘
动着的海带。那些蹈海的英雄、穿越怒涛的探险者、潜入深海发掘化石的科学家.,你们在
海床上找到了大海净化自我、战胜自我的答案吗?你们像我一样,读到了大海这种比风暴更
伟大的力量吗?
    ⑤然而,读着大海,我却困惑了。我的视线未能穿越海底。我知道,那儿有很难读懂
的大深奥,人类一旦解读了这大深奥,世界将三倍地富有。然而我知道今天的海,是曾经.
化为桑田的海,是曾经被圆锥形动物统治过的海,是曾经被凶猛的海蛇和海龙霸占过的海。
而今,寒荒的波涛世界变成了繁忙的人间。我读着海,读着眼前掠过的七彩风帆,读着破
浪驰骋的威武舰队,读着层楼巨厦似的庞大油轮,读着海滩上红白相间的帐篷和沙地上沐
浴着阳光的男人女人,我相信,20年后的海,百年千年后的海,,又会有另.一-种壮观,,另一种七彩,另一种海与人的和谐世界。海底世界据说是永恒的黑暗,但我相信那儿每时每刻都在酝酿着惊人的巨变。,海面上顷刻间,波平浪静就能化为波峰浪谷,‘正是深海永不平静的讯息。我曾经千百次地思索,如今我明白,大海绝不留恋过去,永远追求未来,追求更
新和进化。
    ⑥大海,我心中伟大的启示录。             (有删改)


展开余下试题7.(3分)第①自然段中说“这天与地之间的大书中深邃的哲理。” 是一种________的说法,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分)“大海这种比风暴更伟大的力量”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分)大海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全文围绕“读”字展开,把大海喻为经典、_______________
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并以此构成全文的基调、核心。
10.(3分)对文章开头描写的浪花,波光,迷蒙的烟涛……的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描写营造出散文诗特有的意境和气氛。
  B.清新的文字引发人产生美好的想象。
  C.开门见山,自然点出“读”的对象。
D.大海情景的描绘,给人一种美的画面感。
11.(4分)文章以“读沧海”就构思而言,作者对“沧海”的“解读”是从“打开海蓝色的封面”开始,而后从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 ;从________________到 ____________ 的
12.(5分)散文诗是“诗意般思索”(屠格涅夫语)。请你结合《读沧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
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填写下列名篇名旬中的空缺(任选5空)(5分)
13.①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宋·柳永《雨霖铃》
②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_________________。(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波不兴(宋·苏轼《前赤壁赋》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却道海棠依旧。(宋·李清照《如梦令》
⑤凿石索玉,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国志·蜀书·秦宓传》    
⑥木欣欣以向荣,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题东林书院联)
 (四)、阅读下面的诗。完成14一16题。(8分)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4.(3分)上面的诗或写口或写口,但都借景写理,所以人们称这类诗为口口诗。
15.(2分)“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诗
中的理是由塘而口,见口觉清,由清思源,自然天成。
16.(3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表达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文。完成17—2l题。(16分)
    一道学,高屐大履,长袖阔带,纲常之冠,人伦之衣,拾纸墨之一二,窃唇吻之三四,
自谓真仲尼之徒焉。时遇刘谐。刘谐者,聪明士,见而晒日:“是未知我仲尼兄也。”其人
勃然作色而起日:“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子何人者,敢呼仲尼而兄之?”刘谐日:“怪
得羲皇以上圣人尽日燃纸烛而行也!”其人默然自止。然安知其言之至哉!
    李生闻而善日:“斯言也,简而当,约而有余,可以破疑网而昭中天矣。其言如此,
其人可知也。盖虽出于一时调笑之语,然其至者百世不能易。”
    ——选自中华书局排印本《焚书》
17.(4分)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窃唇吻之三四  (    )      ②敢呼仲尼而兄之  (    )
  ③见而哂日  (    )          ④李生闻而善  (    )
18.(3分)下列词组与句子中的“徒”与“自谓真仲尼之徒焉”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B.家徒四壁
C.仲尼之徒,无道恒文之事者           D.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19.(2分)文中与“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相呼应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4分)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人勃然作色而起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然安知其言之至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3分)从文中看刘谐的特点表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文,完成22—25题。(13分)
          游雁荡记
    (清)方苞
    癸亥仲秋,望前一日人雁山,越二日而反。古迹多榛芜关不可登探,而山容壁色,则
前此目见者所未有也。鲍甥孔巡①日:“盍记之?”余日:“兹山不可记也。永、柳诸山,乃
荒陬②中一邱一壑,子厚谪居,幽寻以送日月③,故曲尽其形容。若兹山,则浙东西山海所
蟠结,幽奇险峭,殊形诡状者,实大且多,欲雕绘而求其肖似,则山容壁色乃号为名山者
之所同,无以别其为兹山之岩壑也。”
    而余之独得于兹山者,则有二焉。前此所见,如皖桐之浮山、金陵之摄山、临安之飞来
峰,其崖洞非不秀美也,而愚僧多凿为仙佛之貌相,俗士自镌名字及其诗辞,如疮痞壁藿④
然而人人目。而兹山独完其太古之容色以至于今,盖壁立千仞,不可攀援,又所处僻远,富
贵有力者无因而至,即至亦不能久留,构架鸠工⑤以自标揭,所以终不辱于愚僧俗士之剥凿
也。又,凡山川之明媚者,能使游者欣然而乐。
    而兹山岩深壁削,仰而观俯而视者,严恭静正之心,不觉其自动,盖至此则万感绝,百
虑冥⑥,而吾之本心乃与天地之精神一⑦相接焉。察于此二者,则修士守身涉世之学,圣贤
成己成物之道,俱可得而见矣。
  [注]
    ①鲍甥孔巡:鲍孔巡,方苞外甥,方苞一妹嫁鲍氏,孔巡即其子。
    ②荒陬(zou邹),荒凉偏远之地。陬:角落,引伸为偏远的地方。
    ③“幽寻”句:深入探寻山水(寄情山水)以打发日子。
    ④疳(wei戳伟):疮。壁(ju6掘)然:惊心。
    ⑤鸠工:集聚工匠。鸠:聚集。标揭:标榜扬名。
    ⑥冥:脆隐灭。
⑦一:完全   
22.(2分)“癸亥仲秋,望前一日”一句中的“仲秋”是指农历______月。“金陵之摄山”中
的“金陵”是指现在的_______(地名)。
23.(2分)对“兹山不可记也”的理由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雁荡山“实大且多”应着眼于它整体的内在精神。
    B.求其形似容易,绘其神似太难。
    C.作者无心花费笔墨描景状物。
D.抓住特点将游山的乐趣引向哲理探索。
24.(2分)对“所以终不辱于愚僧俗士之剥凿也”一句的理解最恰当一项是 (    )
    A.雁荡山就这样才没有被愚僧俗士的剥落斧凿所污辱啊。
    B.雁荡山因为这样才能没有被愚僧俗士的剥落斧凿所污辱啊。


