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竞赛试卷
阅读:993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上册
竞赛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93]
靖边县第三中学高一年级(上)语文竞赛题(附答案)
靖边县第三中学高一年级(上)语文竞赛题
命题人:徐峰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注音全部准确无误的一组是:( )
A. 罗绮(qǐ) 商贾(jiǎ) 倾圮(pǐ) 蓊蓊郁郁(wēng)
B. 慰藉(jiè ) 颤动(zhàn ) 熨帖(yù) 共其乏困(gōng)
C. 隽秀(jùn) 拜谒(yè) 跫音(qióng) 一模一样(mú)
D. 强迫(qiǎng) 期年(jī) 载体(zǎi) 亘古不变(gè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委曲求全 星辉斑澜 莫名其妙 察颜观色 世外桃园
B. 旅进旅退 迫不急待 礼上往来 贻笑大方 声名狼籍
C. 炯然不同 厉兵秣马 再接再励 退化变质 按部就班
D. 如愿以偿 门庭若市 一筹莫展 神采飞扬 脍炙人口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日本政界的一些人妄图 日本侵华的历史,引起中日两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发表声明,强烈谴责以色列军队屠杀巴基斯坦平民的罪行。
③为了弄清这起偷渡人员被蛇头推入大海造成六死二伤的惨案的真相,福建警方决定成立专案组,立案 。
④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处于被动从属地位,还是处于主动主体地位,这 ____是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一道分水岭, 是区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准。
A.修改 授权 侦察 不仅/还 B.篡改 受权 侦查 不但/而且
C.修改 受权 侦察 不但/而且 D.篡改 授权 侦查 不仅/还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台湾知名学者、作家李敖今天上午在北京清华大学一登上讲台,会场里不谋而合地响起一阵暴风雨般的鼓掌声。
B、我国科研人员为攻克“神舟六号”飞船多方面的新技术难关,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峥嵘岁月,取得了一项重大突破。
浏览完整试题
C、作为一名船员家属,一听到中国“福远渔132”号渔船在印尼海域遭到炮击,心里简直感到心急若焚。
D、获悉班委成员要重新选举的消息后,小明同学挺身而出,慷慨演讲,主动要求担任班长职务。
5.按顺序排列下面的语句,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夜枕上听雨,辗转不能成寐,清晨推窗望去,雨却停了。
②院子中,一丛绿树被染得浓阴如墨。
③初到江南,就碰上了梅雨季节。
④朦胧的墨绿中,清晰地闪着点点火红的花朵,给这雨后空朗的清晨增添了不少的生气。
⑤浓云尚未散开,低低压着房檐。
⑥空中还飘着若有若无的雨丝,天地间弥漫着一层层湿漉漉、静悄悄青黛色雾霭。
A.③①②④⑤⑥ B.②④⑤⑥①③ C.③①⑤⑥②④ D.⑤⑥③①②④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现在,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从小就住惯了的茅草房子,那崎岖的山道,那熟悉的乡音,那大别山里人所特有的幽默爽朗的笑声。
B.一部不按舞剧或舞蹈常理“出牌”,事先并不被专业人士看好的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却成为了第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台上最令观众意外、最火爆市场、也夺走了舞蹈比赛最多奖项的“黑马”。
