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1011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11]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测试题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测试题06.10.22
一、选择题(3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日削月割(xiāo) 褒禅山(bāo) 噌吰 (zēng hóng)
B、暴霜露(pù) 无射钟(shè) 栖鹘(qī)
C、瑰怪(guī) 钟罄(qìng) 洎牧以谗诛(jì)
D、桴止响腾(fú) 草芥(jiè) 盛以锦囊(shèng)
2、选出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B、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C、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D、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3、选出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B、自以为得其实
C、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D、郦元以为下临深潭
4、加点词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 日削月割 ②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③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④火尚足以明也
⑤后世之谬其传 ⑥函梁君臣之首 ⑦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⑧事不目见耳闻
⑨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⑩微风鼓浪
A、①②⑧/③④⑩/⑤⑨/⑥⑦ B、①②⑧/③⑥⑩/④/⑤⑨/⑦
C、①⑧/②⑦/③⑥⑩/④⑤⑨ D、①②/③⑥/④⑤⑩/⑦/⑧/⑨
5、下列选项中的两个句子属不同句式的一项是( )
A、石之铿然有声者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B、盛以锦囊 系燕父子以组
C、古之人不余欺也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斯用兵之效也 此世所以不传也
6、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与风水相吞吐 无物以相之
B、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C、此世所以不传也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浏览完整试题
D、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燕虽小国而后亡
7、“其”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其孰能讥之乎 ②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④问其深 ⑤则或咎其欲出者 ⑥请其矢
A、①③/②/④⑤⑥ B、①③/②④/⑤⑥
C、①/②④/③/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8、含有通假字的句子的数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当与秦相较 ②长乐王回深父 ③莫夜月明 ④南声函胡 ⑤暴秦之欲无厌 ⑥肇锡余以嘉名 ⑦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⑧爱而不见 ⑨箱帘六七十 ⑩契阔淡讌
A、7 B、8 C、9 D、10
9、下列加点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说) 而卒葬之(死)
B、汝识之乎(认识) 华山之阳(山的南面)
C、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珍惜) 举天下之豪杰(全)
D、六国互丧(互相)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到、往)
10、“万户侯何足道哉,顾乌帽青,难得津梁逢大佛;三神山如或见之,问黄楼赤壁,何如乡郡挟飞仙。”这是一副某名人题写在四川乐山的对联。从联语看,这位名人是( )
A.王安石 B.苏询 C.苏轼 D.欧阳修
二、语段阅读(57分)
(一)(15分)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11、解释加点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固: ②厥: ③至于: ④得:
12、翻译画线的句子
(1)原文: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3分)
翻译:
(2)原文:奉之弥繁,侵之愈急。(2分)
翻译:
13、据文意,“古人云”中的“薪不尽,火不灭”各比喻什么?请加以说明。(2分)
14、联系《六国论》原文,上面这段文字论证了什么论点(用课文的话回答)?主要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4分)
论 点: (2分)
论证方法:① ② (2分)
展开余下试题
(二)(14分)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义:(5分)
①与: ②速: ③再:
④以: ⑤智力:
16、“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这个句子中,“三国”是指 、 、 三个国家,“刺客”、“良将”分别指 、 两个人。(5分)
17、翻译画线句子
(1)原文: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2分)
翻译:
(2)原文: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2分)
翻译:
(三)(9分)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①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②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18、解释加点的词在文中的含义:(2分)
①非常: ②相:
19、在横线上按原文填空。(2分)
① ②
20、翻译画线的句子
原文: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2分)
翻译:
21、作者认为要做到“求思之深而无不在”必须具备三个条件,请各用两个字依次加以概括。(3分)
(1) (2) (3)
(四)(8分)
事不目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22、解释加点的词:(3分)
①殆: ② 言: ③是以:
23、翻译画线的句子。
原文: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2分)
翻译:
24、简要说明石钟山命名由来没有流传下来的原因。(3分)
(五)(11分)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①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泉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石①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山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
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③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苏轼《游白山水付过》)
[注]①过:苏轼儿子名。②石:投石。此处“缒”字,一般写作“缒”,指系在绳子上放下去。③余甘:余甘子。此物初食酸涩,后觉甘甜,故称余甘。
2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①折处辄为潭 ②复与过饮酒
26.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意义。(3分)
展开余下试题
①雪溅雷怒 ②火甚
27.“掬弄珠璧”的“珠璧”指 (2分)
28.翻译画线的句子。
原文: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2分)
翻译:
29.这是作者贬官岭南时所作的一篇山水游记,从这篇山水游记中可以感受到苏轼什么样的襟怀?(2分)
上一篇:
平阳三中2005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
下一篇:
高三语文月考试卷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高中语文第”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1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