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1029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29]
北京市宣武区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
北京市宣武区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
语 文 试 题
2007.5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1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将学校、班级、姓名填在密封线内;
3.将第1卷的答案填在卷的答题表中,第Ⅱ卷则在答题纸上作答;
4.考试结束,试卷与答案一并上交。
第Ⅰ卷 (选择题,共30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同的一组是( )
A.标识/教识 着装/着火 漂泊/淡泊明志 拾金不昧/拾级而上
B.创伤/创新 头角/角色 慰藉/杯盘狼藉 果实累累/危若累卵
C.供述/供奉 辟邪/辟谣 量刑/量体载衣 蝗臂当车/安步当车
D.哨卡/卡片 勉强/强迫 横财/飞来横祸 与人为善/与会人员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缉拿 山青水秀 寒喧 同等学力
B.收迄 无可置疑 神采 滥用职权
C.撕杀 人情世故 委曲 美轮美奂
D.照灾 林阴大道 调谴 共商国是
3.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曩近陈水扁搞的这一系列,去中固化”的______行径,定将受到历史的惩罚。
⑦市教委要求各高中校以这次课程改革为______,加大实施素质教育的力度。
③真正的笑意,有如金秋的稻番,可以永适______在人们的心底,温馨,恒久。
④多少年来。中圈希望举办臭避会的梦想______成为现实.怎能不令人慷喜!
A.卑劣 契机 沉积 竟自 B.卑劣 突破 沉淀 径自
C.卑鄙 突破 沉积 竟自 D.卑鄙 契机 沉淀 径自
4.下列各旬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福建一些地区遭受地震后,不到一周的时间,来自祖国各地的救援捐款便络绎不绝地送到了灾区。
B.孔教授的课讲得很精彩.不仅本校学生欢迎,其他院校也聘请他为兼职教授,真是墙内开花墙外香。
C.我们大力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必须和剔除、针砭传统文化的糟粕同时进行。不能厚此薄彼。
D.有的同学“一模”考试成绩不够理想。觉得反正也考不上大学了,就破罐子破摔.一上课倒头便睡。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孔子一生积极求索,“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他奋斗的一生是他这句格言的真实写照。
浏览完整试题
B.今年恰逢中国话剧百年华诞,青年湖公园将开展话剧“五个一”,一期工程4月竣工。
C.作为现代人.财富更深层的意义,并不是指你赚钱的多寡,而是指你生活品质的优劣。
D.面对网络游戏的不良影响。身为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劝阻同学们不要沉迷网吧。
二、(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一l0题。
景公有所爱槐,令吏谨守之.植未县之,下令曰“犯槐者刑.伤之者死。”有不闻令,醉而犯之者.公闻之日:“是先犯我令。”使吏拘之,且加罪焉。
其女往辞晏子之家。托曰:“负廓之民成妾.请有道于相困,不胜其欲,愿得充数乎下陈。”晏子闻之,笑日:“婴其淫于色乎?何为老而见奔?虽然,是必有故。”令内之。
晏子望见之,曰:“怪哉!有深忧。”进而问焉。对日:“君树槐县令,犯之者刑.伤之者死。妾父不仁,不闻令,醉而犯之.吏将加罪焉。妾闻之,明君莅团立政.不损禄,不益刑.又不以私恚害公法。……吾君欲以树木之故杀妾父。孤妾身.此令行于民而法于田矣。虽然.妾闻之,勇士不以众强凌孤独,明惠之君不拂是以行其所欲。……今君出令于民。苟可法于国,而善益于后世,则父死亦当矣,妾为之收亦。宜矣!令之令不然,以树木之故,罪法妾父,妾恐其伤察吏之法,而害明君之义也。邻国闻之,皆谓著君爱树而贱人,其可乎?恿相国察妾言以裁犯禁者。”晏子曰:“甚矣!吾将为子言之于君。”使人送之归。
明日,早朝,而复于公曰:“耍闻之,穷民财力以供嗜欲谓之暴,崇玩好.威严拟乎君谓之逆.刑杀不辜谓之贼,此三者,守固之大殃。今君穷民财力.以羡饮食之具,繁钟鼓之乐.极宫室之现,行暴之大者;崇玩好,县爱槐之令,戴过者驰,步过者趋.威严拟乎君,逆之明者也;犯槐者刑,伤槐者死,刑杀不称,贱民之深者。君享国,德行未见于众,而三辟著于国.婴恐其不可以莅国子民也!公曰:“微大夫教寡人。几有大摹累乎社稷。今子大夫教之,社稷之福.寡人受命矣。”
晏子出,公令趣罢守槐之役,拔王县之木,度伤槐之法.出犯槐之囚。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女往辞晏子之家 辞:诉说.求情。
B.明惠之君不拂是以行其所欲 拂:违逆,违背。
C.以羡饮食之具 羡:羡慕。
D.公令趣罢守槐之役 趣:急速、赶快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使史拘之,且加罪焉。
不出,火且尽。
B.愿得充数乎下陈。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C.婴其淫于色乎?
