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阅读:1347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47]
高2008级成语熟语复习教案及练习
  抓住境   明意义
四川省华蓥中学    彭爱明
教学目标:1、了解成语(熟语)的特点;
          2、辨析成语(熟语)误用的原因,归纳正确使用成语(熟语)的方法。
教学重点:教学重在分析学生判断和使用成语(熟语)的失误原因,并针对其确定正确学习成语(熟语)的方法,进而指导判断和使用成语(熟语)。
教学难点:成语(熟语)的量非常大,掌握起来就比较困难,特别是对我们这些平时积累不多的学生而言。掌握方法,学会分析是本节需要突破的难点。
难点突破:归纳法。
考点认识:考试说明要求,正确使用成语(熟语)。从要求来看,就是要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成语(熟语)的含义,并正确运用到语境中去。
     考试形式为选择题,分值3分。所考成语为常见常用成语(熟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一位高三毕业生给同学的留言这样写道:
岁月如梭,时光荏苒,高中三年,弹指之间。蓦然回首,沧海桑田。望中犹记,征途漫漫,举步维艰,涸辙之鲋,形影相见。幸有挚友,雪中送炭。鼎力相助,孜孜不倦,同甘共苦,共赴难关。一丘之貉,情真义兼。来日方长,此情不忘……
请同学们看看这段文字写的怎样?(虽然略有文采,但用错了成语“一丘之貉”,用这个成语来形容好朋友,让人啼笑皆非。)可见,正确使用成语是十分重要的。
二、明确高考要求:
高考对成语(熟语)的考查要求是“正确使用成语(熟语)”,即能够正确理解成语(熟语)的含义,并正确运用到语境中去。成语(熟语)检测是高考基础考查的重点之一,每年必考。
三、成语的特点:
1、什么是成语?
成语是指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成的固定短语(词组),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一个词的语言单位。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
2、成语的来源:
 ①古代寓言 例1、守株待兔  揠苗助长
 ②历史故事 例2、破釜沉舟  乐不思蜀
 ③诗文语句 例3、老骥伏枥  万马齐喑
 ④口头俗语 例4、一言为定  三教九流
3、成语的特点:
①意义的整体性。成语的词义往往超出字面,不能望文生义。
例1、水落石出   三头六臂   泥牛入海
②结构的凝固性。一般不能变动词序或更换其中的成分。
例2、“千方百计”不能作“百计千方”;“铜墙铁壁”不能作“钢墙铁壁”。
③色彩的文言性。保留了文言词和文言语的格式
例3、草菅人命(草菅,意动用法);富国强兵(富、强,使动用法)。
④感情的褒贬性。含有褒贬色彩
例4、无所不至(贬) 无微不至(褒)
⑤结构的丰富性。
 例5、 (1)联合式,  披坚执锐  苦尽甘来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2)承接式,   见异思迁  先斩后奏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3)主谓式,   胸有成竹  杞人忧天  叶公好龙  毛遂自荐
       (4)动宾式,   不见经传  莫名其妙  如数家珍  如丧考妣
       (5)动补式,   退避三舍  逍遥法外  荒谬绝伦  轻如鸿毛


浏览完整试题       (6)动宾补式, 问道于盲  贻笑大方  拒人千里  入木三分
       (7)因果式,   水滴石穿  绳锯木断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8)连动式,   画蛇添足  抱薪救火  亡羊补牢  指桑骂槐
       (9)目的式,   削足适履  守株待兔  杀一儆百  越俎代庖
       (10)兼语式,  引狼入室  请君入瓮  令人生畏  化险为夷
              (11)偏正式,  衣冠禽兽  扶摇直上  孜孜不倦  一丘之貉
四、熟语的种类和特点
熟语是语言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为人们所熟习、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结构的定型的词组或句子,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等。
1、熟语一般具有两个特点:
(1)结构上的稳固性,构成成分不能随意更换
例1、“明日黄花”不能改为“昨日黄花”。
(2)意义上的整体性,熟语的意义是特定的,不能只从字面去解释
例2、“周瑜打黄盖”是“一个愿打,一个原挨”之意,使用中与“周瑜”“黄盖”无关。
熟语有两个来源:
(1)来自人们口头广泛流传的现成语言,以谚语、歇后语、惯用语为主,大多总结了历代劳动人民的生活斗争经验或对自然的认识,往往诙谐生动,含蓄隽永,极具生活的情趣性。
