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1011  
标签:语文版 高二 必修一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11]
泉州市2006-2007学年度高二年上学期期末跟踪考试
泉州市2006-2007学年度高二年上学期期末跟踪考试
2007.1
语  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择死与择生
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地活在那些杰出的生里,亦或活在那些杰出的死里。五千年积淀的,绝非只是出土的竹简,而是这中国式的生命。
同是中华“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杰出人物,为什么屈原与司马迁,一个要死,一个却不惜带辱而活?这个问题从儿时就牵襻着我。
后世一直将屈原定位为“爱国诗人”,值得商榷。
我以为,这忽视了他作为“政治家”的一面。这个偏差或许是有些故意?后人出于不平,以为楚国那样的昏君,不值得屈原去忠于和报效?焉知“政治”也是一种理想。政治家与政客不同,正是由于前者的献身是别无选择的,后者却是投机的。屈原身为三闾大夫,是楚国的决策大臣,他不能承受楚国亡国的事实。仅作为一个诗人,即令“国破山河在”,亦不必去死。诗人以“诗”爱国和救国。他可行吟,可以留下作品“薪火传人”。但三闾大夫必须沉江。屈原的这种“相始终”的精神,是他作为政治家面对失败时惟一的坚持。他是把对政治的责任放在“诗人”之上的。这才是屈原对自己的定位。
诗人的事业,可以不与某一个具体的朝廷和君王相联系,相始终。屈原的这种始终精神,是他作为政治家面对不可挽救的狂澜的惟一坚持。“人生自古谁无死?”“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之于生死,中国自古已有确认之标志。虽然“哀莫哀兮生别离,乐莫乐兮心相知”,已将生乐死苦、留恋人世的滋味体会尽致,但是,主动迎接死亡,“在不可选择中进行选择”的精神依然确立。中国的志士仁人,在求生不能的时候,很重视死之权利,倘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和信仰完整地活下去,不如选择死亡,将死看作一种意志与尊严的使命。屈原即是著名的范例。他是不会等到敌国军队进入,被俘受辱而死的。他认为羞辱他就是羞辱楚国,他要选择死,一种自由的、高尚独立的死。头戴巍峨之冠,身着兰草香服,时而悲吟,时而高歌,徜徉在汩罗江畔,饱览他所挚爱的山河大地,从容赴死。
屈原之死,死的原因不是“诗人”的,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政治家只要死得其所和旗帜鲜明,诗人却要死得美,死得如其所吟,死得浪漫。我们何不理解为:屈原是在他的政治理想破灭后,紧紧拥抱着诗的理想而去的。这死亦是一种决裂,与以往从事的“政治”的决裂,与终生所爱的诗章同归。这是历代美的理想之追求者的最好结局。
死,可以明志;生,却可践志。当死临到司马迁头上时。他选择生。一种令肉体与精神,令自己与亲友都极度痛苦的生——接受宫刑。司马迁出于公心,为李陵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假如就为此而死亦不失为真谏烈臣;但司马迁认为自己规定的人生使命却不是仅此。他要以一介布衣的身分完成千古史记,为中国撰写第一部大型纪传体史书。
既有了帝王家的史官,却执意要做民间第一史家。当时虽没有明文不准平民“写史”,但司马迁此举引起了当朝的监视与怀恨。他选择受刑忍辱,弃政从文,从匍匐于地的殿臣中直起身子做人。这是令世俗瞠目的叛逆之举,这是勇敢与崇高的跨越。他不愧为敢于在朝堂上和禁锢人臣的君臣伦理观念决裂的杰出代表!弃一帝而得天下千秋,伟哉司马迁!
屈原择死,史迁择生,都是崇高的。他们择死与择生的思考世代延传;这种思考,构成了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隆起的脊梁。


浏览完整试题1.对屈原的死,下面的阐述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3分)
A.“政治”也是一种理想,屈原作为一个政治家,为楚国献身是别无选择的。
B.屈原的死是“相始终”精神的体现,是他作为政治家面对失败时惟一的坚持。
C.屈原选择一种自由的、高尚独立的死,是将死看作一种意志与尊严的使命。
D.作为一名诗人,屈原死的原因是“诗人”的,死的方式也是“诗人”的。
2.请写出“死,可以明志;生,却可践志”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答:                                                                     
3.对司马迁的生,下面的阐述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3分)
A.司马迁为李陵辩护,得罪了汉武帝,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他选择了痛苦的生。
B.司马迁认为自己的人生使命不仅仅在担任真谏烈臣,他要完成他心中的大型史书。
C.司马迁选择受刑,弃政从文,并非为了苟且偷生,这体现了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D.司马迁为完成崇高的使命,敢于与传统的君臣伦理观念决裂,选择了杰出的生。
4.为何说“屈原择死,史迁择生,都是崇高的”?(4分)
答:                                                                     
                                                                             