其孰能讥之乎?
D.吾将为子言之于君。
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8.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句子意思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苟(令)可法于国,而善益于后世。
B.妾为之收亦宜矣。(妾为父收尸)甚乎!
C.以树木之故。(景公)罪法妾父。
D.公令(吏)趣罢守槐之役。
9.下列人物言论中,全都表现国君“不能因私愤害公法”的一项是( )
①君树槐县令,犯之者刑,伤之者死。
②不损禄,不益刑,又不以私恚害公法
③吾君欲以树木之故杀妾父。
④明惠之君不拂是以行其所欲。
⑤愿相国察妾言以裁犯禁者。
⑥伤槐者死,刑杀不称,贼民之深者。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④⑥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景公因爱槐而立法,殃及百姓,在晏要的劝说下。景公终于醒悟而废法。
B.民女到晏子家,向晏子自陈“有深忧”.并以法应利国利民之道打动了晏子。
C.晏要在景公面前替民女说话,是希望景公傲个明君,法为民立而守住社稷。
D.民女之父酒醉而冒犯景公爱槐,被拘。经女儿和晏子共同努力,最终获释。
第Ⅱ卷(共120分)
三、(20分)
11.将上面一段文字材料中面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君享国,德行未见于众,而三辟著于国.婴恐其不可以莅国子民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8分)
螺恋花•送春
朱淑真
楼外垂扬千万接.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蒲潇雨。
(1)下列对作品中词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欲系青春”:“青春”.指春光。
B.。犹自风前飘柳絮”:。犹自”.指作者自己。
C.“绿满山川闻杜宇”:。杜宇”.杜鹃.传说中哀鸣啼血之鸟。
D.“莫也愁人苦”:“莫”,莫非。
(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将下面的古诗文补充完整(任选7小题)。(7分)
①群臣吏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受上赏。(‘邹忌讽齐壬纳谏》)
展开余下试题
②云无心以出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
④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⑤山围故国周遭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石头城》)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是离人泪。(王实甫《长亭送别》)
四、(12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7题。
形象与科学
(1)许多重大科学研究证明,科学与文学相通相成。文人应该服膺科学。科学家也可以向文人学习。诺贝尔物理奖得主丁肇中、“菲尔茨奖”(被称为“数学诺贝尔奖”)得主邱成桐,俩人对历史学的兴趣几近痴逑。其实.科学研究并不都是逻辑推理.比较恰当的应是两种不同心智的显现:广博的猎取,深刻的概括。
(2)科学并不那么“严格”。量子力学描述的是截观世界。那里,常人的一切感官都远远够不着。李豉道、扬振宁的“宇称不守恒”原理在表述上就使用了形象语言:“宇称”给了人们对称的意象.就像一个人站在镜子面前。什么叫莱物理过程的“宇称守恒”呢?如果这个人和他的“镜中人”除了左右相反外。其物理过程完全一样,就叫“宇称守恒”。反之.如果这个人举右手,“镜中人”也举右手。就不是“镜面对称”,于是就叫这个物理过程“宇称不守恒”了。可见,把高深的理论形象性地说成“对称的缺损”。就容易理解了。
(3)实际上.要把高深、复杂、抽象的科学理论阐述得人人都懂,往往也非得恰到好处地借助于一幡幡图画不可。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说,空间的物质密度极高时会产生“弯曲”。这“弯曲空间”叫许多人如坠五里云雾中。我们可以想象一幅图画。一个小弦子在席梦思上蹦跳。当小孩子踺在空中时席梦思周围质量很小,所以是平直的“正常空问”;而踺下来时.产生了孩子重量形成的“大质量”,席梦思就向下弯曲了。如果质量大得无与伦比,那么空间就会形成一个洞眼——黑洞!
