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中考模拟卷

阅读:886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必修五 中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86]
2007年北京市顺义区中考一模试题
  顺义区2006——2007学年初三第一次统一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胆怯(què)      分泌(mì)     呵护(hē)       称心如意(chèn)   
   B.解剖(pōu)      褴褛(lǚ)      谋略(máo)      斤斤计较(jiào)    
   C.琐屑(xiè)      细菌(jūn)      屹立(yì)       茅塞顿开(sè)
D.酝酿(niànɡ)    着落(zháo)    庇护(bì)       自给自足(jǐ)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秘诀    生涯    勇跃    不屑置辩       
B.琢磨    辩论    奠定    举世闻明        
C.分歧    酣醉    细致    轻而易举      
D.宽恕    蓬勃    急燥    相得益彰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银杏树根深蒂固,抗风力很强,是扩大绿化面积、治理山河的优良树种。
B.目前水资源紧张的状况正以锐不可当之势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C.一霎时,漫天的雾把什么都遮没了,就是远处的电线杆也躲得杳无消息。
D.春风轻拂,落英缤纷,徜徉在桃树林中,备感温馨舒适。
4.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告别网吧”的主题班会,同学们有了很大的触动。
修改:在“同学们”前面加“使”。          
B.放风筝这种民间活动是呼吸早春空气、享受大自然恩赐、锻炼身体的好时光。
   修改:将“时光”改为“方式”。            
C.深入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是能否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素质的有效载体。
   修改:去掉“能否”。                     
D.今年三月初的几天,北京的天气很阴霾。
修改:将“的天气很阴霾”改为“多阴霾天气”。
阅卷人 得分

二、填充题(共7分)
5.默写(5分)
①                 ,不亦君子乎?(1分)                   (《论语   学而》)
②荡胸生层云,                   。 (1分)                       (《望岳》)


浏览完整试题③《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是              ,               。(1分)
④大雁这种候鸟,因其迁徙的生活习性,常被诗人融入诗中以寄托情思。请你写出两个含有大雁的诗句。(2分)
  (1)                    ,                      。
  (2)                    ,                      。
6. 我国古典小说《西游记》故事情节曲折生动,请写出两个你熟悉的故事名称。(2分)    
答:①                             ②                             
阅卷人 得  分

三、简答题(共8分)
7.仿照下面的例句再写一句话。(2分)
例句:面对失败和挫折,一笑而过,然后重整旗鼓,这是一种乐观自信,这是一种勇气。
仿写:                                                                     
                         。
8.2006年下半年北京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与市文化局《新剧本》杂志社联合进行了“北京市未成年人文化需求”调查。共调查样本3846份。下面是“上网目的”的调查数据。阅读后回答问题。(2分)
查找信息 玩游戏 下载需要的东西 上网聊天
65.4% 62.0% 43.6% 37.1%
(1)该图表反映出的信息是:                                                  
                                                                            
(2)请写出一条你对青少年上网的建议:                                                  
                                                                            
9.新春的北京,沐浴在迎接奥运盛会的春风中,同学们正用自己的方式参与到“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活动中来。为了记录下我们身边的文明瞬间,学校决定开展“聚焦身边文明”摄影展活动,请完成下面任务。(4分)
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句宣传口号:                                              
                 (2分)
②本次活动后要将活动中的优秀作品集结成册,请你为这本影集设计一个名字。
  影集名称:                             (2分)
第Ⅱ卷  (34分)
阅卷人 得  分

四、文言文阅读(10分)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回答问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2分)
1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无从致书以观    精致     B. 色愈恭        洗耳恭听
C. 未尝稍降辞色    推辞     D. 穷冬烈风      一穷二白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①色愈恭,礼愈至(      )                 
②同舍生皆被绮绣(      )


展开余下试题③腰白玉之环(      ) 
13.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①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翻译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翻译                                                                        
14.从全文来看,作者求学时遇到的困难有哪些?(3分)
    答:                                                                        
                                                                                
