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1037
标签:
苏教版
高二
选修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37]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常州外国语学校2006学年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试卷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常州外国语学校
2006学年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试卷
一、基础选择题。(1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震悚(sǒng) 麾下(huī) 柴爿(pán) 绰号(chuò)
B.媲美(bǐ) 蹊跷 (qiāo) 遂心(suì) 杂俎 (zǔ)
C.惊骇(hài) 园囿(yòu) 庇佑(bì) 的卢(dì)
D.肘部(zhǒu) 炽热(zhì) 聒噪(guā) 嘬吸(zuō)
2.下列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摩挲 寒暄 盥洗 咂摸 遒劲
B.拙劣 蹂躏 蜗居 窥知 哀悼
C.观摹 描摩 疮瘢 寒碜 缔听
D.蹂躏 麾下 攫取 整饬 咀嚼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2007年春节晚会的小品除个别节目外,其他的都表演得不瘟不火,很难令广大观众满意。
B.考上大学后,他给自己尊敬的老师写了一封缠绵悱恻的信,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C.新名词、新理念的引入只是简单的照搬,并没有真正和语文教学融合,可以说,问题仍然很多,不一而足。
D.街上的人们有的喊着罗密欧,有的喊着朱丽叶,有的喊着帕里斯,大家沸反盈天地向我们家里的坟上奔去。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以轻松平等取代毕恭毕敬,在自然真诚中显现彼此友好,这不能不说是“朋友”一词的魅力所在。
B.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是一根拐杖,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脱离老师,自己独立走路,以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要求的——“教是为了不教”。
C.生活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如何书写好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悦耳动听,最灿烂辉煌的跨世纪乐章,是我们年轻人肩负的历史使命。
D.参加第21届冬季奥运会的中国代表团的擎旗手是男子单人速滑选手张明。曾参加1994年的利勒哈默尔冬奥会,这是第二次入选中国冬奥会阵容。
二、课内阅读题。(共26分)
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6题。(6分)
(一)《阿长与山海经》节选
但是她懂得许多规矩;这些规矩,也大概是我所不耐烦的。一年中最高兴的时节,自然要数除夕了。辞岁之后,从长辈得到压岁钱,红纸包着,放在枕边,只要过一宵,便可以随意使用。睡在枕上,看着红包,想到明天买来的小鼓,刀枪,泥人,糖菩萨……。然而她进来,又将又将一个福橘放在床头了。
“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地说。“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得对我说:‘阿妈,恭喜恭喜!’记得么?你要记着,这是一年的运气的事情。不许说别的话!说过之后,还得吃一点福橘。”她又拿起那橘子来在我的眼前摇了两摇,“那么,一年到头,顺顺流流……。
浏览完整试题
梦里也记得元旦的,第二天醒得特别早,一醒,就要坐起来。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
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摇着我的肩。我忽而记得了——
“阿妈,恭喜……”
“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她于是十分喜欢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元旦辟头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
她教给我的道理还很多,例如说人死了,不该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最好是吃下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此外,现在大抵忘却了,只有元旦的古怪仪式记得最清楚。总之:都是些烦琐之至,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烦的事情。
5.选文写长妈妈“懂得许多规矩”, “我”对这些规矩的态度怎样?(2分)
6.作者写这些规矩的用意是什么?从选文中我们可以解读出作者如何看待阿长,请你做出分析。(4分)
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8题。(5分)
《论快乐》节选
钱钟书
永远快乐这句话,不但渺茫得不能实现,并且荒谬得不能成立。快过的决不会永久;我们说永远快乐,正好像说四方的圆形,静止的动作同样自相矛盾。在高兴的时候,我们空对瞬息即逝的时间喊着说:“逗留一会吧,你太美了!”那有什么用?你要永久,你该到痛苦里去找。不讲别的,只要一个失眠的晚上,或者有约不来的下午,或者一课沉闷的听讲——这许多,比一切宗教信仰更有效力,能使你尝到什么叫做“永生”的滋味。人生的刺,就在这里,留恋着不肯快走的,偏是你所不留恋的东西。