C.“神舟”六号的安全着陆和成功发射,是我国航天发展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荣耀,是我国航天战线广大科技工作者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D.首都高校师生学习载人航天精神报告会是全国教育战线弘扬载人航天精神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学习教育活动之一。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7—10题。
1890年,一艘满载冻羊肉和毛绒的货船—―“马尔波号”从新西兰驶往英国,结果中途失踪。20年后人们在火地岛岸边发现了这艘船,死去的人各就其位,没有任何搏斗的痕迹。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件神秘案件终于被人们侦破了。原来凶手不是人,而是一种听不到的次声波。科学家告诉我们,人耳能听到的声音,其频率在30~2×104赫兹范围内,超过2×104赫兹的叫超声波,人耳听不到;低于30赫兹的叫次声波,次声波人耳听不到,但却有极大的破坏效应。次声波不仅来源广、传播远,而且穿透能力很强。不仅可以穿透大气、海水、土壤,而且还能穿透坚固的钢筋水泥构成的建筑物,甚至连坦克、军舰、潜艇和飞机都不在话下。次声波穿透人体时,不仅能使人产生头晕、烦躁、耳鸣、恶心、心悸、视线模糊、吞咽困难、胃痛、肝功能失调、四肢麻木等现象,而且还可能破坏大脑神经系统,造成大脑组织的重大损伤。次声波对心脏影响最大,严重的可导致死亡。
为什么次声波能致人于死地呢?原来,当外来驱动力的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相同或极其接近时,物体的振幅达到极大的现象,叫共振。而人体内脏固有的振动频率和次声频率相近(0.01~20赫兹),倘若外来的次声频率与身体内脏的固有频率相同,就会引起人体内脏的“共振”。特别当人的腹腔、胸腔等固有的振动频率与外来的次声频率一致时,更易引起人体内脏的共振,使人体内脏受损而丧命。开头提到的那桩惨案,就是因为这艘船在驶进该海域时,恰遇海上起风暴,风暴与海浪摩擦,产生了次声波。次声波使人的心脏及其他内脏剧烈抖动、狂跳,以致血管破裂,最后死亡。
有些专家猜测:一些大规模的海洋生物突然死亡和一些不明原因的空难,也不排除和次声波有关。有些所谓的“死亡谷”也极有可能和次声波有关。某些谷地由于地理环境的原因,风暴通过时易产生强大的次声波,杀死谷内生物。当然,并不是所有次声波都能成为杀手,它必须达到一定能量,并在一定条件下,才是可怕的。就像子弹能打死人,只有在高速飞行时一样。正因为次声有如此神秘的力量,一些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始研究次声武器,不过至今没有关于装备部队的报道。现在一些国家开始研究次声炸弹,尽管还在研制阶段,但科学家坦言,只要次声炸弹一声爆炸,瞬间,在方圆十几千米的地面上,所有人都将被杀死,无一能幸免。次声武器能够穿透15厘米的混凝土和坦克钢板。人即使躲到防空洞或钻进坦克的“肚子”里,也还是一样难逃厄运。次声炸弹和中子弹一样,只杀伤生物而无损于建筑物。但两者相比,次声弹的杀伤力远比中子弹强得多。
7.下列对“共振”这一概念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一种可以穿透坚固的钢筋水泥构成的建筑物,甚至连坦克、军舰、潜艇和飞机都不在话下的次声波。
B. 能够使人和动物死亡,但不会摧毁建筑物和其他物品的,其频率超过2×104赫兹的超声波。
C. 物体的固有频率与外来驱动力的频率相同或极其接近,且物体的振幅达到极大时的现象。
D. 外来的次声频率与身体内脏的固有频率相同,从而引起头晕、烦躁、耳鸣、恶心等一系列不适的现象。
8.作者认为次声波能造成人员的伤亡,下列不属于支撑这一说法的科学依据的一项是( )
A. 次声波穿透人体时,可能造成大脑组织的重大损伤。次声波对心脏影响最大,严重的可导致死亡。
B. 因为人体内脏固有的振动频率和次声频率相近,特别是当人的腹腔、胸腔等固有的振动频率与外来的次声频率一致时,更易引起人体内脏的共振,使人体内脏受损而丧命。
C. 某些谷地在风暴通过时会产生强大的次声波,将谷地内的生命全部杀死,所以人们称之为“死亡谷”。
D. 并不是所有的次声波都能成为杀手,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并且它必须达到一定的能量,才能置人于死地。
9.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1890年的“马尔波号”货轮中途失踪,20年后人们发现死去的船员各就各位,没有任何搏斗的痕迹,凶手是一种听不到的次声波。
B. 次声波人耳听不到,因为它低于30赫兹;超声波人耳也听不到,因为它超过2×104赫兹;人耳能听到的声音,其频率在30~2×104赫兹范围内。
