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中考模拟卷
阅读:1077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77]
2007中考模拟试卷
2007年中考模拟题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语言积累)填补下列名句中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12分)
⑴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⑵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⑶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 李煜《相见欢》 )
⑷苔痕上阶绿,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⑸“走进每个沟壑都给人一种山重水复而终又柳暗花明之感”一句巧妙地化用了陆游的《游山西村》中“ , ”这一千古名句。
⑹自古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赵翼在《论诗》中表明这一哲理的诗句是: , 。
⑺2006年我国部分地区遭受台风、洪涝、干旱等严重自然灾害,给当地群众生产生活造成较大影响。严冬将至,胡锦涛、江泽民等带头捐款捐物,表达他们对灾区人民和困难群众的亲切关怀,“ , ”,作为党员干部,把人民经常装在心中,无疑是为民执政的最基本要求。(用《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填空)
⑻2006年11月4日胡锦涛主席在北京会见中非合作论坛峰会的48个非洲国家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代表团团长时,可以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 , !”表达了我们见到远道而来的朋友的喜悦之情。
2.(语言运用)五一节一大早,欢欢和乐乐结伴而行,他们坐的中巴车刚出车站,车上的录音就发出声音:“车辆出站,请注意安全”。几分钟后,车来到一个较大十字路口,只见路中间有“左转弯停止线”的字样。大路两边,广告牌琳琅满目。有洪城饭店广告“食全食美”,南昌数码广场三星电脑广告“码到成功”,有雪碧饮料广告“饮人入胜”。
⑴文中有两个词用得不妥当,请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2分)。
⑵你能把文中的广告语还原成原形吗?任选一个改错。(1分)
3.(情境反映)下面是井冈山2006年11月18日的天气预报,假如你是广州某旅行社的一名导游,要带团于18日到达井冈山旅游,如何在各条信息上加上一些体现人文关怀的内容?(2分)
11月18日 多云转阴有小雨 温度:21°C~9°C 风力:<3级
4.(综合探究)语文综合实践活动。(5分)
借着日益升温的红色旅游以及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的东风,打造江西红色文化品牌,江西卫视于8月下旬至10月15日推出首届“中国红歌会”。红歌,即红色革命歌曲,为“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各历史时期的革命歌曲,如红军歌曲、抗日歌曲、解放歌曲、社会主义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的各类健康进步歌曲,此外,还包括世界各国革命经典歌曲。
⑴请你为这次活动拟一个宣传主题语。(1分)
⑵请你谈谈对“中国红歌会”中“红”字的理解。(2分)
浏览完整试题
⑶下面是晚会中要表演的两首红歌曲目:《十送红军》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假设你是主持人,请为两节目之间设计几句串词。(2分)
二、古诗文阅读(18分)
(一)阅读《早梅》,完成5~7题。
早 梅
齐己①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②。
前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③。
【注释】①〔齐己(约863~约937)唐代诗僧。俗姓胡,名得生,湖南益阳人。早年曾热心于功名仕进,是颇有雄心抱负的。然而科举失利,不为他人所赏识,故时有怀才不遇之慨。②〔孤根暖独回〕大意是,在严寒的季节里,只有梅树把地下的暖气凝聚到根茎上,独自恢复了生机。③〔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大意是,假如梅花在明年应时而开,也将在望春楼上独占鳌头。应律,顺应时令。望春台,即望春楼,在唐代都城长安。
5.(词语理解)齐己曾以这首诗求教于郑谷,诗的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读后说:“未若‘一枝’佳。”齐己深为佩服,称郑谷为“一字师”。请你说说将“数枝”改为“一枝”妙在哪里?
6.(语言揣摩)“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描写了梅花怎样姿色和风韵?
