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936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36]
2007年高考湖南省模拟试卷
  2007年高考湖南省模拟试卷
语   文
       [ 命题人:师大附中  周  红      审题人:长郡中学 易小平]
(时量: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语言知识及应用(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此以后,每当我经过那个地方,总是禁不住要停下来,嗅一嗅那股儿清香,看一看她那谦逊的神气。                                           ( xiù )
B.看夕阳一分一分地沉到山的背面,我心里涨满了感动,跑去对母亲说:“我跑赢太阳了,我跑赢太阳了。”                                         (zhànɡ)
C.毋庸讳言,这个问题若处理不好,将成为制约中国东部地区、“长三角”地区经济更好发展的一大症结。                                          (zhēnɡ)
D.贝多芬弹琴的习惯与众不同,手指弹得发热胀痛了,就把手伸到冷水里浸一浸,浸过后又继续弹奏起来。                                          ( qìn )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事实证明,只有汲取传统的精华,才能拥有牢固的根基;只有反应时代的精神,才能引领时代的风尚。
B.“八荣八耻”针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见利忘义、欺骗欺诈等消极现象和社会公害,提出善恶的界限。
C.京沪高铁的火车也将是流线型的“子弹”列车设计,高速铁路建成后将与现有的京沪铁路实现客货分流。
D.37岁的丛飞生前特地立下了遗嘱要捐献眼角膜,以他最后的爱心之举,将光明永远馈赠社会、长留人间。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时下,田园风光游、农家乐等乡村旅游很流行,满足了人们走近自然、返璞归真的愿望。因此有人单刀直入地经营起了乡村旅游。
B.由于太平洋暖流的影响,去年春天来得格外早,春节刚过,北海公园就涣然冰释,这种状况不禁让那些喜欢滑冰的人大失所望。
C.经过不懈的刻苦努力,他的演说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不仅内容充实,而且表达生动,闪烁其辞,使全场观众无不为之而动容。
D.这部电视剧虽然遭到了一些人的尖锐批评和指责,不过有一点还是应该指出,就是批评者认为,作者的创作动机是无可厚非的。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2006年,值得媒体强烈关注的就是首次向中东地区派出一个维和工兵营,这是中国首次派出营规模的维和部队。
B.德国科学家日前发明了一种具有密码保护功能的子弹,能有效的防止枪支因操作不当走火,提高了武器的安全性。