C. 正因为次声波有如此神秘的力量,所以一些发达国家很早就研究次声武器,不过至今还没有关于装备部队的报道。
D. 发生在1890年的那桩惨案,就是因为这艘船在驶进该海域时,恰遇海上起风暴,风暴与船摩擦,产生了次声波。
展开余下试题
10.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火山爆发,闪电鸣雷,地震引起的海啸都能产生次声波,并因此引起大量的人员死亡。
B. 在一定的空间内,如果将音响的超重低音开得很响,有些人会产生心悸等不适,原因可能是超重低音的音频与人体固有频率相对接近。
C. 一些沿海地区发生的大量鲸鱼集体“自杀”的现象,大西洋百慕大地区一些船舶和飞机的神秘“失踪”与突然坠毁也是由次声波造成的。
D. 由于次声炸弹的威力很强,因此次声弹的破坏力远比原子弹、氢弹和中子弹强得多。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员半千本名余庆,晋州临汾人。少与齐州人何彦先同师事学士王义方,义方嘉重之,尝谓之曰:“五百年一贤,足下当之矣。”因改名半千。及义方卒,半千与彦先皆制服,丧毕而去。上元初,应八科举,授武陟尉。属频岁旱饥,劝县令殷子良开仓以赈贫馁,子良不从。会子良赴州,半千便发仓粟以给饥人。怀州郭刺史齐宗大惊,因而按之,时黄门侍郎薛元超为河北道存抚使,谓齐宗曰:“公百姓不能救之,而使惠归一尉,岂不愧也!”遂令释之。寻又应岳牧举,高宗御武成殿,召诸州举人,亲问曰:“兵书所云天阵、地阵、人阵,各何谓也?”半千越次而进曰:“臣观载籍,此事多矣。或谓:天阵,星宿孤虚;地阵,山川向背;人阵,偏伍弥缝。以臣愚见,谓不然矣。夫师出以义有若时雨,得天之时,此天阵也;兵在足食,且耕且战,得地之利,此地阵也;善用兵者,使三军之士如父子兄弟,得人之和,此人阵也。三者去矣,其何以战?”高宗甚嗟赏之。及对策,擢为上第。垂拱中,累补左卫胄曹,仍充宣慰吐蕃使。及引辞,则天曰:“久闻卿名,谓是古人,不意乃在朝列。境外小事,不足烦卿,宜留待制也。”即日使入阁供奉。半千因撰《明堂新礼》三卷,上之。则天封中岳,半千又撰《封禅四坛碑》十二首以进,则天称善。前后赐绢千余匹。五迁正谏大夫,封平原郡公。开元二年,卒。
(《大唐新语 • 政能第八》)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百年一贤,足下当之矣。 足下:尊称,您。
B.劝县令殷子良开仓以赈贫馁 贫馁:贫苦饥饿的人。
C.高宗御武成殿,召诸州举人 举人:推举人才。
D.及对策,擢为上第 对策:回答策问。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 因改名半千 ② 因人之力而敝之
B.① 劝县令殷子良开仓以赈贫馁 ②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C.① 三者去矣,其何以战 ② 吾其还也
D.① 不意乃在朝列 ② 家祭无忘告乃翁
1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能说明员半千胆识才学出众的一组是( )
①五百年一贤,足下当之矣。 ②会子良赴州,半千便发仓粟以给饥人。
③三者去矣,其何以战? ④及对策,擢为上第。
⑤久闻卿名,谓是古人,不意乃在朝列。 ⑥五迁正诛大夫,封平原郡公。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③⑤⑥ D.①④⑤
1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解说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晋州临汾人员半千青年时就得到齐州名师的夸奖,被认为是五百年才出现一次的贤人,他也因此改名为半千。
B.任武陟县尉时,员半千劝县令开仓赈灾,而县令殷子良不听。后来他趁县令不在时开仓发放粮食给灾民,上级官员对此举反应不一。
C.唐高宗特地向他询问对兵书上所说的天阵地阵人阵的看法时,员半千大胆地陈述了自己独特的观点,令皇帝既自叹不如,又大加赞赏。
D.员半千虽是贤才,但直到任宣慰吐蕃使被引见去告别时,他的言行才引起武则天的重视,武则天决定留下他,后来他受到重用。
靖边县第三中学高一年级语文竞赛题
第I卷 答 题 卡(共4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第Ⅱ卷 (共108分)
四、(18分)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怀州郭刺史齐宗大惊,因而按之。
②公百姓不能救之,而使惠归一尉,岂不愧也!
