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1032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必修二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32]
重庆八中高2009级二册三月考试题
重庆八中高2009级第二期语文测试题
出题:秦久传 张艳玲 审题:王刚
(总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一、文言文阅读。(共25分)
(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21分)
博鸡者,袁人,素无赖,不事产业。日抱鸡呼少年博市中,任气好斗,诸为里侠者皆下之。
元至正间,袁有守多惠政,民甚爱之。部使者臧,新贵,将按郡至袁。守自负年德,易之,闻其至,笑曰:“臧氏之子也。”或以告臧,臧怒,欲中守法。会袁有豪民尝受守杖,知使者意嗛①守,即诬守纳己赇②。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
一日,博鸡者遨于市,众知有为,因让之曰:“若素名勇,徒能藉贫孱者耳!彼豪民恃其资,诬去贤使君,袁人失父母。若诚丈夫,不能为使君一奋臂耶?”博鸡者日:“诺。” 即入闾左,呼子弟素健者,得数十人,遮豪民于道。豪民方华衣乘马,从群奴而驰。博鸡者直前下,提殴之。奴惊,各亡去。乃褫③豪民衣自衣,复自策其马,麾众拥豪民马前,反接,徇诸市,使自呼曰:“为民诬太守者视此!”一步一呼,不呼则杖,其背尽创。豪民子闻难,鸠宗族童奴百许人,欲要篡以归。博鸡者逆谓曰:“若欲死而父,即前斗,否则阖门善俟。吾行市毕,即归若父,无恙也。”豪民子惧遂杖杀其父,不敢动,稍敛众以去。袁人相聚从观,欢动一城。郡录事骇之,驰白府,府佐快其所为,阴纵之不问。日暮,至豪民第门,捽使跪,数之曰:“若为民不自谨,冒使君,杖汝,法也。敢用是为怨望,又投间④蔑污使君,使罢,汝罪宜死。今姑贷汝,后不善自改,且复妄言,我当焚汝庐,戕汝家矣!”豪民气尽,以额叩地,谢不敢。乃释之。
博鸡者因告众曰:“是足以报使君未耶?”众曰:“若所为诚快,然使君冤未白,犹无益也。”博鸡者曰:“然。”即连楮⑤为巨幅,广二丈,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台臣弗为理,乃与其徒日张“屈”字游金陵市中。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方是时,博鸡者以义闻东南。
——(明)高 启《书博鸡者事》
【注】①嗛:xián,怀恨;②赇:贿赂;③褫:chǐ,剥下;④投间:乘机;⑤楮chǔ,树名。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守自负年德,易之 易:轻视、瞧不起
B.臧怒,欲中守法 中:中伤
C.会袁有豪民尝受守杖 会:开会
D.若诚丈夫,不能为使君一奋臂耶 诚:确实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 ( )(3分)
A.或以告臧 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B.众知有为,因让之曰 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浏览完整试题
C.豪民气尽,以额叩地,谢不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D.一日,博鸡者遨于市 园日涉以成趣
3.下列补全成份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或以(之)告臧,臧怒,欲中守法
B.麾众拥(于)豪民马前
C.豪民子惧(其)遂杖杀其父
D.使(之)罢,汝罪宜死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从博鸡者劫持殴打豪民、逼退豪民之子和为太守洗刷冤屈的言行中,可以充分感受到博鸡者的勇、智、义的形象。作者对这样一个社会底层人物是给予高度评价的。
B.博鸡者的豪爽任侠的性格,从行文中的“诺”“然”中可以让人充分感受到。这也正体现了这篇文字的精炼之处。
C.博鸡者严惩豪民,押其游街示众的消息传到府佐耳里后,府佐暗自高兴,并且在那天傍晚前往豪民家中,斥责和警告豪民,无形中他和博鸡者达成了某种默契,同时也保护了博鸡者等人。
D袁州的总管虽然得民心,可是自己得意洋洋瞧不起上级,他的灾难不全是来自外部,而姓臧的官滥用法律,来报复一句话的私愤,是险恶的人。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豪民方华衣乘马,从群奴而驰。(3分)
(2)郡录事骇之,驰白府,府佐快其所为,阴纵之不问。(3分)
(3)若所为诚快,然使君冤末白,犹无益也。(3分)
(二)6.用“/”给下列短文断句。(4分)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二、(17分)
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渡湘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 杜审言,杜甫的祖父,仕途失意,被贬峰州。《渡湘江》写于此时。
(1)有人说“‘今春花鸟作边愁’一句,极富匠心,令人倍感愁意”,试从艺术手法上作简要分析。(3分)
(2)诗中“人南窜”与“水北流”相对,其中蕴涵着诗人怎样的心境?(4分)
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用之如泥沙?