浏览完整试题C.我虽然并没有资格评定动物的贵贱,但是我清楚地知道,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动物,我们都应该拥有一颗珍惜的心。
D.夜读之余,我喜欢拉开窗帘看看天空,看看灿如满园春花的闪烁的繁星,我还喜欢看远处山坳里微微摇晃的灯光。
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向西越过桐庐县城,                        ,这就是富春山的山子山孙了。东北西山下,是一片桑麻地,                      ,隐而复现                        。绕过一条山岭,便是富阳县的地界了。
①遥遥对着一排高低不定的青峦
②一排高低不定的青峦遥遥相对着
③和一条长蛇似的官道
④有一条长蛇似的官道
⑤出没盘曲在桃杨柳洋槐榆树的中间
⑥在桃杨柳洋槐榆树的中间盘曲出没
A.②③⑥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①③⑤
二、现代文(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光波“绕过”  物体“隐身”
许多看过《哈利•波特》的人一定梦想过拥有一件哈利的隐身斗篷,如今,科学家真的有可能帮助人们实现这个愿望。美国研究人员日前在实验室里研制出了第一件“隐身衣”,不过它目前还只能在特殊的设备前隐藏小型物体。科学家认为,这一成果表明真正的视觉隐形装置将很快问世。
2006年10月20日,美国《科学》杂志网络版上刊登了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美国北卡罗莱纳州杜克大学的研究人员在隐形技术研究上实现了重大突破。
这条消息报道说,这件“隐身衣”实际上是一种“二维隐形”技术的试验装置,需要“隐身”的物体就被放在这个圆圈型装置中央。当微波射向这个圆圈时会发生弯曲偏转,就像水流遇到障碍物要改变流向一样。由于微波并没有被物体反射回来,只是弯曲了之后继续前进,因此专门用来探测微波的仪器检测不到微波,可以说物体已经在这个检测仪器面前“隐身”了。设计这个装置的戴维•史瑞格教授介绍弯曲微波的原理时说,这就像把缝衣针戳进布料一样,布料上的线条纹路只是被挤到旁边,而没有被戳断。
关于利用特殊材料实现隐形技术的假说在今年5月由英国科学家提出。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约翰•本德瑞教授及其同事当时发表论文说,理论上讲,可以引导光波(或其他类型的电磁波)绕过一个物体,使其好像完全没有被物体反射,从而实现隐形。而一种名为“超常介质”的材料具有这种本领。所谓“超常介质”是一种人造结构,它具有天然物质所不具备的特性。科学家认为,要制造扭曲光波(或其他类型的电磁波)的“超常介质”,关键在于材料的结构特性而不是其成分。在这个二维试验装置中,他们用较简单的玻璃纤维上排列“C”形铜片作为“超常介质”。这种材料的性质能够被调节,当用该材料制造的隐形装置碰到光波或电磁波时,它既不产生反射也不形成影子,从而达到“隐身”效果。
美英科学家正在研究的“隐身衣”,其原理同隐形飞机不同。隐形飞机并不是真的看不见,而只是让它们不被雷达发现,从而很难被跟踪。而“隐身衣”却能让物体在观察者眼前真的“消失”。
科学家说,视觉隐形材料可以用于军事领域,让军事设施、部队等从敌人眼前“彻底消失”。此外,隐形材料如果用于无线电通信,也可以减少某些物体对通信的阻碍。
但也有科学家指出,所谓“隐身”,实际上难以躲过多波段电磁波的探测,能扭曲一种波长的材料,对其他波长的电磁波就无效了。研究人员也表示,这个用于演示原理的装置还非常粗糙,只是实现了平面上的隐形,下一步还将研制真正的三维隐形装置,来提高视觉隐形的效果。
(节选自《走近科学》)
6.下面对“隐身衣”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隐身衣”是使微波射向装有“隐身”物体的圆圈型装置发生弯曲偏转,探测仪器检测不到微波的一种“二维隐形”技术试验装置。
B.“隐身衣”实际上是一种“二维隐形”技术的试验装置,是一种奇妙的令人难以想象的可以使人从别人的视线里消失的特殊装备。
C.“隐身衣”的假说是由英国科学家提出,美国北卡罗莱纳州杜克大学的研究人员研制出来的,这一成果表明视觉隐形装置的问世。
D.美英科学家正在研究的“隐身衣”,虽然其原理同人们已知的隐形飞机不同,但结果一样,都能让物体在观察者眼前真的“消失”。
7.下面关于“隐形”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
A.“隐形”是当能被调节的“超常介质”制造的隐形装置碰到光波或电磁波时,既不产生反射也不形成影子。
B.“隐身衣”让物体在观察者眼前“消失”,这并非是物体真的消失了,而是一种视觉上的隐形。
C.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隐形”技术达到了可以使你在特殊的设备前隐藏你想要隐藏的物体的效果。
D.“二维隐形”技术的试验装置,只是平面上的隐形;将要研制出的三维隐形装置,则可提高视觉隐形的效果。
8.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引导光波绕过一个物体,使其好像完全没有被物体反射,从而实现隐形。这只是一个理论上的关于利用特殊材料实现隐形技术的假说。
B.美国研究人员日前在实验室里研制出了第一件“隐身衣”,科学家使那些梦想拥有一件哈利的隐身斗篷的人真的有可能实现这个愿望。
C.微波射向物体时会发生弯曲偏转,由于微波并没有被物体反射回来,只是弯曲了之后继续前进,故专门探测微波的仪器检测不到微波。
D.“超常介质”是一种特殊的人造结构,其构成成分是关键。它竟然可以扭曲光波(或其他类型的电磁波),具有天然物质所不具备的特性。
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件“隐身衣”的问世,使隐形技术研究实现了重大突破,从而也将为一些特殊的领域提供有效的帮助。
B.“隐身”难以躲过多波段电磁波的探测,用于演示原理的装置还很粗糙,但这一研究为科学探索开辟了新路。
C.弯曲微波的原理,就如同把缝衣针戳进布料一样,须知布料上的线条纹路只是被挤到旁边,而没有被戳断。