7.(思想内涵)末联语义双关,感慨深沉,请说出“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这两句诗深含的寓意。
(二)阅读《钟响磬鸣》,完成8~13题。(12分)
钟响磬鸣
韦绚①
洛阳有僧房中磬子②,日夜辄自鸣 。僧以为怪,惧而成疾。求术士百方禁之 ,终不能已。曹绍夔素与僧善。夔来问疾,僧具以告。俄击斋钟,磬复作声。绍夔笑曰:“明日设盛馔,余当为除之。”僧虽不信绍夔言,冀或有效,乃力致馔以待。绍夔食乞,出怀中错③,鑢④磬数处而去,其响遂绝。僧问所以,绍夔曰:“此磬与钟律合⑤,故击彼应此。”僧大喜,其疾便愈。
(选自唐韦绚《刘宾客嘉话录》)
【注释】①〔韦绚〕字文明,唐京兆(今陕西长安县)人。②〔磬(qìng)〕铜铁铸成的体形器物,寺庙中拜神时敲击用。③〔错〕锉刀。与现在的锉相似。④〔鑢(lǜ 〕原指锉刀一类的工具,这里用作动词。⑤〔律合〕音律,这里实际是指固有频率。合:相同。律合:即指共鸣。
8.(文言句读)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1分)
僧 虽 不 信 绍 夔 言
9.(文言实词)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
A.日夜辄自鸣( ) B.素与僧善( )
C.冀或有效( ) D.绍夔食乞( )
10.(文言句子)把下面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求术士百方禁之 ,终不能已。
11.(内容探究)和尚对绍夔态度前后有什么不同?这种态度的变化说明了什么?(2分)
12.(信息提取)试用文中的话解释“钟自鸣”的原因。(2分)
13.(学科渗透)文中所描绘的情景,是物理学中的共振或共鸣现象,请你运用所学过的物理知识加以阐述。(3分)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留在心底的照片》,完成14~19题。(16分)
留在心底的相片
文/朱成玉
⑴那是一张永远无法定格在胶卷上的脸,那是裱在摄影家心底的一张照片,那是一群贫苦交加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⑵那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因为我的摄影家朋友略微懂得一些非洲语言,所以争取到了随同新华社记者去索马里难民营采访的机会。他一直有那样一个愿望,要用相机记录下难民们一个个水深火热的日子,唤醒全世界的善良来拯救这样一群在死亡边缘挣扎的人们,他们有黑色的皮肤,有褴褛的衣衫,有在贫苦中依然闪亮的眼睛……
⑶那是一个怎样的居住地啊,像城市里某个垃圾处理场,臭气熏天,尘土飞扬,战争让他们流离失所,饱受了上帝揣在口袋里的所有苦难。
⑷在那里,他摸到了儿童们瘦如鸡爪的手,听到了老人们临终时的哀嚎和呻吟,看到了妇女们惊恐的眼神……这些都在他的心底烙下了深深的印记。那里的一粒药片比一粒金子更珍贵,一次小小的感冒引发的高烧就会将人推下生命的悬崖,死亡就像一堆篝火的熄灭一样,平常得已经不能让人感到伤痛了。
⑸但让他无比惊讶的是,在他给他们照相的时候,不论男人还是女人,都纷纷去洗脸梳头,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的,似乎要赶赴一个节日一样。他想:再贫苦的人,对生活也是充满向往的。
⑹其实,他们是在为自己守着那最后一点尊严,让全世界都尊重的、非洲的心。
⑺摄影家朋友倾其所有,为他们照完了整个口袋里的胶卷。就在他要离开的时候,一个小姑娘跑过来拽住了他的胳膊,央求他为她照张相。他看到她将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特别是她的胸前,竟然还戴了一串金光闪闪的项链。她似乎看出了他眼中的惊讶,笑着对他说了项链的秘密。原来那是她用泥巴搓出来的一个个泥球,然后用花粉涂在外面,串成了项链。
⑻就为了做这串“项链”,她才耽搁了照相。
⑼他拿着相机的手在颤动,他不能告诉他相机里已经没有胶卷了,他不能让这朵开在人世间最苦难之地的花在瞬息之间就凋谢,那是一颗真诚地热爱着生活的心啊。
⑽她对着他的镜头绽放着灿烂的笑,他也不停地摁着谎言的快门,用一个个闪光灯骗过了她的期待。非洲女孩黑黑的脸和灿烂的笑,在那一刻永远定格在了摄影家的灵魂里,再也挥之不去。
⑾回到大使馆后,我的摄影家朋友想尽办法向工作人员要了几个胶卷。他的心很乱,迫不及待地要求再回到难民营一趟,他想为那个女孩补拍几张照片,前后展转约有20多天。他不知道,这20多天,一个满怀期待的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
⑿她纤细的生命一直在飘飘荡荡,一次普通的感冒,就让她永远地睡着了。
⒀小女孩躺在母亲的怀里,已经离开了苦难的人世,胸前的那串项链依然镀着阳光的色彩,刺得人的眼睛有种无法回避的疼痛。
⒁那位母亲说,这20天是孩子最快乐的日子,她每天都在盼望着能看到她的照片,看到自己在灿烂的阳光下,像花一样绽放。那位母亲说,她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在问:中国叔叔来了吗?