(4)科学不但在表述上少不得形象语言,就是在科学研究和发现的全过程中,也是逻辑推理和图象捧作交替进行的。其中,逻辑推理贯穿始终,形象操作则时隐时现,但作用关键。形象思维为什么重要?因为量子世界实在太小.而宇宙空问又实在太远.人类的一切感官都鞭长莫及,所以只能设计“头脑模型”。
14.文章首段中“广博的猎取,深刻的概括”指怎样的心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2)段。科学,并不那么“严格”这一句。在文中有何含意?(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填空:第(2)段和第(3)段分别从口口口口和口口口口两个方面来阐述形象与科学的关系的。(每条不超过4个字)(2分)
1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分析或推论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许多取得卓越成就的著名科学家,常常也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等多学科的通才。
B.形象操作在科学研究中作用关键.所以完全可以利用研究文学的方式来研究科学。
C.人类面对自然存在着感官上的局限时.形象思维在科学研究中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D.科学结论并非都只靠严格的数据、严密的推理,形象操作往往也会发挥重要作用。
五、(18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2l题。
二次大战在双牛镇的最后一天
冯曙光
双牛镇1945年8月15日的这天清晨.一个日本军人用刀柄重重地撞在尤再三酒店的门上。尤再三提着裤子打开门.把腰弯成一菜桥:“太君。早请早请!”
酒店的开了开了.我的喝酒!”
听了这话,光再三长出一口气。情绪的巨大落差使他眼前一片黑暗,险些跌倒。双牛镇人也都觉得奇怪:这个刽子手。怎么敢一个人出来喝酒?
中午.据点那边几声沉同的抢响后.田中正二一声嚎叫.出现在小镇的石板街上。
这一天。不仅对田中正二。对双牛镇,对整个中固、整个世界.都是一个重大的日子。日本天皇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
但双牛镇的人不知道。
田中正二没醉。他一下跪在地上.两眼注视着远方。那里的天地已经区剐开采,一线玫瑰色的红霞正冉冉升腾……
又有一连串抢声从据点那边传来。他的部下在自杀。他一把撕开军衣,抽出军刀。这一刘,他觉得神圣庄严.丝毫没有绝望。
双牛镇的人壮起胆步步挪动地圃上来。就在他们嘴里要惊叫出声的时候,巷尾,张货郎挑着货担边跑边喊:“乡亲们.日本鬼子投降了.据点的鬼子全死了!”这是一声炸雷。也就这时.田中正二对自己举起的刀,收了回来。
张货郎拨开人群指着田中正二:“这样死便宜了他.乡亲们,把他捆起来!”
人群挤动了一下,张货郎借势一推。未及田中正二顺过刀柄.十几个人便压在了他的身上。
血从田中正二嘴角漉出。他被捆成一团.这使他的形体失去了军人所有的气质。包括他的忍和孤傲。还是张货郎的声音:“给他灌辣椒水,再剥皮,烧死他!”
这个小贩,长期在据点里进进出出.拍着日本人的屁股骂自己祖宗,还把骗来的闺女往据点里引。怎么一夜间换了另一个模样?
张货郎找来辣椒,撕碎。浸泡在一碗酒里,酒即剜鲜红。他端起酒,向田中正二走去……
“住手!”一声呐喊.抽打在张货郎身上.使他一颤。双牛镇德高望重的寿星,96岁的贝母大爷威严地出现在眼前。他的一只手被田中正二砍去。贝母大爷说:“就是砍下我的头,我还是说你们的日子长不了!”
贝母大爷接过碗,向田中正二走去。
“田中队长.今天并不是我们双牛镇的人要你死,这是天意,是阎王爷要招你们这群害人精田地狱!我不想再提起这只手,不过当时有一句话.不知你忘了没有?”
田中正二燃烧着双眼,他没有忘记这位可以做他爷爷的老人与他打的赌。对,那是一次极不公平的打赌。他肆意地砍去了一个中国人的手臂。为了要贝母大爷看到他们的胜利.田中正二没杀死他。结果他赌输了。今天.他不得不在事实面前低下头:“嗨!你的赢了!”
