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942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42]
云南省昆明市2007年5月高三适应性考试
  云南省昆明市2007年5月高三适应性考试
      语  文    2007.5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本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A.炒作     集思广议      落寞       徇私妄法
B.殒石     一视同人      蝉连       标新立意
C.评估     准备就序      钉梢       物阜民安
D.亲睐     各行其是      影碟       以邻为河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你只要心无旁骛,专心表演,把自己的水平发挥出来就行。请相信,德高望重的评委们是不会有眼不识泰山的。
B.今年的大理民族节“三月街”,每天吸引着十多万人前来赴会,堪称云南最“牛”的街,用任何溢美之词去赞美都不为过。
C.全球瞩目的“七彩云南•魅力中国”2007年元旦双语晚会在云南民族村隆重上演。整台节目异彩纷呈,星光璀璨,为观众提前捎来了春天的暖意。
D.经过八小时不畏艰险的攀登,他终于登上了山顶,四顾茫茫云海、巍巍群山,不禁荡气回肠,感慨万千。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欧盟委员会贸易委员曼德尔森在4月16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欧盟暂不考虑参与美国针对中国知识产权问题向世界贸易组织提起的诉讼。
B.市民政局发布消息,从2007年5月1日起,本市将正式建立和实施农村特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这将和城市特困低保制度一起构成比较完善的城乡一体低保救助体系。
C.上海芭蕾舞团给市民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芭蕾盛宴,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恐怕他们永远也不会忘记这次演出。
D.96岁的季羡林先生之所以能“感动中国”,就是因为他拥有“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这种境界而形成的。
4.依次填入下面两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1)今年是农历丁亥年,为我国传统的生肖猪年,猪在十二生肖中排列最末位。       ,它温顺并带有些憨态,惹人喜爱。
   (2)坐在列车上,望着窗外:河流消失了,风情消失了,视野里只有荒野。远山的轮廓,       ,山腰铁道的线条,        ,        ,秘密的丛林,自古就那样站立的古木……晃然而过,像把扫帚,轻扫着我们的眼睛。 
①所有生肖中最富忠厚性情的属相是猪
②猪是所有生肖中最富忠厚性情的属相
③裸露的山崖   近峰的色块   隧道的暗影
④近峰的色块   隧道的暗影   裸露的山崖
A.① ③      B.① ④        C.② ③       D.② ④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7题。


浏览完整试题秦朝的“铁路”
    近来在河南南阳的山区里发现了古代的“铁路”。经碳14测定,系2200多年前的秦朝遗留。原理和现代铁路无异,还是复线,只是不是用蒸汽机车牵引,而是用马力拉动。
    专家们都惊叹我国古代2200年以前竟然已经有如此先进的交通设施。秦朝的“铁路”是用木材铺设的。作轨道的木材质地坚硬,经过防腐处理,至今尚完好,不过枕木已经腐朽不堪。专家认为枕木的材质比较软,是有意识地选择的。比较软的枕木可以和夯筑得非常坚硬的路基密切结合,从而使轨道平稳,车子在上面可以快速平稳地行驶。
