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单元练习
阅读:1028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单元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28]
苏东完全中学高三第一次练考试题(第五、六单元)
高中语文第五册古诗文测试题
说明: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识记和理解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词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
A.衅(xìn)钟 则王(wàng)矣 忖(cǔn)度 商贾(gǔ)
B.飞湍(tuān) 馔(zhuàn)玉 鸿鹄(hù) 弓缴(zhuó)
C.荆杞(qǐ) 欢谑(nǜe) 羽旄(máo) 庠(xiáng)序
D.彼恶(è)知之 挟(xié)泰山 庶几(jī) 崔嵬(wéi)
2.选出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
A.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喜爱,珍爱
B.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动词,以……为幼儿,爱护
C.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 明白,清楚地
D.度,然后知长短 用尺子量
3.选出与“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中“焉”字的含义相同的一项 ( )
A.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B.是以后世无传焉
C.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D.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4.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活用类型与其它几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王尝语庄子以好乐
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D.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5.下列选项中句式与其它几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百姓之不见保 B.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C.今王鼓乐于此 D.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
6.下列选项中含两个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B.盖亦反其本矣
C.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D.吾王庶几无疾病与
7、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无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 )
浏览完整试题
A.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B.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C.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 D.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
8、下面诗句节拍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B、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C、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D、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9、从文言句式看,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②而良人未之知也
③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 ④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
A.①句与②句相同 ③句与④句也相同
B.①句与②句相同 ③句与④句不同
C.①句与②句不同 ③句与④句相同
D.①句与②句不同 ③句与④句也不同
10、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连烽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B.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C.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D.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齐桓晋文之事》以曲折委婉、层层深入的说理,严密而又生动地劝说齐宣王放弃“霸道”,施行“王道”,描绘了一幅“保民而王”的美好蓝图,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
B.《庄暴见孟子》充分展示了孟子高明的论辩艺术。他巧妙地转换话题,从齐王“好乐”切入,归结到“与民同乐”的主旨上。
C.《孟子见梁襄王》中孟子以禾苗为喻,对梁襄王讲述了“不嗜杀人”才能统一天下的道理。孟子循着梁襄王问题的思路,逐步揭示所要讲的内容,而不径直揭底,使对方在获得某种满足之时,又有新的不满足,这种“引而不发”的谈话艺术效果很好。
D.《短文两篇》都以一波三折、妙趣横生的寓言故事,突出了人物形象。《齐人有一妻一妾》讽刺了官场中那种不顾廉耻,以卑鄙的手段钻营富贵利达的人;《弈秋》则说明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要一心二用的道理。
12、下面对唐诗的说法错误的一项为 ( )
A、初唐时期,诗歌创作仍受南朝诗风的影响,题材较为狭窄,追求华丽辞藻,直到“初唐四杰”才有所作为,他们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B、盛唐是唐诗发展的高峰,这时流派纷呈。山水田园派的代表诗人为王维、孟浩然;边塞派的代表诗人为王昌龄、高适、岑参等;另外还有两位大诗人李白、杜甫也属于这一时期。
C、李白是浪漫主义诗风的代表,有“诗仙”之称;杜甫是现实主义诗风的代表,有“诗圣”之称;“大李杜”是李白、杜甫,“小李杜”是李白、杜牧。
D、唐诗的发展,到盛唐的意境创造,达到意象玲珑,无迹可寻的纯美境界,是一个高峰。杜甫由写实走向集大成,是又一个高峰。中唐诗人在盛极难继的情况下,另辟蹊径,或追求怪异,或追求平易,别开天地,又是一个高峰。而李商隐则使晚唐诗达到了又一个高峰。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3-15题。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产。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3.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因:就,随之
B.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夺:夺取
C.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 制:规定
D.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赡:足
14.加点词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罔民而可为也?
B.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 故民之从之也轻
C.悉以心诚之话倚托 将以衅钟
D.今也制民之产 故民之从之也轻
1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展开余下试题
①故民之从之也轻 ②申之以孝悌之义
③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④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
A.①②两个“之”字相同 ③④两个“其”字也相同
B.①②两个“之”字相同 ③④两个“其”字不同
C.①②两个“之”字不同 ③④两个“其”字也不同
D.①②两个“之”字不同 ③④两个“其”字相同
二、默写题
16.古诗文默写
①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
② ,莫使金樽空对月。
③青泥何盘盘, 。扪参历井仰胁息。 。
④古来圣贤皆寂寞, 。
⑤牵衣顿足拦道哭, 。
⑥ ,何人不起故园情。
⑦花径不曾缘客扫, 。
⑧ ,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 。
⑨吴楚东南坼, 。 ,凭轩涕泗流。
⑩诗云:“ ,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拓展和运用
三、阅读理解
(甲)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8—22题。
万章问曰:“人有言,至于禹而德衰,不传于贤而传于子。有诸?”