展开余下试题D.视觉隐形材料既可用于军事、无线电通信等各个领域,在生活中也可以随心所欲的使用,方便人们的生活。
9.D(“在生活中也可以随心所欲的使用”无依据,不合理)
三、文言文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贺举进士有名,与贺争名者毁之,曰:“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劝之举者为非。”听者不察也,和而唱之,同然一辞。皇甫湜曰:“若不明白,子与贺且得罪。”愈曰:“然。”
律曰:“二名不偏讳。”释之者曰:“谓若言‘征’不称‘在’,言‘在’不称‘征’是也。”律曰:“不讳嫌名。”释之者曰:“谓若‘禹’与‘雨’,‘丘’与‘秋’之类是也。”今贺父名晋肃,贺举进士,为犯二名律乎?为犯嫌名律乎?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
夫讳始于何时?作法制以教天下者,非周公、孔子欤?周公作诗不讳,孔子不偏讳二名,《春秋》不讥不讳嫌名。康王钊之孙,实为昭王。曾参之父名晳,曾子不讳“昔”。周之时有骐期,汉之时有杜度,此其子宜如何讳?将讳其嫌,遂讳其姓乎?将不讳其嫌者乎?汉讳武帝名“彻”为“通”,不闻又讳车辙之“辙”为某字也。讳吕后名“雉”为“野鸡”,不闻又讳治天下之“治”为某字也。今上章及诏,不闻讳“浒”“势”“秉”“饥”也①。唯宦官宫妾,乃不敢言“谕”及“机”②,以为触犯。
士君子立言行事,宜何所法守也?今考之于经,质之于律,稽之以国家之典,贺举进士为可邪,为不可邪?
凡事父母,得如曾参,可以无讥矣。作人得如周公、孔子,亦可以止矣。今世之士,不务行曾参、周公、孔子之行,而讳亲之名,则务胜于曾参、周公、孔子,亦见其惑也。夫周公、孔子、曾参卒不可胜。胜周公、孔子、曾参,乃比于宦官宫妾。则是宦官宫妾之孝于其亲,贤于周公、孔子、曾参者邪?
(选自韩愈《讳辩》)
【注】①唐太祖(李渊祖父)名李虎,“虎”与“浒”同音;唐太宗李世民,“世”与“势”同音;唐世祖(李渊父)李昞,“昞”与“秉”同音;唐玄宗李隆基,“基”与“饥”同音。②唐代宗李豫,“豫”与“谕”同音。机,同注①“饥”。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贺举进士有名                    举:举荐
B.贺不举进士为是                  是:正确
C.乃比于宦官宫妾                  比:比较
D.稽之以国家之典                  稽:考证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括号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劝之举者为非
A.
康王钊之孙,实为昭王
贺举进士为可邪
B.
贺举进士,为犯二名律乎
夫讳始于何时
C.
贤于周公、孔子、曾参者邪
稽之以国家之典
D.
作法制以教天下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作者旁征博引,对诋毁李贺考进士的言论进行了有理有据的驳斥。
B.作者认为考察经典,对照规则,考证国家文献,李贺考进士是可以的。
C.作者列举周公、孔子为例,是为了说明创立礼法来教导天下的人是周公、孔子。
D.写作目的,既是为李贺考进士辩解,也是为自己推荐李贺考进士的行为辩解。
13.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请任意指出其中的二处对比,并简要分析其作用。(2分)
答: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若不明白,子与贺且得罪。
译文:                                                。
(2)士君子立言行事,宜何所法守也?
译文:                                                。
(3)今世之士,不务行曾参、周公、孔子之行,而讳亲之名,则务胜于曾参、周公、孔子,亦见其惑也。
译文:                                                                     
                                                                             。
四、古诗词赏析和古诗文默写(11分)
15.阅读下面一首唐五代词,然后回答问题。(5分)
浣溪沙
孙光宪
蓼岸风多橘柚香,江边一望楚天长。片帆烟际闪孤光。
目送征鸿飞杳杳,思随流水去茫茫。兰红波碧忆潇湘。
(1)词的第一句写的是喜景,这与全词的情感矛盾吗?请谈谈你的看法。(2分)
答:                                                                       


展开余下试题                                                                               
                                                                               
(2)词最后一句与整首词似断非断,并没有多少内在联系。你怎么看这一问题。(3分)
答:                                                                       
                                                                               
                                                                               
16.16.古诗文默写。(6分,每空1分)
(1)                   ,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2)老当益壮,               ?穷且益坚,                。(王勃《滕王阁序》)
(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荀子•劝学》)
(4)               ,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5)这次第,               ?(李清照《声声慢》)
五、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缺憾的长度
钟成才
缺憾,有长度吗?
缺憾的长度是多长呢?一杆秤,秤锤与重物处于平衡状态的时候,如果秤锤移动五毫米,那么矛盾便立即激化,不可调和。平衡是一种美,缺憾便是短短的五毫米,那么一点点而已。
一点点,接近于忽略不计,用来表示少之又少。五毫米微不足道,但足以造成莫大的悲剧。缺憾似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07年高考”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3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课程名称:高中议论文快速构思(40分钟写满800字)
课程形式:12节课,14个word文档打包下载
是否收费:收费
有需要的,请添加尹老师微信13958889955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