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959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59]
07北京卷《考试说明》解读及最后押题试卷(北京卷)
  07北京卷《考试说明》解读预测及最后押题试卷
语 文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101105 北京市通州区永乐店中学:郭建伟
            E-mail: guo8810#sohu.com
第I卷 (选择题 共30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 下面依次给出的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下载     哺育    吮吸    粳米    半身不遂
A.zǎi      fú      yǔn     gèng       suì
B.zài      bǔ      shǔn    jīng       suí
C.zǎi      fú      shǔn    jīng       suì
D.zài      bǔ      yǔn     gèng       suí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夹克    百叶窗   棉里藏针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B.凝练    侯车室   两全其美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C.按捺    下马威   神采飞扬     山重水复,柳暗花明
  D.辈份    叫花子   流光溢彩     既来之,则安之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2006年,由于公司上下精打细算,仅第一季度就节余经费近百万元。
B.现代社会,人际交往更注重守信用,当你对人有所承诺后,一定要履行诺言,决不能食言。
C.眼前,是曼延的群山,很单调,很寂寞,却又很美,一种朴实而朦胧的美。
D.困扰人类百年有余的庞加莱猜想,在国际数学界反复论证之后,终于被多位国际数学家破译。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中,“孝道”代代相传,不绝如缕,因此对当今的广大青少年进行“孝”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B.在向高考冲刺的紧张阶段,备考复习缺乏通盘考虑,目无全牛,顾此失彼,这是许多高三同学复习收获不大的重要原因。
   C.易中天在“百家讲坛”的走红,《品三国》版权拍卖拍出140万元的高价,颇使一些学术和媒体中人看不过眼,对易中天是学者还是娱乐明星、搞学术还是评书、是普及历史还是娱乐大众进行了不少批评。但不可否认的是,众多“易粉”对易中天还是趋之若鹜的。
  D.陈水扁每搞一次“台独”分裂动作,就会同时在两岸关系上提出一个似是而非的说法作为掩护。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几十年来,美国与中国储蓄率的差异在不断扩大。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的储蓄率是美国的2倍,现在已是美国的5倍。
    B.雅典的国际机场在出发大厅陈列着一排重要文物的复制品,任何游人在登机之前,都可以再最后欣赏一下古希腊的文化。
    C.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已经使得世界进入贸易摩擦高发期,原来位于全球化高端并受益匪浅的发达国家开始出现抵制全球化。


浏览完整试题    D.地球的能源储藏量很大,但它们不是由石油或煤组成,而是由天然气或蕴藏在深海海底和永久冻土带的甲烷水化物组成。
参考答案及解析:
结合07北京卷《考试说明》及所附试题,大胆预测,字音侧重常用字的考查,试题设置降低了难度,字形结合05,06《咬文嚼字》常用错别字和人教版第五册后所附的第一批异形词整理,注重了对三字熟语和五字以上熟语的考查力度,同义词和近义词稳定有变,成语结合06-07时事,注重考查在具体意境之中使用,并有助于师生平时备考;语病试题恰当好处,不难不偏,适合高考训练巩固。
1.B
2.C (A. “棉里藏针”的“棉”改为“绵”;B.候车室。D.“辈份”“份”改为“分”)
3.D(应改为“破解”。“破解”偏重于“解决不易解决的问题”,“破译”偏重于“识破未知的问题”)