(2)来自书面语言,包括古代各种著作(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历史著作、诗文、小说等),这类熟语以成语为多,一般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富于艺术表现力。
2、熟语分类:
(一)相沿习用的成语 
这部分与成语的来源基本一致。
成语最能体现熟语的两个特点,即结构的稳固性和意义的整体性,我们掌握或运用成语时一定要注意追本溯源,把握成语字面意义之外的整体意义,切忌望文生义。常因望文生义而误用。
当然,成语也并非永远固定不变。有的意义色彩可能有变化,如“明哲保身”来自《诗•大雅•民》原指明智的人不参与可能给自己带来危险的事,现指因怕犯错误或得罪人而对原则性问题不置可否的处世态度,意义和色彩都有变化(再如“颐指气使”“既来之,则安之”等)。有的个别构成成分可能有变动,如“每下愈况”来自《庄子•知北游》,现在演变为“每况愈下”,“揠苗助长”可写为“拔苗助长”等。
(二)口耳相传的谚语 
谚语也叫“俚语”“俗语”“俗话”“直言”,是人们口头广泛流传的现成语句,往往传达了人们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简练通俗,意思完整。口耳相传和凝聚着前人的智慧与经验是它的两个基本特点。
它与成语的区别是:成语大部分是书面语,谚语是口头俗语;成语一般作句子成分,谚语是完整句子;成语形式比较固定,谚语较为灵活,容许某些改变。
例3、“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古今小说》一),或作“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金瓶梅》第七十六回);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六回),或作“旁观者清,当局者迷”(《醒世恒言》九)。
谚语源于生活,口耳相传,内容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例4、(1)交友处世:积德招福,缺德惹祸     君子之交淡如水
浇花浇根,交人交心
(2)劝学:活到老,学到老    书中自有黄金屋
(3)军事:置之死地而后生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4)民俗:五里不同俗,一地一乡风     入庙拜佛,入乡随俗
(5)卫生健康:两头净,不生病    饥时饱,必送命
(6)道德情操:仁义值千金       人穷志不短
(7)行为规范:为臣要忠,为子要孝     一失足成千古恨 
(8)世态人情   世情看冷暖,人事逐高低    贫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9)善恶美丑: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10)自然气象: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烟子过沟,干死鱼鳅
谚语所体现的思想内容较为复杂。比如下面这组关于“死”的谚语:
例5、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好死不如赖活      寻(等)死不如造反
这组谚语所体现的思想意识大不相同:第一句教人舍身赴死,在玉碎与瓦全间选择玉碎;第二句教人贪生怕死,在好死与赖活中选择赖活;第三句教人拼死一搏,既不无价值寻死,也不无价值赖活(等死),而要活得轰轰烈烈(造反)。由此可见,谚语传达的经验是很复杂的,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谚语由于口耳相传,长期经受生活的检验,许多优秀的谚语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还有指导作用。在修辞上,谚语简练明快,能增加语言的概括力;说理时恰当运用,能增强文章说服力。
(三)巧设悬念歇后语
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引子”,后一部分是“注释”。表义上“引子”起辅助作用,表示某种附加义;“注释”部分是表义重点所在,它表示整个歇后语基本义。也就是说,歇后语是“由存在引注关系的前后两个部分组成”的熟语。
例6、“墙上挂狗皮——不象画(话)”。
前部分“墙上挂狗皮”只是引子,如果没有后半部分,谁也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后半部分,谐音双关,点明整个歇后语的含义。
歇后语可分两大类:
(1)会意型(语义双关)。
例7、“老鼠进风箱——两头受气”       “寿星佬上吊——活得不耐烦了” 
    “王八吃西瓜——滚的滚,爬的爬”。
这类歇后语后一部分从意义上对前一部分进行解释说明。
(2)谐音型(语音双关)。
例8、“老虎驾车——谁赶(感)”   “两手进染缸——左也蓝(难)右也蓝(难)”
“荷花塘里着火——藕燃(偶然)”。
这类歇后语后一部分利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表达语义。
不管会意型还是谐音型,歇后语产生语义的基本途径是双关。
例9、“老鼠进风箱——两头受气”。
表面上是说想象中老鼠钻进风箱后,不管风箱是推还是拉都要被风灌的样子;其实是说一个人处于矛盾的双方中,两面不讨好,到处受委屈。