快乐在人生里,好比引诱小孩子吃药的方糖,更像跑狗场里引诱狗赛跑的电兔子。几分钟或者几天的快乐赚我们活了一世,忍受着许多痛苦。我们希望它来,希望它留,希望它再来——这三句话概括了整个人类努力的历史。在我们追求和等候的时候,生命不知不觉地偷度过去。也许我们只是时间消费的筹码,活了一世不过是为那一世的岁月充当殉葬品,根本不会想到快乐。但是我们到死也不明白是上了当,我们还理想死后有个天堂,在那里——谢上帝,也有这一天!我们终于享受到永远的快乐。你看,快乐的引诱,不仅像电兔子和方糖,使我们忍受了人生,而且仿佛钓钩上的鱼饵,竟使我们甘心去死。这样说来,人生虽痛苦,却不悲观,因为它终抱着快乐的希望;现在的帐,我们预支了将来去支付。为了快活,我们甚至于愿意慢死。
7.文中为了说明快乐是对于人生的意义,用了两个形象的比喻。请选择其中一个比喻,分析其巧妙之处。(3分)
8.为什么作者说“人生虽痛苦,却不悲观”。(2分)
㈢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15分)
《翡冷翠山居闲话》节选
徐志摩
作客山中的妙处,尤在你永不须踌躇你的服色与体态;你不妨摇曳着一头的蓬草,不妨纵容你满腮的苔藓;你爱穿什么就穿什么;扮一个牧童,扮一个渔翁,装一个农夫,装一个走江湖的吉卜赛人,装一个猎户;你再不必提心整理你的领结,你尽可以不用领结,给你的颈根与胸膛一半日的自由,你可以拿一条这边艳色的长巾包在你的头上,学一个太平军的头目,或是拜伦那埃及装的姿态;但最要紧的是穿上你最旧的旧鞋,别管他模样不佳,他们是顶可爱的好友,他们承着你的体重却不叫你记起你还有一双脚在你的底下。
这样的玩项好是不要约伴,因为有了伴多少总得叫你分心。平常我们从自己家里走到朋友的家里,或是我们执事的地方,那无非是在同一个大牢里从一间狱室移到另一间狱室去,拘束永远跟着我们,自由永远寻不到我们;但在这春夏间美秀的山中或乡间你要是有机会独身闲逛时,那才是你福星高照的时候,那才是你实际领受,亲口尝味,自由与自在的时候,那才是你肉体与灵魂行动一致的时候;朋友们,我们多长一岁年纪往往只是加重我们头上的枷,加紧我们脚胫上的链,我们见小孩子在草里在沙堆里在浅水里打滚作乐,或是看见小猫追他自己的尾巴,何尝没有羡慕的时候,但我们的枷,我们的链永远是制定我们行动的上司!所以只有你单身奔赴大自然的怀抱时,像一个裸体的小孩扑入他母亲的怀抱时,你才知道灵魂的愉快是怎样的,单是活着的快乐是怎样的,单就呼吸单就走道单就张眼看耸耳听的幸福是怎样的。因此你得严格的为己,极端的自私,只许你,体魄与性灵,与自然同在一个脉搏里跳动,同在一个音波里起伏,同在一个神奇的宇宙里自得。我们浑朴的天真是像含羞草似的娇柔,一经同伴的抵触,他就卷了起来,但在澄静的日光下,和风中,他的姿态是自然的,他的生活是无阻碍的。
你一个人漫游的时候,你就会在青草里坐地仰卧,甚至有时打滚,因为草的和暖的颜色自然的唤起你童稚的活泼;在静僻 的道上你就会不自主的狂舞,看着你自己的身影幻出种种诡异的变相,因为道旁树木的阴影在他们纡徐的婆娑里暗示你舞蹈的快乐;你也会得信口的歌唱,偶尔记起断片的音调,与你自己随口的小曲,因为树林中的莺燕告诉你春光是应得赞美的;更不必说你的胸襟自然会跟着曼长的山径开拓,你的心地会看着澄蓝的天空静定,你的思想和着山壑间的水声,山罅里的泉响,有时一澄到底的清澈,有时激起成章的波动,流,流,流入凉爽的橄榄林中,流入妩媚的阿诺河去……
并且你不但不须约伴,每逢这样的游行,你也不必带书。书是理想的伴侣,但你应得带书,是在火车上,在你住处的客室里,不是在你独身漫步的时候。什么伟大的深沉的鼓舞的清明的优美的思想的根源不是可以在风籁中,云彩里,山势与地形的地伏里,花草的颜色与香息里寻得?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歌德说,在他每一页的字句里我们读得最深奥的消息。并且这书上的文字是人人懂得的;阿尔帕斯与五老峰,雪西里与普陀山,莱茵河与扬子江,梨梦湖与西子湖,建兰与琼花,杭州西溪的芦雪与威尼斯夕照的红潮,百灵与夜莺,更不提一般黄的黄麦,一般紫的紫藤,一般青的青草同在大地上生长,同在和风中波动——他们应用的符号是永远一致的,他们的意义是永远明显的,只要你自己性灵上不长疮瘢,眼不盲,耳不塞,这无行迹的最高等教育便永远是你的名分,这不取费的最珍贵的补剂便永远供你的受用,只要你认识了这一部书,你在这世界上寂寞时便不寂寞,穷困时不穷困,苦恼时有安慰,挫折时有鼓励,软弱时有督责,迷失时有南针。(节选自《巴黎的鳞爪》,略有改动)
展开余下试题
9.填空:作者认为,要领略作客山中的妙处,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必带书。(2分)
10. “扮一个牧童,扮一个渔翁,装一个农夫,装一个走江湖的吉卜赛人,装一个猎户”,世界上的人还有很多,作者为什么偏偏提到这几种人?为什么用“扮”、“装”这两个字眼?(4分)
11.在畅叙如何领略作客山中的妙处之后,作者在最后一段做了怎样的拓展与深化?(5分)
12.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胡适曾经说过,徐志摩的人生观只有“爱”、“自由”、“美”。对爱、对自由、对美的讴歌正是本文的感情基调。
B.一个“你”字频频出现在文章中,不仅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心理距离,而且使人如临其境,得到美的享受。
C.作者以空间为序,写澄蓝的天空、山罅里的泉响……在对美好自然的描摹之中,含蓄地歌颂生命、礼赞青春。
D.文章第三段写山泉,一连用了几个“流”字,既写出了山泉的悠长,又写出了它恢弘的气势,营造了物我一体的意境。
E.这篇文章联想丰富、组合自由、气韵生动,尽管不无“西化”的色彩,但汉语的优美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辛弃疾》选段,回答13—17题。(18分)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