(3)仰观宇宙之大, 。
(4)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5)韩愈,字退之,是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苏轼称赞他“ ,而道济天下之溺”。
(6)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只有香如故。
(7)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
(8)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9)蒹葭苍苍,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10)今夜月明人尽望, 。
三、现代文阅读。(38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9—14题。(20分)
高原,我的中国色
乔良
⑴东亚细亚的腹地,一派空旷辽远、触目惊心的苍黄。连那条从巴颜喀拉的山岩间夺路而来的大河,也暴烈地流泻着一川黏稠的黄色!这就是高原。黄土高原。
⑵浑黄的天地间,走来一个黄皮肤的老者。看不清他的面孔,听不清他的声音,只有那被黄土染成褐色的长髯在被太阳喷成紫色的浮尘中飘拂……老者身后,逶迤着长长、长长一列只在身体的隐秘处裹着兽皮的男人和女人。
展开余下试题
⑶一棵巨大的柏树,便在这人群中生下根来。所有黄皮肤的男人女人和他们的后人,都把这巨树唤作轩辕柏。它的根须像无数手指抠进黄土,扎向地心,用力合抱住整个儿的高原。
⑷始皇帝横扫六合的战车,汉高祖豪唱大风的猛士,倚在驼峰上西出阳关的商旅,打着唿哨、浑身酒气的成吉思汗的铁骑,踩踏着暴烈阳光下龟裂的土地,带着桀骜不xùn的笑容,和五千年的岁月一道,从这金子样的高原上骄傲地走过去,走过去,直到……
⑸暮云垂落下来,低矮的天地尽头,走来一个小小的黑点。一个军人。
⑥他站在一架沟壑纵横、褶皱斑驳的山梁上。残阳把他周身涂成一色金黄。他伸出手臂,出神地欣赏着自己的皮肤。金黄的晖光从手臂上滑落下去,掉在高原上。一样的颜色。他想,我的肤色和高原一样。
⑺豪迈的西风从长空飒然而至。他的衣襟和裤角同时低唱起喑哑而粗犷的古歌。刹那间,他获得了人与天地自然,与遥远的初民时代那种无缝无隙的交合。是一种虚空又充实,疏朗又密集,渺小又雄大的感觉。
⑻他不禁微微一笑。然而,只一笑,那难以言喻的快感消退了。渐渐塞满胸壑的,是无边的冷寞,莫名的苍凉。竟然没有一只飞鸟,竟然没有一丛绿草。只有我,他想。我和高原。于是他又想,这冷漠、这苍凉不仅仅属于我,还属于遗落在高原上的千年长史。
⑼畏惧盗寇的商贾们抛离了驼队踩出的丝绸古道。面对异族的武夫们丢弃了千里烽燧和兵刃甲胄。一路凄惶,簇拥着玉辇华盖,偏安向丰盈又富庶的南方。那叫人柔肠寸断的杏花雨呵,竟把炎黄子民们孔武piāo悍的魂魄和膂力一并溶化!而历史,却在某个迷茫的黄昏,被埋进深深的黄土。
⑽他感到胸口有一团东西被揪得发疼。他想喊。他想站到最高的那架山梁上去,对着苍茫的穹窿嘶喊:
⑾难道华夏民族所有的武士,都走进了始皇陵兵马俑的行列?
⑿没有风。没有声息。高原沉默着。
⒀一块没有精壮和血性汉子的土地是悲哀的。
⒁他想起了他那些戴着立体声耳机、抱着六弦琴横穿斑马线的兄弟们。他们全都身条瘦长,脸色煞白,像一根根垂在瓜架上的丝瓜。他们要去参加这一年中的第三百六十七次家庭舞会了吧?他们的迪斯科跳得真好。他们忧郁的歌声真动人。但,他们只从银幕上见过高原和黄土。他们不知道紫外线直射进皮肤和毛孔时的滋味,更不知道那黄土堆成的高原上埋着的古中国。
⒂可那才是中国,那才叫中国。背负着讥诮的眼光,在病榻上呻吟了八百年,被人凌辱了二百年的,不是真正的中国。真正的中国是闪着丝绸之光、敦煌之光、修筑起长城,开凿出运河,创造了道教,融合了佛教,同化了一支支异族入侵者的中国。
⒃真正的中国是一条好汉。这裸着青筋、露着傲骨的高原也是一条好汉。
⒄他想,我也该是这样的汉子。
⒅他想,有了这样的男子汉,高原,这金子似的高原便不会死去。因为轩辕柏在这里扎着一根粗大的、深邃的根茎。
⒆这个人,这个军人,就是我。
9.①为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
龟裂: 讥诮:
②请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字形。(2分)
桀骜不xùn: 孔武piāo悍:
10.“他想喊。他想站到最高的那架山梁上去,对着苍茫的穹窿嘶喊:难道华夏民族所有的武士,都走进了始皇陵兵马俑的行列?”(⑽⑾段)“他”想呼喊的原因是什么? (4分)
11.文章结尾说:“这个人,这个军人,就是我。”这样写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文中的“我”指代的是否就是作者本人?(4分)
12.这篇散文中作者设置了“轩辕柏”这样一个意象,它有什么象征意义?请结合阅读材料简要分析。(4分)
13.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残阳把他周身涂成一色金黄”,他为自己有着与“金子样的高原”同样的颜色而自豪,就是他为做一个中国人而骄傲。