⒂这就是生命。在那最贫苦的地方,一颗苦难的灵魂涂抹上阳光的色彩,变成珍珠,穿成了美丽的项链……
展开余下试题
⒃对美的向往之心,让这个世界重新看到了希望。
(选自《莫愁》2006年第9期)
14.(信息提取)索马里是非洲乃至世界最贫穷的国家之一,请从文中提取表现索马里贫穷的相关信息。(3分)
15(信息整合)“他”决定给他们照相时,他们的举动为什么会使“他”惊讶?你是怎样理解他们这一举动的?(2分)
16.(句子含义)文章第⑽为什么说“非洲女孩黑黑的脸和灿烂的笑,在那一刻永远定格在了摄影家的灵魂里,再也挥之不去”?(2分)
17.(品味语言)你如何理解“那串项链依然镀着阳光的色彩,刺得人的眼睛有种无法回避的疼痛”?(2分)
18.(个性阅读)有人认为文章题目定为《镀着阳光的项链》比《留要心底的照片》更为合适,你觉得哪个题目更好?(3分)
19.(探究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写出你探究的结果。(4分)
材料一:自80年代末期以后,位于非洲东部的索马里政局动荡,导致大批难民流入相邻的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等国。近年来,索马里国内的局势有所好转,不少难民陆续回国,但时至今日,仍有许多难民由于种种原因继续流落在异国他乡。目前,仅在埃塞俄比亚东部的索马里州就还有8个索马里难民营,难民总数达16万多人,他们的生活十分艰难。
材料二:中国政府通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索马里办公室向索马里无偿提供价值100万元人民币的援助物资,包括蚊帐、毯子、铝锅等。莫克在援助物资的移交仪式上发表讲话时还说,中国的援助与国际社会的其它援助一起,将为减轻索马里人民的痛苦起到积极作用。
材料三:2006年是新中国与非洲国家开启外交关系50周年。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对非洲提供的援助在推动相关国家经济发展、改善民众生活以及提高教育、医疗、卫生水平等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的许多援建项目如坦赞铁路、毛里塔尼亚友谊港等已成为当地重要经济枢纽。
材料四:中国11次在联合国人权会上挫败西方反华提案,联合国大会13次粉碎台湾 “重返联合国”图谋以及中国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和2010年世界博览会,均得到了非洲国家的鼎力相助。
我的探究:
(二)阅读《读书苦乐》,完成21~26题。(14 分)
读书苦乐
杨绛
①读书钻研学问,当然得下苦功夫。为应考试、为写论文、为求学位,大概都得苦读。陶渊明好读书,如果他生于当今之世,要去考大学,或考研究院,或考什么“托福”,难免会有些困难吧?我只愁他政治经济学不能及格呢,这还不是因为他“不求甚解”。
②我曾经挨过几下棍子,说我读书“追求精神享受”,我当时只好低头认罪。我也承认自己确实不是苦读。不过,“乐在其中”并不等于追求享受。这话可为知者言,不足为外人道也。
③我觉得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见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随时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对质。不问我们要拜见的主人住在国内国外,不问他属于现代古代,不问他什么专业,不问他讲正经大道理或聊天说笑,都可以接近前去听个足够。这是书以外的世界里难得的自由!
