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915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15]
株洲市二中2007届高三五月份考前模拟语文试题
  株洲市二中2007届高三五月份考前模拟语文试题
        
命题人:胡玉兰  严朝晖  陈越年  唐玄俊
考生注意: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满分150分。 请将第Ⅰ卷的答案填涂在答卷的答题卡上,将第Ⅱ卷的答案写在答卷的相应位置上。
                   第Ⅰ卷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们不能被旧的一套东西框(kuàng)住了手脚。
B、香港学者预言,一旦大陆对台湾动用武力,利益受损的台湾人将出现一哄(hòng)而散的现象。
C、对于图书馆来说,那些久假(jià)不归的图书如同离开母亲的孩子,漂泊在外。
D、这些酷似兰花的花瓣是用百合花的根茎(jīng)雕刻而成的。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最近,日本一家公司推出了最新款笔记本鼠标,不做特殊说明,谁能想到这个珠光宝器的东西竟然是一个鼠标呢? 
B、据说那天他还亲手浇了花,为鸟添了食,然后安详的坐在靠椅里午睡,直到家人发现时他已过逝了。
C、现在西方国家有纹身的人的数量占成人人口的5%-10%。我国也有不少青少年出于好奇或不良爱好,在自己的身体上留下终身遗憾,长大后使工作、生活甚至婚姻都受到一定影响。
D、我们每一个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驱散他们心头的阴影和困惑,让学生心情舒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实现自己七彩的人生梦想!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中国加入WTO,为改革开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同时也给许多部门和企业带来了危机,这是不容置喙的。
B、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指出,在中国,无论是旅游指南,还是产品介绍,无论是名胜古迹的说明,还是街头巷尾的标牌,外文翻译差错已到了俯拾即是的程度。
C、2004年元月初,香港及广东专家最新的检测结果提示人类,SARS冠状病毒可能来源于果子狸,一时间,连好食野味的广东人都对果子狸敬谢不敏了。
D、凌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响起穿云裂石般的爆炸声,随之,浓烟滚滚,火光映天。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国足球队虽然在小组赛中以7比0战胜了香港队,但德国世界杯赛仍将中国队拒之门外。
B、美日近来发表涉及台湾问题的共同声明的原因,其目的是因为他们仍然想利用台湾来遏制中国的发展。
C、欧盟的高级代表15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没有必要对黎巴嫩前总理哈里里遇害一事立即改变欧盟与叙利亚的关系。
D、历次的地震海啸灾难结果显示,地震海啸造成损失的程度因地震强度的大小、海啸预警时间的长短、居民海啸知识的多少而不同。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白马湖最好的时候是黄昏。湖上的山笼着一层青色的薄雾,_________。水光微微地暗淡,像是一面古铜镜。___________。天上偶见几只归鸟,我们看着它们越飞越远,直到不见为止。
①在水里映着参差的模糊的影子。
②参差的模糊的影子在水里映着。
③微风飘来,有一两缕波纹,但很快消失了。
④轻风吹来,有一两缕波纹,但随即平静了。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浏览完整试题阅读下文,完成6—9题
“大洋传送带”
“大洋传送带”是一种全球性的温度、盐度循环系统。又称为“温盐环流”。高盐度的低温海水在北大西洋北部下沉,自深海向南流动返回赤道,一直到达南极,它在南大西洋、南印度洋及南太平洋上升至海水表层,流向北大西洋、印度洋及北太平洋,汇合成一支温暖且盐度低的洋流,自热带太平洋向西穿过印度洋,绕过非洲南部,最后到达大西洋一直向北,从而形成一个闭合的环流。其中,在北大西洋海域,海水表层向北,深层向南的传送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它不断地将低纬度地区赤道附近的热量和盐度低的海水带到中高纬度的海域,从而缓和了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温度的变化,维持着全球气候系统的平衡。
“大洋传送带”的循环依赖于海水中温度和盐度的差异,而全球变暖将会威胁到它的运转。因为全球变暖会直接导致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冰川融水和降水的大量增加,并使得北大西洋海水暖化,这就削弱了北大西洋与赤道海水之间的温度和盐度差别,进而使得“大洋传送带”衰减,甚至可能停滞。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庞大的洋流循环系统就会崩溃,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将急剧变冷,并导致整个地球气候发生紊乱。