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 (乞求)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日:“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仍授前官,改差江阴佥判。弃疾时年二十三。
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迁仓部郎官,提点江西刑狱。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调京西转运判官,差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
13.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下之,使隶京。 下:居下,成为下属。
B.辛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壮:以为壮士。
C.留守叶衡雅重之。 雅:高雅,文雅。
D.平剧盗赖文政有功。 平:铲平,剿灭。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义端一夕窃印以逃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B.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 得复见将军于此
C.即劝京决策南向 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D.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 臣乃敢上璧
1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辛弃疾勇武的一组是:
(1)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 (2)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
(3)弃疾斩其首归报 (4)即众中缚之以归 (5)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
A.(1)(3)(4) B.(2)(4)(5)
C.(2)(3)(4) D.(3)(4)(5)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辛弃疾慷慨有大略的一组是:
(1)即劝京决策南向; (2)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
(3)辛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4)即众中缚之以归;
(5)辛弃疾宽征薄赋; (6)留守叶衡雅重之
(7)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8)召见,迁仓部郎官
A.(1)(2)(4)(5); B.(5)(6)(7)(8);
C.(1)(2)(3)(4); D.(3)(5)(6)(7)。
17.下列文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26分)
18.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山中留客 (唐•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辉,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①这首诗通过山行所见,歌咏了什么?诗围绕一个“留”字,表现的主旨是什么? (4分)
②诗的第三、四句笔锋一转,又引申开去,用“纵使”来写“莫为”,写出一番什么样的景色?给人的启示是什么? (2分)
19.默写下列诗词名句:(20分)
①银烛吐青烟, 。 ,别路绕山川。
②滕王高阁临江渚, 。 ,珠帘暮卷西山雨。
③闲云潭影日悠悠, 。阁中帝子今何在?。
④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⑤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 。
⑥玉户帘中卷不去, 。此时相望不相闻, 。
⑦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 。
展开余下试题
⑧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献愁供恨, 。
⑨蛾儿雪柳黄金缕,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
⑩ ,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3题。(18分)
古村的雨
费振钟
这样的村庄,已经不多了。它们的日渐消失,几乎必然。无论人们再怎样刻意保护,还是敌不过时间的力量。当然,古老的村庄现在在江、浙、皖还有几座,但是它与周围的一切显然已失去了时代的联系。它的存在,只有一种标本的意味。它陈列在那儿,每一块砖瓦,每一块石头,甚至每一棵树,都表达了某种静止和停滞的含义。
沿着兰江南行,不久就可以到达郭洞村。村庄周围有石头垒成的围墙,出入村庄需要通过一道石门,这是村庄设置的关隘,不仅说明村庄在过去为了安全而壁垒森严,而且说明村庄封闭式的生活特性。村庄与外界的关联是隐藏的,采用一种不敞开的保守姿态,过着自足的生活。掩藏村庄的还有围墙外繁茂的树木。这此树木中不乏十年以上的樟、槐、榆、松,它们对村庄长年累月的遮蔽,使村庄更加隐秘在一种古老氛围之中。这是某种具有审美性和理想的乌托邦式的遮蔽,它让我们想起当年的武陵桃花源。古木环合,泉水夹带着野花流过去,只有一道小小的门与外面世界交通,这不是“桃花源”的范式吗?难怪这个村庄又叫郭洞村,所谓“洞在青溪何处边”,外面的人要想走进村庄,莫非亦要打探哪儿才有幽密的通道?