展开余下试题    C.这就是雁荡山始终没有被愚僧俗士的剥落斧凿所污辱的原因。
D.这就是雁荡山始终拒绝愚僧俗士的剥落斧凿所污辱的原因。
25.(4分)作者欣赏雁荡山的两点,一是雁荡山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二
是这一特点符合作者_______________的心境。(用文中词句回答)
26.(3分)从文中看作者游雁荡山悟出的道理是:(用自己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 文  (70分)
2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当他同时拥有两只表时却无法确定了。
因为两只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你
要做的就是选择其中较信赖的一只,尽力校准它,并以此作为你的标准,听从它的指引行
事。这就是人们称之的“手表定理”。
    请联系实际,写出你对上面材料的理解与思考。
    要求:(1)不少于800字。
          (2)不要写成诗歌。
          (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上海市闸北区高三年级语文学科期中练习卷(2007.4)参考答案
(一)
1 精神胜利法(是自欺欺人,是妥协)
2 人类应对自己的生存状况保持一种忧思与警觉。
3 A文学艺术(26)(31)(46)(65) B宗教哲学(1)(61) (82) C自然科学(3)(4)(5)(8)(9)
4 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复杂 歌德的《浮士德》 追求创造 塞万提斯的《唐·吉诃德》 富于幻想,行侠仗义
5  D(法家)
6 思想。(它们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二)
7 比喻: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作者读沧海后对大海的认识。
8 净化自我,战胜自我的力量。
9 书籍启示录
10  C
11 浅海 深海;海平面 海底
12 略(能结合文本的内容,领略大海所蕴含的哲理情思)
(三)
13①杨柳岸、晓风残月(宋·柳永《雨霖铃》) ②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滁州两涧》) ③清风徐来  (宋·苏轼《前赤壁赋》) ④试问卷帘人(宋·李清照《如梦令》) 
⑤剖蚌求珠(《三国志·蜀书·秦宓传》) ⑥泉涓涓而始流(晋·陶渊明《归去米兮辞》)
 ⑦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题东林书院联)
(四)
14 水,山,哲理(理趣)
15 水  水
17 ①偷来②“兄之”意为做他的兄长③讥笑④(形容词作动词用,解释为)“认为好”
18 C门徒(D同伙)
19 “怪得羲皇以上圣人尽日燃纸烛而行也!”
20 ①那人生气地改变了脸色并站起来 ②然而怎么知道他说得这么深刻啊
21 风趣幽默(诙谐调笑);反传统
[译文]:
有一位道学先生,脚穿宽大而高底的木屐,身上的服饰长袖阔带,俨然以纲常为冠、以人伦为衣,从故纸堆里拣来了只言片语,又窃取到了一些陈词滥调,便自以为是真正的孔子信徒了。这时他遇见刘谐。刘谐,是一位聪明博学的才子,见了他微笑说:“这是因为你不知道我是孔子的兄长啊。”那位道学先生顿时生气地变了脸色,站起来说:“上天如果不降生孔子,世界就会千秋万代如在黑夜之中。你是什么人,敢直呼孔子的名字而以兄长自居?”刘谐说:“怪不得羲皇以前的圣人都是整天点着纸烛走路啊!”那人无言答对,但他又怎能理解刘谐一番话的深刻道理呢?
我李贽听说以后赞美道:“这句话,简明而恰当,概括性强而又启人思考,可以冲散云雾的遮蔽而使天空晴朗。他的言论这样,他的人品也就可以知道了。因为这虽然是出于一时的玩笑话,然而其中的深刻道理却是千百年不可改变的。”
(六)
22 八(月)或秋天的第二个(月) 南京
23 B
24 C
25 完其太古之容色  严恭静正
26 欲使自己不受侮辱,就要远离受侮辱的环境;与成就别人,首先要成就自己,使自己有很高的品德。
 
游雁荡记·(清)方苞
癸亥仲秋[1],望前一日入雁山[2],越二日而反。古迹多榛芜关不可登探,而山容壁色,则前此目见者所未有也。鲍甥孔巡曰[3]:“盍记之[4]?”余曰:“兹山不可记也。永、柳诸山,乃荒陬中一邱一壑[5],子厚谪居,幽寻以送日月[6],故曲尽其形容。若兹山,则浙东西山海所蟠结,幽奇险峭,殊形诡状者,实大且多,欲雕绘而求其肖似,则山容壁色乃号为名山者之所同,无以别
标签:浙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上海市闸北”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7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