古气候学家认为,在地质史上,“大洋传送带”的停滞影响全球气候的情况早有先例。约12900年前,当时正值冰期后期,全球气候逐渐回暖,但这一变化趋势却被突如其来的持续1300年的寒冷期打断,后称这一时期为“新仙女木”时期。研究发现,在”新仙女木”时期初,北半球大陆地区的平均温度曾剧降7℃,而在此时期末又陡升10℃。科学家普遍认为,正是因为“大洋传送带”的停滞,才导致北半球陆地的降温,从而延长了整个地球的冰期。
目前,科学家们对“大洋传送带”何时停滞还仅限于猜测。有人认为如果到2100年全球平均温度上升7℃的话,“大洋传送带”将可能停滞;而有人则认为按照目前北极冰川的融化速度,不用150年“大洋传送带”将完全停滞。
至于“大洋传送带”的停滞是否会引发“冰期来临”尚无定论。目前科学研究的确表明,“大洋传送带”消亡会导致地球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温度下降,甚至达到冰期的程度;但是同时它也会使赤道地区进一步变暖。这“一冷一热”两个矛盾因素较量的最终结果如何?目前还不得而知。但是,虽然速度缓慢,这些气候变化正在逐渐发生着,若人类仍旧持续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谁又能保证灾难不会真的发生呢?
(摘自《中学科技》2005年11期)
6、根据文意,下列对“大洋传送带”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北大西洋南部海域表层是高盐度低温海水。
B、北大西洋南部海域深层是高盐度低温海水。
C、北大西洋海水表层从中高纬度流向低纬度海域。
D、北大西洋海水深层从低纬度流向中高纬度海域。
7、对“全球变暖”现象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由于冰川融化和降水量大幅增加,使得全球变暖。
B、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变暖使得“大洋传送带”崩溃,并导致北半球部分地区急剧变冷。
C、全球变暖使得“大洋传送带”运行失常,最终必然导致“温盐环流”完全停滞。
D、全球变暖将会使海水中温度和盐度受到影响,洋流循环系统受到破坏,而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8、下列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古气候学家把距今一万多年前的冰期时代也称作“新仙女木”时期。
B、在长达1300年的“新仙女木”时期,全球气温持续上升,这是“大洋传送带”运行停滞造成的。
C、远古时期,“大洋传送带”的停滞,使洋流循环系统崩溃,导致欧洲地区温度下降,使冰期延长。
D、在地质史上,曾有过长达12900年的冰期,由于气候变化,随后又有1300年的寒冷期。
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人类大量排行二氧化碳、甲烷等废气,使全球气温升高,这将导致“大洋传送带”停滞。
B、某些科幻电影所预言的“冰期来临”正是基于全球变暖的客观事实,决非空穴来风,凭空杜撰。
C、“大洋传送带”停滞将导致北半球低纬度地区变暖,而中高纬度地区变冷,这可能导致“冰期”来临。
D、科学家研究表明,到2100年,全球温度将上升7℃,届时“大洋传送带”将停滞,从而导致冰期的来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凌虚台记
苏轼
     国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饮食与山接也。四方之山,莫高于终南;而都邑之丽山者,莫近于扶风。以至近求最高,其势必得。而太守之居,未尝知有山焉。虽非事之所以损益,而物理有不当然者,此凌虚之所为筑也。
 方其未筑也,太守陈公杖履逍遥于其下。见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之旅行于墙外而见其髻也。曰:“是必有异。”使工凿其前为方池,以其土筑台,高出于屋之檐而止。然后人之至于其上者,恍然不知台之高,而以为山之踊跃奋迅而出也。公曰:“是宜名凌虚。”以告其从事苏轼,而求文以为记。
  轼复于公曰:“物之废兴成毁,不可得而知也。昔者荒草野田,霜露之所蒙翳,狐虺之所窜伏,方是时,岂知有凌虚台耶?废兴成毁,相寻于无穷;则台之复为荒草野田,皆不可知也。尝试与公登台而望:其东则秦穆之祈年、橐泉也,其南则汉武之长杨、五柞,而其北则隋之仁寿、唐之九成也。计其一时之盛,宏杰诡丽,坚固而不可动者,岂特百倍于台而已哉?然而数世之后,欲求其仿佛,而破瓦颓垣无复存者,既已化为禾黍荆棘丘墟陇亩矣,而况于此台欤?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则过矣!盖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既已言于公,退而为之记。
10、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是( )