④说什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们连脚底下地球的那一面都看得见,而且顷刻可到。尽管古人把书说成“浩如烟海”,书的世界却真正的“天涯若比邻”,这话绝不是唯心的比拟。世界再大也没有阻隔。佛说“三千大千世界”,可算大极了。书的境地呢,“现在界”还加上“过去界”,也带上“未来界”,实在是包罗万象,贯通三界。而我们却可以足不出户,在这里随意阅历,随时拜师求教。谁说读书人目光短浅,不通人情,不关心世事呢!这里可得到丰富的经历,可认识各时各地、多种多样的人。经常在书里“串门儿”,至少也可以脱去几分愚昧,多长几个心眼儿吧?我们看到道貌岸然、满口豪言壮语的大人先生,不必气馁胆怯,因为他们本人家里尽管没开放门户,没让人闯入,他们的亲友家我们总到过,自会认识他们虚架子后面的真嘴脸。
⑤可惜我们“串门”时“隐”而犹存的“身”,毕竟只是凡胎俗骨。我们没有如来佛的慧眼,把人世间几千年积累的智慧一览无余,只好时刻记住庄子“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名言。我们只是朝生暮死的虫豸(zhì,古书上说的没有脚的虫),钻入书中世界,这边爬爬,那边停停,有时遇到心仪的人,听到惬意的话,或者对心上悬挂的问题偶有所得,就好比开了心窍,乐以妄言。这个“乐”和“追求享受”该不是一回事吧?
(选自浙江文艺出版社《杨绛散文》,有改动。)
20.(主旨理解)作者在文章在第①自然段引用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意思是想表现什么?结合全文回答。(2分)
21.(词语含义)第③段“我觉得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一句中,“‘隐身’的串门儿”是什么意思?作者又强调“读书”与“串门儿”不同的一点,请简要说明。(2分)
22.(品味语言)在第④自然段中,“天涯若比邻”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2分)
23.(个性阅读)文中所写的读书的乐趣有哪些?读书给你带来了哪些乐趣?你有这样的读书体验吗?(3分)
24.(质疑探究)文章最后写道:“‘这个乐’和‘追求享受该不是一回事吧? ’请你说说“这个‘乐’”与“追求享受”的区别。(2分)
25.(探究实践)“好读书不求甚解”是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中的一句名言,誉之者奉为无上致宝,贬之者斥为误人子弟。你的观点如何?请说明理由。(3分)
四、写作(50分)
2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阅读并不局限与书本。有时也应该阅读山,阅读海,阅读花,阅读树,阅读清晨,阅读黄昏……有时也该阅读政治,阅读经济,阅读文化,阅读亲情,阅读友情,甚至阅读一只鸟,一个人……
请以“阅读 ”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内容,补全题目。②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1.⑴风正一帆悬 ⑵却话巴山夜雨时 ⑶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⑷草色入帘青 ⑸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⑹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⑴①“车辆出站,请注意安全”一句中“车辆”用法不妥,“车辆”则是集合名词,“车”是个体的名词。这句应该说:“车要出站,请注意安全。”②“左转弯停止线”一句中“停止”说法不妥,因为这线是让左转弯的自行车待直行机动车过去后再进行左转弯,是“暂时等候”的线。“左转弯停止线”称作“左转弯等候线”或“左转弯暂停线”更为贴切。⑵食全食美→十全十美 码到成功→马到成功 饮人入胜→引人入胜
展开余下试题
3.参考答案:今天多云转阴有阵雨或雷雨,井冈山的日温差比广州大,白天最高温度21°C,晚上最低温度9°C ,风力小于3级。各位游客朋友,请带上雨具和防寒衣服;雨天山上路滑,请注意安全。
4.⑴示例:①赏“绿色”美景、唱“红色”歌谣。②面向四亿观众, 聚集全国电视精英,携手超一流企业 ,锻造“国字号”文化品牌。⑵示例:红色是中华民族最喜爱的颜色,甚至成为中国人的文化图腾和精神皈依。中国人近代以来的历史就是一部红色的历史,承载了国人太多红色的记忆。红,是嘉兴南湖的红色航船,是八一南昌的的炮火连天,是井冈山上的星星之火,是雪山草地的赤胆忠心,是新世纪中国人民红红火火的日子,是新世纪中国不断提升的综合国力。为了不该忘却的“中国红”,我们应怀念,当铭记,须发扬光大。⑶示例:示例:苏区人民款款深情十送红军,红军不负人民厚望,让人民当家做了主人,请听全国人民发自肺腑的声音——《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5.“一枝开”表明梅花早开于百花之前,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出此梅不同寻常。
