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1198
标签:
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98]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月考试题
2006-----2007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八年级语文试题
(时间120分钟 共120分)
一 二 三 四 总分
一、积累与运用(11分)
1.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2分)
粗制烂造 抑扬顿挫 翻来复去 藏污纳垢
郁郁寡欢 鹤立鸡群 颌首低眉 诚慌诚恐
改为 改为
改为 改为
烂 改为 滥 复 改为 覆
颌 改为 颔 慌 改为 惶
2.按要求默写(5分)
①明朝文学家谢榛在评论《过零丁洋》时说:“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这一结句是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②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可以用刘禹锡的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来解说。
③自古以来世上难有十全十美的事,又何必为暂的离别而感到忧伤呢?苏东坡在《水调歌头》中是这样富有哲理地高度概括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④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为什么对那些“烨然如神人”的同学“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⑤《赤壁》中作者从反面落笔,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阅读下面这则文字,按要求答题。(4分)('l#t
元旦前夕,一位青年收到了许多朋友的贺卡。回到家里,他摊开一桌的花花绿绿与母亲共赏。母亲禁不住赞叹道:“你们年轻人可真是幸福。”这句话让青年一颤。⑤他默默走出家门, 徒步走到市中心邮局寄了一张贺卡,那是一份让老母亲老泪纵横的礼物,是一份飘向情感深处的知心礼物。U\xl5
①是什么话让老母亲落泪了?请根据你对文段的理解,补写出这张贺卡上给母亲的话。(2分)%r^
② 当你在班上转述完这个小故事后,请用一句话向全班同学表达自己的感触。(2分)
二、古诗文阅读。(28分)
(一)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4.本首曲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请写在下面。(2分)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5.仔细品味画线的句子,说说加点的字好在什么地方,会使人产生怎样的联想。(3分)
“聚”:使静态物具有动态美,使人仿佛看到群山竞向潼关奔来的情景。“怒”:使人觉得黄河如兽在咆哮,并联想到河水奔腾澎湃的情景。
(二)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共16分)
浏览完整试题
6..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5分)
①环堵萧然(清寂) ②短褐穿结(有破洞)
③晏如也( 安然自若的样子) ④造饮辄尽(就)
⑤兹若人之俦乎(此)
7.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好读书,不求甚解。
喜爱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只求领会要旨)。
②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8.文章叙述了五柳先生有两个主要的爱好:一是______好读书______,达到了__欣然忘食__的程度;二是____性嗜酒__,达到了_____期在必醉___的程度。(用原文回答)(4分)
9.说说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格格不入了。”对此你是怎么看的?(3分)
陶渊明的“不慕荣利”,宁愿淡泊自处,甘于贫穷,表明了他不求宦达、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生活情趣,也表现了他对黑暗现实的厌恶,对功名利禄的鄙弃以及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就这一点来说,无疑具有进步的意义。但是他这样不问世事的隐居态度,也有消极避世的成分,尤其是想回到过去那种小国寡民的状态里去,更是一种历史的倒退。在当今社会,物质固然重要,但不能取代一切。 陶渊明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思想值得肯定。
(三)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曰:“闻见两头之蛇者死。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其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其母曰:“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以福。汝不死也。”及长,为楚令尹,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选处《新序·杂事》)(共7分)
【注释】①向:刚才。 ②阴德:暗中有德于人的行为。 ③治:治理,管理。
10.解释加点字的意义。(2分)
①孙叔敖为婴儿之时 是 ②及长,为楚令尹 做,担任
③恐去母而死也 离开 ④蛇今安在 哪里
11.你对孙母说的一段话有何评价?(2分)
略
12.谈谈读了这篇短文所受启发。(3分)
一个人能有仁爱之心,公德之心,是多么可贵。
三、现代文阅读。(31分)
(一)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共14分)
13.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选段的主要内容。(2分)
主要写见到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的所见所感。
14.“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中“无非”理解为__只不过__,表达出作者_对东京的失望__的情感。“这样”指代_“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丑行_,这一句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4分)
这一句领起前两段内容,写出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反感,为下文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埋下了伏笔。
15.“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这儿的“确”和“但”在语气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3分)