    经过测量发现,秦朝的“铁路”,枕木之间的距离正好和马的步子合拍。马匹一旦拉车到了轨道上,就不由自主地发生“自激振荡”,不能不飞快奔跑,几乎无法停留下来。那么最后又是怎么停下来的呢?专家们的意见是:可能还有专门的车站,在车站枕木之间有木材填充平整。到了车站,马儿就可以逐渐减慢速度并停下来。由于使用轨道,摩擦力大大减小,所以马也可以一次拉很多货物。
    有不少专家认为,该“铁路”是秦始皇灭楚国时修建的,目的是进行后勤补给。
    但也有不少专家认为,说秦始皇灭楚国时使用过这条铁路固然不难想象,但这决不是个别的工程。历史上记载的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在全国建设驰道,以前一般认为驰道就是“公路”,现在看来应该是“铁路”。由于马匹在上面飞驰,故称之为“驰道”。依此看,秦始皇在2200年以前就已经在全国修建了一个“铁路网”。
对于秦始皇的“书同文”,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人们都可以理解;但是对于“车同轨”各说不一。郭沫若认为是统一社会制度和风俗习惯,另一些人解释为车轮的距离必须相同。现代的公路上,各种不同类型的汽车轮子间距各不相同,也未见有什么不妥,为什么秦朝的“公路”上必须使用相同的车轮间距呢?而且秦始皇自己的车子用六匹马来拉,这和普通的一匹或两匹马拉的车子车轮间距显然不会相同。现在发现了秦朝的“铁路”,“车同轨”就有了新的解释。按照这种说法,那时修建“铁路”的当不仅仅是秦始皇了。
    秦朝时的车子,其轮子非常奇特,现在对照秦朝的“铁路”,一切都明白了,原来车轮的这种特性,使得它既可以在普通的公路上跑,也可以随时进入“铁路”飞驰。据《汉书•贾山传》记载:“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在古代一般来说道路没有必要这样宽,因此有人猜测是“公路”和复线“铁路”并列而行。车子如有需要,可以随时上“铁路”,也可以随时由“铁路”上“公路”。
    专家们认为,秦朝末年的连年战争,对秦始皇的“铁路”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后来,由于严重缺少马匹,铁路被废弛了,绝大部分“铁路”在战后被拆,成了普通的公路。还有,汉朝长期分封诸侯,各地群众也没有长途运输的必要,运输线变短,也因此失去了修建铁路的必要性。秦始皇的“铁路”也就这样逐渐失传了。
5. 不能说明秦朝“铁路”在当时是“先进的交通设施”的一项是
    A. 秦朝“铁路”的原理和现代铁路无异,而且还是复线。
    B. 作轨道的木材质地坚硬,经过防腐处理;枕木较软,与夯筑得非常坚硬的路基结合紧密,从而使轨道平稳,车子可以快速平稳地行驶。
    C. 有专门的车站,在车站枕木之间有木材填充平整,让马儿可以逐渐减慢速度并停下来。
    D. 轨道使摩擦力减小,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
6.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有不少专家认为,“驰道”是秦始皇为了给攻打楚国的军队提供后勤补给而专门修建的。
    B. 秦朝建设“驰道”时,秦始皇对轨道间距作了标准化要求,这就是所谓的“车同轨”。
    C. 奇特的车轮说明秦朝的车子是“公路”“铁路”两用车。
    D. 秦朝的“驰道”可能是公路和复线“铁路”并列而行的,而且“驰道”边还栽种了“行道树”。
7. 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 现代铁路复线和高速公路复线设计受到了秦朝驰道设计的启发。
    B. 当时秦朝已经拥有远远超过其他诸侯国的“铁路”修建技术。
    C. 秦始皇专车的车轮间距与秦朝“铁路”的轨道间距是一样的。