A、而都邑之丽山者   附着       B、是必有异   奇怪   
C、相寻于无穷  连续不断而来    D、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   炫耀
11、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而以为山之踊跃奋迅而出也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然后人之至于其上者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C、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      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展开余下试题D、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最接近的是( )
A、而物理有不当然者      B、太守陈公杖履逍遥于其下
C、以告其从事苏轼        D、欲求其仿佛
第Ⅱ卷(共114分)
1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9分)
(1)国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饮食与山接也。
(2)见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之旅行于墙外而见其髻也。
(3)计其一时之盛,宏杰诡丽,坚固而不可动者,岂特百倍于台而已哉?
14、上面这篇文言文是一篇景物记,但作者的写作意图重在抒发自己的感慨,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作者在文中抒发了怎样的感慨。(3分)
15、这是两首思乡诗,请作比较,说一说两诗写法上有哪些相同之处?(5分)
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6、古诗文默写(6分,每空1分)
(1)令初下,                     ,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                      。(曹操《短歌行》)
(3)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                   。
(李贺《李凭箜篌引》)
阅读下文,完成17—20题。
泰 山 日 出
徐志摩
振铎来信要我在《小说月服》的“泰戈尔号”上说几句话。我也曾答应了,但这一时游济南游泰山游孔陵,太乐了,一时竟拉不拢心思来做整篇文字,一直挨到现在期限快到,只得勉强坐下来,把我想到的话不整齐地写出。
我们在泰山顶上看出太阳。在航过海的人,看太阳从地平线下爬上来,本不是奇事;而且我个人曾饱饫过江海与印度洋无比的日彩的。但在高山顶上看日出,尤其在泰山顶上,我们无餍的好奇心,当然盼望一种特异的境界,与平原或海上不同的。果然,我们初起时,天还暗沉沉的,西方是一片的铁青,东方些微有些白意,宇宙只是——如用旧词形容——一体莽莽苍苍的。但这是我一面感觉劲烈的晓寒,一面睡眼不曾十分醒豁时约略的印象。等到留心回览时,我不由得大声地狂叫——因为眼前只是一个见所未见的境界。原来昨夜整夜暴风的工程,却砌成一座普遍的云海。除了日观峰与我们所在的玉皇顶以外,东西南北只是平铺着弥漫的云气,在朝旭未露着,宛似无量数厚毳长绒的绵羊,交颈接背地眠着,卷耳与弯角都依稀辩认得出。那时候在这茫茫的云海中,我独自站在雾霭溟濛的小岛上,发生了奇异的幻想——
我躯体无限地长大,脚下的山峦比例我的身量,只是一块拳石;这巨人披着散发,长发在风里像一面墨色的大旗,飒飒地在飘荡。这巨人竖立在大地域的顶尖上,仰面向着东方,平拓着一只长臂,在盼望,在迎接,在催促,在默默地叫唤;在崇拜,在祈祷,在流泪——在流久慕未见面而将见悲喜交互的热泪。
在泪不是空流的,这默祷不是不生显应的。
巨人的手,指向东方——
东方有的,在展露的,是什么?
东方有的是瑰丽荣华的色彩,东方有的是伟大普照的光明——出现了,到了,在这里了……
玫瑰汁、葡萄浆、紫荆液、玛瑙精、霜枫叶——大量的染工,在层累的云底工作,无数蜿蜓的鱼龙,爬进了苍白色的云堆。
一方的异彩,揭去了满天的睡意,唤醒了四隅的明霞——光明的神驹,在热烈地驰骋……
云海也活了:眠熟了兽形的涛澜,又回复了伟大的呼啸,昂着摇尾地向着我们朝露染青馒形的小岛冲洗,激起了四岸的水沫浪花,震荡着这生命的浮礁,似在报告光明与欢欣之临莅……
再看东方——海句力士已经扫荡了他的阻碍,雀屏似的金霞,从无垠的肩上产生,展开在大地的边沿。起……起……用力,用力。纯焰的圆颅,一探再探地跃出了地平,翻登了云背,临照在天空……
歌唱呀,赞美呀,这是东方之复活,这是光明的胜利……
散发祷祝的巨人,他的身影横亘在无边的云海上,已经渐渐地消翳在普遍的欢欣里;现在他雄浑的颂美的歌声,也已在霞彩变幻中,普彻了四方八隅……
听呀,这普彻的欢声;看呀,这普照的光明!
这是我此时回忆泰山日出时的幻想,亦是我想望泰戈尔来华的颂词。
17、联系文意,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的含义: (4分)
(1)脚下的山峦比例我的身量,只是一块拳石。
 