展开余下试题“老虎驾车——谁赶”。
用“谁赶”对“老虎驾车”作字面上的解释,实际上它的真正含义是指某件事情没有人敢去做。
从修辞上说,歇后语的前后两部分的地位就颠倒过来了。歇后语的艺术效果主要有两个:形象生动和风趣幽默,这主要体现在“引子”部分。“引子”部分如下三个特点都有助于形成这种艺术效果:
(1)取材广泛,人物鬼神、动物植物、食品器物、民俗等等,无所不包。
(2)想象新奇,善于运用各种虚构手法塑造出种种人们意想不到的超越常规的形象。
例10、“泥菩萨洗澡——越洗越脏”“老虎戴佛珠——假充善人”(拟人);“八十年不下雨——好晴(情)”“三张纸画张脸——好大的面子”(夸张),“猪八戒演讲——大嘴说大话”“乌龟变黄鳝——解甲归田”(想象)等等。
(3)深具悬念性。试拿去歇后语后半部分,“引子”能引发人们许多联想,待答案揭示,才恍然大悟。
例11、“老鼠给猫理胡子”。
人们就会想到“大胆”,“不怕被吃掉吗”,等,但看到后半部分“拼命巴结”,自然会发出会心的微笑。
例12、试比较下面一组成语与歇后语的艺术效果:
成语:一目了然   解甲归田   痴心妄想
歇后语:独眼龙看书——一目了然
        乌龟变黄鳝——解甲归田
        赖蛤蟆想吃天鹅肉——痴心妄想
两组词语义相同,趣味却相差很远。由此可见,歇后语前半部分“引子”的重要性,缺少了它,歇后语就可能变为一般性的陈述。
(四)语义双层惯用语
惯用语是具有特定含义、形式短小、口语性很强的固定词组。惯用语是通过描述来表义,谚语和歇后语通过陈述来表义。
惯用语有如下几个特点:
1、语义的双层性。
除字面意义外,必须具有深层次的比喻义或引申义。
例13、“打预防针”。
字面指注射防病的药水,常用来比喻对人的思想毛病加以预防;
“财神爷”
本意是迷信中让人致富的神,引申为掌管钱财或能给人钱财的人。
2、口语色彩和感情色彩都十分浓厚。
例14、“拍马屁”“寄生虫”“白开水”“抓辫子”“吃独食”“穿小鞋”“小心眼” “老黄牛” “红眼病”“戴高帽”“耍嘴皮”“咬耳朵”“眼中钉” “破天荒”“打游击”等。
全都具有口语色彩。它们的感情色彩,褒扬、赞许的极少。谐谑、讽刺和贬义的占绝大部分,中性的惯用语也很少。
3、结构上以三字格为主,也有少数二字或多字的。
例15、“下海”“吃醋”“下课”属二字格;“放马后炮”“喝迷魂汤”“喝西北风”“钻牛角尖”“打退堂鼓”属四字格,“一推六二五”属五字格, 另外还有“解铃还需系铃人”“远水救不了近火”“两虎相斗必有一伤”“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多字格。
惯用语在使用中一般不用字面意义,其深层涵义(引申义或比喻义)几乎成了它的基本义。如“跑龙套”本指在戏剧中扮演随从或兵卒的角色,但作为惯用语,一般是用来比喻在工作中做一些不负主要责任的杂事、小事,当它用本义时,它只是戏剧中的术语,不是惯用语。“开小差”作为惯用语一般使用其引申义“私自脱离工作岗位或思想不集中”,而不用其本义“军人私自脱离队伍逃跑”。
例16、试比较下面两组词语,体会惯用语生动通俗的口语表达效果:
成  语:置若罔闻       阿谀奉承        李代桃僵 
惯用语:耳边风         拍马屁         替罪羊、背黑锅
三、学生完成2004——2007年年高考成语、熟语试题,体会特点,总结规律。
2004年高考成语、熟语试题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福建)
A.对曾经纵横中国五百年的晋商,我们今天只能透过那些纸醉金迷的晋商大院来遥想他们当年踏漠北、下南洋的辉煌。
B.光明村委会提出,在旅游淡季积极开展果品销售,将旅游业和果业的开发有效地结合起来,这与专家的意见不谋而合。
C.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大学生沉迷在网吧里,从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
D.写文章首先要言之有物,否则,无论文字如何优美,也只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不能打动读者。
解析:正确选项B。 A、纸醉金迷,形容叫人沉迷的奢侈繁华的环境;犯了顾名思义的错误,错误的理解成一种纸张。B、不谋而合,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C、豆蔻年华,指十三四岁的少女,这里写大学生不正确。D、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外表很华美,里头一团糟;这里写文字不恰当。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四川)
A.和煦的春风带来生机盎然的季节,学校社团的招新活动再次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男女学生纷至沓来,踊跃报名。
B.机场附近山顶的大量无线发射台严重影响飞行安全,目前虽有一些已搬下山,但这对实现机场净空不过是九牛一毛。
C.东方大学城在短短四年内就以2.1亿元自有资金获取了13.7亿元巨额利润,这种惊人的财富增长速度确实匪夷所思。
D.很多教师和学生都有这样的经验和体会,在考试前一定要保持轻松的心态,采用疲劳战术和题海战术只能事倍功半。
