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963  
标签:苏教版 高三 上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63]
常州市第一中学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8月月考高三语文试卷
  常州市第一中学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8月月考
高三语文试卷
一、(9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囹圄     伛偻     向隅而泣     生杀予夺
B.舟楫     编辑     缉拿归案     开门揖盗
C.驿站     后裔     神采奕奕     自怨自艾
D.症结     赈灾     峥嵘岁月     刚直诤谏
2.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福利彩票投注点人头攒动,至晚上七点购买彩票的队伍仍然尾大不掉。 
B.初春校园,学校举办篝火晚会,师生们陶醉在这春意阑珊的氛围中,欢乐围绕在每个人身边。
C.段祺瑞利用进步党的所谓“人才内阁”作为垫脚石,梁启超成了他的“帮手”,火中取栗中,就被抛弃了。
D.《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具体而微的要求。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无论是提高艺术表现力,还是判断艺术的优劣高下和学术上的是非,都不能靠行政命令,而要靠艰苦的艺术实践,靠平等的争鸣。
B.大量事实表明,90%的长期吸烟者,记忆力和嗅觉灵敏度都明显迟钝和减退。
C.进入冬季以来,天津水上公园开展了各种丰富多彩的雪上、冰上娱乐项目深受市民欢迎。
D.冼星海的音乐理论和实践,对中国音乐的发展,过去不仅起过重要的作用,就是今天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生态美学的学科依据   
李晓林
生态美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生态学和美学各自研究对象的交叉部分,即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生态学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的关系,美学研究人与现实(自然、社会、艺术)的审美关系。生态学和美学的结合点在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生态学研究物种之间的共生关系,也包括人与其环境、与其他物种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也是美学的研究对象,生态美学不仅研究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而且研究人和自身的和谐关系。
从学科性质上,生态美学的最终落脚点在美学,而美学的最终依据在哲学,也就是说,我们必须为生态美学找到其哲学依据。中国《周易》及道家思想、古希腊前苏格拉底哲学、印度《奥义书》等人类早期的哲学、宗教典籍里蕴涵了万物生成的思想。老子认为人和万物拥有同一个来源,那就是“道”,庄子也主张物我合一的自然哲学。人与万物同构、同源、同具有道性或神性,这是生态美学得以成立的哲学基础。首先,人与万物交换能量,人需要阳光、水、空气、食物,如果这些被污染被破坏,必然殃及人类自身。人的生命得以延续,时刻离不开自然界,所以人类应该节约能源,减少污染。其次,人与万物交换信息。人情感反映都是在与万物共在中发生、发展的,而不仅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结果。再次,人与万物的关系不可能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而在于我与你的关系,是互为主体的关系。万物的欣欣向荣必然使人感觉愉快,万物的肃杀衰败必然使人心生哀戚。从人和万物的生成角度,我们不仅能够找到生态美学的学科依据,也能够找到生态伦理学的学科依据。