人群蠕动了一下,没有欢呼。长期的煎熬.人们麻木了。
张货郎抱来了一堆干草.叫道:“贝母大爷,把辣椒酒蛤他灌了,再点燃他,好看得很哩!”贝母大爷的手一挥。碗飞出在j.上擅了个粉碎。他凝视着张货郎:“你是人吗!”
“我怎不是人?”张货郎悚讶。
“你连畜牲都不如!”
张货郎指贝母大爷,一边后退一边惊呼:“你……你疯了。”
展开余下试题
这是二次大战在双牛铁的曩后一天。这一天,双牛镇上自杀了一个日奉军人,他很年轻。这一天,双牛镇赶走了一个中国人.一个小敷。人们忘不了这一天.用刀,
捆绑田中正二的绳索被羽开.为此,他跪向一片灾难深重的大地。跪向一群被他们践踌霖的人民。然后举起刀,奋力割开自’己的胸膛。
这一天,从不哭泣的双牛镇人,扶着门框,拄者拐杖,扶着镇上那颗干死的大树,全都哭了。
18.下列对作品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作品开篇写尤再三“情绪的巨大落差”.反映了日寇铁蹄之下中国普通百姓惶恐、惊惧的状态,自然,真实。
B.日本无条件投降.“但双牛镇的人不知道”,这里的交代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战争中的人们麻木不仁的心理。
C.“天地区别~红霞升腾”的景物描写。预示着抗战胜利的美好图景,预示着一个苦难民族的新生就要到来。
D.田中正二这个侵华战争的罪魁祸首,最终剖腹自尽。作者对其下场毫不同情,表现了对日寇的无比愤恨。
E.全文的语言朴素自然又不失文学色彩,特别是人物的对话,不仅简练生动,而且突出了各自鲜明的性格。
19.结合作品分别简析贝母大爷和张货郎的形象。(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结合作品简析“贝母大爷接过碗,向田中正二走去”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6分)作品最后一段写道:这一天,从不哭的双牛镇人,扶着门框,扶着拐杖,扶着镇上那棵千死的大树,全都哭了。”
(1)这句话反映了怎样的现实?含有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句话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任选一种分析其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0分)
22.筛选下面一段材料中的主要信息,将其概括成一段文字.不超过50个字。(4分)
诗歌是什么?它是散文的语言无法转述的部分。.那么,试图解释它,肯定是一种主动寻求困境的行为!何况我们要鉴赏的这些“探索诗”又大都是不易读懂的现代倾向的诗呢?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种“鉴赏”是专业评论家和智慧的一般读者一道完成的。大家的意见相同相近或相饽。都具有同样的意义。“每一个读者就是另一首诗”(帕斯语).每一种全新的进入都是一种有价值的探索。这种永无止境的多元的姿势。这种对诗歌审芙空间的不断“发现’’。本身就是“探索诗”所最为需要的阅读态度。
23.仔细观察“高楼大厦下的古亭”这幅漫画,按要求作答。(6分)
(1)根据漫画所揭示的寓意,为其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12个字.不得以“无题”为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寓意。联系现实谈谈你的感想。(80字一1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结识了一个个人,完成了一件件事,人生在做着加法。
用去了一日,便离死神近了一天.人生在做着减法。
打了一个鸡蛋,好似失去了一个地球.人生在做着乘法。
将一种快乐播撒给众人,人生在做着除法。
人生,是一道由加减乘除组成的算式。我们终其一生,求思求解。
请以“人生的算法”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
(1)可就其中一种或几种法则表达思想与感悟;(2)除诗歌外。文体自选;(3)不少于800字。
北京市宣武区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
语 文 试 题 参 考 答 案
1.B。[A项中两个“识”都读zhì;两个。泊”都读bó]
2.A。[A项中应为。山清水秀”、“寒喧”;B项中应为。收讫,f;C项中应为‘‘厮杀”;D项应为“调译”。]
3.A。[“卑劣”。强调低下恶劣,与。行径”相搭配;。卑鄙”.强调丑恶.不道德。心地肮脏。“契机”.指一事物转化为另一事物的关键;。突破”.指打破僵局.{冲过界线,超出限额。“沉淀”,指积聚.积累;。沉积”.对象是各种物质或岩石、砂砾、泥土等的长久积聚或淤积;“竟自”,竟然,表结果出乎意料或给人惊喜;“径自”,表示
上一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月考试题
下一篇:
北京市崇文区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统一考试(二)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北京市宣武”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2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