4.D(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目无全牛: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趋之若鹜:趋:快走;鹜:野鸭。象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似是而非:好象是对的,实际上不对)
5.B(A语序不当,应将“中国与美国储蓄率的差异”;C成分残缺,“应在抵制全球化”D后面补上“出现”的宾语“的迹象”;D不合逻辑,应将“不是”改为“不再是”)
附注:词语(包括成语和熟语)的识记、理解和运用
1.三字熟语
一窝蜂 香饽饽 一言堂 马前卒 东道主 忘年交 迷魂汤 恶作剧 绊脚石 不倒翁 抱不平 半吊子 喝倒彩 协奏曲 和事老 掉书袋 黄粱梦 入场券 口头禅 势利眼 节骨眼  炒鱿鱼 敲竹杠 撒手锏
2.五字及以上熟语
坐山观虎斗  疾风知劲草  真金不怕火炼 
冒天下之大不韪  置之死地而后生 迅雷不及掩耳 一言以蔽之  多行不义必自毙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无心插柳柳成阴  山重水复,柳暗花明   半部论语治天下  
既来之,则安之  前世不忘后世之师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无立锥之地 不敢越雷池一步
丙戌年 (戊戌变法)  归来头白还戍边
注:加点的字是字形易考查的字。
预测2007年北京卷考查重点:
① 成语试题依然以选择题出现,以常用成语为主,不排除出现一两个熟语。
② 可能会结合社会热点(红楼梦、奥运、大国崛起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考查成语的用法。
贬义词: 
弹冠相庆 趋之若鹜 始作俑者  附庸风雅 处心积虑 师心自用 倾巢出动 振振有辞 好为人师 无所不为 无所不至 粉墨登场 夸夸其谈  半斤八两 守株待兔 翻云覆雨 指手画脚 蠢蠢欲动 改头换面 死灰复燃 无独有偶 不知所云 上下其手 上行下效 苟且偷安 色厉内荏 朝三暮四 抱残守缺 故步自封 浑水摸鱼 明火执仗 盛气凌人 不可救药 党同伐异 连篇累牍 挖空心思 过江之鲫 因人成事 巧立名目 日甚一日 炙手可热 见异思迁 咬文嚼字 人满为患 如丧考妣 饱食终日 一丘之貉  满城风雨 颐指气使
褒义词:
信誓旦旦 洗心革面 和蔼可亲 气吞山河 目无全牛 殚精竭虑 叹为观止 口若悬河 中流砥柱 百折不挠 欣欣向荣 无微不至 蒸蒸日上 生龙活虎 颠扑不破 脍炙人口 洁身自好 高山景行 山高水长 微言大义 运斤成风 危言危行 当仁不让 重整旗鼓 从善如流 不负众望 胸无城府 义无反顾 细大不捐 侃侃而谈 有口皆碑 置之度外 怀瑾握瑜
语病:
通过城八区(东城、西城、海淀……)的分析07北京卷的语序不当考查力度可能要加大:
一、定语的顺序:
1、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2、指代或数量的
3、主谓短语或动词、形容词短语4、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5、表性质的名词 6、带“的”定语放于不带“的”定语之前
A、  这是三本我买的精美的很有教育意义的中文小说。 B、 这是我买的三本很有教育意义的、精美的中文小说。    “我买的”,表领属性词语;“三本”,数量短语;“很有教育意义的”,动词短语;“精美的”形容词短语;“中文”,表性质的名词。
二、状语的顺序
1、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2、表时间、地点的词语3、表语气的副词
4、表范围或程度5、表情态或对象方向的词语
三、注意关联词前后的语序不当。如:(不仅…而且)例子省略。
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尝读(《汉·天文志》,载“海旁蜃气象楼台”,初未之信。
     庚寅季春,余避寇海滨。一日饭午,家僮走报怪事,日:“海中忽涌数山,皆昔未尝有。
父老观以为甚异。”予骇而出。会颍川主人走使邀予,既至,相携登聚远楼东望。笫见沧溟
浩渺中,矗如奇峰,联如叠谳,列出蟀岫,隐见不常。移时,城郭台榭,骤变郯起,如众大
之区,数十万家,鱼鳞相比,中有浮图老子之宫,三门嵯峨,钟鼓楼翼起左右,檐牙历历,
极公榆巧不能过。又移时,或立如人,或散如兽,或列若旌旗之饰,瓮盎之器,诡异万千。
日近晡,冉冉漫灭。向之有者安在?而海自若也。《笔谈》纪登州海市事,往往类此,予因
是始信。
    噫嘻!秦之阿房,楚之章华,魏之铜雀,陈之临春、结绮,突兀凌云者何限,运去代迁,
荡为焦土,化为浮埃,是亦一蜃也。何暇蜃之异哉!