                                                                             
二、(18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
入蜀记①(节选)
陆  游
(八月)十四日,晓,雨。过一小石山,自顶直削去半,与余姚江滨之蜀山绝相类。抛②大江,遇一木筏,广十余丈,长五十余丈。上有三四十家,妻子鸡犬臼碓皆具,中为阡陌相往来,亦有神祠,素所未睹也。舟人云,此尚其小者耳,大者于筏上铺土作蔬圃,或作酒肆,皆不复能入夹,但行大江而已。是日逆风挽船,自平旦至日昳才行十五六里。泊刘官矶,旁蕲州界也。儿辈登岸,归云:“得小径,至山后,有陂湖渺然,莲芰甚富。沿湖多木芙蕖,数家夕阳中,芦藩茅舍,宛有幽致,而寂然无人声。有大梨,欲买之,不可得。湖中小艇采菱,呼之亦不应。更欲穷之,会见道旁设机,疑有虎狼,遂不敢往。”刘官矶者,传云汉昭烈入吴尝杈舟于此。晚,观大鼋浮沉水中。
(九月)九日,早,谒后土祠。道旁民屋,苫茅皆厚尺余,整洁无一枝乱。挂帆,抛江行三十里,泊塔子矶,江滨大山也。自离鄂州,至是始见山 。买羊置酒。盖村步③以重九故,屠一羊,诸舟买之,俄顷而尽。求菊花于江上人家,得数枝,芬馥可爱,为之颓然径醉。夜雨,极寒,始覆絮衾。
(十月)二十一日。舟中望石门关,仅通一人行,天下至险也。晚,泊巴东县,江山雄丽,大胜秭归。但井邑极于萧条,邑中才百余户,自令廨④而下皆茅茨,了无片瓦。权县事秭归尉右迪功郎王康年、尉兼主簿右迪功郎杜德先来,皆蜀人也。谒寇莱公祠堂,登秋风亭,下临江山。是日重阴微雪,天气飂飃⑤,复观亭名,使人怅然,始有流落天涯之叹。遂登双柏堂、白云亭。堂下旧有莱公所植柏,今已槁死。然南山重复,秀丽可爱。白云亭则天下幽奇绝境,群山环拥,层出间见,古木森然,往往二三百年物。栏外双瀑泻石涧中,跳珠溅玉,冷入人骨。其下是为慈溪,奔流与江会。余自吴入楚,行五千余里,过十五州,亭榭之胜无如白云者,而止在县廨听事之后。巴东了无一事,为令者可以寝饭于亭中,其乐无涯,而阙⑥令动辄二三年,无肯补者,何哉?
(节选自普通高中《语文读本》第三册)
【注】①《入蜀记》是陆游入蜀途中的日记,共六卷。②抛:放,行船。③村步:村庄。④令廨:县衙门。⑤飂飃:凄冷。⑥阙:缺。
5.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1)与余姚江滨之蜀山绝相类      绝:            
(2)亦有神祠,素所未睹也        素:            
(3)更欲穷之,会见道旁设机      会:            
(4)谒寇莱公祠堂,登秋风亭      谒:            
6.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但行大江而已                  某所,而母立于兹
B.是日逆风挽船                  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
C.亭榭之胜无如白云者            石之铿然有声者
D.为令者可以寝饭于亭中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十月二十一日,诗人舟游至石门关,发现石门关仅够一人通过,实为天下一大险关。


展开余下试题B.诗人到了巴东县,看到街市萧条,游了秋风亭,心情怅然,油然而生“流落天涯”之感。
C.诗人边走边记,既有写景状物的描绘,也有议论抒情,全然不是简简单单的日记可比的。
D.入蜀途中的经历在诗人笔下富有情趣,尤其是所写景物,简练优美,富有生活哲理。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求菊花于江上人家,得数枝,芬馥可爱,为之颓然径醉。(4分)
译文:                                                                   
                                                                             
(2)栏外双瀑泻石涧中,跳珠溅玉,冷入人骨。(4分)
译文:                                                                   
                                                                             
三、(20分)
9.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8分)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台  城
韦  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台城:旧址在今南京市鸡鸣山南。
(1)《石头城》中“潮打空城寂寞回”的“空”字与《台城》中“六朝如梦鸟空啼”的“空”字,表现的意境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4分)
答:                                                                     
                                                                             