6.“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对仗精致工稳。“风递幽香出”写出了梅花内蕴幽香,随风轻轻四溢姿色;而“禽窥素艳来”则着眼梅花的素艳外貌,形象地描绘了禽鸟发现素雅芳洁的早梅时那种惊奇的风韵。
7.暗示出众的人才是能够得到重用的。
8.僧/虽不信/绍夔言
9.A.就 B.友好 C.希望 D.同“讫”,完毕
10.他请了许多江湖术士,用尽了种种办法,想来制止磬鸣,但都无济于事。
11.和尚对绍夔态度先是怀疑,后是大喜。这种态度的变化说明科学知识对破除迷信的重要作用。
12.此磬与钟律合,故击彼应此。
13.当振动体的固有频率与周期性变化的外力的频率很接近或相等时,振动体的振幅会急剧增大,这就产生共振或共鸣现象。僧房中磬的固有频率与斋钟的振动频率很相近,因此当敲击斋钟时,磬便发生共鸣。在磬被锉过之后,质量发生了改变,因而固有频率也发生了改变,磬就不再与钟发生共鸣了。
14.①一群衣衫褴褛在死亡边缘挣扎的人们;②居住地像垃圾处理场,战争让他们流离失所;③儿童们瘦如鸡爪的手,老人们哀嚎和呻吟,妇女们惊恐的眼神;④缺医少药,一次小病有可能导致死亡;⑤用泥巴涂花粉做成“项链”。
15.他们的举动使“他”惊讶的是他们会像赶赴一个节日那样隆重地对待在我们看来是如此简单的一次照相。他们这样隆重地对待这次照相,一是因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二是改变世人认为非洲只有贫穷、疾病和战争的偏见,让世界了解、尊重索马里,了解、尊重非洲。
16.因为小女孩热爱生活,用泥巴搓成泥球涂上花粉做成“项链”,小女孩在镜头前是那么地开心,绽放着灿烂的笑。小女孩那一颗真诚热爱生活的心深深打动了摄影家的灵魂。
17.①一次简单的感冒就夺去了小女孩脆弱的生命;②摄影家没有满足小女孩的愿望,临终前也没有看到她梦寐以求的相片;③小女孩如此贫穷,但对美的向往之心却如此动人心魄。
18.用《留在心底的照片》好。《留要心底的照片》和《镀着阳光的项链》两个题目虽然从不同角度概括了文章文章内容,但《留要心底的照片》这个题目灰姑娘文章内容、主题更吻合:一是摄影家没有真正给小女孩照相,小女孩的形象只留在摄影家记忆深处;二是这篇文章旨在表现以小女孩为代表的索马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这种感情我们只用心去体会,只能永远铭记心底。
19.示例:目前非洲许多国家经济仍然比较落后,需要各国的援助。中国对非洲的援助为中非之间形成和发展全天候的好朋友、真诚合作的好伙伴、情同手足的好兄弟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进一步密切了中非双边经贸联系,也有力地促进了中非政治互信,并且推动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的政治立场沟通和外交行动协调。
20.陶渊明好读书,但不是“苦读”,是自由的“不求甚解”乐在其中的读。文中的“我”,也不是苦读。作者意在表明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与我读书“乐在其中”是一回事。
21.用“‘隐身’的串门儿”比喻不打招呼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直接倾听其言谈,形象地说明了作者那种自由自在、博览群书而且不需要和别人打招呼的情形。不同点:“读书”比“串门儿”更为自由。
22.在书的世界里,足不出户,世上万事万物都可以从身边的书上找到,“世界再大也没有阻隔”,所以说,书里是一个“天涯若比邻”的世界。
23.自由之乐:随意阅读,随时拜师求教;收获之乐:丰富经历,增长见识,增强信心,认识人生,脱去愚昧,增长智慧。第2、3问结合自己读书的亲身体验来谈。
24.读书之乐。(或:乐在读书过程之中。读书带来的乐趣。)以享乐作为追求的目标。
25.提示:“好读书不求甚解”的意思是不要太固执,不要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无论你赞成哪方观点,都要说明理由。
26.作文。 (218.204.108.129)
上一篇:
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下一篇:
株洲市二中2007届高三五月份考前模拟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2007中考模”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7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