“确”表示肯定花的漂亮;“但”表转折,花虽然漂亮,可是人却是丑陋的,令人作呕。
16.“实在标致极了。”“标致”你怎么理解?(2分)
“标致”本义是妩媚动人,多用在女性身上。此处用来形容“清国留学生”,是反语。
17.你认为作者写这一部分内容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发表一下你的看法。(3分)
作者在这一部分写了在东京的所见,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促使先生对东京失望,为下文离开东京到仙台见到藤野先生作了铺垫。或者说这一部分写清国留学生学跳舞、赏樱花是作者离东京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答对大意即可)
(二)我的母亲(节选)
老舍
可是,母亲并不软弱。父亲死在庚子闹“拳”的那一年。联军入城,挨家搜索财物鸡鸭,我们被搜两次。母亲拉着哥哥与三姐坐在墙根,等着“鬼子”进门,街门是开着的。“鬼子”进门,一刺刀把老黄狗刺死,而后入室搜索。他们走后,母亲把破衣箱搬起,才发现了我。假若箱子不空,我早就被压死了。皇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可是母亲不怕,她要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北平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街市整条地烧起,火团落在我们院中。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枪炮。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我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做当然的。但是,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准则,什么事都有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画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非我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敢不去,正像我的母亲。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二十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了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教师,把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当我在小学毕了业的时候,亲友一致地愿意我去学艺,她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勤劳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饮食,书籍,宿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校说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好不辞劳苦,只要独生子有出息。当我由师范毕业,而被派为小学校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我入学之后,三姐结了婚。母亲对儿女是都一样疼爱的,但是假若她也有点偏爱的话,她应当偏爱三姐,因为自父亲死后,家中一切的事情都是母亲和三姐共同撑持的。三姐是母亲的右手。但是母亲知道这右手必须割去,她不能为自己的便利而耽误了女儿的青春。当花轿来到我们的踊门外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地凉,脸上没有血色——那是阴历四月,天气很暖。大家都怕她晕过去。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地走去。
展开余下试题
不久,姑母死了。三姐已出嫁,哥哥不在家,我又住在学校,家中只剩母亲自己。她还须自晓至晚的操作,可是终日没人和她说一句话。新年到了,正赶上政府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今天,泪又遮住了我的眼,又想起当日孤独地过那凄惨的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会再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共17分)
18.选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3分)
八国联军进城,母亲“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为送“我”上学,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送别三姐,母亲“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地走去”;除夕送我上班,“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
19.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母亲是一个外表柔弱,内心坚强,明事理,疼儿女的人。
20.读了本文,你觉得母亲“这点软而硬的个性”指什么?(3分)
“软”是指母亲是一个柔弱的、孤苦无依的老寡妇,在战乱中独自支撑着一个家;“硬”是指母亲“并不软弱”,她“泪会往心中落”,“心横起来”,“不慌不哭”,“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
21.文中还有哪些作者的肺腑之言让你感动?摘录下来,并说说让你感动的原因。(4分)
22.你知道古今中外有哪些杰出人物?他们在幼年曾深受母亲的教育和影响?请举出一两个例子概括地叙述一下。(4分)
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
四、写作(50分)
23.在熙熙攘攘的十字路口,你也许目睹了感人肺腑的一幕,也许经历过发人深省的故事……在错综复杂的人生路口,平庸的人,往往犹豫不决,随波逐流,错过芬芳花季;明智的人,常常坚定不移,执着一念,把握青春年华……每个路口,都有故事,都有思考,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请以“路口”为题目写一篇文章。除诗歌以外,其它文体不限。篇幅不少于600字。 (60.211.130.56)
上一篇:
江西省广丰一中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下一篇:
北京市宣武区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
标签:
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人教版八年”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9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