(2)他的身影横亘在无边的云海上                                                                   
                                                                        
                                                                        
18、从全文来看,作者是如何写泰山日出的,请分点进行概括。(5分)
                                                                  
                                                                        
                                                                        
19、“这是我此时回忆泰山日出时的幻想,亦是我想望泰戈尔来华的颂词。”泰山日出、泰戈尔来华,二者有着怎样的相似点让作者把他们联系起来呢?(4分)
                                                                  


展开余下试题20、文章的第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4分)
                                                                
                                                                        
21、仔细阅读第五题中《泰山日出》一文,然后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文章。(14分)
(1)《泰山日出》精巧构思赏析
(2)《泰山日出》诗化语言赏析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800字的议论文。
有一次,我去听一位小学老师的公开课。他在黑板上写了五道题,然后让一名学生上台来做。
3×9=(27)4×9=(36)5×9=(45)6×9=(54)7×9=(62)
  当这名学生写完最后一题的答案“62”时,台下多数同学都大声叫喊起来:“老师,他错了,最后一道题答错了------”我满以为那位老师会马上纠正这名学生的错误,没想到他却说了一段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的话。他说:“最后一道题是答错了,可大家为什么只说他答错的这道题,而不说他前面四道题都做对了呢?看来,我们是多么容易发现别人的错误,而忽略别人的正确------”
  要求: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株洲市二中2007届高三第十次月考
   语文试题答卷
一、选择题:(3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二、13(9分,每小题3分)
(1)
  (2)
  (3)
14、
15、(5分)
16、(6分,每空1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4分)
(1)
   (2)
18、(5分)
19、(4分)
20、(4分)
21、(14分)















300


5月模拟语文试卷答案
1、C   2 、D   3、B   4、D   5、C   
6、B(文中第二行“高盐度的低温海水在北大西洋北部下沉,自深海向南流动”;A理由见B句;C、文中“在北大西洋海域,海水表层向北,深层向南”;D同上。)
7、D(见文中第二段首句、末句;A因果倒置;B是“未然”不是“已然”;C文中说“可能停滞”。)
8、C(见第二、三段末句;A“新仙女木”时期在冰期后期;B期初降温,期末陡升;D冰期是在距今12900年前。)
9、D(文中写“如果”,是“或然”不是“必然”。)
10、B   11、D   12、B
13、(1)事物的衰废与兴盛,成功与毁败是不能预先知道的;
(2)事物的衰废与兴盛,成功与毁败又是互相循环没有穷尽的;
(3)人生在世不要指望依靠修筑楼台一类的东西来炫耀、满足、来求得永恒。
14、(1)在终南山下建立城邑,应该起居饮食都跟山接近。
(2)看到露出在树木上面的山峰,一座接一座,就像有人在墙外行走只看见他的发髻一般。
(3)推想它们当时的兴盛,规模的宏伟,形式的奇美,建筑的坚固不可动摇,难道只比凌虚台强过百倍吗?
15、(1)、都由自己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株洲市二中”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1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