 解析:(1)纷至沓来,纷:众多,杂乱;沓:多,重复。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2)九牛一毛,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大数量中极微小的数量,微不足道。(3)匪夷所思,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4)事半功倍:花费一半的精力可以得到双倍的效果。比喻付出较少的功夫,却而得到较多的收获。事倍功半:花费双倍的精力只能得到一半的效果。比喻付出较多的功夫,却而得到较少的收获
答案:B。与现实情况与语境不吻合,与语境不符,使用过大。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湖北 )
A.这里有我汗水浸过的土地,这里有我患难与共的亲友,这里有我相濡以沫的妻子,这里有我生命的根。
   B、他们差强人意的服务质量,不仅给社区居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且有损职能部门在公众中的形象。
   C、为了缩短时间,突击队躲开楼房林立的大院,潜入瓦房鳞次栉比的胡同,出其不意,取捷径,奔袭望海楼。
   D、木船在风浪中剧烈地摇晃着,那人却稳稳地站立着,就像一个身怀绝技的骑士,骑在一匹桀骜不驯的野马上,任凭野马狂奔,他却泰然自若。
解析:正确选项B。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用在本句中与后面的意思矛盾。A、相濡以沫:泉水干涸,鱼靠在一起以唾沫相互湿润(语见《庄子•大宗师》)。后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C、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D、桀骜不训:性情倔强不驯顺。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天津) 
A.我始终没来得及按照总编的要求修改这个剧本,几年来我一直耿耿于怀,深感有负他的嘱托。
B. 虽然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已经每况愈下,但我们仍不能有丝毫大意。
C.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电视和电脑这一对时代的宠儿,对我们来说几乎是不可或缺的。
D. 这些风言风语总不会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无风不起浪,无根不长草”嘛。
解析:B每况愈下,指情况越来越坏;“事故的发生率”不能与“每况愈下”搭配,错误的理解成“渐渐下降”之意。A耿耿于怀,耿耿,有心事的样子。不能忘怀,牵萦于心。C不可或缺,一个也不能缺少。D无风不起浪,无根不长草:比喻事物有根源。


展开余下试题答案:B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北京)
A.这些食品是交给姐姐保管的,可她并不是一个从长计议的人,常常领着我们将下一日的提前消耗掉,造成寅吃卯粮的局面。
B.这件事对我无异于晴天霹雳——一块珍藏多件价值连城的璧玉,顷刻变成一块一文不名的瓦片。
C.他最近出版了一本文不加点、几乎没有注释的旧体诗集子,这样的书,读起来确实累人。
D.早在30年代,他就因创作长篇小说《梦之音》而名噪一时,成为京派作家的后起之秀。
解析:A、从长计议,慢慢地多加商量,指不急于做出决定;不符合语境。B、一文不名,一个钱也没有;这里使用错误的理解了词义。C、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错误的理解成文章没有加标点,曲解了词义。   答案:D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湖南)
   A.他心爱的书籍,经过再三处理,还是没有地方放置,只能堆在地上或塞在床下,生活的屈辱和窘困,无出其右。
   B.个别民警认为工作时间饮点酒是小事一桩,就不以为意,结果因违犯公安部颁布的“五条禁令”而受到查处。
   C.要真正营造一个细胞生长的世外桃源也不是一件易事,除了要有合适的培养基之外,还需要许多其他条件。
   D.中央书记处书记到党校看望正在这里学习的纪检监察系统的学员,不厌其详地询问他们在基层工作的情况。
解析:答案选A。无出其右:意为没有能胜过他(或他们)的。一般指别人没法与所指的人相比,原句是说“生活的屈辱和窘困”,用无出其右是适用对象不妥。不以为意:(与“不以为然”有区别:然,对;不认为对,表不同意,有轻视之意),意为不把它放在心上,不当为回事,不重视。世外桃源:比喻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用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句中用的是引申义。不厌其详:不嫌详细,愈详细愈好,用在这里很好地表现了询问者对学员在基层工作问得仔细。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广西)