孟子曰:“否,不然也。天与贤,则与贤;天与子,则与子。昔者舜荐禹于天,十有七年。舜崩,三年之丧毕,禹避舜之子于阳城,天下之民从之,若尧崩之后不从尧之子而从舜也。禹荐益于天,七年。禹崩,三年之丧毕,益避禹之子于箕山之阴。朝觐讼狱者,不之益而之启。曰:‘吾君之子也。’讴歌者,不讴歌益而讴歌启,曰:‘吾君之子也。’丹朱之不肖,舜之子亦不肖。舜之相尧,禹之相舜也,历年多,施泽于民久。启贤,能敬承继禹之道。益之相禹也,历年少,施泽于民未久。舜禹益相去久远。其子之贤不肖皆天也,非人之所能为也。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致者,命也。匹夫而有天下者,德必若舜禹,而又有天子荐之者,故仲尼不有天下。继世以有天下,天之所废必若桀纣者也,故益伊尹周公不有天下。伊尹相汤以王于天下。汤崩,太丁未立。外丙二年,仲壬四年,太甲颠覆汤之典刑,伊尹放之于桐三年。太甲悔过,自怨自艾,于桐处仁迁义,三年以听伊尹之训已也,复归于毫。周公之不有天下,犹益之于夏,伊尹之于殷也。孔子曰:‘唐虞禅,夏后殷周继,其义一也。’” (《孟子•万章》节选)
[注释]①益:古代嬴姓各族的祖先,因助禹治水有功,被选为继承人。②箕山:在今河南登封县东南。③启:禹的儿子。禹死后,他即继位,从此确立了传子制度。④丹朱:传说中尧之子,名朱,因居丹水,名为丹朱。传说他傲慢荒淫,尧因禅位给舜。⑤大(tài)丁:即太丁,汤的长子。⑥外丙:太丁的弟弟。下句仲壬,外丙的弟弟。⑦大(tài)甲:即太甲,汤的嫡长孙,太丁之子。⑧桐:地名,在今河南虞城县南,一说在山西荣河县。⑨亳(bó):地名,商汤的国都,故址在今河南商丘县北。⑩唐虞:相传尧建立的朝代叫“唐”,舜建立的朝代叫“虞”。
1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历多年,施泽于民 泽:恩泽
B.太甲颠覆汤之典刑 典刑:旧法
C.益之相禹也,历年少 相:辅助
D.太甲悔过,自怨自艾 艾:毁弃
18.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周公之不有天下,犹益之于夏 ②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③不传于贤而传于子,有诸 ④伊尹相汤以王于天下
A.两个“之”字相同 两个“于”字也相同
B.两个“之”字相同 两个“于”字不同
C.两个“之”字不同 两个“于”字相同
D.两个“之”字不同 两个“于”字也不同
19.下列对文中的人物关系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尧、舜、禹依次为禅让关系,禹和益为君臣关系。
B.尧与丹朱、舜与商均、禹与启、商汤与太甲均为父子关系。
C.周文王与周武王、周武王与周成王均为父子关系,周文王与旦也是父子关系,武王与旦为弟兄关系。
D.太丁、外丙、仲壬为弟兄关系,商汤与太丁等为父子关系。
20.下面对这段文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本文通过事例论证,否定了万章引述的到禹时天下不传于贤而传于子的说法。
B.本文认为,尧与舜之所以没有传子,是因为尧之子与舜之子均不贤,而禹传位于子是因为禹子启贤。
C.本文认为,匹夫得天下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舜禹之德,二是有天子的荐举。孔子没有得天下,是因为无天子荐举;伊尹没有得天下,是因为太甲勇于改过、处仁迁义;周公没有得天下,是因为成王贤,他们都没有被君王举荐的机会。
D.文末孔子所说“唐虞禅”“殷周继”,“其义一”,这个“一”指的是顺乎天意,合乎民心。
21.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5分)
(1)继世以有天下,天之所废必若桀纣者也,故益伊尹周公不有天下。
译文:
(2)周公之不有天下,犹益之于夏,伊尹之于殷也。
译文:
(乙)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9~12题。(14分)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
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云:‘经始(开始建造)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yōu)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鹤鹤。王在灵沼,于牣(rèn )鱼跃。’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曰:‘时日害丧,予及女皆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展开余下试题
——《孟子•梁惠王上》
22. 选出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
A.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 沼,池塘
B.经之营之 经营 ,细心筹划
C.庶民攻之,不日成之 攻,进攻
D.民欲与之偕亡 偕,一起
23.选出与“贤者亦乐此乎?”中“乐”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 ( )
A.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D.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24.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 ( )
例句: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
A.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B.虽欲言,无可进者
C.虽与之俱学,弗若之也
D.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鉴赏和评价
(甲)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23—24问题。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 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 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 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 不必取长途。
25.颔联中哪两字将外在的景和作者连接起来了?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答:
26.全诗表现了怎样的主旨?请结合有关词句作简要分析。(4分)
答:
(乙)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24—27问题。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注释] 这首诗写于天宝十二载(公无753年)秋天,诗人游宣城时所作。
27.诗的一、二句写了什么样的境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4分)
答:
上一篇:
2006~2007揭阳城东中学第二次月考语文科试卷
下一篇:
安徽省怀宁中学2006-2007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单元练习
相关:
关于“苏东完全中”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2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课程名称:
高中议论文快速构思(40分钟写满800字)
课程形式:12节课,14个word文档打包下载
是否收费:收费
有需要的,请添加尹老师微信13958889955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