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阅读苏轼《后赤壁赋》,完成下列题目。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干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子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2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是岁十月之望(农历每月十五) B.归而谋诸妇(之于) C.披蒙茸(拨开) D.凛乎其不可留也(寒冷) 22.选出下列加点字的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将归于临皋 ②复游于赤壁之下 ③予亦悄然而悲 ④问其姓名,俯而不答 A.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23.选出和“顾视无可置者”中“顾”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 ) A.道士顾笑 B. 顾安所得酒乎? C.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D.瞻顾遗迹,如在昨日。 24.下列对句中“危”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攀栖鹘之危巢 (危险) B. 正襟危坐(端正)C. 危如累卵(危机) D. 窃为君危之(忧惧) 2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与例句差别较大的一项是: 例:是岁十月之望, A. 先是,母待生久不归,始疑。 B.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C. 惟兄嫂是依。 D.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2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语法结构)不同类的一项是: A. 将归于临皋 B. 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 C. 东流入于潇水 D. 乃访于洞庭 2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语境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A. 影从云合,而见一人 B.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B. 遂令家僮秋鸿,于从兄京兆参军尚公处假青骊驹,黄金勒。(读本《霍小玉传》) D. 平生志愿,今日获从。粉骨碎身,誓不相舍。(读本《霍小玉传》) 2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类的一项是: A. 顾而乐之 B. 顾安所得酒乎? C. 四顾寂寥。 D. 道士顾笑 2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同类的一项是: 例: 归而谋诸妇。 A. 乃赏成,献诸抚军。 B.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C. 贼宴凝碧池,悉召梨园诸工合乐 D. 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 3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语境义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展开余下试题例:履巉岩,披蒙茸 A. 有风飒然而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 B. 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 C. 披绣闼 D. 披紫衣,执青玉 3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语境意义差别最大的一项是 A. 适有孤鹤 / 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 B. 今者薄暮 / 日薄西山 C. 须臾客去 / 吾去汴州,汝不果来。 D. 戛然而止 / 戛然长鸣 32.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听臣微志。(两个“听”都是“听任”之意) B. 曾日月之几何 / 曾几何时(两个短语都有“在以前某个时候”之意) C. 攀栖鹘之危巢 / 伫倚危楼风细细(两个“危”都是“高”之意) D. 揖予而言 / 开门揖盗(两个“揖”都是“作揖,行礼”之意) 3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是岁十月之望 望:农历十五 B.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断:阻绝 C.掠予舟而西也 掠:擦过 D.踞虎豹,登虬龙 虬龙:指山上龙形巨石 3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 不时之须(此时) B. 予亦悄然而悲(不知不觉的样子) C. 如此良夜何?(和“其如土石何”结构相同)” D. 畴昔之夜(田野) 35.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很象一篇游记,以记叙、描写为主,用初冬月夜景色及山间草木物象营造了安谧宁静的氛围。 B.本文大体上可以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的氛围对后一部分的情境有反衬作用,二者的反差又为结尾做了铺垫。 C.“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文字干净洗练,纯用白描,着力于意境的创造。 D.文章写奇景以抒怀,以道士化鹤的故事结尾使文章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36.下面对“玄裳缟衣”的“孤鹤”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虽被贬谪,但雄心仍在,渴望能再次被君主重用。“玄裳缟衣”的“孤鹤”象征远在京城的君主和朝廷。 B.作者一生深怀抱负,但屡遭挫折,因此心灰意冷。飘然而去的“孤鹤”象征作者曾经拥有的人生理想。 C.作者被贬后常常感慨人生短促,生命不可捉摸和无法把握。“玄裳缟衣”的“孤鹤”象征作者排遣不散的愁绪。 D.作者历经宦海沉浮后,常常在入世和出世的问题上矛盾徘徊。飘然而去的“孤鹤”象征作者羽化出世的游仙情怀以及在现实社会中愿望难以实现的无奈心境。 37.翻译句子: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 译文: 六、阅读张岱《西湖香市》,完成下列题目。 此时春暖,桃柳明媚,鼓吹清和,岸无留船,寓无留客,肆无留酿。袁石公所谓:“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波纹如绫,温风如酒”,已画出西湖三月,而此以香客杂来,光景又别。……如逃如逐,如奔如追,撩扑不开,牵挽不住,数百十万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日簇拥于寺之前后左右者,凡四阅月方罢,恐大江以东,断无此二地矣。 崇祯庚辰三月,昭庆寺火。是岁及辛巳、壬午洊饥,民强半饿死。壬午虏鲠山东,香客断绝,无有至者,市遂废。辛巳夏,余在西湖,但见城中饿殍舁出,扛挽相属。时杭州之刘太守梦谦,汴梁人,乡里抽丰者,多寓西湖,日以民词馈送,有轻薄子改古诗诮之曰:“山不青山楼不楼,西湖歌舞一时休。暖风吹得死人臭,还把杭州送汴州。”可作西湖实录。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