浏览完整试题西方现代美学所探讨的人与万物之间的审美关系与现代生态学关于人和万物相互依赖关系的观点具有一致性。首先,认识论美学把人和审美对象的关系理解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现代美学认为,在审美体验中对象有了知觉和情感,与人心灵得以沟通,因此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之间不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而是主体间性的关系。其次,传统美学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对立起来,认为只有后者涉及真理,而现代美学认为它们原本就是共生的、同根同源的,思维包含了感性,艺术揭示着真理。
从研究方法上,生态美学可能引入自然科学方法,但是更根本的是人文科学的方法,如现代解释学的体验、表达、理解等。数学可以给我们提供准确的数字,比如某些物种的数量及分布,使我们对于生态状况有直观的了解,但是数学不能解决生态美学的问题。庄子体会到鱼在水中畅游的快乐,现代人体会到藏羚羊趋于灭绝的痛苦,只能进行体验和解释,不能以科学实验来证明。
4.下列关于生态美学特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生态美学研究生态学和美学的交叉部分,即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
B.生态美学最终落脚于美学,它以美学为基础,是美学的一个分支。
C.生态美学研究主体的人与客体的自然的共生、同构、同源的关系。
D.生态美学是以体验、表达、理解等人文科学研究方法为其研究方法的。
5.下列对生态美学得以成立的哲学基础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早期的哲学、宗教典籍里蕴涵的人与万物同具有道性或神性的万物生成的思想是生态美学得以成立的哲学基础。
B.老子所说的“道”、庄子的“物我合一”,表达了人与万物和谐共生的思想,这也是生态美学得以成立的哲学基础。
C.人与万物交换能量,离开自然界,人的生命无法延续,人与万物这种同构、共生的关系,是生态美学得以成立的哲学基础。
D.人与万物交换信息,人的情感反映源自改造自然万物,人与万物的这种同源关系,但也是生态美学得以成立的哲学基础。
6.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生态美学还要研究人和自身的和谐关系,这是生态学和美学不曾涉及的领域。
B.万物荣人悦,万物衰人哀,表明人的情感受万物的支配,随万物的变化而变化。
C.传统美学与西方现代美学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存在。
D.生态美学是属于人文科学的范畴,科学实验的方法是不能解决生态美学的任何问题的。
7.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生态美学关注人与万物的共生,所以,反对改造与征服自然,主张善待万物,反对善待自我。
B.生态美学将以美学的视角来审视生态学,生态学与美学的发展将有赖于生态美学的发展。
C.生态美学研究的深入将有利于发扬光大人类早期哲学、宗教典籍中万物生成的古老思想。
D.生态美学将建立一个万物和谐共存、主体和客体并存、思维与感性并存、艺术与真理并存的理想世界。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
山   之   叟
冬月,山之叟担一牡丹,高可隐人,枝柯鄂韡,蕊丛丛以百数。主人异目视之,为损重赀。虑他处无足当是花者,庭之正中,旧有数木,移其位让焉。幕锦张烛,客来指以自负。亡何花开,薄如蝉翼,较前大不如。怒而移之山,再移之墙,立枯死。主人惭其故花,且嫌庭之空也,归其原,数日亦死。
客过而尤之曰:“子不见夫善相花者乎?宜山者山,宜庭者庭。迁而移之,在冬非春。故人与花常两全也。子既貌取以为良,一不当,暴摧折之,移其非时,花之怨以死也诚宜。夫天下之荆棘藜刺,下牡丹百倍者,子不能尽怒而迁之也。牡丹之来也,未尝自言曰:‘宜重吾价,宜置吾庭,宜黜汝旧,以让吾新。’一月之间,忽予忽夺,皆子一人之为。不自怒而怒花,过矣!庭之故花未必果奇,子之仍复其处,以其犹奇于新也。当其时,新者虽来,旧者不让,较其开孰胜而后移焉,则俱不死;子亟亟焉,物性之不知,土宜之不辨,喜而左之,怒而右之,主人之喜怒无常,花之性命尽矣!然则子之病,病乎其己尊而物贱也,性果而识暗也,自恃而不谋诸人也。他日子之庭,其无花哉!”
主人不能答,请具砚削牍,记之以自警焉。     
(选自袁枚《小仓山房文集》)
注:鄂:通“萼”,花蕾。 韡:音wěi,繁盛。
8.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归其原,数日亦死    归:移回  
B.客过而尤之曰        过:指出过错
C.请具砚削牍       牍:书版 
D.花之怨以死也诚宜   诚:确实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以其犹奇于新也      B.  旧有数木,移其位让焉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其若是,孰能御之
C. 不自怒而怒花,过矣      D.  夫天下之荆棘藜刺,下牡丹百倍者
   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          夫晋,何厌之有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移植花木宜在春季,可主人却在冬季买了牡丹种在庭院里,导致其花期紊乱,不足一个月就死去了。
B.主人认为新牡丹株高蕾多,比原有的牡丹好;新牡丹死了,才知道还是原有的牡丹好,所以又把它移回了原处。
C.客人认为如果主人处理得当,旧牡丹虽被移出庭院,也可以不死,旧牡丹死了,主人不责怪自己反而怨旧牡丹,是错上加错。
D.作者以牡丹的遭遇喻指封建社会中人才的遭遇,委婉含蓄地批评了封建统治者仅凭自己的喜怒而对人才生杀予夺的社会现实
四、(23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 亡何花开,薄如蝉翼,较前大不如。(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怒而移之山,再移之墙,立枯死。(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余下试题(3)喜而左之,怒而右之,主人之喜怒无常,花之性命尽矣!(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第二句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 (2分)
                                                                                