(宋·林景熙《蜃说》) 
6.下列旬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颍川主人走使邀予            会:适逢
B.第见沧溟浩渺中                第:只
C.鱼鳞相比                      比:等同


展开余下试题D.向之有者安在                  向之:刚才   
7.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①初未之信   
     ②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B.①予骇而出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①往往类此
   ②中绘殿阁,类兰若
D.①予因是始信
  ②蒙故业,因遗策
8.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成分,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老观(海中忽涌数山)以为甚异
B.(蜃景)中有浮图老子之宫
C.日近晡,(蜃景)冉冉漫灭
    D.予因是始信(蜃景)
 9.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汉·天文志》即《汉书·天文志》,是西汉的班固写的。   
B.庚寅是干支纪年。古人将一年分成四季,每季三个月,分别以.“孟”“仲”“季,来称呼,季春就是农历三月。   
C.“浮图老子”与“唐浮图慧褒”中的“浮图”意义不同:前者是指佛塔,后者指佛教徒。
D.《笔谈》即《梦溪笔谈》,是宋代的沈括撰写。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记叙自己从不相信海市蜃楼的存在到相信海市蜃楼存在的经过。
B.本文借古喻今,通过记叙海市蜃楼的形成,抒发了国家兴亡的感慨。作者以海市蜃楼的景象为基础,表达其议论与感怀。   
C.作者在文中记叙了两种蜃楼,一种是虚幻的,一种是现实社会中存在的海市蜃楼。
D.作者运用“移时换景”的手法,将海市蜃楼的幻象,分成“饭午、移时、又移时、日近哺”等四个不同时段,依序写出,使得千变万化的幻影,如实的跃然纸上。
参考答案:
文言文稳定有变,摒弃了一直以来的以人物传记为主的考查方式,选了一篇篇幅不长的杂记,设题有利于选拔优秀考生,加大区分度。
6.C(比:排列整齐)    
7.C(C项两个“类”均是“象……”。A项“之”:①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②代词,“这”。B项“而”:①连词,表示偏正关系,“地”。②连词,表并列关系,“并且”。D项“因”:
①介词,“凭借”②动词,“沿袭”。)
8.B(城郭)     9.A    10.D.
第Ⅱ卷(共120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18分。
1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5分)
伯牙①学琴于成连先生,三年不成。成连云:“吾师方子春在东海中,能移人情。”乃与伯牙俱往,至蓬莱山。留伯牙曰:“子居习之,吾将迎之。”刺舡②而去,旬日④不返。伯 牙 延 望 无 人 但 闻 海 水 洞 涌 山 林 杳 冥 怆 然 叹 曰 先 生 移 我 情 矣 乃 援 琴 而 歌《水仙之操》 曲 终 成 连 回 刺 舡 迎 之 以 还 伯 牙 遂 为 天 下 妙 矣。
                                         (选自【明】李贽《初潭记》)
    【注释】
    ①伯牙:古代传说中的人物,相传生于春秋时期,善弹琴。相传《高山流水》是他的作品。②刺舡:用篙撑船。③旬日:十天。十天为一句。
【试题解析】
伯牙延望无人/但闻海水洞涌/ 山林杳冥 /怆然叹曰/ 先生移我情矣乃/援琴而歌《水仙之操》/曲终/成连回/刺舡迎之以还/伯牙遂为天下妙矣
【参考译文】