③久闻卿名,谓是古人,不意乃在朝列。
16.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6分)
送裴侍御归上都①
唐 张谓
楚地劳行役②,秦城罢鼓鼙③。舟移洞庭岸,路出武陵溪。
江月随人影, 山花趁马蹄。 离魂将别梦,先已到关西。
注:①上都:古代通称京都为“上都”,指长安。
②劳行役:因公务而在外跋涉。
③秦城:指都城长安。鼓鼙:大鼓和小鼓,借以指军事。
(1)文字以少胜多,用一字而神态毕现,境界全出,称为“炼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五、六句中哪两个字用得最为精当?为什么?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2)曾有人说,这首诗虽然是一首送别诗,但全诗并未着重渲染离别的凄然和伤感。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请结合有关诗句简要阐述。(2分)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 怅寥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2)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郑愁予《错误》)
(3)孟子曰:“民为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尽心下》)
(4)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 —21 题。
激 情 人 生 黎 阳
前几天编辑杂志时,从桌上厚厚的一堆稿件中发现了一篇文章,写的是一个即将走出学校、步入社会的技校生的心语:“我只是一个中技生,一没文凭,二没工作经验,谁会用我?往日的美好理想,变成了对现实的无奈,变成了每日的哀叹。我在大街上游荡,感觉像被社会抛弃的人……”
看罢,心中异常沉重。诚然,理想与现实是有差距的,这差距有时甚至是很大的。当心中美好的憧憬与愿望同现实的无情与残酷发生猛烈的撞击时,身心就变得那般无力,那般无奈,那般脆弱,那般不堪一击。昔日的理想如同明日黄花,往日的激情恍若流水,一去不复返了。于是,就逐渐颓唐、悲观、怨天尤人,抑或是安于现状、得过且过,再或是被生活与岁月磨得无棱无角,看惯了平庸,习惯了世俗。总之,那曾经拥有的热情与梦想、昂扬与纯真都变得无影无踪;再没有了对生活的激情,人就在这已经逝去和即将逝去的日子里迷失了自己的希望和方向。我想,这样的人,即便是作为再普通不过的一个平常人,他也只是在活着,而不是在生活。美好的生活需要有追求来支撑,真正的人生需要有激情来作伴。
展开余下试题
人生,是一个存在的过程。
人生,是一个不以生为始,不以死为终的过程。
曾经,我也觉得迷惘,也觉得无助。面对时光的飞逝,面对世事的纷纭,面对壮志的难酬,思绪万千,“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问天地之苍茫 ,叹人世之多变。然而,人生亦就是在这理想与现实中辗转,在这入世与出世中徘徊,在这有缘与无缘间飘泊。活着的时候因为精神的富足才具有生命,逝去了之后灵魂的永驻才能延续生命。人活着累一点、苦一点并不是问题,但一个人活着没有劲就大大的有问题了。无论生活怎样平凡与苦闷,无论人生怎样失意与压抑,都不要轻言没有了希望,都不要轻易放弃了努力。没有了一生的执着,没有了一生的激情,纵然是活着,又有何滋味?
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尝试过方知个中的酸甜苦痛。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也许我们应当感激上苍给我们的种种不平,种种磨练。它使我们更加成熟,更加理性,更加清醒,更加坚韧。对于我们来说,一时的不平与压抑又算得了什么?没有文凭就努力去拿,没有经验就努力去学,只要你心中还有梦,只要你还有对生活的激情。
有蓝天的呼唤,就不能让奋飞的翅膀在安逸中退化;有大海的呼唤,就不能让搏击的勇气在风浪前却步;有远方的呼唤,就不能让寻觅的信念在走不出的苦闷中消沉。
既然不相信宿命的发生,就要用实际行动去回答宿命;既然不相信命运的安排,就要敢于把命运发来的险球给它扣将回去;既然不相信自己注定就是平庸,就要试着把自己投入到铸就辉煌的惊心动魄之中。
把不满表达成上进,把委屈升华为不屈,把失意改写成冷峻。从一时的压抑中酝酿出一生的执着,从一时的失意中迸发出一生的激情。
生活,要有追求永支撑;人生,要有激情常相伴。
18.这篇散文中,作者认为“活着”与“生活”的区别是什么?根据文意简要回答。(5分)
答:
。
19.作者为什么认为“人生,是一个不以生为始,不以死为终的过程”? (5分)
答:
20.文章最后三段写了当一个人面对失意与压抑时,应该执着追求、迸发激情,用实际行动去回答宿命论。请你结合全文,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4分)
答: &nbs
上一篇:
湘乡一中2007年上期高一5月月考试题
下一篇:
2005年沙区六册一单元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上册
竞赛试卷
相关:
关于“靖边县第三”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9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