A.在伊拉克战争期间,一些女记者直接到前线采访,其冒险程度无异于火中取栗。
B.这次巴勒斯坦人士遭暗杀的事件,使得中东和平的前景再一次成为海市蜃楼。
C.美元近期在外汇市场的疲软走势,使长期处于低迷状态的欧洲经济雪上加霜。
D.欧洲一些国家从自身利益考虑,在许多重大国际问题上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
解析:A、火中取栗,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上了大当,一无所得。这里写记者在伊拉克战场采访,用火中取栗不恰当。B、海市蜃楼,比喻虚幻的东西;C、雪上加霜,比喻一再遭受灾难,损害愈加严重;D、马首是瞻,比喻跟随别人行动或听从别人的指挥。
答案:A 。
8、下列语句中加点熟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辽宁)
A.做任何工作都不能孤军奋战,必须团结合作。墙倒众人推,我们只要齐心协力,互相帮助,就一定能克服工作中的种种困难。
B.初春的校园,篝火晚会上,大家陶醉在这春意阑珊的氛围中,有的在唱着,有的在跳着,有的在谈着……欢乐围绕在每个人的身边。
C.来到公司的第一天,我好像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做,忙得头昏眼花。已经过了下班的时间,我还在七手八脚地忙乎着。
D.他虽然很年轻,作品也不多,但在漫画创作方面已是头角峥嵘,小有名气,受到同行的普遍赞赏。
答案:D。A、墙倒众人推:比喻在失势或倒霉时,备受欺负。B、春意阑珊:阑珊,有“将尽,衰落”之意,和整个语境不符。C、七手八脚:“七……八……”,嵌用名词或动词,表示多而杂乱。不能指“我一个人”。D、头脚峥嵘:比喻青年的气概或才华超越寻常,不平凡。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浙江)
A.这事你现在做不了,就不要勉为其难,以后有条件再做不迟。
   B.他谦虚地说:“我既不擅长唱歌,也不喜欢运动;除了画画,就别无长物了。” 
   C.随着再就业工程的实施,许多下岗职工坚信山不转水转,自立自强,重新找到了人生的位置。
   D.在国企改革中,某些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打着企业改制的幌子,侵吞国有资产。
解析:B、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用在这里不合语境。A、勉为其难,勉强做能力所不及的事;C、山不转水转,事物总是运动的,强调事在人为,办法总汇有的;D、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比喻用假象迷惑对方达到某中目的。
答案:B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广东)
A.这种首饰的款式非常新颖、时尚,一经推出,不少爱美的女士慷慨解囊抢购。
   B.老张今年65岁,短小精悍,思维敏捷,干起活来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
   C.当中国女排捧回冠军奖杯时,举国弹冠相庆,无不佩服陈忠和教练的坚韧和勇气。
   D.他三天两头到厂长办公室磨洋工,希望厂里解决职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
答案:B。短小精悍:①形容人身体矮小而精明强干;②形容文章、戏剧等篇幅不长而有力。A、慷慨解囊:毫不吝啬地拿出钱来帮助别人。C、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D、磨洋工:工作时拖延时间,也泛指工作懒散拖沓。
11、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重庆)
A.离投票的日子越来越近了,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凡是有损施瓦辛格形象的陈芝麻烂谷子都被翻出来了。
   B.还想让你老爸保你过关吗?老实告诉你吧,他已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了,谁也救不了你! 
   C.不久前,王刚又杀回马枪,再返中央电视台主持节目,舍“动物”而去找“朋友”,又迅速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眼球。
   D.就你摊的那些活儿,我三下五除二就可以把它弄清爽!谁像你,几天也拿不下来。
答案:C。A、陈芝麻烂谷子:比喻陈旧的无关紧要的话或事物。B、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自己的命都不保了还管别人。C、杀回马枪:在迷惑对方之后 突然反过来袭击对方,迷惑对方造成自己弱势的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高2008级成”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4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