B.“他”站在黄土高原上,看到“竟然没有一只飞鸟,竟然没有一丛绿草”,深感植被破坏严重,内心无比冷寞,苍凉。
C.丰盈富庶的南方,柔肠寸断的杏花雨象征了温柔安逸、没有血性的土地,销磨了一代代中国人慷慨悲歌之气,积极进取之心。
D.“是一种虚空又充实,疏朗又密集,渺小又雄大的感觉。”作者将褒贬之词同时用来描写这种感觉,其间蕴含着骄傲和伤感,因为我们的历史曾经充实密集而又雄大,也曾虚空疏朗而又渺小。
E.全文语言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在凛然傲气中又渗透着无限的历史苍凉感,如同一幅黄昏时分的画卷,述说着遥远的历史,也表达出对中华民族深深的失望。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7题。(18分)
远 方
似乎远方总是使人向往的。
越远越朦胧,越朦胧越神秘。那神秘常使我们幻想:远方的平房变成宫殿,远方的小溪变成大江,远方的强悍变成温驯,冰雪封蔽的远方变成绿土。一些最坏的形容词也可能被加在我们所不喜欢的远方。
展开余下试题
人们总是爱制造远方,虽然昔日的远方依旧是今日的远方。莫尔的“乌托邦”,培根再造的New Atlantis与陶潜的“桃花源”,仍然是人们的梦土。远方的梦土也许有神仙,但徐福入海未回,秦始皇帝死了。可怜东方朔走遍了远方,不见可爱的神仙。
茫茫大海,海瀚似无岸。那远方的神秘,诱惑了靠海的民族,而遨游海上,从事探险。征服与掠夺,给受海水冲击的国家的文明增添了一些色彩。山是纵的远方。有限的高峻是无限的蛊惑,长年的沉默是不变的磁力,山不迷人人自迷,总是使人自动地往它那里去。登高山又有高山,登不完的高山登不完的向往。
每个民族有每个民族的远方。列子“汤问”篇造了一个终北国,虽不是天堂,却使周穆王去了以后乐陶陶。天真的希腊人也在他们的北方造一个Hyperboreans的国,在南方造个Ethiopia,使后世的人糊里糊涂地考证。当然,好幻想的古人,也想象一些丑恶的远方,只是不愿提起而已。
东方!中国!中国曾许久是西洋人心灵的寄托,想象中的天堂,而使他们一直在试图控制这遥远的东方。东方,东方,苍老的东方,虽早已不再是西洋人的天堂,但仍是他们的远方,像龙一样,依然神秘。
一个最真最善最美的远方一直使人向往,那是天堂。对天堂的向往曾支配了西洋的中古史,而使人们不惜牺牲现世的幸福。地狱也是最远的远方,想到它,就像暴风雨前乌云的阴影笼罩着,使我们有莫名的恐惧。有人向往天堂而做好事,有人怕进地狱而做好事。
血液里似乎遗传有流浪的鲜红,似乎每个人都有远行的冲动。古希腊的两位史家希罗多德与修西底德斯和我们的司马迁一样曾经漫游远方,而写出那么有气魄的历史。年青时远游埃及,看到了与雅典不同的另一型态的文化,使柏拉图开拓了视野,而影响到他“理想国”的著作。三百多年前,英国有个年青人离开了故乡来到他的远方伦敦,给了我们不朽的礼物——莎士比亚的戏剧。
幻想可以点缀生命,但只是远方的云,不能构成天空。向往可以活泼生命,但不是人生。我们总不能成天幻想远方,只是向往,而抛弃现实。曾看过赛克爵士写的《探险史》,那是人类从古到今,用行动去抵达远方的奋斗记录。如果只是向往,远方依旧是远方,向往永不能成为历史。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天文家,总是全神观望天空,有一次不小心跌到井里去了。他呼救后邻人跑来,知道了他落井的原因后,就跟他说:“你怎么只注意天上的东西不注意地上的呢?”伊索这一则寓言,真的是要告诉我们些什么的。
14. 文章开头为什么使用“似乎”一词?文中哪些语句诠释了“似乎”?(4分)
答:
15. 文章以“远方”为题,不但写出“远方”的方位指示意义,而且突出了“远方”的多重象征意义。根据文意,分条归纳“远方”的象征意义。(5分)
答:
16. 作者引述伊索寓言,告诉读者一个什么道理?文中哪些历史人物的哪些作为与“天文家”恰好相反?请简要分析说明。(5分)
答:
17.本文的“远方”既有实指也有虚指,其实,“对‘远方’的渴望和追寻是人类不满足于现状的积极表现,这种不满足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结合你的认识,根据语境提示,写一组有文采的句子。(4分)
不满正是对变革的希冀,不满乃是那创造的发端。不满,茹毛饮血的人猿才去寻觅火种;不满,胼物胝足的祖先才去摸索种田;不满, ; 不满, 。
四、(10分)
18.幽默是一种智慧,用之得法,往往产生意想不到
上一篇:
重庆八中高2008级高二上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篇:
高中三册语文六单元A卷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必修二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重庆八中高”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3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