                                                                             
(2)两首诗运用了哪两种相同的艺术手法?请选择其一作简要分析。(4分)
答: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6小题)(12分)
(1)日月忽其不淹兮,            。唯草木之零落兮,            。
(屈原《离骚》)
(2)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风急天高猿啸哀,                。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4)三顾频烦天下计,                 。                ,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5)二十四桥仍在,       ,        。(姜夔《扬州慢》)
(6)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          。(杜牧《过华清宫》)
(7)请写出白居易《琵琶行》中含“月”写“月”的一对句子:                  
             ,                       。
(8)请写出李煜《虞美人》中形容“愁绪”的句子:                            ?
                              。
四、(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婉约江南
素  素
⑴几年前曾在一个夏季走进江南。江南是淋在雨中的,乡间的稻田里水涨满了,住在稻田里的人家被水围在汪洋里,绿苔已长到屋顶。城市的街道是水洗过的,街边摊上摆满了被水浸泡得干干净净肉很厚的鸭脚掌,红色塑料桶里装着水珠颤动的凤尾花。我手中擎着一把伞,从上海走到南京,又从南京走到苏州、杭州,每天衣角是湿的,心情也是湿的。那次的江南之行,印象就是人被蒙在了雨中,掉进了水里,找不到高处,看不见岸。我这个来自北方的女人就想,生在江南,不可能不多情不缠绵,所谓才子佳人,是江南的天所造地所设的,这里就应该发生梁山伯祝英台白蛇许仙那样的故事。


展开余下试题⑵这次来江南是秋天。以为秋天的江南是晴的,没想到秋天也有梅雨的日子,那细细的雨丝,浓浓的雾气,又一次将我的衣角打湿。我手中仍是擎着那把伞,走进无锡,走进周庄,走进绍兴,这都是我以前不曾去过的地方。有一个感觉,这次我走进江南的细节,走进了江南最美最温柔的所在。我仿佛曾经是这里的人,或者这里就是我的老家,在这里面走的时候,脚下一绊一绊的,都是乡愁。
⑶江南让我伤感。六年前也是这样,外滩迷蒙的夜灯,沧浪亭厚重的门,西湖边的断桥,秦淮河两岸的人家,给我一种亦真亦幻的感觉,我像是晚来了,又像是刚刚与谁擦肩而过,我为此而伤感。这一次我又重温旧梦似的迷失了,一走进江南的雨中,就想哭,就仿佛掉入了深潭,就仿佛我曾在这里失恋。
⑷那个雨天,我在无锡的寄畅园里走不出来了。当我听说这个园子原是宋代大词家秦观子孙所建的私园,这个园子立刻就成了我的故知。我知道,这感觉与秦氏子孙无关,是因为秦观,确切地说,是秦观词里那一句千古绝唱:“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写情的唐诗宋词,没有比这一句更美的了。它已经超越了古典,也超越了现代。我想,千年以前那个在苏东坡门下做弟子的男人,一定是经历了什么,他为生命的相逢惊喜,又为相爱而不相守叹息,当爱不可得,就告诉你以这种方式自救,这是一个浪漫的男人,也是一个理性的男人。他写下的这句千古绝唱,从宋代唱到今天,不知让多少人找到支撑,找到爱下去的理由。他也是一定要这么写的,多雨的江南,就是滋生温情和爱的地方,一代词家,不可能背离爱的主题。让我惊奇的是,时空已是一千多年,却从未落伍,许多人至今还在如此表达。
⑸淅淅沥沥的雨中,走在秦氏明代子孙的园里,怀想的却是他们宋代爷爷。在我心里,这个园子的背景里如果没有秦观这个名字,这个园子就是一般的园子,秦观的词里如果没有那样一句千古绝唱,秦观也和其他的人没有什么两样。生命的意义其实是很具象的,秦观爱了,秦观还写下了那么一首词,于是他就与别人不同,就千古流芳。历史其实也是这么连接起来的,它并没有和你要太多,是你想做太多,却什么也没做好。比如爱,你爱了很多的人,却没有真正地爱过,你的生命就不会留下痕迹。
⑹可是,走遍了这个园子,我居然没有看见一块属于秦观的碑刻石雕,到处都是康熙乾隆下江南时肆意涂抹的“御笔”,本是清静避世的“凤谷行窝”,却踩满了王者的脚印。也许它当初不是这个样子,这都是后来的人加进去的。不管怎样,既然它是和秦观联系着的,就应该在园的一角刻一块秦观的词碑,不用多,就刻那千古的一句足矣。
⑺我清楚地觉出,在北方的时候,我是不安分的,绝望的,江南的雨雾,浇灭了我的焦躁,却给了我从未有过的忧郁。走进此园,有如流浪的人突然看见了归宿,有一种温暖扑面而来。婉约的江南,婉约的秦观,我走了这么远,原来就为听你说那一句我熟读千遍的古词!
(原文有删节)
11.文中第⑵自然段中写道“我手中仍是擎着那把伞”,作者为何两次写到伞,有何用意?(4分)
答:                                                                     
                                                                      &nbs
标签:语文版 高二 必修一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泉州市2006”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1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