五、现代文阅读(24分)
阅卷人 得  分

(一)阅读《槐花》,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槐    花
         季羡林
自从移家朗润园,每年在春夏之交的时候,我一出门向西走,总是清香飘拂,溢满鼻官。抬眼一看,在流满了绿水的荷塘岸边,在高高低低的土山上面,就能看到成片的洋槐,满树繁花,闪着银光;花朵缀满高树枝头,开上去,开上去,一直开到高空,让我立刻想到新疆天池上看到的白皑皑的万古雪峰。
这种槐树在北方是非常习见的树种。我虽然也陶醉于氤氲(音yīnyūn,形容烟或云气浓郁)的香气中,但却从来没有认真注意过这种花树——惯了。
有一年,也是在这样春夏之交的时候,我陪一位印度朋友参观北大校园。走到槐花树下,他猛然用鼻子吸了吸气,抬头看了看,眼睛瞪得又大又圆。我从前曾看到一幅印度人画的人像,为了夸大印度人眼睛之大,他把眼睛画得扩张到脸庞的外面。这一回我真仿佛看到这一位印度朋友瞪大了的眼睛扩张到了面孔以外来了。
“真好看呀!这真是奇迹!”
“什么奇迹呀?”
“你们这样的花树。”
“这有什么了不起呢?我们这里多得很。”,
“多得很就不了不起了吗?”′
我无言以对,看来辩论下去已经毫无意义了。可是他的话却对我起了作用:我认真注意槐花了,我仿佛第一次见到它,非常陌生,又似曾相识。我在它身上发现了许多新的以前从来没有发现的东西。
在沉思之余,我忽然想到,自己在印度也曾有过类似的情景。我在海德拉巴看到耸人云天的木棉树时,也曾大为惊诧。碗口大的红花挂满枝头,殷红如朝阳,灿烂似晚霞,我不禁大为慨叹:
“真好看呀!简直神奇极了!”
“什么神奇?”
“这木棉花。”
“这有什么神奇呢?我们这里到处都有。”
陪伴我们的印度朋友满脸迷惑不解的神气。我的眼睛瞪得多大,我自己看不到。现在到了中国,在洋槐树下,轮到印度朋友(当然不是同一个人)瞪大眼睛了。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这祥一个经验:越是看惯了的东西,便越是习焉不察,美丑都难看出。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是容易解释的:一定要同客观存在的东西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客观地去观察。难道我们就不能有意识地去改变这种习惯吗?难道我们就不能永远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事物吗?
我想自己先试一试看,果然有了神奇的效果。我现在再走过荷塘看到槐花,努力在自己的心中制造出第一次见到的幻想,我不再熟视无睹,而是尽情地欣赏。槐花也仿佛是得到了知己,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洋槐,似乎在喃喃自语,又对我讲话。周围的山石树木,仿佛一下子活了起来,一片生机,融融氤氲。荷塘里的绿水仿佛更绿了;槐树上的白花仿佛更白了;人家篱笆里开的红花仿佛更红了。风吹,鸟鸣,都洋溢着无限生气。一切眼前的东西联在一起,汇成了宇宙的大欢畅。
1986年6月3日
14.文章第一段写槐花,突出其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4分)
答:                                                                        
15.文中作者记叙了两个“类似的情境”,请概括出这两个情景的内容。(2分)
答:①                                                                     
②                                                                              
16.文章最后一段对槐花的描写与第一段有什么不同?(2分)
    答:                                                                       
17.作者所做的尝试对你有什么启发?结合实际谈谈你的感受。(不少于100字)(4分)





                                                                                                                                                             100字


阅卷人 得  分



展开余下试题(二)阅读《漫话风筝》,回答下列问题。(8分)
漫话风筝
①清代高鼎有一首脍炙人口的《村居》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诗中的“纸鸢”即风筝。风筝起源于我国战国时期,据说中国最早的风筝是由古代哲学家墨翟制造的。据《韩非子·外储说》载:墨翟居鲁山(今山东青州一带)“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是说墨子研究了三年,终于用木头制成了一只木鸟,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墨子制造的这只“木鹞”就是中国最早的风筝。晚唐风筝用丝条或竹笛做成响器,随风而鸣,因而得名“风筝”。一说“风筝”得名于五代,始于李邺装上鸣响竹笛的纸糊风筝。
②中国风筝问世后,很快被用于测量传递信息,飞跃险阻等军事需要。据说汉朝大将韩信曾利用风筝进行测量。到了唐代,由于造纸业的出现,风筝改由纸糊,很快传入民间,成为人们的娱乐的玩具。宋代风筝品种增加,性能提高,在民间浸染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并广泛流行。唐宋时期,现属潍坊各地扎放风筝已很普遍。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有六名儿童在放风筝。清朝诗人郑板桥在《怀潍县》诗中说:“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生动地描写了清明佳节潍坊风筝的情景。
③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加,中国的风筝流传到世界各地。先是传到日本和朝鲜等近邻国,后又漂洋过海,传到了缅甸、马来亚、印度尼西亚和新西兰,直到更远的东方岛屿上;另一线则顺着“丝绸之路”或蒙古人的征战路线进入了阿拉伯和西欧。元代在中国为官17年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归国后,也把风筝介绍到了西方。现在,风筝已成为我国对外联系、发展经济的重要纽带。
④我国民间风筝的制作者大多是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农民和手工艺人,由于受地域文化、经济、风俗等因素影响,风筝制作者祖传世袭,相互观摩,有集体创作的性质,大江南北形成了众多的流派。他们按自己的生活感受和审美习惯制作风筝,寄托人生乐趣和理想。我国民间风筝造型、用料、色彩、风格充满着浓厚乡土气息,主题鲜明,配合传统节令,装饰性非常突出。这些风筝风格粗犷,淳朴,一般就地取材,篾扎纸糊即成。
⑤据传,放风筝最早是为图吉利,人们将风筝放得高高的,等快钻进云彩里的时候,就一刀将风筝线剪断,那风筝就看不见了,于是高喊“晦气没了”、“晦气走了”以图吉利。以后放风筝逐步成为人们的一项休闲活动,风筝的样式和制作材料、工艺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放飞的时间也不仅局限于清明时节了,仰望天空,你会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竹马踉跄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
18.文章第①②③段主要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必修五 中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07年北京”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8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