    D. 秦朝修建“铁路”是长途运输的需要,与秦始皇实行中央集权的统治也有一定的关系。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元绛,字厚之,其先临川危氏。唐末,曾祖仔倡聚众保乡里,进据信州,为杨氏所败,奔杭州,易姓曰元。祖德昭,仕吴越至丞相,遂为钱塘人。绛生而敏悟,五岁能作诗,九岁谒荆南太守,上诸朝,贫不能行。长,举进士,以廷试误赋韵,得学究出身。
    再举登第,调江宁推官,摄上元令。民有号王豹子者,豪占人田,略男女为仆妾,有欲告者,则杀以灭口。绛捕置于法。甲与乙被酒相殴击,甲归卧,夜为人断足。妻称乙,告里长,执乙诣县,而甲已死。绛敕其妻曰:“归治而夫丧,乙已伏矣。”阴使信谨吏迹其后,望一僧迎笑,切切私语。绛命取僧系庑下,诘妻奸状,即吐实。人问其故,绛曰:“吾见妻哭不哀,且与伤者共席而襦无血污,是以知之。”
    安抚使范仲淹表其材,知永新县。豪子龙聿诱少年周整饮博,以技胜之,计其赀折取上腴田,立券。久而整母始知之,讼于县,县索券为证,则母手印存,弗受。又讼于州,至击登闻鼓,皆不得直。绛至,母又来诉,绛视券,呼谓聿曰:“券年月居印上,是必得周母他牍尾印,而撰伪券续之耳。”聿骇谢,即日归整田。
    绛为官精明,然不苛暴。知通州海门县,淮民多盗贩盐,制置使建言,满二十斤者皆坐徒。绛曰:“海滨之人,恃盐以为命,非群贩比也。”笞而纵之。擢江西转运判官、知台州。州大水冒城,民庐荡析。绛出库钱,即其处作室数千区,命人自占,与期三岁偿费,流移者皆复业。又甓(pì砖)其城,因门为闸,以御湍涨。后人守其法。


展开余下试题    后绛入为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寻拜三司使、参知政事。绛所至有威名,工于文辞,为流辈推许。虽在中书,而蕃夷书诏,犹多出其手。数请老,神宗命其子耆宁校书崇文院,慰留之。既得谢,帝眷眷命之曰:“卿可营居京师,朕当资币金,且便耆年仕进。”绛曰:“臣有田庐在吴,乞归鬻之,即筑室都城,得望属车之尘,幸矣。敢冀赐邪?”既行,追赍白金千两,敕以蚤还。绛至吴逾岁,以老病奏,恐不能奉诏。三年而薨,年七十六。赠太子少师,谥曰章简。
(《宋史•列传第一百二》有删改)
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绛命取僧系庑下               系:捆绑。
    B. 豪子龙聿诱少年周整饮博       博:斗殴
    C. 因门为闸,以御湍涨           因:利用。
    D. 寻拜三司使、参知政事         寻:不久。
9. 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元绛“为官精明”和“不苛暴”的一组是
A.绛敕其妻曰:“归治而夫丧,乙已伏矣。”
  绛曰:“海滨之人,恃盐以为命,非群贩比也。”
B.绛曰:“吾见妻哭不哀,且与伤者共席而襦无血污,是以知之。”
  县索券为证,则母手印存,弗受。
C.绛捕置于法。
  即其处作室数千区,命人自占,与期三岁偿费。
D.以技胜之,计其赀折取上腴田,立券。
  既行,追赍白金千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元绛的祖先本来不姓元,唐代末年,元绛曾祖父曾经为保卫乡里聚集众人,进入并据有了信州,后被杨氏打败,逃奔到杭州,改姓元。祖父在吴越做官,于是成为钱塘人。
    B. 元绛任江宁推官时,上元县有甲乙二人酒醉后打架,甲夜里被人砍死了。甲的妻子说是乙砍的,告到里长那里,又抓着乙去到县衙。元绛最终查明真相,惩治了真凶。
    C. 元绛任台州知府时,有一次台州城外发大水,百姓的房屋被冲倒。元绛就用砖头砌高城墙,利用城门作为水闸,用以抵御湍急暴涨的水流,后来的台州官员也都沿用这一方法。
    D. 元绛不论在哪里做官都有很好的名声,并且擅长文辞,被当时的人推重赞赏。即使后来在内廷中任职,皇帝给蕃夷的诏书,大多出自他的手笔。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四、(23分)
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阴使信谨吏迹其后,望一僧迎笑,切切私语。 (5分)