不过,我们走进村庄毫无困难,而村庄的情形也并不像桃花源。它里面是一群精心修筑的是明、清风格的民居,大多白墙青瓦。高高笔直的风火墙,连成一片,隔断了村庄上面的天空,下面则是狭窄的巷道,巷道连接了村庄每一座门户。由于这些门户总是长久关闭着,巷道便空虚而冷寂,因此在村庄我们能够看到“屋舍俨然”,却不能看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生活情景,人们囿居在高墙和重门后面,这样—来,村庄无疑增加了更多的私密性质。于是,我们只好将眼光流连在村庄的外表形式上。我们的手指指着白墙上面各种形状的漏窗,还有镶嵌在一座座门楼上的砖雕,以及无数的镂花木刻,我们完全明白了,所有这些无一不是通过能工巧匠的机杆之心,在乡民们封闭幽深的心情和趣味态度外面装饰了一层“艺术”,从而借了这精致典雅的形式,来蕴藉他们自己紧闭的生活理想。也许,我们就这样不经意地走进了村庄的本质。
实际上,自从这里成为外来者观看之地,村庄的功能就日渐萎缩了,它不再具有生活价值,而成为观赏对象。似乎这一二百年的精雕细作,全为了今天观看和欣赏的需要。甚至连村庄自身也愿意将村庄当作一件古旧的艺术品,连同隐藏在它背后的心情和趣味态度,一起博得一种叫做“文化”的评价和青睐。因此,它不会主动拒绝外来者的进入,这不仅说明它与“桃花源”不好相比,而且也与它那幽闭的本质产生了矛盾。因此,我们最后将看到,人在这样的村庄中,已不像往昔那样被隐藏,而是退出了村庄之外。没有气息,没有生活表情,没有人的日常活动,村庄就蜕变成空壳和废墟。这时候,村庄正好以“文化”的名义,命名为“原始生态村”。外来者为了一种“文化”而来,他们长驱直入,到处探头探脑,然后带着餍足的心情,回到现代世界中打几个文化饱嗝。
只有那个春天的早晨,村庄上空,开始飘落微雨,通往村庄的石子路上,一位穿蓑衣戴箬笠的老农民,牵扯了他惟一的那条耕牛走向村外时,身后留下了一串湿漉漉的蹄声,村庄才真实得让我们多一点感动。 (选自2001年第9期《散文》,略有改动)
20.从全文看,①为什么说那些古老村庄的存在,“只有一种标本的意味”? (2分)
②第三段末提到的“村庄的本质”指什么? (2分)
21.作者认为郭洞村与“桃花源”比,有哪些相同与不同? (6分)
相同点:
不同点:
22.联系全文看,本文以“古村的雨”为题,以“古村微雨图”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23.下面对本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作者深知古村的消失是历史的必然,又深为古村的封闭保守而痛惜,也对外来的“文化”观赏者表示了强烈的反感。
B.郭洞村周围有繁茂的树木,作者对其描写虽着墨不多,却表现出了古村的某种审美韵味,渲染了古老的氛围,又暗示了希望的生机。
C.郭洞村的民居很有艺术特色,但作者却不喜欢那些精致典雅的制作,认为它破坏了古村朴素的本色,装饰了保守的内心。
D.结尾处作者用淡淡的笔墨勾勒了一幅古
上一篇:
浙江余杭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题/浙教版
下一篇:
八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测试题
标签:
苏教版
高二
选修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江苏省常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3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