                                                                                 
(2)“春江正渺茫”与“征帆何处泊”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3)诗的前三句和第四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4分)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                   ,语不惊人死不休。
(3) 疏影横斜水清浅,                     。
(4) 九州生气恃风雷,                  。我劝天公重抖擞,                  。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22分)
精神的殿堂
        冯骥才
先贤祠就在我们居住的拉丁区。重新改建的建筑的入口刻意使用古希腊神庙的样式。宽展的高台阶,一排耸立的石柱,还有被石柱高高举起来的三角形楣饰,庄重肃穆,表达着一种至高无上的历史精神。大维•德安在楣饰上制作的古典主义的浮雕,象征着祖国、历史和自由。上边还有一句话:“献给伟人们,祖国感谢他们!”
这句话显示这座建筑的内涵。神圣又崇高,超过了巴黎任何建筑。
我要见的维克多•雨果就在这里,与另一位法国的文豪左拉同在一室。一左一右,分列两边。每人的雪白大理石的石棺上面,都放着一片很大的美丽的铜棕榈。我注意到,展示着他们生平的“说明牌”上,文不多,表述的内容却自有其独特的角度。比如对于雨果,特别强调由于反对拿破仑政变,坚持自己的政见,遭到迫害,因而到英国与比利时逃亡19年。1870年回国后,他还拒绝拿破仑第三的特赦。再比如左拉,特意提到他为受到法国军方陷害的犹太血统的军官德雷福斯鸣冤,因而被判徒刑那个重大的挫折。显然,在这里,所注重的不是这些伟人的累累硕果,而是他们非凡的思想历程与个性精神。
    比起雨果和左拉,更早地成为这里“居民”的作家是卢梭和伏尔泰。将卢梭和伏尔泰安葬此处,是一种象征,一种民族精神的象征。这两位作家的文学作品都是思想大于形象。他们的巨大价值,是对法兰西精神和思想方面做出的伟大贡献。在这里的卢梭的生平说明上写道,法兰西的“自由、平等、博爱”就是由他奠定的。
    于是.我明白了,为什么在先贤祠里,我始终没有找到巴尔扎克、斯丹达尔、莫伯桑和缪塞;也找不到莫奈和德彪西。这里所安放的伟人们所奉献给世界的,不只是一种美,不只是具有永久的欣赏价值的杰出的艺术,而是一种思想和精神。他们都是撑起民族精神大厦的一根根擎天的巨柱,不只是艺术殿堂的栋梁。因此我还明白,法国总统密特朗就任总统时.为什么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这里拜谒这些民族的先贤。
    1955年4月20日,居里夫人和皮埃尔的遗骨被移到此处安葬。显然,这样做的原由,不仅由于他们为人类科学做出的卓越的贡献,更是一种用毕生对磨难的承受来体现的崇高的科学精神。
    读着这里每一位伟人生平,便会知道他们中间没有一个世俗的幸运儿。他们全都是人间的受难者,在燃烧自身肉体的热火中去找寻真金般的真理。他们本身就是这种真理的化身。当我感受到,他们的遗体就在眼前时,被深深打动着。真正动人是一种照亮世界的精神,故而,许多石棺上都堆满鲜花,红黄白紫,芬芳扑鼻。他们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天天献上的。它们总是新鲜的,有的是一小枝红玫瑰,有的是一束盛开的百合花。
    这里,还有一些“伟人”,并非名人。比如一面墙上雕刻着许多人的姓名,它是两次世界大战中为国捐躯的作家的名单。大概法国人一直把作家看作是“个体的思想者”。他们更能够象征一种对个人思想的实践吧!虽然他们的作品不被人所知,他们的精神则被后人镌刻在这民族的圣殿中了。一位叫做安东尼•德•圣•爱逊贝利的充满勇气的浪漫派诗人也安葬在这里。除去写诗,他还是第一个驾驶飞机飞越大西洋,开辟往非洲航邮的功臣。1943年他到英国参加戴高乐将军的“自由法国”抵抗运动,在地中海的一次空战中不幸牺牲,尸骨落入大海,无处寻觅。但人们把他机上的螺旋桨找到了,放在这里,作为纪念。他生前不是伟人,死后却得到伟人般的待遇。因为,先贤祠所敬奉的是一种无上崇高的纯粹的精神。


展开余下试题    对于巴黎,我是个外国人,但我认为,巴黎真正的象征不是爱菲尔铁塔,不是卢浮官,是先贤祠。它是巴黎乃至整个法国的灵魂。只有来到先贤祠,我们才会真正触摸到法兰西的民族性,它的气质,它的根本,以及它内在的美。
    我还想,先贤祠的“祠”字一定是中国人翻译出来的。祠乃中国人祭拜祖先的地方。人入祠堂,为的是表达对祖先的一种敬意、崇拜、纪念、感谢,还有延续下去并发扬光大的精神。这一切意义,都与法国人这个“先贤祠”的本意极其契合。这译者真是十分的高明。想到这里,转而自问: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先贤、先烈、先祖的祠堂如今在哪里呢?
14.作者为什么把先贤祠称作“精神的殿堂”?(6分)
答:                                                                      
                                                                              
                                                                              
15、对文中“这两位作家的文学作品都是思想大于形象,他们的巨大价值,是对法兰西精神和思想方面做出的伟大贡献”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4分)
答:                                                                      
                                                                              
                                                                              
16、对先贤祠的叙写完成以后,作者为什么还要写上最后一段?(6分)
答:                                                                      
                                            &
标签:苏教版 高三 上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常州市第一”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6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