    (2) 臣有田庐在吴,乞归鬻之,即筑室都城,得望属车之尘,幸矣。(5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舟中晓望
                        孟浩然
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舳舻争利涉①,来往接风潮。
问我今何适? 天台访石桥。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②标。
【注释】①“利涉”,意为宜于远航。②天台山是东南名山,赤城为其山峰名。
(1)这首诗从内容上可分为几个层次?请简要概括每层的意思。(3分)
(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标”一联。(5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每空1分,共5分)
    (1)纤云弄巧,              ,               。金风玉露一相逢,                。    柔情似水,              ,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
    (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失道者寡助。(《孟子》)             ,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 (苏洵《六国论》)
五、(2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7题。
风声在耳
 凸凹
    走在熙攘的街市上,看着攫利者飘忽的行色,听着叫卖者嘹唳的贩声,内心不禁忧郁起来:感到人到底是被生计追迫着,本质上是与觅食的兽们无多大差异的。古人把人叫“两脚兽”,是恰当的。既然是兽,对物质的索求,便是情理之中的事——这是生之维系的基础。并且,世人多认为,物质索求得愈多,支配起来就愈有余裕,生命的自由就愈多。
    然而,即使对物的追逐是人性的,但被物支配的人的生活,终有沦落的味道,因为人到底是人,而不是兽。想到此,心情竟烦躁起来。
    从街市返回书房,翻几本闲书,一本纪德的《人间地粮》,一本《梁宗岱批评集》,一本《难忘徐志摩》。当我作无目的阅读的时候,总是同时翻几本书。便发现了一个趣处:同是面黄骨瘦之人,却都有丰腴的浪漫情怀;现实拘其不住,却我行我素地活得很热烈,很幸福。稍做思忖,我笑了:他们都是被书香涵养着的人,他们生活在精神里,因而,他们具有了超越“兽性”的一种“神性”。感觉着他们的“神性”,烦躁的心竟在不知不觉间,平静如水。
    便想到了梭罗。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筑屋而居,远离红尘,仅靠最起码的一点物质资料为生,平淡朴素的生活居然滋养了那原本枯瘠的心地,创作了代表个人巨大成就的《瓦尔登湖》。在书中他说:多余的金钱,只能购买多余的物质;真正的生活所需,是不需钱的。沿着梭罗的指引,我想,人之所以生活得惶恐与急迫,是把追逐多余的物质,当作人生的目的了。正如饕餮的兽们,虽已吃饱,逐尸之欲却不能餍足,悲苦产生于欲望本身。
    所以,涵养着书香的人,与物欲淡远了,饱尝着简约之境给内心带来的平静。这种平静,就是心灵的自由,就是幸福本身。那么,书籍对人的意义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它做着这样的证明:人与兽的区别就在于——人可以不为生存而生存。
一书在手,神游太极。这是惟有人,才能领略的境界。也就是说,人完全可以生活在精神之中。
    “宫殿里也有悲哭,茅屋里也有歌声”——人的幸福,是由精神支配的,不取决于物质的多寡。
    “贫穷而能静静地听着风声,也是快乐的。”这是海德格尔“人要诗意地栖居”的形象阐释。人摆脱了物质的羁绊,在精神的世界里会得到无限的自由。


展开余下试题在书房里阅读,不亦是风声在耳么?