  伯牙向成连先生学古琴,三年没有学成。成连先生说:“我的老师方子春,居住在东海,他能传授使人感动的方法。”于是他和伯牙一起前往,到蓬莱山。成连先生留下伯牙,说:“你留在这里练琴。我去迎接师父。”说罢,就摇船离开了。过了十天,成连先生还没回来。伯牙引颈而望,空无一人.只听到海水澎湃的声音,远望山林,昏暗而深远,于是伯牙悲伤地说:“成连先生(用大自然)使我感动!”于是抚琴弹奏了一曲《水仙之操》。曲子弹奏完毕,成连先生回来,摇船迎接他返回。伯牙终于成了操琴的天下妙手!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一②题(7分)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乌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①对词中文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是一首送别诗,第一句中的“楚江”、“建业”点明了送别地点。
  B.“漠漠”,弥漫貌,形容江山水雾缭绕之状:“冥冥’’是昏暗的意思,诗中指傍晚时分。
  C.“海门”指海上的门。“滋”是滋润的意思。二三两句描写了一幅富有诗意的画面。
  D.“沾襟”点明诗人不禁潸然泪下;“散丝”即指雨丝。表达了送别朋友时的依依不舍的
    感情。
②本诗都笼罩着一个“雨”字。试赏析颔联围绕“雨”来写景抒情的妙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2.①C (“海门”指长江的入海处。“滋”是“黑”的意思。)
    ②围绕“雨”字,写细雨湿帆,帆湿而重。以叠音词“漠漠”的无声来写船行的缓慢;归鸟入雨,飞行而迟以叠音词“冥冥”写雨中归鸟的模糊迷蒙,这帆重鸟迟的客观景物全然是打上诗人主观感情烙印的物象,诗人寓情于景,抒发了送别朋友时的依依不舍的心情。
(选择题)是词语的理解,要结合整首诗的意境来分析。
(主观题)是具体赏析,解答此题要围绕一点来分析理解诗意,把握主旨。
13.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5题限选作3题)(6分)
(1)写出陶渊明《归园田居》渴求摆脱官场,向往回归农村的两个对偶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蜀道难》中运用神话传说来描写蜀道之险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姜夔《扬州慢》词序中有“寒水自碧”旬,意在反衬。杜甫《蜀相》一联与此有异
  曲同工之妙,请写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轼在《赤壁赋》一文中把人生短暂而自然永恒之意,渲染得淋漓尽致的诗句是: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李商隐《锦瑟》诗中写道: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
参考答案:
13. (1)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2)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    
(3)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4)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5)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
四、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7题。
                       尊敬哲学(节选)


展开余下试题   “生活即思想”,人生其实是最好的哲学试验田,许多优秀的哲学家都是用其毕生的精力到产生智慧的田地里耕耘。苏格拉底一生注重实践,把哲学的注意力转移到生活上。
一次,他与三个学生走过一块麦田,他要学生从这边走过,去摘一穗最大的麦穗。结果有一个学生空手走过,他总想最大的麦穗一定还在前边,不觉到了尽头,两手仍然空空;另一人则摘了一穗很小的麦穗,他一走进麦田便急忙摘了一穗,殊不知前面还有更大的;只有最后的学生摘了一穗很大的麦穗,虽然不一定是最大的,但他的结果是令人满意的。“花开堪折直须折”;把握人生的时机乃是人生快乐的最大诀窍。庄子与这位先哲有不谋而合之处。庄子与学生出去时,看到一山民伐树,笔直的树都被砍倒,而歪扭的小树则幸存下来,庄子对学说:“无用乃大用。”晚上在一农家借宿时,农家杀鸡待客。有两只鸡,一只会叫,另一只不会叫,农夫说:“先杀那只不叫的!”庄子又说:“当处乎材与不材之间。”学生开始迷惑了,到底该有用还是无用?庄子便笑说:“在天为龙,在地为蛇,一龙一蛇,游刃有余,逍遥人生,何其自在。庄子拒绝做做官 ,“千年神龟宁曳尾涂中而弗愿香烛祭奉”,《庄子·山木》里也说丰狐、文豹生于莽莽山林,虽狡黠机警但因皮毛高贵而常遭捕获。他向往的是逍遥快乐的人生。苏格拉底却验证了“哲学家一生都在准备死亡”那句话,他在饮鸩而死之前还说:“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去死,你们去活。谁的去路好,只有神知道。”这话有点阿Q味,可他真的不愿同他所厌恶的人生活在一个地球上了。  