    这样的意象在脑中闪现出来之后,我不禁笑出声来。巴士加尔说得好:“一个人越是有思想,越是能发现人群中卓尔不凡的情调;一般人是分辨不出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的。”这种差异,决定了幸福的深度和生命的质量,也决定了我手中的这杯茶,不仅仅是一杯茶。
14.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提到人的“神性”。“神性”的人具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15.综观全文,请找出表现作者感情变化的词语,并说明这样写的作用。(6分)
16.文中多次写到“兽”,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4分)
17.结合原文,理解下面语句的含义:(8分)
(1)风声在耳。(4分) 
(2)这种差异,决定了幸福的深度和生命的质量,也决定了我手中的这杯茶,不仅仅是一杯茶。(4分)
六、(15分)
18.阅读下面这段材料,简要概括出“e管家”能为家长管理孩子上网提供的帮助。每空不超过20个字。(4分)
    由于网络存在不良影响,一些家长谈“网”色变,索性粗暴地严禁孩子上网。专家认为,这种做法无异于“因噎废食”,反而可能把孩子赶到网吧,引发更大的风险。日前,包含系列安全上网技术的“中国未成年人网脉工程”在广东启动,凭着一个名为“e管家”的控制器,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该工程给家长监控孩子上网提供了技术支持,通过类似U盘的“e管家”,可以实现以下功能:管理使用电脑和上网的时间,只要设置了具体上网时间,不管家长在不在家,孩子只能在这个时间段上网;过滤不良信息,封锁不良网站;管理游戏时间和内容;管理孩子聊天的时间和内容;记录电脑屏幕显示内容等。有关专家强调,引导孩子上网提倡“契约化教育”,即家长与孩子达成契约,约定上网时间和内容。“e管家”可以为此提供技术手段。
概括:“e管家”可以                   ,可以                   。
19.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按要求作答。(6分) 
 (1)仔细观察左面这幅漫画,先简要说明漫画内容,再用一句话揭示漫画的寓意。100字左右。(5分)
(2)为漫画拟定一个标题(不超过8个字)。不能以“无题”为题。(1分)
20. 总有一些人和事让我们怦然心动,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从下面备选人物中选择一个,写一段感言。要求:能表现人物的品质,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50字左右。(5分)
备选人物:孔子、杜甫、鲁迅、史铁生、史蒂芬•霍金、马丁•路德•金
答:人物:                
感言:
七、(60分)
21. 阅读下面这则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只乌龟总想跑赢兔子,于是每天都非常勤奋地练习跑步,可是每次有兔子从它身边跑过时,它却总是追不上。一只小羊问它的母亲:“那不是一只乌龟吗?它为什么那么拼命地想奔跑呢?”母亲告诉小羊:“那就是一只乌龟,但它总认为自己可以胜过兔子。”
    久而久之,羊开始嘲笑这只乌龟,别的乌龟也嘲笑它。但这只乌龟毫不气馁,仍然坚持练习跑步。
    有一天动物界专门举办了一次乌龟赛跑。出乎意料的是,这只以前一点都不起眼的乌龟竟一举夺魁。
    虽然这只乌龟至今仍然无法跑赢兔子,但它却在不知不觉中超越了所有的乌龟。
    要求全面理解这则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这则材料的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12分,每小题3分)
1.B.[解析]A.集思广议(益)、徇私妄(枉)法;B.殒(陨)石、一视同人(仁)、蝉连(联)、标新立意(异);C.准备就序(绪);D.亲(青)睐、以邻为河(壑)。
2.C.[解析]A.“有眼不识泰山”,比喻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可改为“有眼不识金镶玉”; B.“溢美之词”:指不切实际、过分赞美的言辞。贬义。C.“异彩纷呈”:比喻突出的成就或表现。D.“荡气回肠”:指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也作“回肠荡气”。
3.A.[解析]B.成分残缺,“建立和实施”缺宾语中心语,可在“生活保障”后加“的制度”。C.“他们”指代不明,是指上海芭蕾舞团,还是观众,表意不明。 D.句式杂糅,“因为”与“而造成的” 杂糅。
4.D.[解析](1)“猪是……的属相”,能保持陈述对象一致。(2)从句子的逻辑关系看,要注意事物间的关联性,同类事物放在一起陈述。
二、(9分,每小题3分)
5. C  [解析]错误项设置采用了“答非所问”法。题干问的是“秦朝铁路”,而当时并未发现“车站”,车站只是下文专家的推断。其余每个选项意思都与原文相同,且都属于“先进的交通设施”。
6. A  [解析]错误项设置采用了“偷换概念”法。“驰道”是“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在全国建设”  的“铁路网”,A项中所指的应该是河南南阳发现的“铁路”的修建目的。
7. D  [解析]与D项有关信息是“汉朝长期分封诸侯,各地群众也没有长途运输的必要,运输线变短,也因此失去了修建铁路的必要性”。A项依据不当,驰道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云南省昆明”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4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