  哲学不等于诡辩,智慧不等于知识,真正的哲学不是争论蛋与鸡孰先孰后,也不是争论白马是不是马,而是告诉你一片花园里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相同的;真正的哲学也不必记住哥德巴赫猜想,而只告诉你验证的方法。知识可以传授,智慧却无法转让。尊敬哲学,因为它产生的是人间最美好的东西——智慧。哲学产生的智慧通常不能很快转化为经济效益,所以喜欢它的人不多;像驴子在青草和黄金之间毫不犹豫地选择青草一样,大多数人酷爱实惠。以为哲学枯燥的人,多半是曲解了哲学,其实哲学最大的痛苦是寂寞。那些先哲们像参天的大树,环顾四周找不到可与之对话的树木,这种寂寞比枯燥更损伤哲学家的心灵。骑着马的人也可以步行,只要他们愿意,可他们并没有步行。
14.文章第一自然段引用故事有何作用?请用一句话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根据文章事例所包含的内容判断,“哲学”的真正内涵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一个短语回答)
16.根据文义,下列说法不属于真正的哲学思考的一项是
A.花开堪折直须折。
B.白马非马的论争。
C.庄子对“材与不材的思考”。
D.掌握验证哥德巴赫猜想的方法。
17.根据文义,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些人之所以不喜欢哲学,是因为哲学不能直接给人带来实惠。
B.真正的哲学家一生忍受着痛苦,却能给人类带来智慧,我们因此要尊敬哲学。
C.圣哲们的思想独特卓越,不易被人理解接受,难以寻觅知音,往往感到痛苦。
D.本文的题旨就是让人们进一步认识哲学,走近哲学,改变人们对哲学的误解。
14.阐明生活即思想,思想是从生活实际中产生的。
【解析】此题通过对第一自然段中引用故事目的来考查对文章整体的理解。
(2)产生智慧。
【解析】这个短语可以从文章的三个事例和第二段的总结语“尊敬哲学,因为它产生的是人间最美好的东西——智慧”、“哲学产生的智慧通常不能很快转化为经济效益”里可以看出。本题考杏的是对文章的思想内容进行归纳概括的能力。
16.B(“白马非马”争论,在文中是这样出现的:“真正的哲学……也不是争论白马是不是马……”,故它不属于真正的哲学思考。本题是对文章中的一些说法和做法进行分析,其目的是对文章中涉及到的一些内容进行理解。)
17.B(文章中并未体现哲学家“一生忍受着痛苦”的意思,也并未指出我们要尊敬哲学的原因是哲学家们一生忍受痛苦给人类带来智慧。考查学生的推断能力,推断必须是完全理解了文章之后。以所给文章为依据.不胡乱下结论。)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1题。
边官柳宗元
广西柳州市的“柳侯公园”内有“柳宗元衣冠墓”,这一景观,把我带到一千一百多年前的元和十年(公元815年)。这年,唐宪宗将柳宗元谪为柳州刺史。身处逆境的柳宗元,四年之内,在柳州区域,解放奴婢,禁止巫术,兴办学堂,垦荒打井,推广医方,栽植树株,种植草药,修建船只。我惊讶地发现,这位四十多岁的朝廷命官,竟是一个为民造福的实干家。他教沙塘人栽柚子,他给柳江人打水井,他帮瑶山人觅草药。至今文艺界蕴承着他的书法艺术,文学界借鉴着他的文学造诣,医学界验证着他的神奇发现。他有资格在中国历史上有一辉煌席位。
他出身官宦门第,然而凭着他的谦逊好学、聪明才智,岁即考得了进士,置身于治国安邦实践场上。在坎坷仕途路上,视贬谪为动力;视坎坷为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07北京卷《”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5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